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首封裴寂為大將軍府長史、劉文靜為司馬,唐儉和前長安尉溫大雅為記室,溫大雅與其弟溫大有共掌機密。武士彠還幹老本行,為鎧曹,全麵主管軍供工作。劉政會、崔善為、張道源為戶曹。原晉陽長薑謨為司功參軍。原太穀長殷開山為府掾。長孫順德、劉弘基、竇琛及原鷹揚郎將王長諧、薑寶誼、陽屯等為左、右統軍。


    總之,原太原留守府的各級官吏大部分留用,隨才授職。


    七月四日李淵任命四子李元吉為鎮北將軍,領太原太守,全權處理後方太原的一切事宜。五日,李淵率三萬甲士誓師出征。


    此次是起事之後的首次遠征,場麵搞得十分隆重。正陽門外寬闊的大校場上,三萬甲士按分布排列,其中步兵營居前,騎兵營在後。兵士們皆鎧甲鮮亮,槍刀閃光,甚是齊整、威武。校場周圍,白絳雜色的旌旗獵獵作響。再遠些,隔離欄之外,圍滿了百姓,大人小孩都伸著脖子看。


    校場北邊,麵南背北,臨時搭建了,一個高台子。台子上,李淵身著大將軍服,坐於虎皮帥椅上。左右一字排開四十八名偏將,一個個挺胸昂首,威風凜凜。再往前,置兩排座椅,坐著十幾個裴寂等大將軍府的主要官員。


    滴水錶前,值日官眼瞪得老大,見預定的吉時已到,忙舉起手中的小黃旗,驟然一揮。誓師大會總指揮裴寂見狀,挺身上前,手舉鐵皮喇叭,高聲宣布此次進軍關中的重大意義,而後請敦煌公李世民代表三軍將士,宣讀誓詞。


    李世民一身戎裝,闊步上前。他威嚴地掃視台下黑壓壓的甲士們一遍,才拿出誓辭,高聲宣讀:


    夫天地定位,否泰迭其盛衰。日月著明,虧昃貶其貞滿,惟神莫測,尚乃盈虛。……時屬艱危。則其股肱宰衡,藩屏親戚,戮力同心,推心翼戴,顛或可扶,糺合而奔。官守惡而不可赦,廢放而安宗社。……今上之行己也,獨智自賢,安忍忌刻。……巡幸無度,窮兵極武。喜怒不恆,親離眾叛。……徵稅盡於重斂,民力殫於勞止。……今便興甲晉陽,奉尊代邸,掃定鹹雒,集寧寓縣。放後主於江都,復先帝之鴻績。……家怨國恥,雪乎今日。從我同盟,無為貳誌。有渝此盟,神其殛之。


    李世民剛宣完誓詞,但聽一聲炮響,驚天動地。台下的將士們發出暴風雨般的歡呼聲。李淵站起身來,高聲命令:“三軍出發!”


    李世民令旗一揮,五千騎兵,馬蹄得得,在旗幡的引導下,率先出場。接著是步兵營。煙塵飛起,逶迤不斷。最後壓陣的又是一營騎兵。李淵等出征的將士也跨上戰馬,離開北校場,揮軍向長安進發。


    晉陽起兵,打的是“立代王為帝”這種“尊隋”的名義。此種“掩耳盜鈴”的做法,幫了李淵的不少大忙,避免了大臣犯上謀反的惡名,檄文所到之處,還真頗有鼓動作用。


    出師途中,李淵不敢有絲毫大意,讓李建成和李世民領親兵家僮不斷巡視兵營。凡器仗、糧草、戰馬無不讓其心腹掌握。大軍分前軍後軍中軍,李世民在前,李建成在後,李淵居中,互為呼應。但李淵怕遭受埋伏,仍不放心。除派劉弘基率偵騎前行外,又派通議大夫張綸領軍至離石、龍泉、文城三郡,作為主力軍右翼掩護。


    由於屈節交好突厥,西突厥大將阿史那大奈亦率軍從征。七月八日,大軍到達西河郡。稍稍休整,李淵即親自慰勞吏民,賑濟貧困。百姓中七十歲以上,皆授為散官,雖無實權,卻有俸祿。其他豪傑,也一律量才錄用。由於建製不全,沒有官印,無法印製告身(委任狀)。李淵就手寫官名,一天竟任命一千多人。官員們手持李淵手寫的官名,興高采烈,皆願為李大將軍拚死報效。


    守長安的隋代王楊侑聞聽李淵叛亂,欲來搶奪長安,遂令虎牙郎將宋老生率精兵數萬屯於霍邑,左武侯大將軍屈突通屯軍於河東,以阻擊李淵。


    也許是晉祠祈雨感動了上天,大軍過了雀鼠穀,到達賈胡堡。天就下起瓢潑大雨來。好傢夥,但見那雨下得畢畢剝剝,正午的天好像變成了黑夜,雷鳴夾著電閃,狂風帶著急雨,搖撼著世界。半天的功夫,便溝滿河平。


    大雨嘩嘩地下個不停,可苦了李淵。道路泥濘,軍士衣甲盡濕。天雨路滑,太原的糧草運輸又跟不上來。直急得李淵在大帳裏愁眉不展,來回踱步。


    正在這時,李建成一步跨進大帳,一臉焦急之色。李淵虎著臉看他一眼,問:


    “何事如此驚慌?”


    “父帥,事急矣!”李建成抹了一把臉上的雨水,說:“據可靠探報,突厥和劉武周欲乘晉陽空虛,襲擊晉陽。”


    “這消息從哪得到的?”李淵上前一步,一把抓住李建成問。


    “一些北來的行腳客商都那麽說,將士們中間也議論此事。”


    “壞了!”李淵焦急地走兩步,“晉陽是我們的根據地,如果有失,我等連退路也沒有了。”


    “父帥,退兵吧!”李建成上前勸道:“如今軍中糧草也用不了幾天了。秋雨綿綿,太原軍供也接濟不上。急切之間,又不能進軍攻打宋老生。在這賈胡堡,進退維穀,實在是不利啊!”


    “隻好如此了。”李淵命令身邊的校尉,”召集各部將佐開會,商議回師之事!”


    會議上,裴寂積極贊成回師,他說:


    “宋老生、屈突通連兵據險,不易即日攻下。突厥貪而無信,惟利是圖。劉武周又投靠胡人。太原為一方都會,軍供基地。義兵家屬,皆在是處,一旦有失,後果不堪設想。如今天雨路滑,糧草接濟不上,與其在這耗著,不如還兵,選救根本,再作道理。”眾將佐擔心太原的家屬,怕有閃失,紛紛贊成裴寂的話,李淵也頻頻點頭。


    ◎一個精密的作戰方案


    獨有李世民表示強烈反對,他揮舞手臂,高聲說道:“今禾菽遍野,何憂軍糧不繼。宋老生雖與屈突通連兵,遠水難救近火。老生雖據勢險要,然為人輕躁,略施小計,可一戰而擒。至於劉武周,雖與突厥交好,卻相互猜忌,劉武周雖貪太原之利,豈能近忘馬邑老巢?我義兵原為救蒼生於水火,當先入長安,號令天下,豈可一遇小敵,遽爾班師!今若退卻,諸軍不明原因,可能會驚恐、猜疑。一旦發生事變,還守太原一地,何以自全?”


    李世民一番話說得慷慨激昂,入情入理。李淵卻不為所動,拿定主意要退兵。當即下令道:“李建成後軍改前軍,於今日午後開始撤退。我中軍和李世民所部於明日上午和下午,順序撤退。”命令一下,眾將士一鬧而散,分頭做準備去了。李世民留了下來,又苦勸父親一番,李淵不聽。


    夜深沉,難入眠。李世民站在軍帳門口,思慮萬端。雨聲沙沙,在風中斜斜地落著,遠雷在不知名的地方轟鳴,不斷有耀眼的藍光劃破沉沉的夜空。李世民想起在晉陽宮促使父親起兵的那一天,想起自己無數次憧憬過的宏基偉業。此次出兵長安,不過是漫漫征途要走的第一步,要把這萬裏江山變成李氏的天下,還不知要經過多少惡戰,多少磨難。但眼下小小的幾場雨,三、五句傳言,竟促使父親退兵。這決不可成就大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李世民私密生活全記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司馬路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司馬路人並收藏李世民私密生活全記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