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史典籍] 《中華上下五千年》作者:馮國超【完結】
文案:
我們偉大的祖國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按照古代的傳統說法,從傳說中的黃帝到現在,大約有四千多年的歷史,通常叫做“上下五千年”。期間流傳有許多的神話,歷史故事等。故有書《中華上下五千年》。本書裏的每則歷史故事,隻反映事件或人物的一個側麵,一個片斷,不能憑它來對某一事件或者人物作全麵的評價。《上下五千年》按歷史順序編寫,涉及的時間自遠古至清朝鴉片戰爭前。
內容標籤:古代傳說,中華歷史
搜索關鍵字:猿人,神農氏,黃帝,蚩尤,堯舜,大禹,後羿,商湯,薑太公,秦始王,項羽,劉邦,曹操等等神話歷史人物【,http:///</a>】
附:本作品來自網際網路,本站不做任何負責版權歸原文作者!
前言
《上下五千年》原有已故林漢達教授的一份未完成的遺稿。林先生生前曾打算寫一套包括整個古代史時期的故事。由於他過早地離開了人世,他隻寫到東漢以前的部分,沒能實現他的寫作計劃。少年兒童出版社的編輯同誌把他的遺稿交給我,要我整理和補寫一些篇目,並且把林先生未寫的部分(從三國到清代鴉片戰爭前)續寫完成。
林漢達教授是一位教育家和語言學家。他在寫歷史故事方麵,是下過一番功夫的。他把寫歷史故事作為對“新語文的嚐試和舊故事的整理”。他所寫的不少歷史故事讀物,有其獨特的風格,早已膾炙人口。要續寫他的稿子,是相當困難的。但是經過再三考慮,我還是接受了這個任務。
我接受這個任務的主要原因是我自己也一直有這樣的願望,想給少年讀者寫一本介紹中國歷史的讀物。我認為做一個中國人,應該了解一點中國的歷史。我們的祖國是一個偉大的國家。中華民族是一個有悠久、燦爛文化的民族。了解祖國的過去,才能更加熱愛祖國的現在和將來。在我國漫長的歷史過程中,發生過許多有意義的事件,湧現出許多優秀的人物,把這些歷史事件和人物介紹給少年讀者,可以開闊他們的眼界,啟發他們的智慧,培養他們的民族自尊心和愛國熱情。盡管時代不同了,但是歷史上許多故事,從各個不同角度,對我們都有一定的教育和借鑑作用。
我曾經從事中小學教育工作,在工作實踐中,體會到要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除了加強讀寫教學以外,擴大學生知識麵也是必不可少的條件之一。
尤其是歷史知識,跟語文知識的關係十分密切。現代漢語中有不少詞語,特別是成語典故,多半出自於各種歷史書籍。在一些古今的典範作品中,運用史實的地方更不少見。因此,讓學生從小讀一些歷史,對提高他們的文化素養,陶冶他們的美好情操無疑是有益的。
我國的史籍太多,而且古代史的原著都是用文言文寫的。一般少年讀者要讀這些書當然很困難,何況現在學生要學的學科門類那麽多,很少有可能去接觸原作。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覺得運用史籍中的豐富材料,來整理一套淺近的比較有係統的歷史讀物,這個工作是很有意義的。
《上下五千年》是一套故事化的歷史讀物。在這套書中,作者選擇重要和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根據史籍材料,加以組織和剪裁,用通俗的現代語言寫出來,不加鋪敘和描寫,基本上沒有虛構。這樣,在情節的生動性方麵,不能不受到史料的限製;而對讀者了解歷史,提供的材料是比較可靠的,有根據的。
用故事化形式來講述歷史,有它的局限性。通過故事,讀者隻能了解某一歷史事件或某一人物活動的片斷;有的故事,可能隻反映事件的現象,至於它的經濟、政治的背景(特別是經濟背景)以及它和思想文化發展的關係,不大可能用故事形式來詳細論述。因此,《上下五千年》可以作為一種學習歷史的輔助讀物,不能代替歷史教科書。
寫歷史讀物,不能不涉及一些觀點問題。在這方麵,仍要保持林先生的做法,即作者盡量不發議論,少作分析;有些問題,留給讀者自己去分析、思考、批判。當然,在材料的取捨上,語氣的褒貶上,作者實際上已經表示
了自己的態度。我覺得還有兩點需要說明:第一,在運用原史籍材料的時候,作者力求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加以選擇、剪裁。但是不用現代的觀點去修改史料。故事中人物的活動、語言,基本上是按照原來的歷史原樣寫的。第二,對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評價,不能離開具體的歷史條件,也不能輕易地全盤肯定或者全盤否定。不能一說好人,就什麽都好;一提壞人,就壞到底。
本書裏的每則歷史故事,隻反映事件或人物的一個側麵,一個片斷,不能憑它來對某一事件或者人物作全麵的評價。
《上下五千年》按歷史順序編寫,涉及的時間自遠古至清朝鴉片戰爭前。
曹餘章一九八一年一月完稿一九八四年修訂一九九一年重閱1 開天闢地的神話
我們偉大祖國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按照古代的傳統說法,從傳說中的黃帝到現在,大約有四千多年的歷史,通常叫做“上下五千年”。
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裏,有許多動人的有意義的故事。其中有許多是有文字記載的。至於五千年以前遠古時期的情況,沒有文字記載,但是也流傳了一些神話和傳說。
譬如,我們人類的祖先,究竟是從哪裏來的?古時候流傳著一個盤古開天地的神話,說的是在天地開闢之前,宇宙不過是混混沌沌的一團氣,裏麵沒有光,沒有聲音。這時候,出了一個盤古氏,用大斧把這一團混沌劈了開來。輕的氣往上浮,就成了天;重的氣往下沉,就成了地。
以後,天每天高出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盤古氏本人也每天長高了一丈。這樣過了一萬八千年,天就很高很高,地就很厚很厚,盤古氏當然也成了頂天立地的巨人。後來,盤古氏死了,他的身體的各個部分就變成了太陽、月亮、星星、高山、河流、草木等等。
這就是開天闢地的神話。
神話畢竟隻是神話,現在誰也不會相信真有這樣的事。但是人們喜歡這個神話,一談起歷史,常常說從“盤古開天地”起。這是因為它象徵著人類征服自然的偉大氣魄和豐富的創造力。
那麽,人類歷史究竟應該從哪兒說起呢?後來,科學發達了,人們從地下發掘出來的化石,證明人類最早的祖先是一種從古猿轉變而來的猿人。
我國科學工作者在祖國各地先後發掘了許多猿人的遺骨和遺物的化石,可以看到我們祖國境內最早的原始人,已經有一百萬年以上的歷史。像雲南發現的元謀猿人,大約有一百七十萬年歷史;陝西出土的藍田猿人,大約有八十萬年歷史;拿有名的北京猿人來說,也有四五十萬年的歷史了。
這裏,我們就從北京猿人說起。北京猿人生活在周口店一帶。那時候,中國北方的氣候比現在溫和濕潤。山上山下,生長著樹林、灌木和豐茂的野草。兇猛的虎、豹、狼、熊等野獸,出沒在樹林和山野中。那裏還生長著大象、犀(音xi)牛和梅花鹿。
文案:
我們偉大的祖國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按照古代的傳統說法,從傳說中的黃帝到現在,大約有四千多年的歷史,通常叫做“上下五千年”。期間流傳有許多的神話,歷史故事等。故有書《中華上下五千年》。本書裏的每則歷史故事,隻反映事件或人物的一個側麵,一個片斷,不能憑它來對某一事件或者人物作全麵的評價。《上下五千年》按歷史順序編寫,涉及的時間自遠古至清朝鴉片戰爭前。
內容標籤:古代傳說,中華歷史
搜索關鍵字:猿人,神農氏,黃帝,蚩尤,堯舜,大禹,後羿,商湯,薑太公,秦始王,項羽,劉邦,曹操等等神話歷史人物【,http:///</a>】
附:本作品來自網際網路,本站不做任何負責版權歸原文作者!
前言
《上下五千年》原有已故林漢達教授的一份未完成的遺稿。林先生生前曾打算寫一套包括整個古代史時期的故事。由於他過早地離開了人世,他隻寫到東漢以前的部分,沒能實現他的寫作計劃。少年兒童出版社的編輯同誌把他的遺稿交給我,要我整理和補寫一些篇目,並且把林先生未寫的部分(從三國到清代鴉片戰爭前)續寫完成。
林漢達教授是一位教育家和語言學家。他在寫歷史故事方麵,是下過一番功夫的。他把寫歷史故事作為對“新語文的嚐試和舊故事的整理”。他所寫的不少歷史故事讀物,有其獨特的風格,早已膾炙人口。要續寫他的稿子,是相當困難的。但是經過再三考慮,我還是接受了這個任務。
我接受這個任務的主要原因是我自己也一直有這樣的願望,想給少年讀者寫一本介紹中國歷史的讀物。我認為做一個中國人,應該了解一點中國的歷史。我們的祖國是一個偉大的國家。中華民族是一個有悠久、燦爛文化的民族。了解祖國的過去,才能更加熱愛祖國的現在和將來。在我國漫長的歷史過程中,發生過許多有意義的事件,湧現出許多優秀的人物,把這些歷史事件和人物介紹給少年讀者,可以開闊他們的眼界,啟發他們的智慧,培養他們的民族自尊心和愛國熱情。盡管時代不同了,但是歷史上許多故事,從各個不同角度,對我們都有一定的教育和借鑑作用。
我曾經從事中小學教育工作,在工作實踐中,體會到要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除了加強讀寫教學以外,擴大學生知識麵也是必不可少的條件之一。
尤其是歷史知識,跟語文知識的關係十分密切。現代漢語中有不少詞語,特別是成語典故,多半出自於各種歷史書籍。在一些古今的典範作品中,運用史實的地方更不少見。因此,讓學生從小讀一些歷史,對提高他們的文化素養,陶冶他們的美好情操無疑是有益的。
我國的史籍太多,而且古代史的原著都是用文言文寫的。一般少年讀者要讀這些書當然很困難,何況現在學生要學的學科門類那麽多,很少有可能去接觸原作。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覺得運用史籍中的豐富材料,來整理一套淺近的比較有係統的歷史讀物,這個工作是很有意義的。
《上下五千年》是一套故事化的歷史讀物。在這套書中,作者選擇重要和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根據史籍材料,加以組織和剪裁,用通俗的現代語言寫出來,不加鋪敘和描寫,基本上沒有虛構。這樣,在情節的生動性方麵,不能不受到史料的限製;而對讀者了解歷史,提供的材料是比較可靠的,有根據的。
用故事化形式來講述歷史,有它的局限性。通過故事,讀者隻能了解某一歷史事件或某一人物活動的片斷;有的故事,可能隻反映事件的現象,至於它的經濟、政治的背景(特別是經濟背景)以及它和思想文化發展的關係,不大可能用故事形式來詳細論述。因此,《上下五千年》可以作為一種學習歷史的輔助讀物,不能代替歷史教科書。
寫歷史讀物,不能不涉及一些觀點問題。在這方麵,仍要保持林先生的做法,即作者盡量不發議論,少作分析;有些問題,留給讀者自己去分析、思考、批判。當然,在材料的取捨上,語氣的褒貶上,作者實際上已經表示
了自己的態度。我覺得還有兩點需要說明:第一,在運用原史籍材料的時候,作者力求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加以選擇、剪裁。但是不用現代的觀點去修改史料。故事中人物的活動、語言,基本上是按照原來的歷史原樣寫的。第二,對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評價,不能離開具體的歷史條件,也不能輕易地全盤肯定或者全盤否定。不能一說好人,就什麽都好;一提壞人,就壞到底。
本書裏的每則歷史故事,隻反映事件或人物的一個側麵,一個片斷,不能憑它來對某一事件或者人物作全麵的評價。
《上下五千年》按歷史順序編寫,涉及的時間自遠古至清朝鴉片戰爭前。
曹餘章一九八一年一月完稿一九八四年修訂一九九一年重閱1 開天闢地的神話
我們偉大祖國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按照古代的傳統說法,從傳說中的黃帝到現在,大約有四千多年的歷史,通常叫做“上下五千年”。
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裏,有許多動人的有意義的故事。其中有許多是有文字記載的。至於五千年以前遠古時期的情況,沒有文字記載,但是也流傳了一些神話和傳說。
譬如,我們人類的祖先,究竟是從哪裏來的?古時候流傳著一個盤古開天地的神話,說的是在天地開闢之前,宇宙不過是混混沌沌的一團氣,裏麵沒有光,沒有聲音。這時候,出了一個盤古氏,用大斧把這一團混沌劈了開來。輕的氣往上浮,就成了天;重的氣往下沉,就成了地。
以後,天每天高出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盤古氏本人也每天長高了一丈。這樣過了一萬八千年,天就很高很高,地就很厚很厚,盤古氏當然也成了頂天立地的巨人。後來,盤古氏死了,他的身體的各個部分就變成了太陽、月亮、星星、高山、河流、草木等等。
這就是開天闢地的神話。
神話畢竟隻是神話,現在誰也不會相信真有這樣的事。但是人們喜歡這個神話,一談起歷史,常常說從“盤古開天地”起。這是因為它象徵著人類征服自然的偉大氣魄和豐富的創造力。
那麽,人類歷史究竟應該從哪兒說起呢?後來,科學發達了,人們從地下發掘出來的化石,證明人類最早的祖先是一種從古猿轉變而來的猿人。
我國科學工作者在祖國各地先後發掘了許多猿人的遺骨和遺物的化石,可以看到我們祖國境內最早的原始人,已經有一百萬年以上的歷史。像雲南發現的元謀猿人,大約有一百七十萬年歷史;陝西出土的藍田猿人,大約有八十萬年歷史;拿有名的北京猿人來說,也有四五十萬年的歷史了。
這裏,我們就從北京猿人說起。北京猿人生活在周口店一帶。那時候,中國北方的氣候比現在溫和濕潤。山上山下,生長著樹林、灌木和豐茂的野草。兇猛的虎、豹、狼、熊等野獸,出沒在樹林和山野中。那裏還生長著大象、犀(音xi)牛和梅花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