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父······”雲綾斟酌半晌,方才開口道:“那盧之遠可是再不能追究了?”
聞言,公孫玉瑤沉默片刻,歎道:“你既已猜到,又何需再問,問明白了又能如何。”
雲綾垂眸不語,訥訥道:“猜到又如何,還是得親耳聽過才算數哩。”
見此,公孫玉瑤歎息一聲,撫了撫雲綾的手背,道:“你既想親耳聽,那為師說與你聽便是。隻是你心中須得明白,這就是朝堂,你日後少不得還要麵對這樣的事。”
聞言,雲綾微微頷首,看著自家師父靜待下文。
公孫玉瑤清了清嗓子,這才緩緩講起這其中的隱秘來。
原是當日盧之遠書信向兄長求救,盧之浩不知出於什麽原因親自找上了公孫安世,一開口便要做交換。
公孫安世久在朝堂,深知利益交換的必要,是以也不排斥此事,隻在心中盤算著會是什麽事讓盧之浩此時找上門來。
待想到遠在漢中的公孫玉瑤等人,他登時心中明了,也對要開出的價碼有了成算。
然而,僅僅是一輪言語試探,盧之浩就很幹脆地拋出了一個公孫安世無法拒絕的價碼。
“公孫尚書,你我都是明白人,不妨打開天窗說亮話,吏部侍郎之位不知可否?”盧之浩說道。
公孫安世都被盧之浩的直白驚到了,半晌沒能說出話來,他在心中盤算著盧之浩為何如此急切。
是的,急切。
別看盧之浩麵上平淡,但在利益交換中,如此直白地拋出自己的底線,這絕不是一個登上相國高位之人能做出來的事。
唯一的解釋便是盧之浩急了,他急於讓盧之遠從梁州脫身。
盧之浩急了的另一個表現很快呈現在公孫安世麵前,讓他更加篤定自己的推測。
盧之浩因公孫安世遲遲不語,還道是公孫安世不滿意這個價碼,頓時眉頭一皺,出聲道:“公孫尚書,吏部侍郎手握實權,你可得知足才好,鬧得魚死網破可非智者所為。”
聞言,公孫安世從思緒中回過神來,篤定盧之浩急了。
然而對方既已放話,他也不能再無所表示了,再者對方所言不差,吏部侍郎的確是他無法拒絕的價碼。
“盧相國何必如此急切,下官隻是在尋思舉薦何人出任吏部侍郎為好。”公孫安世笑盈盈地說道。
聞言,盧之浩暗暗鬆了口氣,公孫安世答應下來就好,至於何人出任吏部侍郎,交換達成那就不關他的事了。
於是二人恢複客客氣氣的模樣,閑談了幾句家長裏短,這才散場。
當然,這些情況不可能事無巨細地讓公孫玉瑤知道,她所知的也不過是兄長與盧之浩達成了利益交換。
李懷仁出任吏部侍郎,遼東公孫氏在朝中勢力更進一步。
相對應的,盧之遠調任幽州大都督,前塵往事一筆勾銷。
這番操作下來,盧之遠看似成了封疆大吏,但幽州苦寒遠不及梁州富庶,又是遼東公孫氏的大本營,他去了也隻有被架空的份。
因此,這算得上是變相的發配了。
至此,兩家各取所需,正可謂皆大歡喜。
這件事中唯一受害的,或許就隻有死得不明不白的任三賢與何謙之了。
然而,死人是不會說話的,更別提伸冤了。
聽過背後的隱秘,雲綾隻覺心頭沉甸甸的,似有什麽情緒急需發泄出來,可是她又說不出這是種什麽樣的情緒。
既似憋屈,又似怨懟,極為複雜。
但有一點她可以確定,其中並不包括憤怒。
或許早在踏入仕途那一刻起,她就明白在仕途之上憤怒並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反而會授人以柄。
雲綾此刻複雜的情緒公孫玉瑤都看在眼裏,她心中歎息一聲,淡淡道:“你若不喜,回頭辭了官職便是,萬事自有為師擔著,你不必心有顧忌。”
聞言,雲綾卻是輕輕搖頭,說道:“師父教養雲綾長大,遼東公孫氏也是我的家。如今家中需要年輕一代出力,我又怎能退縮哩?”
公孫玉瑤再是一歎,為自己這個弟子而歎。
她那一代有她兄長能夠支撐,倒也無需她多做什麽,想怎麽個活法就怎麽個活法。
雲綾這代卻不成了,兄長膝下唯有一子,武道天資平平,偏偏雲綾天資極高,她不站出來誰能站出來。
念及此,公孫玉瑤少有地看向雲綾的目光變得柔和慈愛,猶如一位老母親正在憐惜著自己的兒女。
雲綾很不適應這樣的師父,她深知自家師父性子有些冷淡,雖然疼愛她們姐妹六人,卻也不會表達過多,最多語氣淡淡地誇獎兩句,教人聽了都懷疑是在敷衍。
今日被師父這般看著,她豈能適應得了,直覺自己是不是看錯了?
好在,公孫玉瑤情緒外露也隻片刻功夫,很快又恢複了原狀,雲綾這才暗暗舒了口氣。
“好了,你毒性剛祛,正該多多修養,為師就先去了。門外有燕家兄妹守著,有需要自己喚他們吧。”
公孫玉瑤說罷,徑直起身而去,絲毫不予雲綾說話的機會。
看著自家師父出門的背影,雲綾吐出一口濁氣,心中默默歎息一聲。
方才師父提及讓她辭官,她有那麽一瞬是心動的。
隻是正如她自己說的那般,公孫家這一代青黃不接,她不站出來指望誰人站出來?
雖然據她所知遼東還有不少公孫家的族人,但那都是出身旁支,並非公孫弘這一係的嫡脈,自然也學不到公孫家真正的家傳武道。
雖然不想承認,但雲綾還是知道嫡脈與旁支的區別,在公孫安世的子嗣成長起來之前,她得守住嫡脈的權威。
後繼有人,正是權威延續最好的憑證。
她雖是師父收養的,但甫一收養便開了宗祠、上了族譜,是正正經經遼東公孫氏嫡脈出身,自然有這個資格。
否則,權威無繼,天機門那場禍事可還殷鑒不遠。
正是念及這些,雲綾雖然對師父的話有那麽一瞬心動,卻也被她強行按了下去。
雖然不喜這樣的事情,但既然選擇踏入其中,她就必須得讓自己學會接受,並從中獲取所需。
一旦接受了這種事,她的思緒便一下打開了。
首先令她生疑的是盧之浩為何願意拿出吏部侍郎之位來交換?
她在受封出仕之初,就惡補過如今朝中的局勢。
現任吏部尚書已經六十有餘,又不曾修習過武道,可以說是到了隨時都可能致仕的時候。
一旦吏部尚書空缺,按照大周成法,最有可能接任的便是左右吏部侍郎。
是以,盧之浩讓出的不單單是一個吏部侍郎,更可能是未來的吏部尚書之位。
吏部,執掌著天下官員的任免、考課、升降、調動等,可以說是六部之中最具實權的一部,吏部尚書常被人稱作“亞相”並非沒有緣由。
盧之浩讓出如此重要的一部,正是公孫安世無法拒絕的根源所在。
然而,正因為盧之浩讓出的是吏部,才令雲綾生疑。
似盧之浩這般坐上相國高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會輕易向政敵服軟?就為了一個才能平平的兄弟?
範陽盧氏,乃是幽州的老牌世家,在遼東公孫氏興起之前,他們就是幽州最大的世家。
雖然大周建立後,範陽盧氏舉族遷入關中,隻在範陽老家留下了部分族人看守宗祠,但族中人丁依舊興旺。
為了個闖禍的弟弟就交出吏部侍郎如此重的籌碼,當真是咄咄怪事。
除非,盧之浩有著不得不救盧之遠的理由,而且這個理由還關係到他自身。
唯有如此,才能解釋得了盧之浩為何不惜以吏部侍郎為籌碼,來換取盧之遠脫身。
念及此,雲綾不由嘀咕出聲:“吏部侍郎?他能以此為籌碼做這個交換,難道此前他就看上了這個位置?”
一旦有了這個想法,雲綾愈發覺得任三賢的死不簡單了。
從杜進賢的話來看,似乎是任三賢發現了盧之遠貪墨儲備軍資,這才惹得盧之遠動了殺心。
然而,反過來想想,盧之遠刺殺梁州都尉何謙之的罪名並不比刺殺任三賢小多少,盧之浩依然能夠保住他。
那麽,與之相比罪名更小的貪墨,似乎並不值得盧之遠鋌而走險。
為了個相比之下的小罪,去犯一件可能禍及家族的大罪,還是在背後有人可以保他的情況下,著實不是久在官場之人能幹出來的。
念及此,雲綾心中有了個大膽的猜測。
盧之浩身為相國,為了穩住權勢勢必會大肆提拔自己人充任朝廷要職。
正好,吏部侍郎空了出來,於是他開始謀劃將自己人提拔上去。
就在此時,皇帝卻有意提拔任三賢這個外人出任此職,剛好這個外人又與自己弟弟不睦。
於是,外人死了,競爭者沒了,吏部侍郎又是他的囊中之物了。
想到此處,雲綾不禁心中一寒,被自己這個猜測嚇了一跳。
事情若果真還有如此隱情,那就更不能放過盧之遠了,此人手中很可能掌握著足可扳倒盧之浩的證據。
然而,她也隻能想想了,交換已經達成,雙方都拿到了滿意的籌碼。
此時若是遼東公孫氏再揪著盧之遠不放,可就成了背信棄義,傳出去會令整個公孫家都難以在朝堂立足。
是以,雲綾也隻能歎息一聲,暗道可惜。
她此時還未察覺,自打接受了利益交換這件事,她的思緒就已經不知不覺站在了遼東公孫氏的立場上去考慮問題了。
至於其中的是非如何,則被她藏在了心底,隻待日後有機會時再翻出來清算舊賬。
這已經脫離了江湖快意恩仇的邏輯,是一個完全屬於朝堂、屬於世家的思考方式。
至於她為何這麽快就有了轉變,或許與她此前三年在鹿門山的學習有關吧。
範明承、玲瓏,這一明一暗的教導,無疑對她影響極深。
聞言,公孫玉瑤沉默片刻,歎道:“你既已猜到,又何需再問,問明白了又能如何。”
雲綾垂眸不語,訥訥道:“猜到又如何,還是得親耳聽過才算數哩。”
見此,公孫玉瑤歎息一聲,撫了撫雲綾的手背,道:“你既想親耳聽,那為師說與你聽便是。隻是你心中須得明白,這就是朝堂,你日後少不得還要麵對這樣的事。”
聞言,雲綾微微頷首,看著自家師父靜待下文。
公孫玉瑤清了清嗓子,這才緩緩講起這其中的隱秘來。
原是當日盧之遠書信向兄長求救,盧之浩不知出於什麽原因親自找上了公孫安世,一開口便要做交換。
公孫安世久在朝堂,深知利益交換的必要,是以也不排斥此事,隻在心中盤算著會是什麽事讓盧之浩此時找上門來。
待想到遠在漢中的公孫玉瑤等人,他登時心中明了,也對要開出的價碼有了成算。
然而,僅僅是一輪言語試探,盧之浩就很幹脆地拋出了一個公孫安世無法拒絕的價碼。
“公孫尚書,你我都是明白人,不妨打開天窗說亮話,吏部侍郎之位不知可否?”盧之浩說道。
公孫安世都被盧之浩的直白驚到了,半晌沒能說出話來,他在心中盤算著盧之浩為何如此急切。
是的,急切。
別看盧之浩麵上平淡,但在利益交換中,如此直白地拋出自己的底線,這絕不是一個登上相國高位之人能做出來的事。
唯一的解釋便是盧之浩急了,他急於讓盧之遠從梁州脫身。
盧之浩急了的另一個表現很快呈現在公孫安世麵前,讓他更加篤定自己的推測。
盧之浩因公孫安世遲遲不語,還道是公孫安世不滿意這個價碼,頓時眉頭一皺,出聲道:“公孫尚書,吏部侍郎手握實權,你可得知足才好,鬧得魚死網破可非智者所為。”
聞言,公孫安世從思緒中回過神來,篤定盧之浩急了。
然而對方既已放話,他也不能再無所表示了,再者對方所言不差,吏部侍郎的確是他無法拒絕的價碼。
“盧相國何必如此急切,下官隻是在尋思舉薦何人出任吏部侍郎為好。”公孫安世笑盈盈地說道。
聞言,盧之浩暗暗鬆了口氣,公孫安世答應下來就好,至於何人出任吏部侍郎,交換達成那就不關他的事了。
於是二人恢複客客氣氣的模樣,閑談了幾句家長裏短,這才散場。
當然,這些情況不可能事無巨細地讓公孫玉瑤知道,她所知的也不過是兄長與盧之浩達成了利益交換。
李懷仁出任吏部侍郎,遼東公孫氏在朝中勢力更進一步。
相對應的,盧之遠調任幽州大都督,前塵往事一筆勾銷。
這番操作下來,盧之遠看似成了封疆大吏,但幽州苦寒遠不及梁州富庶,又是遼東公孫氏的大本營,他去了也隻有被架空的份。
因此,這算得上是變相的發配了。
至此,兩家各取所需,正可謂皆大歡喜。
這件事中唯一受害的,或許就隻有死得不明不白的任三賢與何謙之了。
然而,死人是不會說話的,更別提伸冤了。
聽過背後的隱秘,雲綾隻覺心頭沉甸甸的,似有什麽情緒急需發泄出來,可是她又說不出這是種什麽樣的情緒。
既似憋屈,又似怨懟,極為複雜。
但有一點她可以確定,其中並不包括憤怒。
或許早在踏入仕途那一刻起,她就明白在仕途之上憤怒並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反而會授人以柄。
雲綾此刻複雜的情緒公孫玉瑤都看在眼裏,她心中歎息一聲,淡淡道:“你若不喜,回頭辭了官職便是,萬事自有為師擔著,你不必心有顧忌。”
聞言,雲綾卻是輕輕搖頭,說道:“師父教養雲綾長大,遼東公孫氏也是我的家。如今家中需要年輕一代出力,我又怎能退縮哩?”
公孫玉瑤再是一歎,為自己這個弟子而歎。
她那一代有她兄長能夠支撐,倒也無需她多做什麽,想怎麽個活法就怎麽個活法。
雲綾這代卻不成了,兄長膝下唯有一子,武道天資平平,偏偏雲綾天資極高,她不站出來誰能站出來。
念及此,公孫玉瑤少有地看向雲綾的目光變得柔和慈愛,猶如一位老母親正在憐惜著自己的兒女。
雲綾很不適應這樣的師父,她深知自家師父性子有些冷淡,雖然疼愛她們姐妹六人,卻也不會表達過多,最多語氣淡淡地誇獎兩句,教人聽了都懷疑是在敷衍。
今日被師父這般看著,她豈能適應得了,直覺自己是不是看錯了?
好在,公孫玉瑤情緒外露也隻片刻功夫,很快又恢複了原狀,雲綾這才暗暗舒了口氣。
“好了,你毒性剛祛,正該多多修養,為師就先去了。門外有燕家兄妹守著,有需要自己喚他們吧。”
公孫玉瑤說罷,徑直起身而去,絲毫不予雲綾說話的機會。
看著自家師父出門的背影,雲綾吐出一口濁氣,心中默默歎息一聲。
方才師父提及讓她辭官,她有那麽一瞬是心動的。
隻是正如她自己說的那般,公孫家這一代青黃不接,她不站出來指望誰人站出來?
雖然據她所知遼東還有不少公孫家的族人,但那都是出身旁支,並非公孫弘這一係的嫡脈,自然也學不到公孫家真正的家傳武道。
雖然不想承認,但雲綾還是知道嫡脈與旁支的區別,在公孫安世的子嗣成長起來之前,她得守住嫡脈的權威。
後繼有人,正是權威延續最好的憑證。
她雖是師父收養的,但甫一收養便開了宗祠、上了族譜,是正正經經遼東公孫氏嫡脈出身,自然有這個資格。
否則,權威無繼,天機門那場禍事可還殷鑒不遠。
正是念及這些,雲綾雖然對師父的話有那麽一瞬心動,卻也被她強行按了下去。
雖然不喜這樣的事情,但既然選擇踏入其中,她就必須得讓自己學會接受,並從中獲取所需。
一旦接受了這種事,她的思緒便一下打開了。
首先令她生疑的是盧之浩為何願意拿出吏部侍郎之位來交換?
她在受封出仕之初,就惡補過如今朝中的局勢。
現任吏部尚書已經六十有餘,又不曾修習過武道,可以說是到了隨時都可能致仕的時候。
一旦吏部尚書空缺,按照大周成法,最有可能接任的便是左右吏部侍郎。
是以,盧之浩讓出的不單單是一個吏部侍郎,更可能是未來的吏部尚書之位。
吏部,執掌著天下官員的任免、考課、升降、調動等,可以說是六部之中最具實權的一部,吏部尚書常被人稱作“亞相”並非沒有緣由。
盧之浩讓出如此重要的一部,正是公孫安世無法拒絕的根源所在。
然而,正因為盧之浩讓出的是吏部,才令雲綾生疑。
似盧之浩這般坐上相國高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會輕易向政敵服軟?就為了一個才能平平的兄弟?
範陽盧氏,乃是幽州的老牌世家,在遼東公孫氏興起之前,他們就是幽州最大的世家。
雖然大周建立後,範陽盧氏舉族遷入關中,隻在範陽老家留下了部分族人看守宗祠,但族中人丁依舊興旺。
為了個闖禍的弟弟就交出吏部侍郎如此重的籌碼,當真是咄咄怪事。
除非,盧之浩有著不得不救盧之遠的理由,而且這個理由還關係到他自身。
唯有如此,才能解釋得了盧之浩為何不惜以吏部侍郎為籌碼,來換取盧之遠脫身。
念及此,雲綾不由嘀咕出聲:“吏部侍郎?他能以此為籌碼做這個交換,難道此前他就看上了這個位置?”
一旦有了這個想法,雲綾愈發覺得任三賢的死不簡單了。
從杜進賢的話來看,似乎是任三賢發現了盧之遠貪墨儲備軍資,這才惹得盧之遠動了殺心。
然而,反過來想想,盧之遠刺殺梁州都尉何謙之的罪名並不比刺殺任三賢小多少,盧之浩依然能夠保住他。
那麽,與之相比罪名更小的貪墨,似乎並不值得盧之遠鋌而走險。
為了個相比之下的小罪,去犯一件可能禍及家族的大罪,還是在背後有人可以保他的情況下,著實不是久在官場之人能幹出來的。
念及此,雲綾心中有了個大膽的猜測。
盧之浩身為相國,為了穩住權勢勢必會大肆提拔自己人充任朝廷要職。
正好,吏部侍郎空了出來,於是他開始謀劃將自己人提拔上去。
就在此時,皇帝卻有意提拔任三賢這個外人出任此職,剛好這個外人又與自己弟弟不睦。
於是,外人死了,競爭者沒了,吏部侍郎又是他的囊中之物了。
想到此處,雲綾不禁心中一寒,被自己這個猜測嚇了一跳。
事情若果真還有如此隱情,那就更不能放過盧之遠了,此人手中很可能掌握著足可扳倒盧之浩的證據。
然而,她也隻能想想了,交換已經達成,雙方都拿到了滿意的籌碼。
此時若是遼東公孫氏再揪著盧之遠不放,可就成了背信棄義,傳出去會令整個公孫家都難以在朝堂立足。
是以,雲綾也隻能歎息一聲,暗道可惜。
她此時還未察覺,自打接受了利益交換這件事,她的思緒就已經不知不覺站在了遼東公孫氏的立場上去考慮問題了。
至於其中的是非如何,則被她藏在了心底,隻待日後有機會時再翻出來清算舊賬。
這已經脫離了江湖快意恩仇的邏輯,是一個完全屬於朝堂、屬於世家的思考方式。
至於她為何這麽快就有了轉變,或許與她此前三年在鹿門山的學習有關吧。
範明承、玲瓏,這一明一暗的教導,無疑對她影響極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