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名叫孔丘,是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陬音zou)人。他父親是個地位不高的武官。孔子三歲上就死了父親,靠他母親帶著他搬到曲阜住下來,把他撫養成人。據說他從小很愛學禮節,沒有事兒,就擺上小盆小盤什麽的,學著大人祭天祭祖的樣子。


    孔子年青時候,讀書很用功。他十分崇拜周朝初年那位製禮作樂的周公,對古禮特別熟悉。當時讀書人應當學的“六藝”,也就是禮節、音樂、射箭、駕車、書寫、計算,他都比較精通。他辦事認真。開頭他當過管理倉庫的小吏,物資從來沒有缺少;後來又當管理牧業的小吏,牛羊就繁殖得很多。沒到三十歲,名聲就漸漸大了起來。


    有些人願意拜他做老師,他就索性辦了個私塾,收起學生來。魯國的大夫孟僖子(僖音xi)臨死時,囑咐他的兩個兒子孟懿子和南宮敬叔到孔子那兒去學禮。靠南宮敬叔的推薦,魯昭公還讓孔子到周朝的都城洛邑去考察周朝的禮樂。


    孔子三十五歲那年,魯昭公被魯國掌權的三家大夫——季孫氏、孟孫氏、叔孫氏轟走了。孔子就到齊國去,求見齊景公,跟齊景公談了他的政治主張。齊景公待他很客氣,還想用他。但是相國晏嬰認為孔子的主張不切實際,結果齊景公沒用他。孔子再回到魯國,仍舊教他的書。跟隨孔子學習的學生越來越多。


    到了公元前501年,魯定公派孔子做中都(今山東汶上縣)宰,第二年,做了司空(管理工程的長官),又從司空調做了司寇。


    這一回,魯定公把準備到夾穀跟齊國會盟的事告訴了孔子,孔子說:“齊


    國屢次侵犯我邊境,這次約我們會盟,我們也得有兵馬防備著。希望把左右司馬都帶去。”魯定公同意孔子的主張,又派了兩員大將帶了一些人馬,隨同他上夾穀去。


    在夾穀會議上,由於孔子的相禮,魯國取得了外交上的勝利。會後,齊景公決定把從魯國侵占過來的汶陽(今山東泰安西南)地方的三處土地還給了魯國。


    齊國的大夫黎鉏認為孔子留在魯國做官對齊國不利,勸齊景公給魯定公送一班女樂去。


    齊景公同意了,就挑選了八十名歌女送到魯國去。


    魯定公接受了這班女樂,天天吃喝玩樂,不管國家政事。孔子想勸說他,他躲著孔子。


    這件事使孔子感到很失望。孔子的學生說:“魯君不辦正事,咱們走吧!”打那以後,孔子離開魯國,帶著一批學生周遊列國,希望找個機會實行他的政治主張。


    可是,那個時候,大國都忙於爭霸的戰爭,小國都麵臨著被併吞的危險,整個社會正在發生變革。孔子宣傳的一套恢復周朝初年禮樂製度的主張,當然沒有人接受。


    他先後到過衛國、曹國、宋國、鄭國、陳國、蔡國、楚國。這些國家的國君都沒有用他。


    有一回,孔子在陳、蔡一帶,楚昭王打發人請他。陳、蔡的大夫怕孔子到了楚國,對他們不利,發兵在半路上把孔子截住。孔子被圍困在那裏,斷了糧,幾天都沒吃上飯。後來,楚國派了兵來,才給他解了圍。


    孔子在列國奔波了七八年,碰了許多釘子,年紀也老了。末了,他還是回到魯國,把精力放到整理古代文化典籍和教育學生上麵。


    孔子在晚年還整理了幾種重要的古代文化典籍,像《詩經》、《尚書》、《春秋》等。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共收集西周、春秋時期的詩歌三百零五篇,其中有不少是反映古代社會生活的民間歌謠,它在我國文學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尚書》是一部我國上古歷史文獻的彙編。《春秋》是根據魯國史料編成的一部歷史書,它記載著公元前722年到前481年的大事。


    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他死後,他的弟子繼續傳授他的學說,形成了一個儒家學派,孔子成了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的學術思想在後世影響很大,他被公認為我國古代第一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25 勾踐臥薪嚐膽


    吳王闔閭打敗楚國,成了南方霸主。吳國跟附近的越國(都城在今浙江紹興)素來不和。公元前496年,越國國王勾踐即位。吳王趁越國剛剛遭到喪事,就發兵打越國。吳越兩國在槜李(今浙江嘉興西南,槜音zuì )地方,發生一場大戰。


    吳王闔閭滿以為可以打贏,沒想到打了個敗仗,自己又中箭受了重傷,再加上上了年紀,回到吳國,就咽了氣。


    吳王闔閭死後,兒子夫差即位。闔閭臨死時對夫差說:“不要忘記報越國的仇。”夫差記住這個囑咐,叫人經常提醒他。他經過宮門,手下的人就扯開了嗓子喊:“夫差!你忘了越王殺你父親的仇嗎?”夫差流著眼淚說:


    “不,不敢忘。”他叫伍子胥和另一個大臣伯嚭(音pi)操練兵馬,準備攻打越國。


    過了兩年,吳王夫差親自率領大軍去打越國。越國有兩個很能幹的大夫,一個叫文種,一個叫範蠡(音lí)。範蠡對勾踐說:“吳國練兵快三年了。這回決心報仇,來勢兇猛。


    咱們不如守住城,不要跟他們作戰。”勾踐不同意,也發大軍去跟吳國人拚個死活。兩國的軍隊在大湖一帶打上了。越軍果然大敗。


    越王勾踐帶了五千個殘兵敗將逃到會稽,被吳軍圍困起來。


    勾踐弄得一點辦法都沒有了。他跟範蠡說:“懊悔沒有聽你的話,弄到這步田地。現在該怎麽辦?”範蠡說:“咱們趕快去求和吧。”勾踐派文種到吳王營裏去求和。文種在夫差麵前把勾踐願意投降的意思說了一遍。吳王夫差想同意,可是伍子胥堅決反對。


    文種回去後,打聽到吳國的伯嚭是個貪財好色的小人,就把一批美女和珍寶,私下送給伯嚭,請伯嚭在夫差麵前講好話。


    經過伯嚭在夫差麵前一番勸說,吳王夫差不顧伍子胥的反對,答應了越國的求和,但是要勾踐親自到吳國去。


    文種回去向勾踐報告了。勾踐把國家大事託付給文種,自己帶著夫人和範蠡到吳國去。


    勾踐到了吳國,夫差讓他們夫婦倆住在闔閭的大墳旁邊一間石屋裏,叫勾踐給他餵馬。


    範蠡跟著做奴僕的工作。夫差每次坐車出去,勾踐就給他拉馬,這樣過了兩年,夫差認為勾踐真心歸順了他,就放勾踐回國。


    勾踐回到越國後,立誌報仇雪恥。他唯恐眼前的安逸消磨了誌氣,在吃飯的地方掛上一個苦膽,每逢吃飯的時候,就先嚐一嚐苦味,還自己問:


    “你忘了會稽的恥辱嗎?”他還把蓆子撤去,用柴草當作褥子。這就是後來人傳誦的“臥薪嚐膽”。


    勾踐決定要使越國富強起來,他親自參加耕種,叫他的夫人自己織布,來鼓勵生產。因為越國遭到亡國的災難,人口大大減少,他訂出獎勵生育的製度。他叫文種管理國家大事,叫範蠡訓練人馬,自己虛心聽從別人的意見,救濟貧苦的百姓。全國的老百姓都巴不得多加一把勁,好叫這個受欺壓的國家改變成為強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華上下五千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馮國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馮國超並收藏中華上下五千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