住歡喜,但因為和珅竟敢參與宮廷內部的機密,心中更是嫌惡他。但麵子上要過
得去,免不了說幾句感激的話,把他送了出去。回進宮來,心中暗暗罵道:"這個
老奸賊,又到我這裏賣弄玄虛。好吧,將來叫你嚐嚐我的手段。"和珅卻以為自己
巴結上了新皇帝,一路上沾沾自喜。
第二天,幹隆帝果然下諭詔說:
"朕即位之初,便對天立誓:如能在位到一周花甲的年數,便把皇位傳給太子,
不敢和聖祖在位六十一年之數相同。如今已是幹隆六十年,朕已遵照列祖成例,
把太子的名字寫好,預藏在正大光明殿匾額後麵。
立刻派人到正大光明殿去,把儲藏太子名字的金盒取下來,當著滿朝文武大
臣的麵兒打開。上麵寫道:"冊立皇十五子嘉郡王顒琰為太子,以幹隆六十一年為
嘉慶元年。"承宣官當殿把詔書讀過,文武百官,一齊跪賀,退下朝來,又趕到毓
慶宮去給太子賀喜。和珅在朝賀的人員中,更顯得得意洋洋。太子見了他,一如
既往。
眼看就到了傳位的日子,和珅察覺到嘉慶帝對他不太喜歡,有事常把劉墉、
董浩、紀昀召去商量,這幾個人都是他的死對頭,心中十分不舒服。但他想即使
皇上退位當了太上皇以後,那說話也是算數的,仗著太上皇的勢力,新皇上也無
奈我何。將來太上皇過世,我就來個辭官不做,頤養天年。
為了不讓嘉慶帝立刻執掌大權,他暗暗地慫恿幹隆帝傳位不傳璽,對嘉慶帝
加以限製。
皇上果然聽了和珅的話,元旦這天早朝,舉行禪讓大禮,宣布幹隆皇帝退位,
皇太子顒琰繼位,改年號為嘉慶。當宣布授璽時,麻煩出來了,軍機大臣和珅站
出來宣讀幹隆諭旨:"朕於今日傳位於皇太子顒琰,猶思傳璽一節乃為最要,特定
日後另行慶典。"這道諭旨一出,整個太和殿亂做一團,亂鬧鬧的議論聲打破了這
裏往日的威嚴。剛坐上皇帝禦座的顒琰不知如何是好,一時呆呆地愣在那裏。
這時聽到大臣中一聲高喊:
"當今安有無大寶之天子?"
聲音一出,亂鬧鬧的太和殿立刻安靜下來。人們尋聲而去,此人正是內閣大
學士劉墉。
押班主按禮儀的禮部尚書紀昀,剛才看授璽一節沒有按他事先起草的授受禮
舉行,一時也沒有了主意,這時看劉墉站了出來,心裏立刻鎮靜了,當即宣布:
"傳璽另行頒禮,與祖製有違,待禮部奏請皇上,傳璽一體舉行,賀禮暫停。"太
和殿裏又亂了起來。
紀曉嵐走出太和殿,劉墉緊跟了出來,他倆要一同入寧壽宮覲見太上皇。
見到幹隆,二人一同跪拜,紀曉嵐說道:"啟奏陛下,傳璽一節改行頒禮,群
臣議論紛揚,言說不合古製,紀昀以禮部之責,奏請陛下授璽,陛下英明萬古,
早做決斷,以平文武百官之議。"幹隆對這乃早有預料,坐在那裏不急不忙,也不
講話。他其實心裏清楚,哪有傳位不傳璽的道理?隻是禁不住和珅的竄掇,對執
掌了六十年的國璽戀戀不捨,在前一日寫下了諭詔。到今天早晨,心想這樣做實
在太不合適,心中又猶豫起來。
劉墉、紀曉嵐兩人跪在地上不起,隆帝也不說話。於是劉墉奏道:"陛下臨禦
六十載,親政愛民,國泰民安。今日陛下不能絕繫戀王位之心,則傳禪可止。傳
禪而不與大寶,則天下聞之,謂陛下何如?蒙請陛下聖裁?"事已至此,幹隆也十
分尷尬:不傳位吧,已經不行了;當個逍遙自在的太上皇吧,又捨不得手中的權
力;不傳大寶,這傳禪大典就無法舉行下去,也招架不住這幫老臣的勸諫,眼前
的劉墉、紀昀,是自己寵愛的老臣,急得不要命地力爭,再堅持下去,豈不逼得
天下大亂?
思慮再三,最後幹隆同意交出玉璽,但同時給嘉慶定下手諭:所有一切奏章,
都須送朕閱看,既便是軍國大事,也須由嘉慶皇帝去請過太上皇訓,才可以執行。
太和殿裏早已經等急了,大臣們一看劉墉和紀昀真的把大寶從寧壽宮抱了出
來,立刻變得鴉雀無聲,個個目瞪口呆,隻聽禮部尚書紀曉嵐說道:"宣太上皇聖
旨。"文武百官立刻跪下聽旨:"朕原想在禪禮之日,親手傳璽,不料近日欠安,
不能親行頒禮,擬頒禮遲行。又思傳位不傳大寶,史無前例,特賜傳璽之禮一體
舉行,自今而後,朕不再禦太和殿。欽此。"聖旨宣畢,大臣們立刻歡呼:"太上
皇萬歲,萬萬歲!"傳禪之禮隨之告畢,一場中國歷史上鮮為人知的鬧劇,就這樣
拉下了幃幕。
嘉慶帝登極以後,心中十分感激劉墉和紀曉嵐,以寶冊元老對待,而除治和
珅的念頭,一天更比一天強烈。
轉眼到了嘉慶四年的正月初三,幹隆死在幹清宮。初四,嘉慶便降下諭旨:
褫去和珅軍機大臣,九門提督等銜,命他與福康安晝夜守在直殯殿,不得擅自出
得去,免不了說幾句感激的話,把他送了出去。回進宮來,心中暗暗罵道:"這個
老奸賊,又到我這裏賣弄玄虛。好吧,將來叫你嚐嚐我的手段。"和珅卻以為自己
巴結上了新皇帝,一路上沾沾自喜。
第二天,幹隆帝果然下諭詔說:
"朕即位之初,便對天立誓:如能在位到一周花甲的年數,便把皇位傳給太子,
不敢和聖祖在位六十一年之數相同。如今已是幹隆六十年,朕已遵照列祖成例,
把太子的名字寫好,預藏在正大光明殿匾額後麵。
立刻派人到正大光明殿去,把儲藏太子名字的金盒取下來,當著滿朝文武大
臣的麵兒打開。上麵寫道:"冊立皇十五子嘉郡王顒琰為太子,以幹隆六十一年為
嘉慶元年。"承宣官當殿把詔書讀過,文武百官,一齊跪賀,退下朝來,又趕到毓
慶宮去給太子賀喜。和珅在朝賀的人員中,更顯得得意洋洋。太子見了他,一如
既往。
眼看就到了傳位的日子,和珅察覺到嘉慶帝對他不太喜歡,有事常把劉墉、
董浩、紀昀召去商量,這幾個人都是他的死對頭,心中十分不舒服。但他想即使
皇上退位當了太上皇以後,那說話也是算數的,仗著太上皇的勢力,新皇上也無
奈我何。將來太上皇過世,我就來個辭官不做,頤養天年。
為了不讓嘉慶帝立刻執掌大權,他暗暗地慫恿幹隆帝傳位不傳璽,對嘉慶帝
加以限製。
皇上果然聽了和珅的話,元旦這天早朝,舉行禪讓大禮,宣布幹隆皇帝退位,
皇太子顒琰繼位,改年號為嘉慶。當宣布授璽時,麻煩出來了,軍機大臣和珅站
出來宣讀幹隆諭旨:"朕於今日傳位於皇太子顒琰,猶思傳璽一節乃為最要,特定
日後另行慶典。"這道諭旨一出,整個太和殿亂做一團,亂鬧鬧的議論聲打破了這
裏往日的威嚴。剛坐上皇帝禦座的顒琰不知如何是好,一時呆呆地愣在那裏。
這時聽到大臣中一聲高喊:
"當今安有無大寶之天子?"
聲音一出,亂鬧鬧的太和殿立刻安靜下來。人們尋聲而去,此人正是內閣大
學士劉墉。
押班主按禮儀的禮部尚書紀昀,剛才看授璽一節沒有按他事先起草的授受禮
舉行,一時也沒有了主意,這時看劉墉站了出來,心裏立刻鎮靜了,當即宣布:
"傳璽另行頒禮,與祖製有違,待禮部奏請皇上,傳璽一體舉行,賀禮暫停。"太
和殿裏又亂了起來。
紀曉嵐走出太和殿,劉墉緊跟了出來,他倆要一同入寧壽宮覲見太上皇。
見到幹隆,二人一同跪拜,紀曉嵐說道:"啟奏陛下,傳璽一節改行頒禮,群
臣議論紛揚,言說不合古製,紀昀以禮部之責,奏請陛下授璽,陛下英明萬古,
早做決斷,以平文武百官之議。"幹隆對這乃早有預料,坐在那裏不急不忙,也不
講話。他其實心裏清楚,哪有傳位不傳璽的道理?隻是禁不住和珅的竄掇,對執
掌了六十年的國璽戀戀不捨,在前一日寫下了諭詔。到今天早晨,心想這樣做實
在太不合適,心中又猶豫起來。
劉墉、紀曉嵐兩人跪在地上不起,隆帝也不說話。於是劉墉奏道:"陛下臨禦
六十載,親政愛民,國泰民安。今日陛下不能絕繫戀王位之心,則傳禪可止。傳
禪而不與大寶,則天下聞之,謂陛下何如?蒙請陛下聖裁?"事已至此,幹隆也十
分尷尬:不傳位吧,已經不行了;當個逍遙自在的太上皇吧,又捨不得手中的權
力;不傳大寶,這傳禪大典就無法舉行下去,也招架不住這幫老臣的勸諫,眼前
的劉墉、紀昀,是自己寵愛的老臣,急得不要命地力爭,再堅持下去,豈不逼得
天下大亂?
思慮再三,最後幹隆同意交出玉璽,但同時給嘉慶定下手諭:所有一切奏章,
都須送朕閱看,既便是軍國大事,也須由嘉慶皇帝去請過太上皇訓,才可以執行。
太和殿裏早已經等急了,大臣們一看劉墉和紀昀真的把大寶從寧壽宮抱了出
來,立刻變得鴉雀無聲,個個目瞪口呆,隻聽禮部尚書紀曉嵐說道:"宣太上皇聖
旨。"文武百官立刻跪下聽旨:"朕原想在禪禮之日,親手傳璽,不料近日欠安,
不能親行頒禮,擬頒禮遲行。又思傳位不傳大寶,史無前例,特賜傳璽之禮一體
舉行,自今而後,朕不再禦太和殿。欽此。"聖旨宣畢,大臣們立刻歡呼:"太上
皇萬歲,萬萬歲!"傳禪之禮隨之告畢,一場中國歷史上鮮為人知的鬧劇,就這樣
拉下了幃幕。
嘉慶帝登極以後,心中十分感激劉墉和紀曉嵐,以寶冊元老對待,而除治和
珅的念頭,一天更比一天強烈。
轉眼到了嘉慶四年的正月初三,幹隆死在幹清宮。初四,嘉慶便降下諭旨:
褫去和珅軍機大臣,九門提督等銜,命他與福康安晝夜守在直殯殿,不得擅自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