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特別喜歡外出巡遊,一來是遊玩享樂,二來也是向百姓擺威風。
從東都到江都的運河剛剛完工,隋煬帝就帶著二十萬人的龐大隊伍到江都去巡遊。
隋煬帝早就派官員造好上萬條大船。出發那天,隋煬帝和他妻子蕭後分乘兩條四層高的大龍船,船上有宮殿和上百間宮室,裝飾得金碧輝煌;接著就是宮妃、王公貴族、文武官員坐的幾千條彩船;後麵的幾千條大船,裝載著衛兵和他們隨帶的武器和帳幕。這上萬條大船在運河上排開,船頭船尾連接起來,竟有二百裏長。
這樣龐大的船隊,怎麽行駛呢?那些專為皇帝享樂打算的人早就安排好了。運河兩岸,修築好了柳樹成蔭的禦道,八萬多名民工,被徵發來給他們拉縴,還有兩隊騎兵夾岸護送。
河上行駛著光彩耀目的船隻,陸地上飄揚著五色繽紛的彩旗。一到晚上,燈火通明,鼓樂喧天,真是說不盡的豪華景象。
為了滿足船隊大批人員的享受,隋煬帝命令兩岸的百姓,給他們準備吃的喝的,叫做“獻食”。那些州縣官員,就逼著百姓辦酒席送去,有的州縣,送的酒席多到上百桌。別說隋煬帝吃不了那麽多,就連他帶的宮紀太監、王公大臣一起吃,也吃不完。留下的許多剩菜,就在岸邊掘個坑埋掉。可是那些被迫獻食的百姓,卻弄得傾家蕩產了。
江都在當時是個繁華的地方。隋煬帝到了江都,除了盡情遊玩享樂,還大擺威風。為了裝飾一個出巡時候用的儀仗,就花了十多萬人工,耗費的錢財更是上億論萬。這樣整整鬧騰了半年,又耀武揚威地回到東都來。
打這以後,隋煬帝幾乎每年出巡。有一次,他從陸路到北方去巡視,徵發了河北十幾個郡的民工,開鑿太行山,鋪一條巡行的道路;為了保護他巡行的安全,又徵發了一百多萬人修築長城,限期二十天築成。這樣,他才在五十萬將士的護衛下,在北方邊境上巡行了一轉。北方沒有現成的宮殿,好在隋煬帝身邊的宇文愷是個巧匠,專門為他造了一個活動宮殿,叫做“觀風行殿”。這種行殿上麵可以容納侍衛幾百人,使用的時候裝起來,不用的時候可以拆卸裝運;下麵裝著輪子,可以隨意轉動。這在當時可算是一種發明,可惜隻是供隋煬帝一個人享樂罷了。
隋煬帝建東都,開運河,築長城,加上連年的大規模的巡遊,無休無止的勞役和越來越重的賦稅,已經把百姓壓得喘不過氣來。但是隋煬帝的驕奢淫逸的心理卻越來越重了。為了炫耀武功,公元611年,他發動對高麗的戰爭。
這一年,他從江都乘龍船,沿著大運河直達涿郡,親自指揮這場戰爭。
他下令全國軍隊,不論遠近,一律向涿郡集中;還派人在東萊(今山東掖縣)海口督造兵船三百艘,造船的民伕在官吏監視下,日日夜夜在海邊造船,得不到休息。他們下半身泡在海水裏,時間一久,從腰以下都腐爛得生了蛆,許多人受不了這樣折磨,倒在海水裏死了。
接著,隋煬帝又命令河南、淮南、江南各地督造五萬輛大車,送到高陽,給兵士運輸衣甲、帳幕;又徵發江、淮以南民伕和船隻把黎陽(今河南濬縣東南)和洛口倉的糧食運到涿郡。於是,無數的車輛,無數的船隻,不分白天黑夜,沿著陸路和運河源源不斷由南向北,形成一支滾滾洪流。幾十萬運輸物資的民伕,在半路上有不少累死餓死,沿路都是倒斃的屍體。由於民伕死亡太多,耕牛也被徵發拉車,弄得田園荒蕪,民不聊生。
人民沒法忍受下去了。要想活下去,隻有反抗。鄒平(今山東鄒平)人王薄,首先領導農民在長白山起義,他寫了一首《無向遼東浪死歌》(浪死就是白白送死的意思),號召大家反抗官府,歌中寫道:“… … 忽聞官軍至,提刀向前盪。譬如遼東死,砍頭何所傷。”接著,在山東、河北廣大地區,接二連三地發生了農民起義,隋王朝的統治開始不穩了。
140 李密牛角掛書
隋煬帝第一次進攻高麗,被打得大敗。一百多萬隋軍兵士,逃回來的隻有二千七百人。
這樣的慘敗,並沒有使這個驕橫的暴君死心。才隔一年,他又發動第二次對高麗的進攻。他親自率領大軍攻打遼東,派大臣楊玄感在後方黎陽督運糧草。
楊玄感的父親楊素,原是隋煬帝的親信,幫助煬帝奪取皇位。後來受到煬帝猜忌,鬱鬱不樂地死去。楊玄感為這個對隋煬帝早就不滿,這一回看到局勢混亂,就想利用這個時機推翻隋煬帝。
楊玄感用督運糧草的名義,徵發了年青力壯的民伕、船工八千多人,要他們運糧到遼東前線。那些年青人怨透了勞役,聽說叫他們遠離家鄉去幹苦差使,更加氣憤。
有一天,楊玄感把民伕集合在一起,說:“當今皇上不顧百姓的死活,讓成千上萬的父老兄弟死在遼東,這種情況不能再忍受下去。我也是被逼來幹這件事的。現在我決心跟大夥一起,推翻暴君。你們看怎麽樣?”大夥兒一聽有人帶頭反對朝廷,怎麽不願意,頓時響起一片歡呼聲。
楊玄感把八千民伕編成隊伍,發給武器,準備進攻隋軍。他發現他身邊缺少一個謀士幫他出謀劃策,不禁想起了正在長安的好朋友李密。
李密的上代是北周和隋朝的貴族。李密少年時候,被派在隋煬帝的宮廷裏當侍衛。他生性靈活,在值班的時候,左顧右盼,被隋煬帝發現了,認為這孩子不大老實,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並不懊喪,回家以後,發憤讀書,決定做個有學問的人。
有一回,李密騎了一條牛,出門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漢書》掛在牛角上,抓緊時間讀書。正好宰相楊素坐著馬車在後麵趕上來,看到前麵有個少年在牛背上讀書,暗暗奇怪。
楊素在車上招呼說:“哪個書生,這麽用功啊?”李密回過頭來一看,認得是宰相,慌忙跳下牛背,向楊素作了一個揖,報了自己的名字。
楊素問他說:“你在看什麽?”李密回答說:“我在讀項羽的傳記。”楊
素跟李密親切地談了一陣,覺得這個少年人很有抱負。回家以後,楊素跟他兒子楊玄感說:“我看李密這孩子的學識、才能,比你們幾個兄弟強得多。
將來你們有什麽緊要的事,可以找他商量。”打那以後,楊玄感就跟李密交上了朋友。
這回楊玄感要找謀士,想起他父親的叮囑,就派人到長安,把李密接到黎陽來。
李密到了黎陽,楊玄感向他請教:要推翻隋煬帝,這個仗該怎麽打法。
李密說:“要打敗官軍,有三種辦法。第一,皇上現在在遼東,我們帶兵北上,截斷昏君退路。他前有高麗,後無退路,不出十天,軍糧接濟不上,我們不用打也能取勝,這是上策。第二是向西奪取長安,抄他們的老巢。官軍如果想退軍,我們就拿關中地區做根據地,憑險堅守,這是中策。第三是就近攻東都洛陽。不過這可是一條下策。因為朝廷在東都還留著一部分守兵,不一定能很快攻得下來。”楊玄感急於求成,聽完這三條計策,覺得前兩條都太費時間,說:“我看你說的下策,倒是個好計策。現在朝廷官員家屬,都在東都。我們攻下東都,把家屬都俘虜起來。官軍軍心動搖,保管能取勝。”
從東都到江都的運河剛剛完工,隋煬帝就帶著二十萬人的龐大隊伍到江都去巡遊。
隋煬帝早就派官員造好上萬條大船。出發那天,隋煬帝和他妻子蕭後分乘兩條四層高的大龍船,船上有宮殿和上百間宮室,裝飾得金碧輝煌;接著就是宮妃、王公貴族、文武官員坐的幾千條彩船;後麵的幾千條大船,裝載著衛兵和他們隨帶的武器和帳幕。這上萬條大船在運河上排開,船頭船尾連接起來,竟有二百裏長。
這樣龐大的船隊,怎麽行駛呢?那些專為皇帝享樂打算的人早就安排好了。運河兩岸,修築好了柳樹成蔭的禦道,八萬多名民工,被徵發來給他們拉縴,還有兩隊騎兵夾岸護送。
河上行駛著光彩耀目的船隻,陸地上飄揚著五色繽紛的彩旗。一到晚上,燈火通明,鼓樂喧天,真是說不盡的豪華景象。
為了滿足船隊大批人員的享受,隋煬帝命令兩岸的百姓,給他們準備吃的喝的,叫做“獻食”。那些州縣官員,就逼著百姓辦酒席送去,有的州縣,送的酒席多到上百桌。別說隋煬帝吃不了那麽多,就連他帶的宮紀太監、王公大臣一起吃,也吃不完。留下的許多剩菜,就在岸邊掘個坑埋掉。可是那些被迫獻食的百姓,卻弄得傾家蕩產了。
江都在當時是個繁華的地方。隋煬帝到了江都,除了盡情遊玩享樂,還大擺威風。為了裝飾一個出巡時候用的儀仗,就花了十多萬人工,耗費的錢財更是上億論萬。這樣整整鬧騰了半年,又耀武揚威地回到東都來。
打這以後,隋煬帝幾乎每年出巡。有一次,他從陸路到北方去巡視,徵發了河北十幾個郡的民工,開鑿太行山,鋪一條巡行的道路;為了保護他巡行的安全,又徵發了一百多萬人修築長城,限期二十天築成。這樣,他才在五十萬將士的護衛下,在北方邊境上巡行了一轉。北方沒有現成的宮殿,好在隋煬帝身邊的宇文愷是個巧匠,專門為他造了一個活動宮殿,叫做“觀風行殿”。這種行殿上麵可以容納侍衛幾百人,使用的時候裝起來,不用的時候可以拆卸裝運;下麵裝著輪子,可以隨意轉動。這在當時可算是一種發明,可惜隻是供隋煬帝一個人享樂罷了。
隋煬帝建東都,開運河,築長城,加上連年的大規模的巡遊,無休無止的勞役和越來越重的賦稅,已經把百姓壓得喘不過氣來。但是隋煬帝的驕奢淫逸的心理卻越來越重了。為了炫耀武功,公元611年,他發動對高麗的戰爭。
這一年,他從江都乘龍船,沿著大運河直達涿郡,親自指揮這場戰爭。
他下令全國軍隊,不論遠近,一律向涿郡集中;還派人在東萊(今山東掖縣)海口督造兵船三百艘,造船的民伕在官吏監視下,日日夜夜在海邊造船,得不到休息。他們下半身泡在海水裏,時間一久,從腰以下都腐爛得生了蛆,許多人受不了這樣折磨,倒在海水裏死了。
接著,隋煬帝又命令河南、淮南、江南各地督造五萬輛大車,送到高陽,給兵士運輸衣甲、帳幕;又徵發江、淮以南民伕和船隻把黎陽(今河南濬縣東南)和洛口倉的糧食運到涿郡。於是,無數的車輛,無數的船隻,不分白天黑夜,沿著陸路和運河源源不斷由南向北,形成一支滾滾洪流。幾十萬運輸物資的民伕,在半路上有不少累死餓死,沿路都是倒斃的屍體。由於民伕死亡太多,耕牛也被徵發拉車,弄得田園荒蕪,民不聊生。
人民沒法忍受下去了。要想活下去,隻有反抗。鄒平(今山東鄒平)人王薄,首先領導農民在長白山起義,他寫了一首《無向遼東浪死歌》(浪死就是白白送死的意思),號召大家反抗官府,歌中寫道:“… … 忽聞官軍至,提刀向前盪。譬如遼東死,砍頭何所傷。”接著,在山東、河北廣大地區,接二連三地發生了農民起義,隋王朝的統治開始不穩了。
140 李密牛角掛書
隋煬帝第一次進攻高麗,被打得大敗。一百多萬隋軍兵士,逃回來的隻有二千七百人。
這樣的慘敗,並沒有使這個驕橫的暴君死心。才隔一年,他又發動第二次對高麗的進攻。他親自率領大軍攻打遼東,派大臣楊玄感在後方黎陽督運糧草。
楊玄感的父親楊素,原是隋煬帝的親信,幫助煬帝奪取皇位。後來受到煬帝猜忌,鬱鬱不樂地死去。楊玄感為這個對隋煬帝早就不滿,這一回看到局勢混亂,就想利用這個時機推翻隋煬帝。
楊玄感用督運糧草的名義,徵發了年青力壯的民伕、船工八千多人,要他們運糧到遼東前線。那些年青人怨透了勞役,聽說叫他們遠離家鄉去幹苦差使,更加氣憤。
有一天,楊玄感把民伕集合在一起,說:“當今皇上不顧百姓的死活,讓成千上萬的父老兄弟死在遼東,這種情況不能再忍受下去。我也是被逼來幹這件事的。現在我決心跟大夥一起,推翻暴君。你們看怎麽樣?”大夥兒一聽有人帶頭反對朝廷,怎麽不願意,頓時響起一片歡呼聲。
楊玄感把八千民伕編成隊伍,發給武器,準備進攻隋軍。他發現他身邊缺少一個謀士幫他出謀劃策,不禁想起了正在長安的好朋友李密。
李密的上代是北周和隋朝的貴族。李密少年時候,被派在隋煬帝的宮廷裏當侍衛。他生性靈活,在值班的時候,左顧右盼,被隋煬帝發現了,認為這孩子不大老實,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並不懊喪,回家以後,發憤讀書,決定做個有學問的人。
有一回,李密騎了一條牛,出門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漢書》掛在牛角上,抓緊時間讀書。正好宰相楊素坐著馬車在後麵趕上來,看到前麵有個少年在牛背上讀書,暗暗奇怪。
楊素在車上招呼說:“哪個書生,這麽用功啊?”李密回過頭來一看,認得是宰相,慌忙跳下牛背,向楊素作了一個揖,報了自己的名字。
楊素問他說:“你在看什麽?”李密回答說:“我在讀項羽的傳記。”楊
素跟李密親切地談了一陣,覺得這個少年人很有抱負。回家以後,楊素跟他兒子楊玄感說:“我看李密這孩子的學識、才能,比你們幾個兄弟強得多。
將來你們有什麽緊要的事,可以找他商量。”打那以後,楊玄感就跟李密交上了朋友。
這回楊玄感要找謀士,想起他父親的叮囑,就派人到長安,把李密接到黎陽來。
李密到了黎陽,楊玄感向他請教:要推翻隋煬帝,這個仗該怎麽打法。
李密說:“要打敗官軍,有三種辦法。第一,皇上現在在遼東,我們帶兵北上,截斷昏君退路。他前有高麗,後無退路,不出十天,軍糧接濟不上,我們不用打也能取勝,這是上策。第二是向西奪取長安,抄他們的老巢。官軍如果想退軍,我們就拿關中地區做根據地,憑險堅守,這是中策。第三是就近攻東都洛陽。不過這可是一條下策。因為朝廷在東都還留著一部分守兵,不一定能很快攻得下來。”楊玄感急於求成,聽完這三條計策,覺得前兩條都太費時間,說:“我看你說的下策,倒是個好計策。現在朝廷官員家屬,都在東都。我們攻下東都,把家屬都俘虜起來。官軍軍心動搖,保管能取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