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頁
李世民私密生活全記錄 作者:司馬路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二位賢士暫在別館安歇,李世民多有得罪,酒去後當親自登門賠罪!”
長孫無忌攆著房、杜二人漸漸遠去。李世民佇立不動,呆呆地望著他們的背影,他思量著剛才房玄齡的那句為帥不能醉酒的話,心中後悔不迭。
丘行恭、鄭仁泰等人站在李世民身後,不服氣地說:
“兩個酸秀才,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到處賣賣嘴,有什麽了不得的。”
李世民不說話,回頭看了幾人一眼,一字一頓地說:
“以後但凡領兵在外打仗,誰也不準過量飲酒,違者斬首,也包括我李世民!”
酒醒後,李世民親往別館拜會房玄齡和杜如晦。在長孫無忌的周旋下,三人談今論古,相聚甚洽。李世民當即拜房玄齡為行軍記室、杜如晦為兵曹參軍,長孫無忌為行軍典簽,讓三人時刻隨侍左右,以備顧問。
話說當初柴紹居於長安,任隋太子千牛備身。接到嶽父李淵將要起兵的信後,柴紹準備去太原。臨行前,夫妻話別,柴紹擔憂地對妻子李昭兒說:
“尊公將要起兵,讓我前去,我本想與你同行,但又怕路上多有不便,若留你一個人在家裏,又怕遇到災禍,此事如何是好?”
李昭兒從容道:
“長安是不能呆了,我馬上回鄠縣老宅子去。我一個婦人,容易避禍。夫君但請放心,速去太原!”
李昭兒從小隨父兄弟一起習練武功,從小膽識過人,頗有主見。丈夫柴紹去太原後,她也秘密離開長安,到了老家鄠縣。昭兒知父親兄弟起兵,勢不可擋,不久將會兵進長安。與其在山中躲避等待,不如先拉起一支人馬,以為響應。主意定下,李昭兒廣散家中財物,招聚逃亡在山中的百姓,一時間,竟得上千人。
當時有胡商何潘仁,也聚兵上萬,自稱總管,盤踞於司竹園一帶,並劫來前尚書右丞李綱,使為長史。李昭兒聞訊後,當即修書一封,派家將馬三寶前去說降。馬三寶憑著三寸不爛之舌,說明利害,曉以大義,最終說服了何潘仁,歸於李昭兒名下。李昭兒兵馬迅速擴大,勢力範圍覆蓋了鄠縣南部的大部地區。當是時,李淵從弟李神通,本居住於長安,聞哥哥在太原起兵後,為逃避朝廷的追捕,跑到了鄠縣北部山中,他聯絡京師大俠史萬寶,河東的裴寂、柳崇禮,聚義起兵。
李淵兵渡黃河,李昭兒覺得時機已到,即聯合叔叔李神通,兩下夾攻,拿下了鄠縣。
占據鄠縣後,李神通擁兵萬人,即自稱中道行軍總管,以史萬寶為副總管,裴寂為長史,柳崇禮為司馬,令狐德棻為記室,在鄠縣成立了一整套軍事機構。李昭兒則率領大軍,繼續向盩厔方向進軍,行軍途中又聯繫絡了李仲文,向善誌,丘師利等義軍,一路勢如破竹,攻克盩厔、武功、始平等地。
昭兒指揮有方,賞罰分明,軍紀嚴整,一時間威震關中,軍隊發展至七萬多人。關中人呼之為“娘子軍”。
李世民率幾路兵馬屯軍阿營,連同原右三統軍,總控製兵力達十三萬人。李世民即派專使去見父親,言渭北一帶隋軍已掃清,請選定時日,進軍長安,定期會戰。
李淵回信說:屈突通已在潼關被阻,不能西去,餘不足慮。已命李建成率永豐倉上精兵,自新豐趨長樂宮待命。命你部回兵至長安故城待命。等全部兵馬到達指定位置,即可攻取長安。渭水之陽,在通往長安的官道上,李世民騎著名駿颯露紫,在眾將佐的簇擁下,帶領十萬人馬,迤邐向長安故城進發。
秋日中午,遠處的群山都披上了金甲,陽光在奔騰不息的渭水上跳躍。李世民舉目眺望,心中充滿了對未來必勝的信心。攻占長安,即可號令天下,黃袍加身,我李氏也終於有這麽一天可以坐江山了。
正想之間,但見一個偵騎正飛馬跑來,滾鞍下馬,向李世民報導:
“前麵山口發現大隊人馬,打的是咱李氏的旗號,請令定奪!”
“這是哪隻部隊?”李世民想了一下,對身後的眾將佐道:“隨我前去查看!”
說著,李世民便催馬前行,百餘騎將佐親兵緊隨其後,越過正在行軍的步兵,趕往前麵的山口。
走不多遠,但見前麵的山腳下有大隊人馬。旗分五色,兵撥八方,盔甲鮮明,甚是齊整。幡旗上都寫著鬥大的金黃色的“李”字。李世民心裏疑惑,催馬向前,想看個究竟。這時對方,也跑來一隊騎兵,到了跟前,繡旗開處,一員女將英姿颯爽,赫然而出。但見女將頭戴雉尾,身披胄甲,腰佩七星寶劍,腳穿戰靴,騎在馬上,甚是威風。李世民目瞪口呆,那女將立在馬上笑道:“二郎不認識姐姐了?”
李世民定睛一看,才認出是姐姐李昭兒,驚喜交加,忙滾鞍下馬,向姐姐拱手道:
“阿姊巾幗英姿,令人欽佩!”
◎京城不啟此是隋運其亡
李昭兒笑道:“特來幫助阿弟。”
姐弟倆談了一會別後的話,李世民從阿姊口中又得知妹夫右親衛段綸,也在藍田起義,有軍萬人,皆奉李淵將令,向長安附近靠擾。李世民高興地說:“我李氏親屬,皆在各地起兵。一呼百應,甘為人先,此天興我李氏也。”
李昭兒指著身後的兵馬說:“我軍隊已近七萬餘人,可歸阿弟節製。”
李世民拱手推辭道:“阿姊巾幗英雄,膽識不在我等兄弟之下。弟當奏明父帥,為阿姊別設軍府。”
李昭兒也不多言,即與李世民合兵一處,率軍向長安外圍進發。諸軍到達指定位置後,李淵分頭接見新歸順的將佐,一一撫慰。任命李神通為光祿大夫,段綸為金紫光祿大夫。以下各授官職,所部編歸李世民調遣。
大業十三年(617年)十月四日,李軍至長安,屯於春陽門。諸路軍馬,足有二十萬,將長安團團圍住。
因為李淵起兵是打的“尊隋”的名義,所謂“請尊天子為太上皇,立代王為帝,以安隋室。”這時長安的最高統帥正是代王楊侑。李淵不便立即命令攻城,便三番五次派使者前去申明尊隋之意。代王楊侑年僅十三歲,長安的主要事務還需留守衛文升、陰世師等人承擔。衛、陰二人見義軍兵多馬壯,其勢逼人。不敢大意,封住所有城門信使不通。李淵的使者也隻能站在城下,冒著箭矢射中的危險,一遍遍喊話,弄得口幹舌燥,不見一點效果。見勸告十餘日無效,李世民率諸將來到中軍大帳,請求出戰。李世民對父帥說:
“京城不啟,此是隋運其亡。既滅亡之,非人能復。違天棄日,勞師費糧,坐守愚夫,恐非長策,請進圍之,以觀其意。”李淵卻搖搖頭說:
“文皇帝英明仁慈,功德行世,為淵一生所欽佩之人,今貿然起兵,心已不安。豈可再以刀兵加於皇都?”
不以刀兵加於皇都,弄二十萬兵馬來幹什麽?李世民見父帥說得冠冕堂皇,知其仍在做表麵文章,於是率諸將進一步勸道:“無成王之主,不得行周公之事,又恐巨猾之徒,知必兵已定關中,來爭形勝,請更思之。”
長孫無忌攆著房、杜二人漸漸遠去。李世民佇立不動,呆呆地望著他們的背影,他思量著剛才房玄齡的那句為帥不能醉酒的話,心中後悔不迭。
丘行恭、鄭仁泰等人站在李世民身後,不服氣地說:
“兩個酸秀才,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到處賣賣嘴,有什麽了不得的。”
李世民不說話,回頭看了幾人一眼,一字一頓地說:
“以後但凡領兵在外打仗,誰也不準過量飲酒,違者斬首,也包括我李世民!”
酒醒後,李世民親往別館拜會房玄齡和杜如晦。在長孫無忌的周旋下,三人談今論古,相聚甚洽。李世民當即拜房玄齡為行軍記室、杜如晦為兵曹參軍,長孫無忌為行軍典簽,讓三人時刻隨侍左右,以備顧問。
話說當初柴紹居於長安,任隋太子千牛備身。接到嶽父李淵將要起兵的信後,柴紹準備去太原。臨行前,夫妻話別,柴紹擔憂地對妻子李昭兒說:
“尊公將要起兵,讓我前去,我本想與你同行,但又怕路上多有不便,若留你一個人在家裏,又怕遇到災禍,此事如何是好?”
李昭兒從容道:
“長安是不能呆了,我馬上回鄠縣老宅子去。我一個婦人,容易避禍。夫君但請放心,速去太原!”
李昭兒從小隨父兄弟一起習練武功,從小膽識過人,頗有主見。丈夫柴紹去太原後,她也秘密離開長安,到了老家鄠縣。昭兒知父親兄弟起兵,勢不可擋,不久將會兵進長安。與其在山中躲避等待,不如先拉起一支人馬,以為響應。主意定下,李昭兒廣散家中財物,招聚逃亡在山中的百姓,一時間,竟得上千人。
當時有胡商何潘仁,也聚兵上萬,自稱總管,盤踞於司竹園一帶,並劫來前尚書右丞李綱,使為長史。李昭兒聞訊後,當即修書一封,派家將馬三寶前去說降。馬三寶憑著三寸不爛之舌,說明利害,曉以大義,最終說服了何潘仁,歸於李昭兒名下。李昭兒兵馬迅速擴大,勢力範圍覆蓋了鄠縣南部的大部地區。當是時,李淵從弟李神通,本居住於長安,聞哥哥在太原起兵後,為逃避朝廷的追捕,跑到了鄠縣北部山中,他聯絡京師大俠史萬寶,河東的裴寂、柳崇禮,聚義起兵。
李淵兵渡黃河,李昭兒覺得時機已到,即聯合叔叔李神通,兩下夾攻,拿下了鄠縣。
占據鄠縣後,李神通擁兵萬人,即自稱中道行軍總管,以史萬寶為副總管,裴寂為長史,柳崇禮為司馬,令狐德棻為記室,在鄠縣成立了一整套軍事機構。李昭兒則率領大軍,繼續向盩厔方向進軍,行軍途中又聯繫絡了李仲文,向善誌,丘師利等義軍,一路勢如破竹,攻克盩厔、武功、始平等地。
昭兒指揮有方,賞罰分明,軍紀嚴整,一時間威震關中,軍隊發展至七萬多人。關中人呼之為“娘子軍”。
李世民率幾路兵馬屯軍阿營,連同原右三統軍,總控製兵力達十三萬人。李世民即派專使去見父親,言渭北一帶隋軍已掃清,請選定時日,進軍長安,定期會戰。
李淵回信說:屈突通已在潼關被阻,不能西去,餘不足慮。已命李建成率永豐倉上精兵,自新豐趨長樂宮待命。命你部回兵至長安故城待命。等全部兵馬到達指定位置,即可攻取長安。渭水之陽,在通往長安的官道上,李世民騎著名駿颯露紫,在眾將佐的簇擁下,帶領十萬人馬,迤邐向長安故城進發。
秋日中午,遠處的群山都披上了金甲,陽光在奔騰不息的渭水上跳躍。李世民舉目眺望,心中充滿了對未來必勝的信心。攻占長安,即可號令天下,黃袍加身,我李氏也終於有這麽一天可以坐江山了。
正想之間,但見一個偵騎正飛馬跑來,滾鞍下馬,向李世民報導:
“前麵山口發現大隊人馬,打的是咱李氏的旗號,請令定奪!”
“這是哪隻部隊?”李世民想了一下,對身後的眾將佐道:“隨我前去查看!”
說著,李世民便催馬前行,百餘騎將佐親兵緊隨其後,越過正在行軍的步兵,趕往前麵的山口。
走不多遠,但見前麵的山腳下有大隊人馬。旗分五色,兵撥八方,盔甲鮮明,甚是齊整。幡旗上都寫著鬥大的金黃色的“李”字。李世民心裏疑惑,催馬向前,想看個究竟。這時對方,也跑來一隊騎兵,到了跟前,繡旗開處,一員女將英姿颯爽,赫然而出。但見女將頭戴雉尾,身披胄甲,腰佩七星寶劍,腳穿戰靴,騎在馬上,甚是威風。李世民目瞪口呆,那女將立在馬上笑道:“二郎不認識姐姐了?”
李世民定睛一看,才認出是姐姐李昭兒,驚喜交加,忙滾鞍下馬,向姐姐拱手道:
“阿姊巾幗英姿,令人欽佩!”
◎京城不啟此是隋運其亡
李昭兒笑道:“特來幫助阿弟。”
姐弟倆談了一會別後的話,李世民從阿姊口中又得知妹夫右親衛段綸,也在藍田起義,有軍萬人,皆奉李淵將令,向長安附近靠擾。李世民高興地說:“我李氏親屬,皆在各地起兵。一呼百應,甘為人先,此天興我李氏也。”
李昭兒指著身後的兵馬說:“我軍隊已近七萬餘人,可歸阿弟節製。”
李世民拱手推辭道:“阿姊巾幗英雄,膽識不在我等兄弟之下。弟當奏明父帥,為阿姊別設軍府。”
李昭兒也不多言,即與李世民合兵一處,率軍向長安外圍進發。諸軍到達指定位置後,李淵分頭接見新歸順的將佐,一一撫慰。任命李神通為光祿大夫,段綸為金紫光祿大夫。以下各授官職,所部編歸李世民調遣。
大業十三年(617年)十月四日,李軍至長安,屯於春陽門。諸路軍馬,足有二十萬,將長安團團圍住。
因為李淵起兵是打的“尊隋”的名義,所謂“請尊天子為太上皇,立代王為帝,以安隋室。”這時長安的最高統帥正是代王楊侑。李淵不便立即命令攻城,便三番五次派使者前去申明尊隋之意。代王楊侑年僅十三歲,長安的主要事務還需留守衛文升、陰世師等人承擔。衛、陰二人見義軍兵多馬壯,其勢逼人。不敢大意,封住所有城門信使不通。李淵的使者也隻能站在城下,冒著箭矢射中的危險,一遍遍喊話,弄得口幹舌燥,不見一點效果。見勸告十餘日無效,李世民率諸將來到中軍大帳,請求出戰。李世民對父帥說:
“京城不啟,此是隋運其亡。既滅亡之,非人能復。違天棄日,勞師費糧,坐守愚夫,恐非長策,請進圍之,以觀其意。”李淵卻搖搖頭說:
“文皇帝英明仁慈,功德行世,為淵一生所欽佩之人,今貿然起兵,心已不安。豈可再以刀兵加於皇都?”
不以刀兵加於皇都,弄二十萬兵馬來幹什麽?李世民見父帥說得冠冕堂皇,知其仍在做表麵文章,於是率諸將進一步勸道:“無成王之主,不得行周公之事,又恐巨猾之徒,知必兵已定關中,來爭形勝,請更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