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把華佗抓到許都,他認為華佗故意違抗他的命令,是大逆不道的行為,下令把華佗處死。


    謀士荀彧認為這個處刑太重了,勸曹操說:“華佗醫術高明,他一死,牽涉到許多人的生命,希望丞相從寬發落。”曹操本來也是個愛惜人才的人,自從他打敗了袁紹後,有點驕傲起來;再說,他正在氣頭上,哪肯聽荀彧的勸阻,氣呼呼地說:“哼,我不怕天下就沒有像他那樣的醫生。”說完,就派人把華佗殺了。


    華佗被捕離開家鄉的時候,隨身還帶著一部醫書,這是他根據多少年來積累的經驗寫成的。他本來沒想到得罪曹操竟招來殺身大禍。他覺得自己遭到罪沒法挽回,可是讓這部書湮沒太可惜。臨刑前一天,他把獄吏請來,對他說:“請您把這部書好好保存,將來可以靠它救病人。”那獄吏膽小,怕接了華佗手裏這部書,將來曹操追究起來,自己受到牽連,說什麽也不肯保管。


    華佗十分失望,他嘆了口氣,向獄吏要了火種,在監獄裏把寶貴的醫書一把火燒毀了。


    打從華佗死後,曹操發頭風病,就再沒有找到合適的醫生給他治療。


    但是曹操並不肯承認自己做錯了事,說:“華佗這小子是有心不肯根治我的病,即使我不殺他,也不見得會治好我的病。”直到他的小兒子倉舒死了,他才懊喪萬分。


    華佗死後,他的幾個學生繼承他的事業,繼續為百姓治病。可惜記下華佗的經驗的那部醫書竟失傳了。


    96 劉備進益州


    赤壁之戰以後,周瑜又花了一年多時間,把曹操的人馬從荊州趕走。


    荊州究竟應該歸誰呢?劉備認為,荊州本來是劉表的地盤,他和劉表是本家,劉表死了,荊州應該由他接管;但孫權認為,荊州是靠東吳的力量打下來的,應該歸東吳。所以周瑜隻把長江南岸的土地交給劉備管。劉備認為分給他太少了,很不滿意。不久,周瑜病死了,魯肅才勸說孫權把荊州借給劉備。


    借人家地方總不是長遠的辦法,劉備不能不想開闢新的地盤。按照諸葛亮的計劃,本來是要向益州發展的。正好在這個時候,益州的劉璋派人請劉備來了。


    原來,益州牧劉璋手下有兩個謀士,一個叫法正,一個叫張鬆,兩個人是好朋友,都是很有才幹的人。他們認為劉璋庸碌無能,在他手下幹事沒有出息,想謀個出路。


    當曹操打下荊州的時候,劉璋曾經派張鬆到曹操那裏去聯絡。那時候,曹操剛打了勝仗,有點驕傲,再加上派去的張鬆,個子矮小,外貌平常,曹操根本不把他擱在眼裏。這就把張鬆氣走了。


    張鬆回到成都(益州的治所),對劉璋說:“曹操野心很大,恐怕想併吞益州哩。”劉璋著急起來。張鬆就勸他說:“劉備是主公的本家,又是曹操的對頭,跟他結交,就可以對付曹操。”劉璋聽信了張鬆的話,就派法正到荊州去聯絡。


    法正到了荊州見到劉備。劉備很殷勤地接待他,同他一起談天下形勢,談得十分融洽。


    法正一回來,就和張鬆秘密商議,想把劉備接來做益州的主人。


    過了不久,曹操打算向漢中(今陝西漢中市東)進兵。益州受到了威脅。張鬆趁機勸劉璋把劉備請來守漢中。劉璋又派法正帶了四千人馬到荊州去迎接劉備。


    法正到了荊州,直截了當地告訴劉備說:“益州是十分富庶的地方。像將軍這樣英明,又有張鬆作您的內應,取得益州,真是再容易也沒有的事。”


    劉備還有點猶豫不決。那時候,龐統已經當了劉備的軍師。他堅決主張劉備到益州去,他說:“荊州土地荒涼,而且東有孫權,北有曹操,不容易得誌,要建立大業,就應該拿下益州做基礎。”劉備聽從了法正、龐統的勸說,就派諸葛亮、關羽留守荊州,自己帶領人馬到益州去。


    後來,張鬆作內應的事被劉璋發現了。劉璋把張鬆殺了,布置人馬抵抗劉備。


    劉備帶領人馬向成都進軍,打到雒城(今四川廣漢北,雒音luò),受到雒城的守軍堅決抵抗,打了一年還沒攻下來。龐統在戰鬥中中箭死了。


    劉備攻破雒城後,進攻成都。諸葛亮也帶兵從荊州趕來會師。劉璋守不住,隻好投降了。


    公元214年,劉備進了成都,自稱益州牧。他論功行賞,認為這次進益州,法正功勞最大,把他封為蜀郡太守。不光成都歸他管,還把他當作


    謀士中的主要人物。


    法正這個人心地狹窄。他有了權,就報個人恩怨。誰過去請他吃過飯,他就回禮;誰向他翻過白眼,他就報復。為了報個人的仇,甚至殺了好幾個人。


    諸葛亮就跟法正不一樣。他幫助劉備治理益州,執法嚴明,不講私情。


    當地有些豪門大族都埋怨起諸葛亮來。


    法正勸告諸葛亮說:“從前漢高祖進關,隻有約法三章,百姓都擁護他。


    現在您剛到這兒,似乎也應該寬容些,才合大家心意。”諸葛亮說:“您隻知其一,不知其二。秦朝刑法嚴酷,百姓怨恨,高祖廢除秦法,製定約法三章,正是順了民心。現在的情況完全不同。劉璋庸碌軟弱,法令鬆弛,蜀地的官吏橫行不法,弄得亂糟糟的。現在我要是不注重法令,地方上怎麽能安定下來啊。”法正聽了諸葛亮的話,打心底裏佩服諸葛亮。他自己也不敢像以前那麽專橫了。


    97 蔡文姬歸漢


    曹操自從赤壁失敗以來,經過幾年整頓,重振軍威,自封為魏公。公元216年,又晉爵為魏王(都城在鄴城)。在北方他的威望很高,連南匈奴的呼廚泉單於也特地到鄴城來拜賀。曹操把呼廚泉單於留在鄴城,像貴賓一樣招待他,讓匈奴的右賢王回去替單於監理國家。


    南匈奴跟漢朝的關係和好了。曹操就想起了他一位已經死去的朋友蔡邕(音yong)有一個女兒還留在南匈奴,想把她接回來。


    蔡邕是東漢末年的一個名士,早年因為得罪了宦官,被放逐到朔方(在今內蒙古杭錦旗北)去。董卓掌權的時候,蔡邕已回到洛陽。那時候,董卓正想籠絡人心。他聽到蔡邕名氣大,就把他請來,封他做官,對他十分敬重,三天裏連升三級。蔡邕覺得在董卓手下,比在漢靈帝時候強多了。


    到了董卓被殺,蔡邕想起董卓待他不錯,嘆了口氣。這一來惹惱了司徒王允,認為他是董卓一黨的人,把他抓了起來。盡管朝廷裏有許多大臣都替他說情,王允還是不同意,結果死在監獄裏。


    蔡邕的女兒名叫蔡琰(音yǎn),又叫蔡文姬,跟她父親一樣,是個博學多才的人。


    她父親死後,關中地區又發生李傕、郭汜的混戰,長安一帶百姓到處逃難。蔡文姬也跟著難民到處流亡。那時候,匈奴兵趁火打劫,擄掠百姓。


    有一天,蔡文姬碰上匈奴兵,被他們搶走。匈奴兵見她年青美貌,就把她獻給了匈奴的左賢王。


    打這以後,她就成了左賢王的夫人,左賢王很愛她。她在南匈奴一住就是十二年,雖然過慣了匈奴的生活,還是十分想念故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華上下五千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馮國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馮國超並收藏中華上下五千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