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李世民私密生活全記錄 作者:司馬路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是哪兒?”李淵一骨嚕爬了起來。
一個溫軟的身體偎過來,嬌滴滴地說:“唐公,這可是皇帝的寢帳,你睡了一晚上還不知道。”
“那你倆是誰?”李淵已驚得頭皮發炸。
“我倆是宮女啊,伺候唐公可是奴家上輩子修來的福氣。”
居龍床睡宮女,李淵嚇得直冒冷汗,摸摸頭還在,急忙下床,滿處找衣服,一邊大叫:“九隴!九隴!”
貼身衛士錢九隴從外殿疾步而入,說:“大人你起來啦。”
“誰把我弄這裏來的,誰?裴寂呢?”
“裴宮監正在外麵候著。”九隴不慌不忙地說,聽話音他並不覺得怎麽樣。
“快!快叫他。不,快給我找衣服穿。”
等胡亂穿上衣服,趕到殿外,裴寂正消消停停地在暖閣中等他。李淵竄過去,揪住裴寂的領子:
“你我如此交好,為何陷我於不義?”
裴寂抓著李淵的手,低聲說:“二郎近日密聚人馬,欲舉義旗。”
“此事可當麵計議,讓我酒醉入宮,豈不是惹來殺身之禍?”
“唐公,”裴寂悄聲說,“正是裴寂以宮女侍公,才斷絕您的後路,若不急急起事,恐此事敗露,遇到不測。”
“豎子,何想出如此餿主意?”李淵整整衣服,恨恨地說。
“唐公,別再遲疑了。”裴寂又說:“親朋、故舊皆願協力以助。如今事急矣,若守小節,死亡即在旦夕,若舉義旗,必得大位。”
“二郎何在?”李淵叫道。
裴寂一招手,李世民從屏風後走出來。李淵看著他直喘粗氣,好半天才定下心來,長嘆一口氣,指著李世民說:
“這些天來,我不是不想起事,隻是覺得還沒到時候。如今出了這檔事,隻有扯起大旗,一條路走到底了。如今,破家亡身也由你,為家為國也由你了。速派人招回李建成、元吉,通知你妹夫柴紹,便可定奪。”
見父親主意已定,李世民異常高興,跪地磕頭:“孩兒謹遵父命!”
“這宮女侍寢的主意到底是誰出的?”定了大計以後,李淵還念念不忘這檔子事。
李世民一招手,劉文靜也從屏風後走了出來。李淵看著他,鼻子裏“哼”了一下,說:“你的餿主意還真不少哩!”
◎不守信用、殺心極重的人
大業十三年(617年)四月。遠在河東的李建成、李元吉接到父親的手諭,即飛馬趕往晉陽,同時柴紹也自長安奔來晉陽。這當兒,馬邑富豪隋鷹揚府校尉劉武周,殺死馬邑太守王仁恭,集兵萬餘人,自稱太守。又領兵攻占汾陽宮,依附突厥,被始畢可汗封為“定楊天子”。其勢直逼晉陽,成了李淵一個不大不小的心腹之患。
在議定起兵的秘密軍事會議上,劉文靜提出起兵前,為防備劉武周來擾,必須北連突厥,曲節附之,換些馬匹,以壯聲威。眾人表示同意,李淵當即修書一封,雲:“現欲舉義兵,遠迎皇上,復與突厥和親,如同開皇之時。若能允我南下,請約束部從,勿擾百姓。若僅僅和親,可得到大量珍寶,請可汗定奪。……”書信送到始畢可汗的手裏,可汗掂量再三,對部屬說:
“楊廣是個不守信用、殺心極重的人。如果南去將他迎來,他一旦攢得兵力,必然殺唐公而乘機攻我,以報前仇。唐公深明大義,數次欲與我交好,不若封其為天子,為我所用。我也不避寒暑,以兵馬以助之。”
始畢可汗派專使持書信,把這意思傳送給李淵。見始畢可汗願借兵馬相助,部將們都很高興,紛紛說道:“可從始畢之言,一來解其威脅,二來也借得兵馬使用。”李淵卻遲遲不語,思想鬥爭很激烈。他沉思良久,方說:“若從突厥之言,向其稱臣。兵馬未動,先得不臣之罪。師出無名,難以集結各地義兵。萬一起兵失敗,更無退路,豈不落個國破家亡,罵名千古。”
劉文靜在旁勸解道:“今舉義兵,缺的是戰馬。唐公可覆信,隻要其馬,而不要其兵,如此也可保持名節。”
李淵仍覺不妥。李世民和劉文靜等人商量了一會,又提出一個辦法說:
“若師出有名,不為天下人罵,可先尊今上為太上皇,北取長安,立代王侑為帝,以安隋室。然後傳檄郡縣,改換赤色隋幟,易以類似突厥的絳白二色,虛應突厥。”
李淵見實在沒有別的好主意,隻好答應說:
“此乃掩耳盜鈴,明眼人一下就看破,然時勢所迫,隻好如此了。”在修書向突厥要馬匹的同時,起事的各項準備工作也在緊張地進行著。全國雖然亂得一團糟,但晉陽卻多年無戰事,要起兵,必須先把民心搞亂,使老百姓更加心離隋煬帝。暗地裏,李淵讓劉文靜偽造了許多敕書,張貼晉陽各地,言隋煬帝要徵發太原、西河、雁門、馬邑等四郡二十歲到五十歲的百姓全部當兵,再次進攻高句麗,年底之前,所徵兵丁必須赴涿郡集中。隋煬帝窮兵黷武,三征高麗,均大敗而歸,死者百萬,“勿向遼東浪死歌”唱遍天下,誰還願再去征高麗?一時間,太原各郡的老百姓人心惶惶,痛恨隋煬帝,想起事造反的更多了。當時李淵手中隻掌握著七、八萬士兵,要起義,這些兵力是遠遠不夠的,起兵前,首要的任務就是募兵。太原副留守王威、高君雅作為隋煬帝的親信,還擁有相當一部分權力,手中也控製一部分軍隊。招兵如果不通過他們,勢必要出亂子。
這天,李淵在留守府召開軍事會議,專門討論對付劉武周的問題。會上,李淵兩手一攤,一臉愁容地對大家說:
“馬邑賊帥劉武周殺死王太守,又據汾陽宮,又被突厥封為‘定楊天子’。我們太原兵少,倉促之間不能捕滅。罪當滅族,如何是好?”
前次王仁恭、高君雅對付突厥時,吃了敗仗,留守李淵差點被解江都治罪,眾人尚心有餘悸,見李淵又如此一說,都害怕起來。李淵的眼睛單往王威、高君雅的臉上瞅,王、高二人最怕被派出去打仗,遂滿臉恭敬,一起拱手向李淵說:
“唐公英明神武、善於以少勝多,諸事還請唐公多拿主意。”
李淵搖搖頭說:“以少勝多,須在特殊條件下方能行得通,豈能屢試不爽?如今朝廷用兵,動止皆稟告節度。如今賊在幾百裏以內,江都卻遠在三千裏外,且郡縣多為他賊據守,道路險阻,急切之間難以回應。如今若以守城之弱兵,去戰巨賊,必難保全,說不定連晉陽也一塊搭上。我思考了好幾個晚上,都沒有好辦法。進也是死,退也是亡,到底該怎麽辦?”
聽李淵說得有理,王威入了圈套,說:“唐公地兼親賢,與國共休戚。如果等待上報的結果,勢必貽誤戰機。如今是為國討賊,乃正事大事,唐公可以自定主張。”
李淵卻皺起眉頭,看著王、高二人說:“由我專權,這樣不大好吧。”
一個溫軟的身體偎過來,嬌滴滴地說:“唐公,這可是皇帝的寢帳,你睡了一晚上還不知道。”
“那你倆是誰?”李淵已驚得頭皮發炸。
“我倆是宮女啊,伺候唐公可是奴家上輩子修來的福氣。”
居龍床睡宮女,李淵嚇得直冒冷汗,摸摸頭還在,急忙下床,滿處找衣服,一邊大叫:“九隴!九隴!”
貼身衛士錢九隴從外殿疾步而入,說:“大人你起來啦。”
“誰把我弄這裏來的,誰?裴寂呢?”
“裴宮監正在外麵候著。”九隴不慌不忙地說,聽話音他並不覺得怎麽樣。
“快!快叫他。不,快給我找衣服穿。”
等胡亂穿上衣服,趕到殿外,裴寂正消消停停地在暖閣中等他。李淵竄過去,揪住裴寂的領子:
“你我如此交好,為何陷我於不義?”
裴寂抓著李淵的手,低聲說:“二郎近日密聚人馬,欲舉義旗。”
“此事可當麵計議,讓我酒醉入宮,豈不是惹來殺身之禍?”
“唐公,”裴寂悄聲說,“正是裴寂以宮女侍公,才斷絕您的後路,若不急急起事,恐此事敗露,遇到不測。”
“豎子,何想出如此餿主意?”李淵整整衣服,恨恨地說。
“唐公,別再遲疑了。”裴寂又說:“親朋、故舊皆願協力以助。如今事急矣,若守小節,死亡即在旦夕,若舉義旗,必得大位。”
“二郎何在?”李淵叫道。
裴寂一招手,李世民從屏風後走出來。李淵看著他直喘粗氣,好半天才定下心來,長嘆一口氣,指著李世民說:
“這些天來,我不是不想起事,隻是覺得還沒到時候。如今出了這檔事,隻有扯起大旗,一條路走到底了。如今,破家亡身也由你,為家為國也由你了。速派人招回李建成、元吉,通知你妹夫柴紹,便可定奪。”
見父親主意已定,李世民異常高興,跪地磕頭:“孩兒謹遵父命!”
“這宮女侍寢的主意到底是誰出的?”定了大計以後,李淵還念念不忘這檔子事。
李世民一招手,劉文靜也從屏風後走了出來。李淵看著他,鼻子裏“哼”了一下,說:“你的餿主意還真不少哩!”
◎不守信用、殺心極重的人
大業十三年(617年)四月。遠在河東的李建成、李元吉接到父親的手諭,即飛馬趕往晉陽,同時柴紹也自長安奔來晉陽。這當兒,馬邑富豪隋鷹揚府校尉劉武周,殺死馬邑太守王仁恭,集兵萬餘人,自稱太守。又領兵攻占汾陽宮,依附突厥,被始畢可汗封為“定楊天子”。其勢直逼晉陽,成了李淵一個不大不小的心腹之患。
在議定起兵的秘密軍事會議上,劉文靜提出起兵前,為防備劉武周來擾,必須北連突厥,曲節附之,換些馬匹,以壯聲威。眾人表示同意,李淵當即修書一封,雲:“現欲舉義兵,遠迎皇上,復與突厥和親,如同開皇之時。若能允我南下,請約束部從,勿擾百姓。若僅僅和親,可得到大量珍寶,請可汗定奪。……”書信送到始畢可汗的手裏,可汗掂量再三,對部屬說:
“楊廣是個不守信用、殺心極重的人。如果南去將他迎來,他一旦攢得兵力,必然殺唐公而乘機攻我,以報前仇。唐公深明大義,數次欲與我交好,不若封其為天子,為我所用。我也不避寒暑,以兵馬以助之。”
始畢可汗派專使持書信,把這意思傳送給李淵。見始畢可汗願借兵馬相助,部將們都很高興,紛紛說道:“可從始畢之言,一來解其威脅,二來也借得兵馬使用。”李淵卻遲遲不語,思想鬥爭很激烈。他沉思良久,方說:“若從突厥之言,向其稱臣。兵馬未動,先得不臣之罪。師出無名,難以集結各地義兵。萬一起兵失敗,更無退路,豈不落個國破家亡,罵名千古。”
劉文靜在旁勸解道:“今舉義兵,缺的是戰馬。唐公可覆信,隻要其馬,而不要其兵,如此也可保持名節。”
李淵仍覺不妥。李世民和劉文靜等人商量了一會,又提出一個辦法說:
“若師出有名,不為天下人罵,可先尊今上為太上皇,北取長安,立代王侑為帝,以安隋室。然後傳檄郡縣,改換赤色隋幟,易以類似突厥的絳白二色,虛應突厥。”
李淵見實在沒有別的好主意,隻好答應說:
“此乃掩耳盜鈴,明眼人一下就看破,然時勢所迫,隻好如此了。”在修書向突厥要馬匹的同時,起事的各項準備工作也在緊張地進行著。全國雖然亂得一團糟,但晉陽卻多年無戰事,要起兵,必須先把民心搞亂,使老百姓更加心離隋煬帝。暗地裏,李淵讓劉文靜偽造了許多敕書,張貼晉陽各地,言隋煬帝要徵發太原、西河、雁門、馬邑等四郡二十歲到五十歲的百姓全部當兵,再次進攻高句麗,年底之前,所徵兵丁必須赴涿郡集中。隋煬帝窮兵黷武,三征高麗,均大敗而歸,死者百萬,“勿向遼東浪死歌”唱遍天下,誰還願再去征高麗?一時間,太原各郡的老百姓人心惶惶,痛恨隋煬帝,想起事造反的更多了。當時李淵手中隻掌握著七、八萬士兵,要起義,這些兵力是遠遠不夠的,起兵前,首要的任務就是募兵。太原副留守王威、高君雅作為隋煬帝的親信,還擁有相當一部分權力,手中也控製一部分軍隊。招兵如果不通過他們,勢必要出亂子。
這天,李淵在留守府召開軍事會議,專門討論對付劉武周的問題。會上,李淵兩手一攤,一臉愁容地對大家說:
“馬邑賊帥劉武周殺死王太守,又據汾陽宮,又被突厥封為‘定楊天子’。我們太原兵少,倉促之間不能捕滅。罪當滅族,如何是好?”
前次王仁恭、高君雅對付突厥時,吃了敗仗,留守李淵差點被解江都治罪,眾人尚心有餘悸,見李淵又如此一說,都害怕起來。李淵的眼睛單往王威、高君雅的臉上瞅,王、高二人最怕被派出去打仗,遂滿臉恭敬,一起拱手向李淵說:
“唐公英明神武、善於以少勝多,諸事還請唐公多拿主意。”
李淵搖搖頭說:“以少勝多,須在特殊條件下方能行得通,豈能屢試不爽?如今朝廷用兵,動止皆稟告節度。如今賊在幾百裏以內,江都卻遠在三千裏外,且郡縣多為他賊據守,道路險阻,急切之間難以回應。如今若以守城之弱兵,去戰巨賊,必難保全,說不定連晉陽也一塊搭上。我思考了好幾個晚上,都沒有好辦法。進也是死,退也是亡,到底該怎麽辦?”
聽李淵說得有理,王威入了圈套,說:“唐公地兼親賢,與國共休戚。如果等待上報的結果,勢必貽誤戰機。如今是為國討賊,乃正事大事,唐公可以自定主張。”
李淵卻皺起眉頭,看著王、高二人說:“由我專權,這樣不大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