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所提出的是另一個重要的寫作原則:“說些較真的話,發些較真的聲音。”——我們在第十講《走出瞞和騙的大澤》已有詳盡的討論,就不再多說。需要補充介紹的是《作文秘訣》所說的“白描”的十二字訣——
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58〕
這不僅是作文的秘訣,更是做人的秘訣:魯迅的思考最後歸結點依然是“立人”。
注釋
〔1〕許廣平:《魯迅和青年們》,收《魯迅回憶錄》“專著”上冊《欣慰的紀念》,373頁,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
〔2〕《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魯迅全集》1 卷,130頁。
〔3〕見《魯迅全集》3 卷,55—56頁。
〔4〕見《魯迅全集》4 卷,177—185頁。
〔5〕魯迅在很多文章裏都表達過這樣的意思,如《〈吶喊〉自序》(《魯迅全集》1 卷《吶喊》,429頁)、《娜拉走後怎樣?》(《魯迅全集》1 卷《墳》,159—160頁)、《答有恆先生》(《魯迅全集》3 卷《而已集》,454頁)。
〔6〕參看拙作:《知音在民間》,收《走進當代的魯迅》,313頁,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7〕《碎語》,《魯迅全集》3 卷《華蓋集》,160—181頁。
〔8〕〔10〕〔17〕《寫在〈墳〉後麵》,《魯迅全集》1 卷《墳》,284頁。
〔9〕《北京通信》,《魯迅全集》3 卷《華蓋集》,51頁。
〔11〕《〈兩地書〉第二集·八四》,《魯迅全集》11 卷,224頁。
〔12〕《〈兩地書〉廈門—廣州·九五》,《魯迅全集》11卷,249頁。
〔13〕《〈阿q正傳〉的成因》,《魯迅全集》3 卷《華蓋集續編》,377頁。
〔14〕魯迅曾寫過一篇題為《“革命軍馬前卒”和“落伍者”》的文章,為後人將“辛亥革命馬前卒”鄒容排入“落伍者”的行列,而感慨萬端,於是忍不住要“想讚美幾句一些過去的人”:那些“‘老新黨’們的見解雖然淺陋,但是有一個目的:圖富強。所以他們堅決,切實”,理應受到後人的尊重。見《魯迅全集》4 卷,129頁。
〔15〕《書信·330618·致曹聚仁》,《魯迅全集》12卷,185頁。
〔16〕《燈下漫筆》,《魯迅全集》1 卷《墳》,213頁、217頁。
〔18〕《寫在〈墳〉後麵》,《魯迅全集》1 卷《墳》,283頁。
〔19〕《忽然想到·十一》,《魯迅全集》3 卷《華蓋集》,90頁。
〔20〕《補白》,《魯迅全集》3 卷《華蓋集》,106頁。魯迅後來在《這個與那個》裏也表達了類似的意思,並感慨“中國一向就少有失敗的英雄,少有韌性的反抗,少有敢單身鏖戰的武人,少有敢撫哭叛徒的弔客;見勝兆則紛紛聚集,見敗兆則紛紛逃亡”。見《魯迅全集》3 卷《華蓋集》,142頁。
〔21〕“二六時中,即十二個時辰,整天整夜的意思”,見《魯迅全集》3 卷注,50 頁。
〔22〕《雜感》,《魯迅全集》3 卷《華蓋集》,50頁。
〔23〕《娜拉走後怎樣》,《魯迅全集》1 卷《墳》,162頁。
〔24〕《兩地書·第一集·北京·二》,《魯迅全集》11卷,16頁。
〔25〕〔27〕《空談》,《魯迅全集》3 卷《華蓋集續編》,281頁。
〔26〕《書信·350313·致蕭軍、蕭紅》,《魯迅全集》13卷,79頁。
〔28〕《書信·330620·致榴花社》,《魯迅全集》12卷,188頁。
〔29〕《補白》,《魯迅全集》3 卷《華蓋集》,105—106頁。
〔30〕《習慣與改革》,《魯迅全集》4 卷《二心集》,224頁。
〔31〕《今春的兩種感想》,《魯迅全集》7 卷《集外集拾遺》,384頁。
〔32〕《忽然想到·十一》,《魯迅全集》3 卷《華蓋集》,94—95頁。
〔33〕《習慣與改革》,《魯迅全集》4 卷《二心集》,223—224頁。
〔34〕《雜憶》,《魯迅全集》1 卷《墳》,225頁、226頁。
〔35〕〔51〕《今春的兩種感想》,《魯迅全集》7 卷《集外集拾遺》,387頁。
〔36〕《未有天才之前》,《魯迅全集》1 卷《墳》,166—169頁。
〔37〕胡適:《提高和普及》,收《胡適文集》12卷《胡適演講錄》,437頁,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38〕胡適:《在北大開學典禮會上的講話》,《胡適文集》12卷《胡適演講錄》,439頁,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39〕《中國人失掉了自信力了嗎》,《魯迅全集》6 卷《且介亭雜文》,118頁。
〔40〕素園,即韋素園(1902—1932),未名社成員,譯有果戈理《外套》等,著力於俄國文學與北歐文學的介紹。
〔41〕《憶韋素園君》,《魯迅全集》6 卷《且介亭雜文》,68頁。
〔42〕《答托洛斯基派的信》,《魯迅全集》6 卷《且介亭雜文末編》,589頁。
〔43〕《書信·360318·致歐陽山、草明》,《魯迅全集》13卷,329頁。
〔44〕《雜感》,《魯迅全集》3 卷《華蓋集》,49頁。
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58〕
這不僅是作文的秘訣,更是做人的秘訣:魯迅的思考最後歸結點依然是“立人”。
注釋
〔1〕許廣平:《魯迅和青年們》,收《魯迅回憶錄》“專著”上冊《欣慰的紀念》,373頁,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
〔2〕《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魯迅全集》1 卷,130頁。
〔3〕見《魯迅全集》3 卷,55—56頁。
〔4〕見《魯迅全集》4 卷,177—185頁。
〔5〕魯迅在很多文章裏都表達過這樣的意思,如《〈吶喊〉自序》(《魯迅全集》1 卷《吶喊》,429頁)、《娜拉走後怎樣?》(《魯迅全集》1 卷《墳》,159—160頁)、《答有恆先生》(《魯迅全集》3 卷《而已集》,454頁)。
〔6〕參看拙作:《知音在民間》,收《走進當代的魯迅》,313頁,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7〕《碎語》,《魯迅全集》3 卷《華蓋集》,160—181頁。
〔8〕〔10〕〔17〕《寫在〈墳〉後麵》,《魯迅全集》1 卷《墳》,284頁。
〔9〕《北京通信》,《魯迅全集》3 卷《華蓋集》,51頁。
〔11〕《〈兩地書〉第二集·八四》,《魯迅全集》11 卷,224頁。
〔12〕《〈兩地書〉廈門—廣州·九五》,《魯迅全集》11卷,249頁。
〔13〕《〈阿q正傳〉的成因》,《魯迅全集》3 卷《華蓋集續編》,377頁。
〔14〕魯迅曾寫過一篇題為《“革命軍馬前卒”和“落伍者”》的文章,為後人將“辛亥革命馬前卒”鄒容排入“落伍者”的行列,而感慨萬端,於是忍不住要“想讚美幾句一些過去的人”:那些“‘老新黨’們的見解雖然淺陋,但是有一個目的:圖富強。所以他們堅決,切實”,理應受到後人的尊重。見《魯迅全集》4 卷,129頁。
〔15〕《書信·330618·致曹聚仁》,《魯迅全集》12卷,185頁。
〔16〕《燈下漫筆》,《魯迅全集》1 卷《墳》,213頁、217頁。
〔18〕《寫在〈墳〉後麵》,《魯迅全集》1 卷《墳》,283頁。
〔19〕《忽然想到·十一》,《魯迅全集》3 卷《華蓋集》,90頁。
〔20〕《補白》,《魯迅全集》3 卷《華蓋集》,106頁。魯迅後來在《這個與那個》裏也表達了類似的意思,並感慨“中國一向就少有失敗的英雄,少有韌性的反抗,少有敢單身鏖戰的武人,少有敢撫哭叛徒的弔客;見勝兆則紛紛聚集,見敗兆則紛紛逃亡”。見《魯迅全集》3 卷《華蓋集》,142頁。
〔21〕“二六時中,即十二個時辰,整天整夜的意思”,見《魯迅全集》3 卷注,50 頁。
〔22〕《雜感》,《魯迅全集》3 卷《華蓋集》,50頁。
〔23〕《娜拉走後怎樣》,《魯迅全集》1 卷《墳》,162頁。
〔24〕《兩地書·第一集·北京·二》,《魯迅全集》11卷,16頁。
〔25〕〔27〕《空談》,《魯迅全集》3 卷《華蓋集續編》,281頁。
〔26〕《書信·350313·致蕭軍、蕭紅》,《魯迅全集》13卷,79頁。
〔28〕《書信·330620·致榴花社》,《魯迅全集》12卷,188頁。
〔29〕《補白》,《魯迅全集》3 卷《華蓋集》,105—106頁。
〔30〕《習慣與改革》,《魯迅全集》4 卷《二心集》,224頁。
〔31〕《今春的兩種感想》,《魯迅全集》7 卷《集外集拾遺》,384頁。
〔32〕《忽然想到·十一》,《魯迅全集》3 卷《華蓋集》,94—95頁。
〔33〕《習慣與改革》,《魯迅全集》4 卷《二心集》,223—224頁。
〔34〕《雜憶》,《魯迅全集》1 卷《墳》,225頁、226頁。
〔35〕〔51〕《今春的兩種感想》,《魯迅全集》7 卷《集外集拾遺》,387頁。
〔36〕《未有天才之前》,《魯迅全集》1 卷《墳》,166—169頁。
〔37〕胡適:《提高和普及》,收《胡適文集》12卷《胡適演講錄》,437頁,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38〕胡適:《在北大開學典禮會上的講話》,《胡適文集》12卷《胡適演講錄》,439頁,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39〕《中國人失掉了自信力了嗎》,《魯迅全集》6 卷《且介亭雜文》,118頁。
〔40〕素園,即韋素園(1902—1932),未名社成員,譯有果戈理《外套》等,著力於俄國文學與北歐文學的介紹。
〔41〕《憶韋素園君》,《魯迅全集》6 卷《且介亭雜文》,68頁。
〔42〕《答托洛斯基派的信》,《魯迅全集》6 卷《且介亭雜文末編》,589頁。
〔43〕《書信·360318·致歐陽山、草明》,《魯迅全集》13卷,329頁。
〔44〕《雜感》,《魯迅全集》3 卷《華蓋集》,4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