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頁
李世民私密生活全記錄 作者:司馬路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義士應募,冒矢石,攻堅城,何分奴主。今論功行賞,豈可有等差!”
李淵認為李世民說得有理,下令道:
“山藏海納,黥而為王。諸部曲及徒隸征戰有功勳者,並從本色勛授,不得以貴賤論功。”
義軍按功頒發賞賜,使得昨日的刑徒、仆隸,胸脯上也戴上了大紅花,搖身一變,也成了有官階的上等人。於是人人高興、個個歡喜,手拿勛授,奔走相告。
對霍邑城的官民,李淵也不虧待,開倉放糧,賑濟貧窮,安撫人心,把原屬宋老生部的士兵,編入義軍,不加懷疑。原官員有願繼續留任者,重新授官。
李淵這一折騰,新增品級官員五千多人,光五品以上就有上千人。有人上諫書,認為授官太濫,不利於義軍的作戰和發展。李淵卻說:“天下之利,人不能獨吞。將士皆歸於我,我豈能不尊敬。隋政的敗壞,亦與此有關。雁門解圍之功,東都授救之勛。隋煬帝有難時,便許授人以大夫。禍去之後,則撇之腦後,惟加之以小尉。所以,士無鬥誌,將有叛心,板蕩分崩,以致有今日之難。覆車的明鑑,不敢效仿。況且加官撫慰,正是鼓勵將士效命於疆場。吾好生任賞,其優甚多,當以不日而定天下。”
李氏義軍英勇善戰,論功行賞,賑濟貧窮,美名遠播。流竄於三輔山中的大大小小的武裝紛紛趕來投靠,多時一天數以千計。義軍的隊伍迅速壯大起來。
滅了宋老生,接下來就是屈突通。李淵父子安頓好霍邑,率兵向河東挺進。八月十二日,兵至鼓山。絳郡通守陳叔達領兵堅守。陳叔達字子聰,乃陳宣帝的第十六子,南陳時封為義陽王。此人頗有才學,即興賦詩,援筆而就。歷任侍中,丹陽尹,尚書等高官。入隋朝後,地位大跌,僅在偏僻的絳郡任個小小的通守。李淵以陳叔達非隋朝同類,且愛其才學,決定先禮後兵。李建成自認為讀過多年書,腹有才學,口有辯才,自告奮勇,匹馬到城下去說降陳叔達。
◎李淵旋即下令攻城
不料剛一開口,李建成就被陳叔達大罵一通,匹夫賊子的羞辱一番,又令軍士放箭。李建成隻好抱頭竄回,氣得咬牙,促勸父親趕快攻城。
絳郡是個小城,城牆低矮,守卒弱少。攻其有何難哉。李淵旋即下令攻城。
令旗一揮,戰鼓一擂,義軍跟玩兒似的,飛步趕上城頭,隋軍一觸即潰。李建成一馬當先,衝到通守府,把在大堂下正襟危坐的陳叔達抓了起來,五花大綁,解到李淵軍中大帳,請求下令立即將陳叔達斬首,以解先前詬罵之恨。麵對死亡,陳叔達神色恬然,立而不跪。李建成剛想上去踹他兩腳,讓李世民止住了。李世民來到父親身邊,附耳說道:“叔達為官清明,為人正直又有才學。目下我軍正是用人之際,請父帥以禮感化之。”
李淵點點頭,喝退刀斧手,走過去,親手為陳叔達解去綁繩,並命人看座,以禮相待。陳叔達本是義人,感李淵真誠,表示願意歸順。李淵馬上安排他和溫大雅一塊同掌軍中機要。
安撫好絳郡,十五日,李淵兵至龍門,恰逢出使突厥的劉文靜又從突厥帶來五百突厥兵、兩千匹戰馬。李淵見突厥兵少馬多,心中竊喜,嘉褒劉文靜說:
“我大軍已至龍門,即將渡河,突厥來援,且兵少馬多,卿之功也。”
劉文靜拱手說:“全賴唐公威名遠播,事情才如此順利。”
李淵高興地拍著劉文靜的肩說:“走,叫上李建成、李世民。我們到黃河岸邊觀察地形去。”
黃河從叢山疊嶂中走來,在荒原上流去。她波濤滾滾、浩浩蕩蕩,一瀉萬裏。龍門段上,嶙峋壁立,河水貫穿在兩山之間,地勢驟然下陷,龐大的河水從絕壁上摔下來,洶湧澎湃,狂濤亂卷,發出驚雷般沸騰的轟鳴。渾黃的河水閃著晶亮的泡沫,激射半空,形成茫茫銀霧,籠罩在龍門上空。天近殘秋,河水噴出的霧氣,泠泠透人骨縫。李建成打了個寒噤,縮了縮脖子,說一聲:“這裏還怪冷哩!”
騎在馬上的李淵望著奔騰咆哮、雲霧迷茫的龍門,爽朗地笑了,他馬鞭一指,問李建成和李世民:“你們倆誰知道魚躍龍門的故事?”李建成搶著回答說:“這事我知道。每年開春,江河湖海中的黃鯉魚,都逆流而上來到這裏,來的再多,但一年之中,能躍登龍門者隻有七十二條。登上龍門,即有雲雨相隨,天上神火自後燒其尾,乃化為蛟龍,從此一飛沖天。”
李淵含笑點了點頭,他見李世民眼望滾滾河水沉默不語,問:“二郎在想什麽?”
李世民從浮想聯翩中醒過神來,他遠望蒼茫的關中大地,一字一頓地說:
“魚躍龍門,雄踞關中,號令天下,我李氏就將成為代代相傳、黃袍加身的真龍天子了!”
李淵哈哈大笑道:“吾有此佳兒,何愁天下不定也!”
回去後,李淵即召開軍事會議,討論強渡黃河的問題。汾陽人薛大鼎認為從龍門渡河最為合算。過河後,占領永濟倉,傳檄各處,關中可定。李淵認為他說的有道理,但也有人表示反對,原馮翊韓城尉,河東縣戶曹任gui拜見李淵說:
“我在馮翊為官多年,郡中豪傑多有結識,大將軍給我一紙詔令,我就可以召他們歸順。義軍若從梁山渡河,我必領人響應。大軍兵指韓城,一直逼郃陽,馮翊太守蕭造,乃一介文吏,必望風臣服。然後據永豐倉,雖未得長安,關中已定。”李淵見任知gui說得有道理,當即任命他為從二品銀青光祿大夫,讓他去馮翊、韓城一帶去開展工作。
八月二十一日,李淵軍至壺口,預備建立水師南渡黃河。百姓聞聽義軍征船,積極配合,幾天之內,竟徵得木船數百隻。二十四日,關中最強的小股義軍孫華,在李淵的感召下,率兵自郃陽前來歸順。李淵大為高興,令李世民率輕騎前去迎接。孫華被李淵任命為左光祿大夫。武鄉縣公、領馮翊太守,其部下也依次授官,又各賞以金銀。孫華感恩戴德,自告奮勇,率軍先渡黃河。
此時,河南、山東一帶發生水災,饑民餓死者無數。瓦崗軍主將徐世勣 率精兵五千人,東下攻占了黎陽倉,開倉賑濟災民,數十萬饑民得救。瓦崗軍趁機擴軍,得強兵二十萬。先後攻占了武安、永安、義陽、弋陽、齊郡等山東大部地區。山東形勢的變化,切斷了屈突通南下的路線,使河東隋軍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李淵兵渡黃河時,屈突通未敢有所動作。在分析敵情會議上,李淵認為:屈突通精兵不少,相距五十裏,而不敢前來與我軍交戰,足證明其畏懼怯陣。決定派左統軍王長諧,率步兵六千,從梁山渡河,從韓城圍攻屈突通。
李世民認為此舉有些冒險,不同意孤軍冒進。但李淵不聽,李世民遂遣部下劉弘基,史大奈率騎兵同行,以防不測。王長諧率兵至韓城,駐紮在飲馬泉。屈突通不甘坐以待斃,於是派虎牙郎將桑顯和率精兵五千人,乘夜色偷襲王長諧軍。義軍絲毫沒有準備,倉促應戰,損失上千人,幸虧駐紮在左冀的劉弘基、史大奈的騎兵從背後向敵軍發起猛攻,桑顯和支持不住,自絕橋樑,退回城中堅守。
李淵認為李世民說得有理,下令道:
“山藏海納,黥而為王。諸部曲及徒隸征戰有功勳者,並從本色勛授,不得以貴賤論功。”
義軍按功頒發賞賜,使得昨日的刑徒、仆隸,胸脯上也戴上了大紅花,搖身一變,也成了有官階的上等人。於是人人高興、個個歡喜,手拿勛授,奔走相告。
對霍邑城的官民,李淵也不虧待,開倉放糧,賑濟貧窮,安撫人心,把原屬宋老生部的士兵,編入義軍,不加懷疑。原官員有願繼續留任者,重新授官。
李淵這一折騰,新增品級官員五千多人,光五品以上就有上千人。有人上諫書,認為授官太濫,不利於義軍的作戰和發展。李淵卻說:“天下之利,人不能獨吞。將士皆歸於我,我豈能不尊敬。隋政的敗壞,亦與此有關。雁門解圍之功,東都授救之勛。隋煬帝有難時,便許授人以大夫。禍去之後,則撇之腦後,惟加之以小尉。所以,士無鬥誌,將有叛心,板蕩分崩,以致有今日之難。覆車的明鑑,不敢效仿。況且加官撫慰,正是鼓勵將士效命於疆場。吾好生任賞,其優甚多,當以不日而定天下。”
李氏義軍英勇善戰,論功行賞,賑濟貧窮,美名遠播。流竄於三輔山中的大大小小的武裝紛紛趕來投靠,多時一天數以千計。義軍的隊伍迅速壯大起來。
滅了宋老生,接下來就是屈突通。李淵父子安頓好霍邑,率兵向河東挺進。八月十二日,兵至鼓山。絳郡通守陳叔達領兵堅守。陳叔達字子聰,乃陳宣帝的第十六子,南陳時封為義陽王。此人頗有才學,即興賦詩,援筆而就。歷任侍中,丹陽尹,尚書等高官。入隋朝後,地位大跌,僅在偏僻的絳郡任個小小的通守。李淵以陳叔達非隋朝同類,且愛其才學,決定先禮後兵。李建成自認為讀過多年書,腹有才學,口有辯才,自告奮勇,匹馬到城下去說降陳叔達。
◎李淵旋即下令攻城
不料剛一開口,李建成就被陳叔達大罵一通,匹夫賊子的羞辱一番,又令軍士放箭。李建成隻好抱頭竄回,氣得咬牙,促勸父親趕快攻城。
絳郡是個小城,城牆低矮,守卒弱少。攻其有何難哉。李淵旋即下令攻城。
令旗一揮,戰鼓一擂,義軍跟玩兒似的,飛步趕上城頭,隋軍一觸即潰。李建成一馬當先,衝到通守府,把在大堂下正襟危坐的陳叔達抓了起來,五花大綁,解到李淵軍中大帳,請求下令立即將陳叔達斬首,以解先前詬罵之恨。麵對死亡,陳叔達神色恬然,立而不跪。李建成剛想上去踹他兩腳,讓李世民止住了。李世民來到父親身邊,附耳說道:“叔達為官清明,為人正直又有才學。目下我軍正是用人之際,請父帥以禮感化之。”
李淵點點頭,喝退刀斧手,走過去,親手為陳叔達解去綁繩,並命人看座,以禮相待。陳叔達本是義人,感李淵真誠,表示願意歸順。李淵馬上安排他和溫大雅一塊同掌軍中機要。
安撫好絳郡,十五日,李淵兵至龍門,恰逢出使突厥的劉文靜又從突厥帶來五百突厥兵、兩千匹戰馬。李淵見突厥兵少馬多,心中竊喜,嘉褒劉文靜說:
“我大軍已至龍門,即將渡河,突厥來援,且兵少馬多,卿之功也。”
劉文靜拱手說:“全賴唐公威名遠播,事情才如此順利。”
李淵高興地拍著劉文靜的肩說:“走,叫上李建成、李世民。我們到黃河岸邊觀察地形去。”
黃河從叢山疊嶂中走來,在荒原上流去。她波濤滾滾、浩浩蕩蕩,一瀉萬裏。龍門段上,嶙峋壁立,河水貫穿在兩山之間,地勢驟然下陷,龐大的河水從絕壁上摔下來,洶湧澎湃,狂濤亂卷,發出驚雷般沸騰的轟鳴。渾黃的河水閃著晶亮的泡沫,激射半空,形成茫茫銀霧,籠罩在龍門上空。天近殘秋,河水噴出的霧氣,泠泠透人骨縫。李建成打了個寒噤,縮了縮脖子,說一聲:“這裏還怪冷哩!”
騎在馬上的李淵望著奔騰咆哮、雲霧迷茫的龍門,爽朗地笑了,他馬鞭一指,問李建成和李世民:“你們倆誰知道魚躍龍門的故事?”李建成搶著回答說:“這事我知道。每年開春,江河湖海中的黃鯉魚,都逆流而上來到這裏,來的再多,但一年之中,能躍登龍門者隻有七十二條。登上龍門,即有雲雨相隨,天上神火自後燒其尾,乃化為蛟龍,從此一飛沖天。”
李淵含笑點了點頭,他見李世民眼望滾滾河水沉默不語,問:“二郎在想什麽?”
李世民從浮想聯翩中醒過神來,他遠望蒼茫的關中大地,一字一頓地說:
“魚躍龍門,雄踞關中,號令天下,我李氏就將成為代代相傳、黃袍加身的真龍天子了!”
李淵哈哈大笑道:“吾有此佳兒,何愁天下不定也!”
回去後,李淵即召開軍事會議,討論強渡黃河的問題。汾陽人薛大鼎認為從龍門渡河最為合算。過河後,占領永濟倉,傳檄各處,關中可定。李淵認為他說的有道理,但也有人表示反對,原馮翊韓城尉,河東縣戶曹任gui拜見李淵說:
“我在馮翊為官多年,郡中豪傑多有結識,大將軍給我一紙詔令,我就可以召他們歸順。義軍若從梁山渡河,我必領人響應。大軍兵指韓城,一直逼郃陽,馮翊太守蕭造,乃一介文吏,必望風臣服。然後據永豐倉,雖未得長安,關中已定。”李淵見任知gui說得有道理,當即任命他為從二品銀青光祿大夫,讓他去馮翊、韓城一帶去開展工作。
八月二十一日,李淵軍至壺口,預備建立水師南渡黃河。百姓聞聽義軍征船,積極配合,幾天之內,竟徵得木船數百隻。二十四日,關中最強的小股義軍孫華,在李淵的感召下,率兵自郃陽前來歸順。李淵大為高興,令李世民率輕騎前去迎接。孫華被李淵任命為左光祿大夫。武鄉縣公、領馮翊太守,其部下也依次授官,又各賞以金銀。孫華感恩戴德,自告奮勇,率軍先渡黃河。
此時,河南、山東一帶發生水災,饑民餓死者無數。瓦崗軍主將徐世勣 率精兵五千人,東下攻占了黎陽倉,開倉賑濟災民,數十萬饑民得救。瓦崗軍趁機擴軍,得強兵二十萬。先後攻占了武安、永安、義陽、弋陽、齊郡等山東大部地區。山東形勢的變化,切斷了屈突通南下的路線,使河東隋軍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李淵兵渡黃河時,屈突通未敢有所動作。在分析敵情會議上,李淵認為:屈突通精兵不少,相距五十裏,而不敢前來與我軍交戰,足證明其畏懼怯陣。決定派左統軍王長諧,率步兵六千,從梁山渡河,從韓城圍攻屈突通。
李世民認為此舉有些冒險,不同意孤軍冒進。但李淵不聽,李世民遂遣部下劉弘基,史大奈率騎兵同行,以防不測。王長諧率兵至韓城,駐紮在飲馬泉。屈突通不甘坐以待斃,於是派虎牙郎將桑顯和率精兵五千人,乘夜色偷襲王長諧軍。義軍絲毫沒有準備,倉促應戰,損失上千人,幸虧駐紮在左冀的劉弘基、史大奈的騎兵從背後向敵軍發起猛攻,桑顯和支持不住,自絕橋樑,退回城中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