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頁
李仲軒老人形意述真合集 作者:李仲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究竟何謂意?一個體操隊的小女孩,她翻跟頭不用多大力,也沒什麽意念,她靠得是練就的身體感覺,感覺一到,便翻成了一個跟頭。形意的意,類同於此,不是在腦海中幻想什麽畫麵,所以意等於無意。
尚老師總是要求徒弟多讀書,說文化人學拳快,一個練武的要比一個書生還文質彬彬,才是真練武的。古書裏的上將軍,多是一副書生樣。練武的也一樣,一天到晚隻知劍拔弩張,練不出上乘功夫。因為拳譜上許多意會的東西,文人一看便懂,武人反而難了。尚老師便是個很隨和的人,麵若凝脂,皮膚非常之好,沒有一般練武人皺眉瞪眼的習慣動作。隻是如果有人走到他身後,他扭頭瞥一眼,令人害怕。
形意拳之意,比如畫家隨手畫畫,構圖筆墨並不是刻意安排,然而一下筆便意趣盎然,這才是意境。它是先於形象,先於想像的,如下雨前,迎風而來的一點潮氣,似有非有。曉得意境如此,方能練尚式形意。
尚式形意的形與意,真是"這般清滋味,料得少人知。"
五、尚雲祥說"虎豹雷音"
古傳形意拳歌訣中,說可以通過發聲來長功夫,名為"虎豹雷音"。李仲軒先生是形意拳大師尚雲祥晚年所收弟子,拜師時 19 歲。由於與尚雲祥年齡相差過大,尚雲祥便囑咐他不要再收徒弟,以免亂了尚門形意的傳承輩份。李仲軒於尚師去世後一直默默潛修,今年已86高齡。晚歲心境更為緬懷尚師,便想將自己學藝的身證,寫成文字,豐富一下老師武學的流傳。此次談的是"虎豹雷音"。
李仲軒在拜師尚雲祥前,跟隨尚雲祥師弟唐玄祿在寧河學拳,受了唐玄祿拳術、醫藥、道法(形意拳是內家拳,以道家為歸旨,所以有醫藥、內功)全部的傳承,是唐的傳衣缽弟子。唐師在口傳形意拳古歌訣時,有"虎豹雷音"一句,並沒有詳細解釋,李仲軒以為是對敵時大喝一聲,震撼敵人心神的作用,也就沒有多問。
之所以忽略,因為唐玄祿在教拳時不許發聲。一次李仲軒練完拳趁著一股高興勁,唱了兩句京劇,被唐玄祿一頓臭罵,危言說練拳就是練一口氣,一張口便白費了。而且精氣神都在這一口氣裏,不求化在體內,反而大口大口唱出去,是在玩命。由於唐玄祿定下練拳不許說話的規矩,使得李仲軒對發聲有了成見,不會再多想。
李仲軒對唐老師的規矩十分信服。因為有切實體驗,形意拳練一會後就能感受到體內氣息蒸騰,隨意張口確有"泄氣"之感。至於如何將這口氣化在體內,唐玄祿教授,練完拳不能立刻坐下,要慢慢行走,轉悠幾圈自然會有熏蒸、淋浴之感。很是神清氣爽,久之心智可以提高。所以習武要有練有化,收式與起式同樣重要,甚至練完後溜達的時間比練拳的時間還要長。
對於形意古歌訣,唐玄祿是先整個說出來,令李仲軒背誦,在日後再分節講解。由於練武要靠實踐,程度到了方能有悟性,唐玄祿有的講解十分清楚,有的講解李仲軒便聽不明白,似乎唐玄祿也有難以說明之苦。到分節講解時,唐玄祿說到"虎豹雷音",李仲軒問:"是嚇人用的吧?"唐玄祿連忙說不對,而是通過發聲來長功夫 ---- 這便與唐玄祿"練拳不許說話"的規矩違背了,李仲軒就問是何道理,唐玄祿說他的師父李存義有言"要想功夫深,需用虎豹雷音接引。"不過得功夫達到一定程度,方能有此妙用。李仲軒追唐玄祿的話茬,說:"既然不是一聲怒吼,是個練功方法,練功方法總是具體的,還望老師說明。"
唐玄祿感到很是為難,想了一會,帶李仲軒到了寧河的一座寺廟裏。見左右無人,在院中懸鍾上輕輕敲了一下,懸鍾顫響。唐玄祿讓李仲軒將手按在鍾麵上,說:"就是這法子。"李仲軒仍然不解,唐玄祿說:"李存義老師當初就是這麽傳給我虎豹雷音的,我沒有隱瞞你的,是你自己明白不了。"此事就此擱下。
唐玄祿為自己的徒弟能夠深造,後來讓李仲軒轉投尚雲祥門下,李仲軒因此從寧河到了北京。李仲軒家中在北京有親戚,當時由於時局紊亂,許多北京人南下遷居,所以北京有許多空房,房租空前的便宜。李仲軒在親戚家住了些天,便租了間房子,留在北京專門習武。
由於脫離了寧河的大家族宅院式的生活,在北京胡同中與各色人等雜居;李仲軒對許多事都感到新鮮。當時胡同裏有一位姓"嚴"的先生,是帳房的會計,一手算盤打得十分高明,閑時在院子裏將馬紮一支,教左右的小孩打算盤,也將李仲軒吸引過來,就跟著學了,後來不料自己手的職業就是會計。當年玩一般學會的算盤竟成了終生吃飯的本事,不由得感慨人命運的因果奇巧。
嚴先生教李仲軒算盤時,問道:"我原以為你們練武之人,總是手指粗粗,滿掌繭子,沒法打算盤,不料你的手指比女人還細,一個繭子都沒有。"李仲軒說:"找們內家拳不靠手硬打人。"當時唐玄祿從寧河到北京看徒弟,躺在李仲軒租的房裏歇息,聽到嚴先生與李仲軒在院子裏說話,就笑眯眯地走出來,兩手一伸,說:"嚴先生,我的手也是一個繭子沒有。"
唐玄祿在寧河鎮周邊的農村裏種地為生,可他的手不但沒繭子,而且很小,一點沒有重體力勞動的痕跡,嚴先生就感到更奇怪了。唐玄祿說:"但我的手很有勁。"說完張手在院牆上一攥,便將婦女們綁晾衣繩的釘子拉了下來,然後不往原來的釘孔上插,而且錯開釘孔,手一擰,釘子就進了磚裏。嚴先生看得目瞪口呆,連說:"開眼開眼"。
唐師父表演了這手功夫,使李仲軒對形意拳的內涵更為嚮往,急切地想在北京期間能有長進。但雖經過正式拜師,每次去尚雲祥家,尚雲祥並不教什麽,總是跟李仲軒閑聊,一副"來了個朋友"的樣子。李仲軒知道自己的拜人尚門,完全是唐玄祿的撮合。尚雲祥雖對李仲軒有過觀察判斷,畢竟不太了解。他的閑聊,是在摸自己的性情。於是放開了,什麽話都跟尚雲祥說,先將這段時間當作去作客,相信有一天終會得到傳授。
一日,在尚雲祥家時,尚雲祥有個朋友來訪。此人身體不太好,有胸悶頭暈的毛病,聽別人說讀經文可以去病,便請了本經日日讀誦。可經文難懂,一費心思,似乎胸悶得更厲害了,便來問尚雲祥有沒有健身的方法。
尚雲祥說:"練拳更加費心思,我看你這隻是體虛,找正經大夫,吃藥慢慢調理,比什麽都好。"那人走後,尚雲祥跟李仲軒繼續聊天,聊了一會話題就轉到了那人身上。尚雲祥說:"其實有一個方法可以治病,正是讀書,不過要像小孩上私塾,不要管書上是什麽意思,囫圇吞棗地一口氣讀下去,隻要書寫得朗朗上口,總會有益身心。但咱們成年人,不比小孩的元氣,大聲讀誦會傷肝,要哼著來讀,不必字字清楚,隻要讀出音節的俯仰就行了。"
李仲軒問:"這有什麽道理嗎?"尚雲祥答:"沒什麽道理,我看小孩們上學後,馬上就有了股振作之氣,對此自己亂琢磨的。李仲軒又問:"為什麽不把這法子教給您那位朋友?"尚雲祥說:那人生活不如意,精神萎靡,才令身體困頓,重要的是無思無想,不能再動什麽心思,我就不用這法子把惹他了。"
尚老師總是要求徒弟多讀書,說文化人學拳快,一個練武的要比一個書生還文質彬彬,才是真練武的。古書裏的上將軍,多是一副書生樣。練武的也一樣,一天到晚隻知劍拔弩張,練不出上乘功夫。因為拳譜上許多意會的東西,文人一看便懂,武人反而難了。尚老師便是個很隨和的人,麵若凝脂,皮膚非常之好,沒有一般練武人皺眉瞪眼的習慣動作。隻是如果有人走到他身後,他扭頭瞥一眼,令人害怕。
形意拳之意,比如畫家隨手畫畫,構圖筆墨並不是刻意安排,然而一下筆便意趣盎然,這才是意境。它是先於形象,先於想像的,如下雨前,迎風而來的一點潮氣,似有非有。曉得意境如此,方能練尚式形意。
尚式形意的形與意,真是"這般清滋味,料得少人知。"
五、尚雲祥說"虎豹雷音"
古傳形意拳歌訣中,說可以通過發聲來長功夫,名為"虎豹雷音"。李仲軒先生是形意拳大師尚雲祥晚年所收弟子,拜師時 19 歲。由於與尚雲祥年齡相差過大,尚雲祥便囑咐他不要再收徒弟,以免亂了尚門形意的傳承輩份。李仲軒於尚師去世後一直默默潛修,今年已86高齡。晚歲心境更為緬懷尚師,便想將自己學藝的身證,寫成文字,豐富一下老師武學的流傳。此次談的是"虎豹雷音"。
李仲軒在拜師尚雲祥前,跟隨尚雲祥師弟唐玄祿在寧河學拳,受了唐玄祿拳術、醫藥、道法(形意拳是內家拳,以道家為歸旨,所以有醫藥、內功)全部的傳承,是唐的傳衣缽弟子。唐師在口傳形意拳古歌訣時,有"虎豹雷音"一句,並沒有詳細解釋,李仲軒以為是對敵時大喝一聲,震撼敵人心神的作用,也就沒有多問。
之所以忽略,因為唐玄祿在教拳時不許發聲。一次李仲軒練完拳趁著一股高興勁,唱了兩句京劇,被唐玄祿一頓臭罵,危言說練拳就是練一口氣,一張口便白費了。而且精氣神都在這一口氣裏,不求化在體內,反而大口大口唱出去,是在玩命。由於唐玄祿定下練拳不許說話的規矩,使得李仲軒對發聲有了成見,不會再多想。
李仲軒對唐老師的規矩十分信服。因為有切實體驗,形意拳練一會後就能感受到體內氣息蒸騰,隨意張口確有"泄氣"之感。至於如何將這口氣化在體內,唐玄祿教授,練完拳不能立刻坐下,要慢慢行走,轉悠幾圈自然會有熏蒸、淋浴之感。很是神清氣爽,久之心智可以提高。所以習武要有練有化,收式與起式同樣重要,甚至練完後溜達的時間比練拳的時間還要長。
對於形意古歌訣,唐玄祿是先整個說出來,令李仲軒背誦,在日後再分節講解。由於練武要靠實踐,程度到了方能有悟性,唐玄祿有的講解十分清楚,有的講解李仲軒便聽不明白,似乎唐玄祿也有難以說明之苦。到分節講解時,唐玄祿說到"虎豹雷音",李仲軒問:"是嚇人用的吧?"唐玄祿連忙說不對,而是通過發聲來長功夫 ---- 這便與唐玄祿"練拳不許說話"的規矩違背了,李仲軒就問是何道理,唐玄祿說他的師父李存義有言"要想功夫深,需用虎豹雷音接引。"不過得功夫達到一定程度,方能有此妙用。李仲軒追唐玄祿的話茬,說:"既然不是一聲怒吼,是個練功方法,練功方法總是具體的,還望老師說明。"
唐玄祿感到很是為難,想了一會,帶李仲軒到了寧河的一座寺廟裏。見左右無人,在院中懸鍾上輕輕敲了一下,懸鍾顫響。唐玄祿讓李仲軒將手按在鍾麵上,說:"就是這法子。"李仲軒仍然不解,唐玄祿說:"李存義老師當初就是這麽傳給我虎豹雷音的,我沒有隱瞞你的,是你自己明白不了。"此事就此擱下。
唐玄祿為自己的徒弟能夠深造,後來讓李仲軒轉投尚雲祥門下,李仲軒因此從寧河到了北京。李仲軒家中在北京有親戚,當時由於時局紊亂,許多北京人南下遷居,所以北京有許多空房,房租空前的便宜。李仲軒在親戚家住了些天,便租了間房子,留在北京專門習武。
由於脫離了寧河的大家族宅院式的生活,在北京胡同中與各色人等雜居;李仲軒對許多事都感到新鮮。當時胡同裏有一位姓"嚴"的先生,是帳房的會計,一手算盤打得十分高明,閑時在院子裏將馬紮一支,教左右的小孩打算盤,也將李仲軒吸引過來,就跟著學了,後來不料自己手的職業就是會計。當年玩一般學會的算盤竟成了終生吃飯的本事,不由得感慨人命運的因果奇巧。
嚴先生教李仲軒算盤時,問道:"我原以為你們練武之人,總是手指粗粗,滿掌繭子,沒法打算盤,不料你的手指比女人還細,一個繭子都沒有。"李仲軒說:"找們內家拳不靠手硬打人。"當時唐玄祿從寧河到北京看徒弟,躺在李仲軒租的房裏歇息,聽到嚴先生與李仲軒在院子裏說話,就笑眯眯地走出來,兩手一伸,說:"嚴先生,我的手也是一個繭子沒有。"
唐玄祿在寧河鎮周邊的農村裏種地為生,可他的手不但沒繭子,而且很小,一點沒有重體力勞動的痕跡,嚴先生就感到更奇怪了。唐玄祿說:"但我的手很有勁。"說完張手在院牆上一攥,便將婦女們綁晾衣繩的釘子拉了下來,然後不往原來的釘孔上插,而且錯開釘孔,手一擰,釘子就進了磚裏。嚴先生看得目瞪口呆,連說:"開眼開眼"。
唐師父表演了這手功夫,使李仲軒對形意拳的內涵更為嚮往,急切地想在北京期間能有長進。但雖經過正式拜師,每次去尚雲祥家,尚雲祥並不教什麽,總是跟李仲軒閑聊,一副"來了個朋友"的樣子。李仲軒知道自己的拜人尚門,完全是唐玄祿的撮合。尚雲祥雖對李仲軒有過觀察判斷,畢竟不太了解。他的閑聊,是在摸自己的性情。於是放開了,什麽話都跟尚雲祥說,先將這段時間當作去作客,相信有一天終會得到傳授。
一日,在尚雲祥家時,尚雲祥有個朋友來訪。此人身體不太好,有胸悶頭暈的毛病,聽別人說讀經文可以去病,便請了本經日日讀誦。可經文難懂,一費心思,似乎胸悶得更厲害了,便來問尚雲祥有沒有健身的方法。
尚雲祥說:"練拳更加費心思,我看你這隻是體虛,找正經大夫,吃藥慢慢調理,比什麽都好。"那人走後,尚雲祥跟李仲軒繼續聊天,聊了一會話題就轉到了那人身上。尚雲祥說:"其實有一個方法可以治病,正是讀書,不過要像小孩上私塾,不要管書上是什麽意思,囫圇吞棗地一口氣讀下去,隻要書寫得朗朗上口,總會有益身心。但咱們成年人,不比小孩的元氣,大聲讀誦會傷肝,要哼著來讀,不必字字清楚,隻要讀出音節的俯仰就行了。"
李仲軒問:"這有什麽道理嗎?"尚雲祥答:"沒什麽道理,我看小孩們上學後,馬上就有了股振作之氣,對此自己亂琢磨的。李仲軒又問:"為什麽不把這法子教給您那位朋友?"尚雲祥說:那人生活不如意,精神萎靡,才令身體困頓,重要的是無思無想,不能再動什麽心思,我就不用這法子把惹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