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祿山騙取了唐玄宗和李林甫的信任,除了範陽、平盧兩鎮外,又兼了河東(治所在今山西太原)節度使,控製了北方邊境的大部地區。他秘密擴充兵力,提拔了史思明、蔡希德等一批猛將,任用漢族士人高尚、嚴莊幫他出謀劃策;又從邊境各族的降兵中挑選了八千名壯士,組成一支精兵,囤積糧草,磨礪武器。隻等唐玄宗一死,他就準備叛亂。


    沒多久,李林甫病死,楊貴妃的同族哥哥楊國忠憑著他的外戚地位,接任了宰相。楊國忠本來是個流氓,安祿山瞧不起他,他也看不慣安祿山,兩個人就鬧起矛盾來。楊國忠幾次三番在唐玄宗麵前說安祿山一定要謀反。


    但是唐玄宗正在寵信安祿山,哪裏會相信。


    日子一長,安祿山的謀反的跡象漸漸暴露出來了。他向朝廷要求把範陽的三十二名漢將都撤換了,由他自己另外委派;唐玄宗親手寫詔書要安祿山到長安,他也推託有病不去。唐玄宗開始對安祿山懷疑起來。但是無論唐玄宗或是楊國忠,都沒有想到該怎樣防備安祿山的叛亂。


    公元755年十月,安祿山經過周密準備,決定發動叛亂。這時候,正好有個官員從長安到範陽來。安祿山假造了一份唐玄宗從長安發來的詔書,召集將士宣布說:“接到皇上密令,要我立即帶兵進京討伐楊國忠。”將士們都覺得很突然,麵麵相覷,但是有誰敢對聖旨表示懷疑呢。


    第二天一早,安祿山就帶領叛軍南下。十五萬步兵、騎兵在河北平原上進發,一路上煙塵滾滾,鼓聲震地。中原一帶已經有一百年左右沒有發生戰爭,老百姓好幾代沒有看到過打仗。沿路的官員逃跑的逃跑,投降的投降。


    安祿山叛軍一直向南進攻,幾乎沒有遭到什麽抵抗。


    範陽叛亂的消息傳到長安,唐玄宗開始認為是有人造謠,還不相信,到後來警報一個個傳來,他也慌了起來,立刻召集大臣商議。滿朝官員沒有經過這樣的大變亂,個個嚇得目瞪口呆,隻有楊國忠反而得意洋洋地說:“我早說安祿山要反,還不是被我說準了嗎。不過,陛下盡管放心。他的將士不會跟他一起叛亂。不出十天,一定有人把安祿山的頭送來。”唐玄宗聽了這番話,也有些安心了。但是,哪兒知道,沒有多久,叛軍長驅直入,渡過黃河,占領了洛陽。


    157 顏杲卿罵賊


    在這個危急的時刻,首先起來打擊叛軍的是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顏杲(音gǎo)卿。


    顏杲卿本來是安祿山的部下。安祿山發動叛亂以後,顏杲卿就準備反抗。叛軍到了槁城(在今河北省,槁音gǎo)的時候,顏杲卿已經招募了一千多名壯士。他知道自己力量不夠,不能跟安祿山硬拚,就跟手下的官員袁履謙向叛軍假投降。安祿山仍舊讓他守常山,但是心裏不放心,一麵把顏杲卿的兒子、侄兒帶到軍營裏做人質,一麵派了一個叛將守在井陘關(在今河北井陘)。


    安祿山渡過黃河,攻下洛陽之後,顏杲卿決心起兵,他的堂弟平原(今山東平原)太守顏真卿也招募了一萬多人馬,派人跟顏杲卿聯絡,要他攻占井陘關,截斷安祿山的後路。


    顏杲卿打聽到守井陘關的叛將是個糊塗的酒鬼,就假傳安祿山的命令,派人帶了美酒好菜去慰勞他,等叛將喝得酩酊大醉的時候,把叛將殺死,占領了井陘關。


    顏杲卿攻下了井陘關,士氣振奮。第二天又接連活捉了兩名叛將。顏


    杲卿派人分頭到河北各郡去告訴官吏說:現在朝廷派出三十萬大軍討伐安祿山,已經出了井陘關,早晚就到河北各郡了。受安祿山脅迫叛變的,趁早投降,可以受到重賞;如果頑抗,罪加一等。


    河北各郡官員一聽到安祿山站不住腳,都紛紛響應顏杲卿。河北二十四個郡,有十七個郡又站到唐軍一邊來。


    安祿山正準備向潼關方向進兵,一聽到河北各郡都響應顏杲卿,後方不穩,隻好改變主意,回到洛陽。他在洛陽自稱大燕皇帝,派大將史思明、蔡希德各帶一萬人馬分兩路攻打常山。


    顏杲卿雖然打了幾個勝仗,但是起兵隻有八天,常山周圍的防禦工事都沒修好,兵力又少,怎樣敵得過兩路叛軍!叛軍到了常山城下,顏杲卿派人到太原去求援,但是太原守將王承業不肯出兵。


    史思明叛軍把常山緊緊圍困,顏杲卿帶領常山軍民拚死抵抗了四天,城裏糧食斷了,箭也完了。常山終於陷落在叛軍手裏。


    史思明縱容叛兵殺害了一萬多常山軍民,又把顏杲卿、袁履謙抓起來,押送到洛陽去見安祿山。


    安祿山命令兵士把顏杲卿押到他跟前,責問顏杲卿說:“你本來隻是個範陽小官,我把你提拔為太守,為什麽反叛我?”顏杲卿怒氣沖沖地罵著說:


    “你是一個牧羊的小子,國家讓你做了三鎮節度使,有哪點對不起你?我為國除奸,恨不得斬你的頭,叫什麽反叛?”安祿山惱羞成怒,要左右兵士把顏杲卿、袁履謙拖到一座橋邊的柱子上縛起來,使用殘酷的刑罰折磨他們。


    顏杲卿神色凜然,一麵忍受著酷刑,一麵仍舊痛罵安祿山。叛軍兵士用刀割了顏杲卿的舌頭,顏杲卿滿口鮮血,還發出含糊的罵聲。


    袁履謙看到顏杲卿受刑的慘酷情景,氣得自己咬碎舌頭,連血帶舌噴在旁邊一個叛將的臉上。


    顏杲卿、袁履謙罵不絕口,一直到他們咽氣。


    顏杲卿從起兵到失敗,雖然隻有十幾天,但是他們的抵抗,拖住了叛軍的兵力,為唐王朝調兵遣將爭取了時間;他們的誓死抵抗的精神,鼓舞了更多的人抗擊叛軍。


    顏杲卿被殺後一月,河東節度使李光弼率領步兵騎兵一萬多人、太原弓箭手三千人出兵井陘關,打退叛軍,收復常山。接著,朔方節度使郭子儀也帶領精兵到常山和李光弼會合。


    河北的一些百姓受盡安祿山叛軍擄掠的痛苦,聽到郭子儀、李光弼大軍打過來,自發集合起來,修築營壘,抵抗叛軍;等郭、李大軍一到,就參加了大軍隊伍。郭、李兩支大軍兵強馬壯,士氣旺盛,接連打擊安祿山叛軍,河北十幾個郡重新回到唐軍手中。


    河北大捷,截斷了叛軍的後路,叛軍軍心動搖。安祿山大起恐慌,埋怨謀士高尚、嚴莊說:“幾年來你們勸我起兵造反,說這是萬全的計策。現在西邊打潼關,幾個月也打不進去;北邊的路也被截斷。我們困守在這裏,叫什麽萬全!”他打算放棄洛陽,逃回範陽去。


    正在安祿山進退兩難的時候,唐王朝統治者自己卻替叛軍打開了潼關大門。


    158 馬嵬驛兵變


    潼關是京城長安的門戶,那裏形勢險要,道路狹窄。唐玄宗派大將哥舒翰帶領重兵把守。叛將崔幹祐在潼關外屯兵半年,沒法打進去。潼關的守軍每天晚上在烽火台燒起一把火,作為平安的信號。關裏的烽火台接到信號,也一座接一座放“平安火”,一直傳到長安,讓長安人民放心。


    叛軍攻不進潼關,但是關裏的唐王朝內部卻鬧起矛盾來。哥舒翰主張堅守潼關,等待時機;郭子儀、李光弼也從河北前線給唐玄宗上奏章,他們請求引兵北上,攻打安祿山的老巢範陽;要潼關守軍千萬不要出關。但是,宰相楊國忠卻反對這樣做。有人對楊國忠說:“現在重兵都在哥舒翰手裏,如果哥舒翰打勝了,回到長安,你的宰相位子就保不住了。”楊國忠自己知道他這個宰相最不得人心,聽了這番話,更加害怕,就在唐玄宗麵前說潼關外的叛軍已經不堪一擊,哥舒翰守在潼關按兵不動,會喪失殲滅叛軍的時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華上下五千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馮國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馮國超並收藏中華上下五千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