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李世民私密生活全記錄 作者:司馬路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軍國大小事務,各級文武官員的任命,賞功罰過,皆歸丞相府處理。皇帝隻管郊祀天地、四時禘祫;
設置丞相府屬官,以裴寂為長史、劉文靜為司馬、李綱為司祿、竇威為司錄參軍。
讀完詔書,又是一片“吾皇萬歲萬萬歲”。屁股還沒坐熱的隋恭帝即被人攙下寶座,引回大興殿去了。文武百官則隨著李淵,忽啦啦趕到所謂“丞相府”的武德殿。
李淵坐在武德殿寬大的寶座上,儼然是不穿龍袍的皇帝,各官重新參拜完畢。討論下一步工作。李淵望著一個個精神抖擻的部下想,沒有他們的努力,也沒有今天的自己,為收買人心,他首先開口道:
“自起事至今,短短半年時間,就占據了長安,眾卿功不可沒。我想傾朝庭府庫以賞賜官員,不知各位意下如何?”
一聽說厚賜大家,沒有一個表示反對的,全都喜笑顏開地表示贊成。右光祿大夫劉世龍為討好李淵,獻策說:
“今義師數萬在京師,燒柴貴而布帛賤,請砍伐長安六街和苑城中的樹木以換布帛,以我的計算,可得布帛十萬匹。豈不是一筆意外之財。”
把長安參天的古樹一砍而光,如此餿點子,竟得到李淵的拍案贊同,說:
“好,好!這是個生財的好主意,馬上照辦!”
時為京兆尹,全麵負責京城政治、軍事的李世民,對砍樹一事表示反對,認為有損古都景觀,李淵心裏說砍掉隋木,乃砍掉隋朝根基。待我唐王稱帝,再種唐木不遲。李淵沒把心裏想的意思說出來,隻是手一劃拉,對李世民說:“這事已決定了,你就不要管了。”
百官之首的裴寂一拍腦門,想起一件事,走上前來對李淵說:“為讓天下人看到希望,再請皇帝下詔,封李建成為唐世子,李世民為秦公,元吉為齊公。”
李淵點點頭。“這好辦,你擬好詔書,到大興殿蓋上玉璽就行了。”
李世民上前拱手道:“長安初定,關中一隅,人少地狹,不足以傲視群雄,統一中國。請派遣宣撫使,以高官厚祿向巴蜀各郡縣召降,巴蜀人力物資豐富,以其為後盾,則霸業可成也。”
李淵聽了二兒子的話非常高興,下令派薑謨、竇軌出大散關安撫隴右地區,左光祿大夫李孝恭招撫山南,府戶曹張道源招慰山東。
也許人家李氏天生該當皇帝的命,也許巴蜀無主,各郡縣隨遇而安,檄書所至,降附李淵者竟達三十多郡。十二月,平涼留守蕭瑀、扶風太守竇璉以識時務者為俊傑自標,相繼來降。李淵大官帽子一扣,即以蕭瑀為禮部尚書,封宋國公,竇璉為工部尚書,封燕國公。受其感召,榆林、靈武、平涼、安定等郡縣,亦遣使者表示歸降。一時間,李淵的勢力範圍急劇膨脹,大有俯身可拾天下之態勢。李淵的部下為光明的前途所吸引,天天有上書勸李淵自立為帝的,李淵知道現在還不到時候。隋大將王世充領有精兵十萬,堅守著洛陽,瓦崗軍數十萬大軍一邊圍攻洛陽,一邊虎視眈眈地看著李淵。再有,西邊薛舉擁兵二十萬,窺視長安這塊風水寶地,北邊的劉武周常欲南下,分一杯羹。如果在這種形勢下稱帝,必然引火燒身,被隋朝官吏視為叛逆,成為眾矢之的。
擁李淵稱帝不成,裴寂等人又逼迫隋恭帝楊侑,下了一道詔書,追封李淵的祖父李虎為景王,其父李昞為元王,其夫人竇氏為穆妃。
天下沒有唾手可得的。薛舉見李淵占了長安,果然十分嫉妒,派兒子薛仁杲率兵二十萬前來搶奪,第一站先圍攻扶風。李淵聞之,急派能征善戰的二子李世民率軍前去迎戰。
薛舉,河東汾陽人,身材高大,驍武善射,家財無數,大業十三年四月,以金城府校尉的身份起兵反隋,自稱西秦霸王,建元秦興,封兒子薛仁杲為齊公。七月,薛舉稱帝,軍隊號稱三十萬。薛仁杲後進封為齊王。此人力大無窮,號稱“萬人敵”,為人極其殘暴。攻下秦水時,為索取財物令軍士將富人抓來,往鼻子裏灌醋。曾有庾立者不肯投降,薛仁杲便發怒割其肢體,放火上燎烤,就白酒吞吃。
李世民麾兵至扶風二十裏遠的盤龍山紮下營寨,探馬來報,薛仁杲大軍日夜強攻扶風,扶風城岌岌可危。在戰前會議上,長孫無忌等人認為薛仁杲有勇無謀,可於扶風東南山穀中布陣,誘其深入,一戰可擒。李世民卻否定了這個意見,他說:
“薛賊徒有虛名。遇事慌亂,可先率一支軍隊突襲其大營,毀其糧草,而後我分兵掩殺回救部隊,然後扶風城中兵殺出,兩下圍攻。狹路相逢勇者勝,先滅滅他所謂西秦國的威風!”
“聽說薛仁杲號稱二十萬大軍,而我軍隻有其一半,急切之間,是否能啃得下?”長孫無忌擔憂地說。李世民笑道:
“薛舉所據之地,僅僅隴西、固原、東都數州而已,其地廣人稀,傾其所有,也不過幾十萬人口,何來二十萬大軍。不過是吹牛而已。其兵擅長騎射,不擅強攻,且久攻扶風不下,已自懈怠。我與其正麵交鋒,正是要傷其銳氣,畏我唐兵。”當即,李世民指派侯君集率東部兵馬襲擊薛軍後營,並焚其糧草。然後與丘行恭各帶二支人馬,埋伏於城西兩側,專等薛仁杲回兵救老營。
這一仗打得薛仁杲一路上丟盔棄甲,敗退回秦州。
◎通不能盡人臣之節
且說駐守在河東的隋大將屈突通,幾次與阻擋其西救長安的劉文靜軍激戰,均無突破。十二月的一天夜裏,屈突通派部將桑顯和夜襲敵營,連破敵二座壁壘。劉文靜和左光祿大夫殷誌玄倉促之間,率兵苦戰,雙方在夜幕裏短兵相接。劉文靜被流矢擊傷,不得不約兵後退。戰至三更天,桑顯和以軍士疲勞,傳令休戰就餐。劉文靜看出敵軍小勝而驕傲,在河邊埋鍋造飯,乃組織軍隊,分三路向隋軍反擊,雙方混戰一場,桑顯和損兵折將,大敗而歸。此時長安已被唐兵所占,屈突通隻好改變主意,留桑顯和堅守潼關,自率大軍東進,欲解洛陽之急。誰知大軍剛走,已對隋朝失去希望的桑顯和即率眾向劉文靜投降。
劉文靜兵據潼關,即派竇琮、殷誌玄率精騎追擊屈突通,追至稠桑,兩軍布陣相持,竇琮派屈突通之子屈突壽和桑顯和上去勸降。兩軍陣前,未等屈突壽開口,屈突通便大聲斥罵道:“從前與你是父子,今日則為仇敵!”說完,即令弓箭手放箭射之。桑顯和見狀,立於馬上對隋軍大呼道:
“京師已陷,眾弟兄家鄉皆在關西,東去救洛陽,又為誰去救洛陽?”
隋軍將士一聽此言,皆感前途無望,無心再戰,在桑顯和的招呼下,紛紛丟下兵器,跑到唐軍陣前投降。屈突通見眾叛親離,大勢已去,再無回天之力。於是滾下馬背,跪於地上,麵向東南,向江都的隋煬帝長拜,放聲慟哭,而後拔出寶劍,仰天嘆曰:“我屈突通蒙受國恩,歷事二主,食人之祿,當無負於人,今日以死相報!”
說罷,橫劍欲自刎,兒子屈突壽飛身趕來,打掉寶劍,父子倆遂抱頭痛哭。
設置丞相府屬官,以裴寂為長史、劉文靜為司馬、李綱為司祿、竇威為司錄參軍。
讀完詔書,又是一片“吾皇萬歲萬萬歲”。屁股還沒坐熱的隋恭帝即被人攙下寶座,引回大興殿去了。文武百官則隨著李淵,忽啦啦趕到所謂“丞相府”的武德殿。
李淵坐在武德殿寬大的寶座上,儼然是不穿龍袍的皇帝,各官重新參拜完畢。討論下一步工作。李淵望著一個個精神抖擻的部下想,沒有他們的努力,也沒有今天的自己,為收買人心,他首先開口道:
“自起事至今,短短半年時間,就占據了長安,眾卿功不可沒。我想傾朝庭府庫以賞賜官員,不知各位意下如何?”
一聽說厚賜大家,沒有一個表示反對的,全都喜笑顏開地表示贊成。右光祿大夫劉世龍為討好李淵,獻策說:
“今義師數萬在京師,燒柴貴而布帛賤,請砍伐長安六街和苑城中的樹木以換布帛,以我的計算,可得布帛十萬匹。豈不是一筆意外之財。”
把長安參天的古樹一砍而光,如此餿點子,竟得到李淵的拍案贊同,說:
“好,好!這是個生財的好主意,馬上照辦!”
時為京兆尹,全麵負責京城政治、軍事的李世民,對砍樹一事表示反對,認為有損古都景觀,李淵心裏說砍掉隋木,乃砍掉隋朝根基。待我唐王稱帝,再種唐木不遲。李淵沒把心裏想的意思說出來,隻是手一劃拉,對李世民說:“這事已決定了,你就不要管了。”
百官之首的裴寂一拍腦門,想起一件事,走上前來對李淵說:“為讓天下人看到希望,再請皇帝下詔,封李建成為唐世子,李世民為秦公,元吉為齊公。”
李淵點點頭。“這好辦,你擬好詔書,到大興殿蓋上玉璽就行了。”
李世民上前拱手道:“長安初定,關中一隅,人少地狹,不足以傲視群雄,統一中國。請派遣宣撫使,以高官厚祿向巴蜀各郡縣召降,巴蜀人力物資豐富,以其為後盾,則霸業可成也。”
李淵聽了二兒子的話非常高興,下令派薑謨、竇軌出大散關安撫隴右地區,左光祿大夫李孝恭招撫山南,府戶曹張道源招慰山東。
也許人家李氏天生該當皇帝的命,也許巴蜀無主,各郡縣隨遇而安,檄書所至,降附李淵者竟達三十多郡。十二月,平涼留守蕭瑀、扶風太守竇璉以識時務者為俊傑自標,相繼來降。李淵大官帽子一扣,即以蕭瑀為禮部尚書,封宋國公,竇璉為工部尚書,封燕國公。受其感召,榆林、靈武、平涼、安定等郡縣,亦遣使者表示歸降。一時間,李淵的勢力範圍急劇膨脹,大有俯身可拾天下之態勢。李淵的部下為光明的前途所吸引,天天有上書勸李淵自立為帝的,李淵知道現在還不到時候。隋大將王世充領有精兵十萬,堅守著洛陽,瓦崗軍數十萬大軍一邊圍攻洛陽,一邊虎視眈眈地看著李淵。再有,西邊薛舉擁兵二十萬,窺視長安這塊風水寶地,北邊的劉武周常欲南下,分一杯羹。如果在這種形勢下稱帝,必然引火燒身,被隋朝官吏視為叛逆,成為眾矢之的。
擁李淵稱帝不成,裴寂等人又逼迫隋恭帝楊侑,下了一道詔書,追封李淵的祖父李虎為景王,其父李昞為元王,其夫人竇氏為穆妃。
天下沒有唾手可得的。薛舉見李淵占了長安,果然十分嫉妒,派兒子薛仁杲率兵二十萬前來搶奪,第一站先圍攻扶風。李淵聞之,急派能征善戰的二子李世民率軍前去迎戰。
薛舉,河東汾陽人,身材高大,驍武善射,家財無數,大業十三年四月,以金城府校尉的身份起兵反隋,自稱西秦霸王,建元秦興,封兒子薛仁杲為齊公。七月,薛舉稱帝,軍隊號稱三十萬。薛仁杲後進封為齊王。此人力大無窮,號稱“萬人敵”,為人極其殘暴。攻下秦水時,為索取財物令軍士將富人抓來,往鼻子裏灌醋。曾有庾立者不肯投降,薛仁杲便發怒割其肢體,放火上燎烤,就白酒吞吃。
李世民麾兵至扶風二十裏遠的盤龍山紮下營寨,探馬來報,薛仁杲大軍日夜強攻扶風,扶風城岌岌可危。在戰前會議上,長孫無忌等人認為薛仁杲有勇無謀,可於扶風東南山穀中布陣,誘其深入,一戰可擒。李世民卻否定了這個意見,他說:
“薛賊徒有虛名。遇事慌亂,可先率一支軍隊突襲其大營,毀其糧草,而後我分兵掩殺回救部隊,然後扶風城中兵殺出,兩下圍攻。狹路相逢勇者勝,先滅滅他所謂西秦國的威風!”
“聽說薛仁杲號稱二十萬大軍,而我軍隻有其一半,急切之間,是否能啃得下?”長孫無忌擔憂地說。李世民笑道:
“薛舉所據之地,僅僅隴西、固原、東都數州而已,其地廣人稀,傾其所有,也不過幾十萬人口,何來二十萬大軍。不過是吹牛而已。其兵擅長騎射,不擅強攻,且久攻扶風不下,已自懈怠。我與其正麵交鋒,正是要傷其銳氣,畏我唐兵。”當即,李世民指派侯君集率東部兵馬襲擊薛軍後營,並焚其糧草。然後與丘行恭各帶二支人馬,埋伏於城西兩側,專等薛仁杲回兵救老營。
這一仗打得薛仁杲一路上丟盔棄甲,敗退回秦州。
◎通不能盡人臣之節
且說駐守在河東的隋大將屈突通,幾次與阻擋其西救長安的劉文靜軍激戰,均無突破。十二月的一天夜裏,屈突通派部將桑顯和夜襲敵營,連破敵二座壁壘。劉文靜和左光祿大夫殷誌玄倉促之間,率兵苦戰,雙方在夜幕裏短兵相接。劉文靜被流矢擊傷,不得不約兵後退。戰至三更天,桑顯和以軍士疲勞,傳令休戰就餐。劉文靜看出敵軍小勝而驕傲,在河邊埋鍋造飯,乃組織軍隊,分三路向隋軍反擊,雙方混戰一場,桑顯和損兵折將,大敗而歸。此時長安已被唐兵所占,屈突通隻好改變主意,留桑顯和堅守潼關,自率大軍東進,欲解洛陽之急。誰知大軍剛走,已對隋朝失去希望的桑顯和即率眾向劉文靜投降。
劉文靜兵據潼關,即派竇琮、殷誌玄率精騎追擊屈突通,追至稠桑,兩軍布陣相持,竇琮派屈突通之子屈突壽和桑顯和上去勸降。兩軍陣前,未等屈突壽開口,屈突通便大聲斥罵道:“從前與你是父子,今日則為仇敵!”說完,即令弓箭手放箭射之。桑顯和見狀,立於馬上對隋軍大呼道:
“京師已陷,眾弟兄家鄉皆在關西,東去救洛陽,又為誰去救洛陽?”
隋軍將士一聽此言,皆感前途無望,無心再戰,在桑顯和的招呼下,紛紛丟下兵器,跑到唐軍陣前投降。屈突通見眾叛親離,大勢已去,再無回天之力。於是滾下馬背,跪於地上,麵向東南,向江都的隋煬帝長拜,放聲慟哭,而後拔出寶劍,仰天嘆曰:“我屈突通蒙受國恩,歷事二主,食人之祿,當無負於人,今日以死相報!”
說罷,橫劍欲自刎,兒子屈突壽飛身趕來,打掉寶劍,父子倆遂抱頭痛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