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頁
李世民私密生活全記錄 作者:司馬路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此時已是初冬天氣,江夏王赤裸的雙足已被凍得紅腫,太宗長嘆一聲,命打來熱水,與江夏王燙腳,而後摒退隨從,對江夏王說:“悔早先沒有先打烏骨城,如今安市急切難啃,遼左早寒,草枯水凍,士馬不便久留,如之奈何?”到底是一家人,說話不用饒彎彎,江夏王開口奏道:
“不如暫且收起雄心,班師回朝,待來年春天再行征討。”此心一起,太宗連夜召集長孫無忌、李祐等人開會,形成一致意見,決定先將遼東、蓋牟兩地戶口遷回內地。在安市城下耀兵後班師。
數百名戰將擁著太宗來到城下,遠近十餘萬唐軍甲光炫日,刀槍如林,安市人知唐軍班師,卻不敢托大,城牆上屏跡匿聲,不見人影,惟有城主登城拜辭,拱手向太宗遙加致意。太宗也在馬上揚鞭說道:
“汝能固守此城,直至兩月有餘,可謂忠貞國事。朕特賜汝良縑百匹,汝可領受。”
太宗命侍臣檢出百匹素縑,放置城下,而後傳令全軍起程。太宗率禁衛軍先行,諸軍陸續隨還,而後是李祐、李道宗率步騎兵四萬殿後,徐徐退去。
班師路上,沼澤泥濘,車馬不能通行,太宗命長孫無忌率兵萬人,頭前開道。剪草墊路,深水處以車為梁,搭起便橋,然後逐隊通過。至薄溝時,泥淤尤甚,太宗催馬向前,親自置草助工,督軍填淖,備嚐艱辛。
◎五
大軍行至渤海邊上,天驟降暴雪,風迷人眼,全軍帶水拖泥,衣裳敝薄浸濕,許多兵士,因疾病在途中淒淒斃命。太宗敕令於路旁點燃火堆,為後軍照路取暖。
全軍好歹撤回關內,太宗總結伐高麗一役,計拔玄菟、蓋牟、磨米、遼東、白岩、卑沙、麥穀、黃城、銀城、橫山等十個城市,徒遼、蓋、岩三城共七萬人入中國,在新城、建安、駐蹕山三大戰中,殲滅高麗兵四萬餘人,至於唐兵真實傷亡人數,和太宗受箭傷一樣,仍然是一個謎。
車駕到柳州,太宗詔令將遼東陣亡將士骸骨並集於城南安葬。令有司設太牢,太宗自作祭文祭奠,望著柳州地上聳起的無數墳頭,太宗仰天大哭,從臣皆跟著流淚。此次征高麗不利,太宗深自懊悔,下祭台時,對長孫無忌等近臣嘆道:“魏徵若在,必不令朕有此行。”
車駕繼續前行,時太子遣使馳驛,言太子在關內恭迎禦駕。太宗思兒心切,先自點起三千飛騎,飛馬入關。至半道上,正碰上太子來迎。父子相見,李治行過大禮,抬頭見父皇又黑又瘦,兩鬢已染上絲絲白髮,衣服破敝,人也比半年前老了許多,忍不住抱住父皇大哭道:
“父皇為了江山社稷,為了兒子,不顧風霜勞苦,禦駕親征,兒心何忍?”
太宗拉起孝順的兒子,給他擦擦眼淚,見兒子顯得成熟了許多,備感欣慰。這時左右拾起禦帳,太子請父皇進去休息,然後親捧新衣,對父皇說:
“父皇當初從定州出發時,曾對兒說:‘今方三月,著此袍去,俟見汝,乃易此袍。’如今父子相見,請父皇更易新衣。”
在遼左時,自夏至秋,太宗的褐袍已破敝不堪,左右一再請更衣,太宗總說:“軍中士卒衣多敝,我獨易新衣,不可!”而今,太子進新衣,履當初之約定,太宗於是不加推辭,痛痛快快換上新衣,到了幽州,太宗又命吏發出布帛,分賜將士,且將錢布散給高麗降民,歡呼聲三日不絕。
易州司馬陳元shou聞聖駕迴鑾將過易州,費盡心思欲討好聖上,乃命百姓挖地窖,置火窖中,種植蔬菜。太宗這天駕臨易州,於飯時見寒冬之時,竟有翠綠的蔬菜,問:“何來新鮮菜蔬?”
“此乃易州司馬陳元shou於地室置火種植,以供奉聖上。”侍臣答道。
太宗聽了,停住筷子,命將菜蔬撤去,將那專一諂上的陳元shou免去官職。
轉眼進了十二月,車駕過定州,太宗背上箭傷處不覺間生了一個毒瘡,又紅又腫,痛疼難忍,太宗隻得改乘步輦。太子李治也不願騎馬,扶著步輦,接連跟著走了幾天,對病癰的父皇嗬護備至。車駕至並州,太宗背上的癰疽越發厲害,人也一會兒發燒一會兒打寒戰,再也難以趕路,於是在並州駐了下來,急招當地名醫同隨駕禦醫會診。
太醫們似乎也沒有好的辦法,望著紅腫化膿的癰疽束手無策。太子李治望著父皇疼痛難禁的樣子,心如刀絞,不顧一切,上去就為父皇吮癰。吮一下就吐在碗裏,整整吮了一碗,膿血才算幹淨。太宗見太子如此孝順,又喜又痛,大叫一聲昏了過去。禦醫們急忙上前,在癰上敷上刀創藥,又是掐人中,又是紮針,緊急施救。
劉洎隨同太子,在旁邊侍駕,見皇帝如此,心內悲愴,抹抹眼淚,踱步來到外間。褚遂良正準備寫起居注,見劉洎出來,忙問聖上起居情況。劉洎搖搖頭,神色悲戚地說:“病勢如此,聖躬堪憂。”
也許是太子的仁孝感動了上天,自太子吮癰以後,不幾日,太宗的病漸漸平復,君臣自是歡喜不盡。
劉洎以侍中身份輔弼太子,兼任左庶子,檢校民部尚書,總吏部、禮部、戶部三尚書事,權高位重,引起一些人的嫉妒,有人在太宗耳邊說閑話道:“劉洎見皇上病癰,竟言道:‘國事不足憂,但輔幼主行伊霍故事,大臣有異誌者誅之。”
商伊尹放逐太甲,漢霍光廢昌邑王,兩人輔佐君王、主持國政時都用鐵的手腕,似乎也沒什麽不當。但太宗聽了卻尋思開了,太子李治仁弱,朕死後他即大位,保不準受一些強悍的大臣欺負,不如趁朕活的時候,先為嬌兒掃清障礙。這劉洎可不是一般的人,隋末事蕭銑為黃門侍郎時,他領兵略地,不長時間竟得嶺表五十餘城,此人膽略非常,留之恐有後患。想到此,太宗痛下狠心,手詔賜劉洎自盡。
劉洎也不大明白,幾句莫須有的話何以引來殺身之禍?臨死前向憲司索紙筆,欲問皇上不滿意可以令臣去職,何以猝然賜死?憲司不願多囉嗦,予以拒絕,劉洎無奈,隻得仰天長嘆,以三尺白綾了此一生。
太宗病勢稍痊,回到京師。殺了劉洎後,意猶未盡,恰有陝人常德告刑部尚書張亮,言其養假子五百,定有圖謀,太宗因命馬周按查。
張亮頗好左道,常和一些巫婆神漢來往,術家也吹噓張亮臥狀若龍,後當大貴。太宗將伐高麗時,張亮頻諫不納,轉而請戰,詔為平壤道行軍大總管,引兵自東萊浮海,襲破沙卑城,也建立了一些功勳。沒想到回到京城就被抓了起來。張亮向審案的馬周強辯道:
“我為刑部尚書,這些囚徒怕死,所以誣陷我。”
馬周也查不出什麽謀反的證據來,回來向太宗奏道:
“張亮收五百個幹兒子是真,但無反狀。又自陳乃佐命舊臣,請聖上寬恕。”
太宗對張亮也一向不放心,早就有心除掉他。遂臉一繃說:“亮養子五百將何為?正欲反耳!”
張亮在群臣中人緣也不大好,聽太宗這一說,群臣皆言亮當誅,獨有將佐少監李道裕抗言道:
“不如暫且收起雄心,班師回朝,待來年春天再行征討。”此心一起,太宗連夜召集長孫無忌、李祐等人開會,形成一致意見,決定先將遼東、蓋牟兩地戶口遷回內地。在安市城下耀兵後班師。
數百名戰將擁著太宗來到城下,遠近十餘萬唐軍甲光炫日,刀槍如林,安市人知唐軍班師,卻不敢托大,城牆上屏跡匿聲,不見人影,惟有城主登城拜辭,拱手向太宗遙加致意。太宗也在馬上揚鞭說道:
“汝能固守此城,直至兩月有餘,可謂忠貞國事。朕特賜汝良縑百匹,汝可領受。”
太宗命侍臣檢出百匹素縑,放置城下,而後傳令全軍起程。太宗率禁衛軍先行,諸軍陸續隨還,而後是李祐、李道宗率步騎兵四萬殿後,徐徐退去。
班師路上,沼澤泥濘,車馬不能通行,太宗命長孫無忌率兵萬人,頭前開道。剪草墊路,深水處以車為梁,搭起便橋,然後逐隊通過。至薄溝時,泥淤尤甚,太宗催馬向前,親自置草助工,督軍填淖,備嚐艱辛。
◎五
大軍行至渤海邊上,天驟降暴雪,風迷人眼,全軍帶水拖泥,衣裳敝薄浸濕,許多兵士,因疾病在途中淒淒斃命。太宗敕令於路旁點燃火堆,為後軍照路取暖。
全軍好歹撤回關內,太宗總結伐高麗一役,計拔玄菟、蓋牟、磨米、遼東、白岩、卑沙、麥穀、黃城、銀城、橫山等十個城市,徒遼、蓋、岩三城共七萬人入中國,在新城、建安、駐蹕山三大戰中,殲滅高麗兵四萬餘人,至於唐兵真實傷亡人數,和太宗受箭傷一樣,仍然是一個謎。
車駕到柳州,太宗詔令將遼東陣亡將士骸骨並集於城南安葬。令有司設太牢,太宗自作祭文祭奠,望著柳州地上聳起的無數墳頭,太宗仰天大哭,從臣皆跟著流淚。此次征高麗不利,太宗深自懊悔,下祭台時,對長孫無忌等近臣嘆道:“魏徵若在,必不令朕有此行。”
車駕繼續前行,時太子遣使馳驛,言太子在關內恭迎禦駕。太宗思兒心切,先自點起三千飛騎,飛馬入關。至半道上,正碰上太子來迎。父子相見,李治行過大禮,抬頭見父皇又黑又瘦,兩鬢已染上絲絲白髮,衣服破敝,人也比半年前老了許多,忍不住抱住父皇大哭道:
“父皇為了江山社稷,為了兒子,不顧風霜勞苦,禦駕親征,兒心何忍?”
太宗拉起孝順的兒子,給他擦擦眼淚,見兒子顯得成熟了許多,備感欣慰。這時左右拾起禦帳,太子請父皇進去休息,然後親捧新衣,對父皇說:
“父皇當初從定州出發時,曾對兒說:‘今方三月,著此袍去,俟見汝,乃易此袍。’如今父子相見,請父皇更易新衣。”
在遼左時,自夏至秋,太宗的褐袍已破敝不堪,左右一再請更衣,太宗總說:“軍中士卒衣多敝,我獨易新衣,不可!”而今,太子進新衣,履當初之約定,太宗於是不加推辭,痛痛快快換上新衣,到了幽州,太宗又命吏發出布帛,分賜將士,且將錢布散給高麗降民,歡呼聲三日不絕。
易州司馬陳元shou聞聖駕迴鑾將過易州,費盡心思欲討好聖上,乃命百姓挖地窖,置火窖中,種植蔬菜。太宗這天駕臨易州,於飯時見寒冬之時,竟有翠綠的蔬菜,問:“何來新鮮菜蔬?”
“此乃易州司馬陳元shou於地室置火種植,以供奉聖上。”侍臣答道。
太宗聽了,停住筷子,命將菜蔬撤去,將那專一諂上的陳元shou免去官職。
轉眼進了十二月,車駕過定州,太宗背上箭傷處不覺間生了一個毒瘡,又紅又腫,痛疼難忍,太宗隻得改乘步輦。太子李治也不願騎馬,扶著步輦,接連跟著走了幾天,對病癰的父皇嗬護備至。車駕至並州,太宗背上的癰疽越發厲害,人也一會兒發燒一會兒打寒戰,再也難以趕路,於是在並州駐了下來,急招當地名醫同隨駕禦醫會診。
太醫們似乎也沒有好的辦法,望著紅腫化膿的癰疽束手無策。太子李治望著父皇疼痛難禁的樣子,心如刀絞,不顧一切,上去就為父皇吮癰。吮一下就吐在碗裏,整整吮了一碗,膿血才算幹淨。太宗見太子如此孝順,又喜又痛,大叫一聲昏了過去。禦醫們急忙上前,在癰上敷上刀創藥,又是掐人中,又是紮針,緊急施救。
劉洎隨同太子,在旁邊侍駕,見皇帝如此,心內悲愴,抹抹眼淚,踱步來到外間。褚遂良正準備寫起居注,見劉洎出來,忙問聖上起居情況。劉洎搖搖頭,神色悲戚地說:“病勢如此,聖躬堪憂。”
也許是太子的仁孝感動了上天,自太子吮癰以後,不幾日,太宗的病漸漸平復,君臣自是歡喜不盡。
劉洎以侍中身份輔弼太子,兼任左庶子,檢校民部尚書,總吏部、禮部、戶部三尚書事,權高位重,引起一些人的嫉妒,有人在太宗耳邊說閑話道:“劉洎見皇上病癰,竟言道:‘國事不足憂,但輔幼主行伊霍故事,大臣有異誌者誅之。”
商伊尹放逐太甲,漢霍光廢昌邑王,兩人輔佐君王、主持國政時都用鐵的手腕,似乎也沒什麽不當。但太宗聽了卻尋思開了,太子李治仁弱,朕死後他即大位,保不準受一些強悍的大臣欺負,不如趁朕活的時候,先為嬌兒掃清障礙。這劉洎可不是一般的人,隋末事蕭銑為黃門侍郎時,他領兵略地,不長時間竟得嶺表五十餘城,此人膽略非常,留之恐有後患。想到此,太宗痛下狠心,手詔賜劉洎自盡。
劉洎也不大明白,幾句莫須有的話何以引來殺身之禍?臨死前向憲司索紙筆,欲問皇上不滿意可以令臣去職,何以猝然賜死?憲司不願多囉嗦,予以拒絕,劉洎無奈,隻得仰天長嘆,以三尺白綾了此一生。
太宗病勢稍痊,回到京師。殺了劉洎後,意猶未盡,恰有陝人常德告刑部尚書張亮,言其養假子五百,定有圖謀,太宗因命馬周按查。
張亮頗好左道,常和一些巫婆神漢來往,術家也吹噓張亮臥狀若龍,後當大貴。太宗將伐高麗時,張亮頻諫不納,轉而請戰,詔為平壤道行軍大總管,引兵自東萊浮海,襲破沙卑城,也建立了一些功勳。沒想到回到京城就被抓了起來。張亮向審案的馬周強辯道:
“我為刑部尚書,這些囚徒怕死,所以誣陷我。”
馬周也查不出什麽謀反的證據來,回來向太宗奏道:
“張亮收五百個幹兒子是真,但無反狀。又自陳乃佐命舊臣,請聖上寬恕。”
太宗對張亮也一向不放心,早就有心除掉他。遂臉一繃說:“亮養子五百將何為?正欲反耳!”
張亮在群臣中人緣也不大好,聽太宗這一說,群臣皆言亮當誅,獨有將佐少監李道裕抗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