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他們就觀察到,印度航母編隊那邊在臨晨時分突然有異動,好像有戰艦在行動,不過美國這邊沒有太過在意。
可是接到印度的通報後,才知道發生了大事,印度的航母“維克拉馬蒂亞”號竟然完全癱瘓了。
美國艦隊立刻召開軍官級緊急會議,通報此事並進行分析。
“一艘航母,雖然他的技術稍微落後一些,可是也絕不會突然之間艦上的所有部件全部損壞,這很令人費解。”
“整條航母基本上已經報廢,現在隻能用船拖回去,確實難以想象是怎麽造成的,我絕不相信他是自然損毀的。”
“各位,還記得之前印度海軍匯報的那艘神秘潛艇嗎,會不是是對方使用了什麽秘密武器,專門用來摧毀船舶的部件設備呢。”
“有那樣的武器嗎,太不可思議了。”有人覺得這個想法太異想天開了。
“現在的主要問題是,這次演習是否還要繼續,海軍司令部怎麽說。”有人問到。
“海軍司令部還在與印度方麵進行溝通,暫時沒有答複,我們需要耐心等候一下。”編隊指揮官說道。
發生了這樣的事情,誰都不高興,印度方麵是即心痛又無奈,美國也感覺非常喪氣,找個豬一樣的隊友就是這樣的下場。
天色放亮。美印終於做出決定,演習繼續,至於“維克拉馬蒂亞”號的事情先不對外公布,演習期間就停在原地不動,等演習結束在拖回去,至於演習,繼續。
是啊,如果因為印度一艘航母壞了,演習就此中斷,那將會被全世界人看笑話,因為所有人都是早,他們這次演習的目的是震懾中國和緬甸,如果就此無疾而終,隻會起到反效果。
可是原本定於今天的演習計劃,也因為這件事情必須做出改變,總不能將“維克拉馬蒂亞”號這個水上浮台直接丟下吧。
好吧,今天原地來一場潛艇搜索演練,正好看看能否找到之前說的那個怪家夥。
美日印的戰艦也分散出去,兩艘航母原地不動。
“卡爾文森”號航母出動兩架大型預警機,6架大黃蜂在附近海域搜尋。
搜索範圍50海裏。
可是正當美國航母指揮部正在積極組織調動演練時,突然間,“卡爾文森”號航母的係統平台出現了一陣恍惚,各種儀表無規律的跳動起來,這讓所有官兵大驚失色。
“發生了什麽狀況,趕緊檢查。”艦長大聲喊道。
可他剛剛喊完,突然聽到在航母內部傳來“轟隆”一聲如悶雷般的悶響,所有人大驚失色。
“趕緊調查聲音來源。”艦長剛剛說完。就聽係統監測人員大聲驚叫道:“核反應堆與動力爐出現異常數據變化,能量供應正在急速下降,監測到動力艙的輻射數據正在瘋狂增加,懷疑反應堆核泄漏。”
核泄漏!
核泄漏!!!
多麽恐怖的字眼。
要知道,核動力的航母也好、潛艇也罷,最重要的就是核反應堆,一旦泄露,結果很可能就是報廢一途。
艦長急紅了眼睛,大聲吩咐道:“演習中止,命令其他單位人員疏散到甲板。”
“通知其他戰艦迅速返航救援。”
“其他單位人員全部穿上防核裝備。”
“派人下去勘測,一定要查明原因,關閉核反應堆。”
艦長命令完之後,心裏還是不相信核反應堆出問題了。
是的,他不相信,要知道,核反應堆是最危險的地方,但也是防護最嚴密的地方。航母和核潛艇用的核反應堆都是經過多重優化的,保護很嚴密,尼米茲的反應堆周圍有大約百噸的裝甲防護帶,內部有高耐壓殼體保護,理論上基本不會出現損壞泄露的現象。
一旦出現反應堆泄露,隻要關閉反應堆的艙室,基本可以阻止泄露進一步蔓延。
可是這種情況下,沒有人敢那人命開玩笑,首先要進行人員疏散,以免造成更大的人員損害。
至於演習,讓他見鬼去吧。
航母上專門的動力艙維修人員,穿著厚厚的防核服下到動力艙室,還沒等進入到反應堆艙室,手裏的檢測設備的閾值就已經開始瘋狂飆升,超過了正常輻射值的幾千倍。
維修人員哪還敢下去,直接返回了甲板上。
向上級匯報下麵的情況。
編隊指揮官當機立斷。
“必須立刻撤離,就算是穿著防核服也不管用。”
“核泄漏正在加劇,會逐漸蔓延開來,整條航母上都不能留人了。”
艦長不甘的說道:“那“卡爾文森”號怎麽辦。”
編隊指揮官看著臉色灰敗的艦長說道:“現在我們要考慮的,是如何善後,而不是這條航母。”
艦長忍不住咒罵了一句,“該死的演習。”
是啊,從一開始組織演習,就事故頻發,發現神秘潛艇製造緊張空氣,緊接著是印度航母癱瘓,現在“卡爾文森”號航母又出現核泄漏事故。
天啊,他們難道得罪上帝了嗎。
他們是不是得罪上帝不知道,但他們肯定得罪沐陽了。
而這一切全都是沐陽弄出來的。
在無限拆解手麵前,就算是再堅固在緊密的機械零件,都可以讓你損壞。
直接腐蝕了反應堆的高壓艙和厚厚的保護殼體,然後在把動力艙的其他部件損壞,這一切,隻不過需要幾分鍾時間而已。
而這艘尼米茲航母,就這樣趴窩了。
編隊指揮官說道。“組織人員全部撤離航母,到其他戰艦上去,我們也要盡快離開這一海域,一旦核泄漏造成汙染,會將這片海域近百裏範圍全部汙染的。”
印度和日本的戰艦也全速返回,在聽到這一消息後,全都感到了震驚,美國航母竟然核泄漏了,這怎麽可能呢。
可是事實擺在眼前,不承認都不行。
“卡爾文森”號航母上總共載員3200多人,撤離工作也是非常麻煩的,總共用去兩個多小時,這些人員才分散登上其他戰艦,而航母上的裝備,隻能全部舍棄了。(未完待續 。)
可是接到印度的通報後,才知道發生了大事,印度的航母“維克拉馬蒂亞”號竟然完全癱瘓了。
美國艦隊立刻召開軍官級緊急會議,通報此事並進行分析。
“一艘航母,雖然他的技術稍微落後一些,可是也絕不會突然之間艦上的所有部件全部損壞,這很令人費解。”
“整條航母基本上已經報廢,現在隻能用船拖回去,確實難以想象是怎麽造成的,我絕不相信他是自然損毀的。”
“各位,還記得之前印度海軍匯報的那艘神秘潛艇嗎,會不是是對方使用了什麽秘密武器,專門用來摧毀船舶的部件設備呢。”
“有那樣的武器嗎,太不可思議了。”有人覺得這個想法太異想天開了。
“現在的主要問題是,這次演習是否還要繼續,海軍司令部怎麽說。”有人問到。
“海軍司令部還在與印度方麵進行溝通,暫時沒有答複,我們需要耐心等候一下。”編隊指揮官說道。
發生了這樣的事情,誰都不高興,印度方麵是即心痛又無奈,美國也感覺非常喪氣,找個豬一樣的隊友就是這樣的下場。
天色放亮。美印終於做出決定,演習繼續,至於“維克拉馬蒂亞”號的事情先不對外公布,演習期間就停在原地不動,等演習結束在拖回去,至於演習,繼續。
是啊,如果因為印度一艘航母壞了,演習就此中斷,那將會被全世界人看笑話,因為所有人都是早,他們這次演習的目的是震懾中國和緬甸,如果就此無疾而終,隻會起到反效果。
可是原本定於今天的演習計劃,也因為這件事情必須做出改變,總不能將“維克拉馬蒂亞”號這個水上浮台直接丟下吧。
好吧,今天原地來一場潛艇搜索演練,正好看看能否找到之前說的那個怪家夥。
美日印的戰艦也分散出去,兩艘航母原地不動。
“卡爾文森”號航母出動兩架大型預警機,6架大黃蜂在附近海域搜尋。
搜索範圍50海裏。
可是正當美國航母指揮部正在積極組織調動演練時,突然間,“卡爾文森”號航母的係統平台出現了一陣恍惚,各種儀表無規律的跳動起來,這讓所有官兵大驚失色。
“發生了什麽狀況,趕緊檢查。”艦長大聲喊道。
可他剛剛喊完,突然聽到在航母內部傳來“轟隆”一聲如悶雷般的悶響,所有人大驚失色。
“趕緊調查聲音來源。”艦長剛剛說完。就聽係統監測人員大聲驚叫道:“核反應堆與動力爐出現異常數據變化,能量供應正在急速下降,監測到動力艙的輻射數據正在瘋狂增加,懷疑反應堆核泄漏。”
核泄漏!
核泄漏!!!
多麽恐怖的字眼。
要知道,核動力的航母也好、潛艇也罷,最重要的就是核反應堆,一旦泄露,結果很可能就是報廢一途。
艦長急紅了眼睛,大聲吩咐道:“演習中止,命令其他單位人員疏散到甲板。”
“通知其他戰艦迅速返航救援。”
“其他單位人員全部穿上防核裝備。”
“派人下去勘測,一定要查明原因,關閉核反應堆。”
艦長命令完之後,心裏還是不相信核反應堆出問題了。
是的,他不相信,要知道,核反應堆是最危險的地方,但也是防護最嚴密的地方。航母和核潛艇用的核反應堆都是經過多重優化的,保護很嚴密,尼米茲的反應堆周圍有大約百噸的裝甲防護帶,內部有高耐壓殼體保護,理論上基本不會出現損壞泄露的現象。
一旦出現反應堆泄露,隻要關閉反應堆的艙室,基本可以阻止泄露進一步蔓延。
可是這種情況下,沒有人敢那人命開玩笑,首先要進行人員疏散,以免造成更大的人員損害。
至於演習,讓他見鬼去吧。
航母上專門的動力艙維修人員,穿著厚厚的防核服下到動力艙室,還沒等進入到反應堆艙室,手裏的檢測設備的閾值就已經開始瘋狂飆升,超過了正常輻射值的幾千倍。
維修人員哪還敢下去,直接返回了甲板上。
向上級匯報下麵的情況。
編隊指揮官當機立斷。
“必須立刻撤離,就算是穿著防核服也不管用。”
“核泄漏正在加劇,會逐漸蔓延開來,整條航母上都不能留人了。”
艦長不甘的說道:“那“卡爾文森”號怎麽辦。”
編隊指揮官看著臉色灰敗的艦長說道:“現在我們要考慮的,是如何善後,而不是這條航母。”
艦長忍不住咒罵了一句,“該死的演習。”
是啊,從一開始組織演習,就事故頻發,發現神秘潛艇製造緊張空氣,緊接著是印度航母癱瘓,現在“卡爾文森”號航母又出現核泄漏事故。
天啊,他們難道得罪上帝了嗎。
他們是不是得罪上帝不知道,但他們肯定得罪沐陽了。
而這一切全都是沐陽弄出來的。
在無限拆解手麵前,就算是再堅固在緊密的機械零件,都可以讓你損壞。
直接腐蝕了反應堆的高壓艙和厚厚的保護殼體,然後在把動力艙的其他部件損壞,這一切,隻不過需要幾分鍾時間而已。
而這艘尼米茲航母,就這樣趴窩了。
編隊指揮官說道。“組織人員全部撤離航母,到其他戰艦上去,我們也要盡快離開這一海域,一旦核泄漏造成汙染,會將這片海域近百裏範圍全部汙染的。”
印度和日本的戰艦也全速返回,在聽到這一消息後,全都感到了震驚,美國航母竟然核泄漏了,這怎麽可能呢。
可是事實擺在眼前,不承認都不行。
“卡爾文森”號航母上總共載員3200多人,撤離工作也是非常麻煩的,總共用去兩個多小時,這些人員才分散登上其他戰艦,而航母上的裝備,隻能全部舍棄了。(未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