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 鄱陽湖大戰
當朱元璋的勢力向南方發展的時候,首先遇到一個強敵是陳友諒。陳友諒原是徐壽輝起義軍的部將,後來他謀殺了徐壽輝,自立為王,國號叫漢。
他占據江西、湖南和湖北一帶,地廣兵多,建立了一個強大的割據政權。公元1360年,他率領強大的水軍,從採石沿江東下,進攻應天府,一心想併吞朱元璋占領的地盤。
朱元璋趕忙召集部下商量對付漢軍的辦法。有的說,跟漢軍的力量相差太大,不如趁早投降;有的主張逃到鍾山(在今南京)死守;也有人主張拚一死戰,如果失敗,再逃不晚。
大家七嘴八舌,議論紛紛。隻有新來的謀士劉基站在一邊,一聲不吭。
朱元璋猶豫不決,散了會,把劉基單獨留下來,問他有什麽主意。劉基說:“我看那些主張投降和逃走的人就該殺!”朱元璋說:“請問先生有什麽辦法打敗敵人?”劉基說:“敵人遠道來侵犯,我們以逸待勞,還怕不能取勝?您如果多用財物賞賜將士,再用一點伏兵,抓住漢軍的弱點痛擊,要打敗陳友諒就大有希望。”朱元璋聽了劉基的話,滿心喜歡。兩個人又商量了一陣,把計策定了下來。
朱元璋的部將康茂才跟陳友諒是老相識。朱元璋把康茂才找來,對他說:“這次陳友諒來進攻,我要引他上鉤,沒有你幫助不行。請你寫封信給陳友諒,假裝投降,答應做他的內應;再給他一點假情報,要他兵分三路攻打應天,分散他的兵力。”康茂才說:“這事不難。我家有個守門的老僕,給陳友諒當過差。派他送信去,陳友諒準不會懷疑。”康茂才回到家裏,按照朱元璋的吩咐寫了信,連夜叫老僕趕到採石,求見陳友諒。陳友諒見了老僕送來的信,果然並不懷疑,問老僕說:“康公現在哪裏?”老僕回答說:“現在他帶了一支人馬,駐守江東橋,專等大王去。”陳友諒連忙又問:“江東橋是啥樣子?”老僕說:“是座木橋,容易認得出來。”陳友諒跟老僕談了一陣,吩咐左右擺上酒菜,讓老僕飽飽地吃了一頓,才打發他回去。
臨走的時候,陳友諒對老僕說:“你回去跟康公說,我馬上就去江東橋,到了橋邊,我叫幾聲‘老康’,請他馬上接應。”老僕回去後,把陳友諒的話全向朱元璋回報了。朱元璋連聲叫好,當夜派人把江東的木橋拆掉,改成一座石橋。
朱元璋從陳友諒的逃兵那兒得到情報,弄清楚他們進攻的路線,就讓大將徐達、常遇春等分幾路在沿江幾個重要關口埋伏了人馬。朱元璋親自統率大軍守在盧龍山(今南京獅子山),布置兵士準備好紅黃兩麵旗幟,規定了信號:舉起紅旗就是通知敵人已經到來,舉起黃旗就是命令伏兵出擊。一切都準備好了,隻等陳友諒自投羅網。
陳友諒自從老僕走後,立刻下令全體水軍出發,由他親自帶領,直駛江東橋。哪想到到了約定地點,竟沒見木橋,隻有石橋。陳友諒的部將們都起了疑心。陳友諒想,別管他是石橋還是木橋,隻要找到康茂才就好。他就到石橋旁邊,一連喊了幾聲“老康”,也沒人答應。陳友諒這才想到自己上了當,急忙命令船隊撤退。
朱元璋發現敵人中計,立刻叫兵士舉起黃旗,發動進攻。一霎眼間,戰鼓齊鳴,岸上伏兵一起殺出,水港裏的水軍也加入戰鬥。
陳友諒受到突然襲擊,幾萬大軍一下子亂了套,被殺死的和落水淹死的數也數不清,兩萬兵士、一百多艘戰船被朱元璋的將士俘獲。陳友諒在部將保護下,搶了一條小船,總算逃了命。
這一仗打得陳友諒大傷元氣。朱元璋的聲勢卻越來越大。陳友諒哪肯甘心,他養精蓄銳,決心要報這個仇。過了三年,他造了大批戰船,又帶領六十萬大軍,進攻洪都(今江西南昌)。
朱元璋親自帶領二十萬大軍援救洪都,陳友諒才撤去包圍,把水軍全部撤到鄱陽湖。朱元璋把鄱陽湖出口封鎖起來,堵住敵人,決定跟陳友諒在
湖裏決戰。
陳友諒的水軍有大批戰船,又高又大,一字兒排開,竟有十幾裏長;朱元璋的水軍,卻盡是一些小船,論實力比陳友諒差得多。雙方連續打了三天,朱軍都失敗了。
部將郭興跟朱元璋說:“雙方的兵力相差太遠,靠打硬仗不行,非用火攻不可。”朱元璋立刻命令用七條小船,裝載著火藥,每條船尾帶著一條輕快的小船。那天傍晚,正好颳起了東北風,朱元璋派了一支敢死隊駕駛這七條小船,乘風點火,直衝陳友諒大船。
風急火烈,一下子就把漢軍大船全部延燒起來,火焰騰空,把湖水照得通紅。陳友諒手下的將士不是被燒死,就是被俘虜。
陳友諒帶著殘兵敗將向鄱陽湖口突圍。但是湖口早已被朱元璋堵住。
在陳友諒突圍的時候,朱軍一陣亂箭,把陳友諒射死。
朱元璋消滅了南方最大的割據勢力陳友諒以後,自稱吳王。
自從劉福通犧牲以後,朱元璋把小明王接到滁州,名義上還接受小明王的領導。到了這時候,他做皇帝的思想膨脹起來,覺得留著小明王對他是個障礙。公元1366年,他用船把小明王接到應天,趁小明王在瓜步(今江蘇六合東南)過江的時候,派人暗暗鑿沉了船,把小明王淹死。
第二年,朱元璋消滅了張士誠割據勢力,接著,命令徐達為征虜大將軍,常遇春為副將軍,率領二十五萬大軍北伐。過了兩個月,徐達的軍隊旗開得勝,占領了山東。公元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應天即位稱皇帝,國號叫明。他就是明太祖。
明軍乘勝進軍,元兵節節敗退。這年八月,徐達率領大軍直搗大都,元順帝逃往上都。
統治中國九十七年的元王朝終於被推翻。
224 劉伯溫求雨
明太祖在統一戰爭中,依靠了一批英勇善戰的將領爭城奪地:又吸收了一些謀士,幫他出謀劃策。在這些謀士中,劉基是最著名的一個。
劉基又叫劉伯溫,本來是元朝的官員,因為對元朝的政治腐敗不滿意,常常寫點文章,諷刺時事,後來,被解職回到他的家鄉青田(在今浙江)。
朱元璋的軍隊打到浙東的時候,把劉基請了出來,當他的謀士。在打敗陳友諒、張士誠的戰爭中,劉基出了不少計策。由於他足智多謀,得到明太祖的信任。明太祖把他比做西漢初年的張良。
劉基不但謀略好,而且精通天文。在古代,往往把天文現象跟人間的吉凶扯在一起。劉基對天下形勢觀察仔細,考慮問題周到,他的預見往往比較準確。但是大家都認為這跟他精通天文有關。民間傳說把劉伯溫看作一個“未卜先知”的人物。
朱元璋當吳王的時候,江南發生了一場旱災。劉基掌管天文,朱元璋問他為什麽發生大旱,怎樣才能求上天下雨。劉基說:“天一直不下雨,因為牢獄裏關押的人有冤枉。”朱元璋信了劉基的話,派他去查牢監裏關的犯
人。劉基一查,果然有不少冤案。他向朱元璋奏明後,平反了冤案,把錯抓的人放了。
當朱元璋的勢力向南方發展的時候,首先遇到一個強敵是陳友諒。陳友諒原是徐壽輝起義軍的部將,後來他謀殺了徐壽輝,自立為王,國號叫漢。
他占據江西、湖南和湖北一帶,地廣兵多,建立了一個強大的割據政權。公元1360年,他率領強大的水軍,從採石沿江東下,進攻應天府,一心想併吞朱元璋占領的地盤。
朱元璋趕忙召集部下商量對付漢軍的辦法。有的說,跟漢軍的力量相差太大,不如趁早投降;有的主張逃到鍾山(在今南京)死守;也有人主張拚一死戰,如果失敗,再逃不晚。
大家七嘴八舌,議論紛紛。隻有新來的謀士劉基站在一邊,一聲不吭。
朱元璋猶豫不決,散了會,把劉基單獨留下來,問他有什麽主意。劉基說:“我看那些主張投降和逃走的人就該殺!”朱元璋說:“請問先生有什麽辦法打敗敵人?”劉基說:“敵人遠道來侵犯,我們以逸待勞,還怕不能取勝?您如果多用財物賞賜將士,再用一點伏兵,抓住漢軍的弱點痛擊,要打敗陳友諒就大有希望。”朱元璋聽了劉基的話,滿心喜歡。兩個人又商量了一陣,把計策定了下來。
朱元璋的部將康茂才跟陳友諒是老相識。朱元璋把康茂才找來,對他說:“這次陳友諒來進攻,我要引他上鉤,沒有你幫助不行。請你寫封信給陳友諒,假裝投降,答應做他的內應;再給他一點假情報,要他兵分三路攻打應天,分散他的兵力。”康茂才說:“這事不難。我家有個守門的老僕,給陳友諒當過差。派他送信去,陳友諒準不會懷疑。”康茂才回到家裏,按照朱元璋的吩咐寫了信,連夜叫老僕趕到採石,求見陳友諒。陳友諒見了老僕送來的信,果然並不懷疑,問老僕說:“康公現在哪裏?”老僕回答說:“現在他帶了一支人馬,駐守江東橋,專等大王去。”陳友諒連忙又問:“江東橋是啥樣子?”老僕說:“是座木橋,容易認得出來。”陳友諒跟老僕談了一陣,吩咐左右擺上酒菜,讓老僕飽飽地吃了一頓,才打發他回去。
臨走的時候,陳友諒對老僕說:“你回去跟康公說,我馬上就去江東橋,到了橋邊,我叫幾聲‘老康’,請他馬上接應。”老僕回去後,把陳友諒的話全向朱元璋回報了。朱元璋連聲叫好,當夜派人把江東的木橋拆掉,改成一座石橋。
朱元璋從陳友諒的逃兵那兒得到情報,弄清楚他們進攻的路線,就讓大將徐達、常遇春等分幾路在沿江幾個重要關口埋伏了人馬。朱元璋親自統率大軍守在盧龍山(今南京獅子山),布置兵士準備好紅黃兩麵旗幟,規定了信號:舉起紅旗就是通知敵人已經到來,舉起黃旗就是命令伏兵出擊。一切都準備好了,隻等陳友諒自投羅網。
陳友諒自從老僕走後,立刻下令全體水軍出發,由他親自帶領,直駛江東橋。哪想到到了約定地點,竟沒見木橋,隻有石橋。陳友諒的部將們都起了疑心。陳友諒想,別管他是石橋還是木橋,隻要找到康茂才就好。他就到石橋旁邊,一連喊了幾聲“老康”,也沒人答應。陳友諒這才想到自己上了當,急忙命令船隊撤退。
朱元璋發現敵人中計,立刻叫兵士舉起黃旗,發動進攻。一霎眼間,戰鼓齊鳴,岸上伏兵一起殺出,水港裏的水軍也加入戰鬥。
陳友諒受到突然襲擊,幾萬大軍一下子亂了套,被殺死的和落水淹死的數也數不清,兩萬兵士、一百多艘戰船被朱元璋的將士俘獲。陳友諒在部將保護下,搶了一條小船,總算逃了命。
這一仗打得陳友諒大傷元氣。朱元璋的聲勢卻越來越大。陳友諒哪肯甘心,他養精蓄銳,決心要報這個仇。過了三年,他造了大批戰船,又帶領六十萬大軍,進攻洪都(今江西南昌)。
朱元璋親自帶領二十萬大軍援救洪都,陳友諒才撤去包圍,把水軍全部撤到鄱陽湖。朱元璋把鄱陽湖出口封鎖起來,堵住敵人,決定跟陳友諒在
湖裏決戰。
陳友諒的水軍有大批戰船,又高又大,一字兒排開,竟有十幾裏長;朱元璋的水軍,卻盡是一些小船,論實力比陳友諒差得多。雙方連續打了三天,朱軍都失敗了。
部將郭興跟朱元璋說:“雙方的兵力相差太遠,靠打硬仗不行,非用火攻不可。”朱元璋立刻命令用七條小船,裝載著火藥,每條船尾帶著一條輕快的小船。那天傍晚,正好颳起了東北風,朱元璋派了一支敢死隊駕駛這七條小船,乘風點火,直衝陳友諒大船。
風急火烈,一下子就把漢軍大船全部延燒起來,火焰騰空,把湖水照得通紅。陳友諒手下的將士不是被燒死,就是被俘虜。
陳友諒帶著殘兵敗將向鄱陽湖口突圍。但是湖口早已被朱元璋堵住。
在陳友諒突圍的時候,朱軍一陣亂箭,把陳友諒射死。
朱元璋消滅了南方最大的割據勢力陳友諒以後,自稱吳王。
自從劉福通犧牲以後,朱元璋把小明王接到滁州,名義上還接受小明王的領導。到了這時候,他做皇帝的思想膨脹起來,覺得留著小明王對他是個障礙。公元1366年,他用船把小明王接到應天,趁小明王在瓜步(今江蘇六合東南)過江的時候,派人暗暗鑿沉了船,把小明王淹死。
第二年,朱元璋消滅了張士誠割據勢力,接著,命令徐達為征虜大將軍,常遇春為副將軍,率領二十五萬大軍北伐。過了兩個月,徐達的軍隊旗開得勝,占領了山東。公元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應天即位稱皇帝,國號叫明。他就是明太祖。
明軍乘勝進軍,元兵節節敗退。這年八月,徐達率領大軍直搗大都,元順帝逃往上都。
統治中國九十七年的元王朝終於被推翻。
224 劉伯溫求雨
明太祖在統一戰爭中,依靠了一批英勇善戰的將領爭城奪地:又吸收了一些謀士,幫他出謀劃策。在這些謀士中,劉基是最著名的一個。
劉基又叫劉伯溫,本來是元朝的官員,因為對元朝的政治腐敗不滿意,常常寫點文章,諷刺時事,後來,被解職回到他的家鄉青田(在今浙江)。
朱元璋的軍隊打到浙東的時候,把劉基請了出來,當他的謀士。在打敗陳友諒、張士誠的戰爭中,劉基出了不少計策。由於他足智多謀,得到明太祖的信任。明太祖把他比做西漢初年的張良。
劉基不但謀略好,而且精通天文。在古代,往往把天文現象跟人間的吉凶扯在一起。劉基對天下形勢觀察仔細,考慮問題周到,他的預見往往比較準確。但是大家都認為這跟他精通天文有關。民間傳說把劉伯溫看作一個“未卜先知”的人物。
朱元璋當吳王的時候,江南發生了一場旱災。劉基掌管天文,朱元璋問他為什麽發生大旱,怎樣才能求上天下雨。劉基說:“天一直不下雨,因為牢獄裏關押的人有冤枉。”朱元璋信了劉基的話,派他去查牢監裏關的犯
人。劉基一查,果然有不少冤案。他向朱元璋奏明後,平反了冤案,把錯抓的人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