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頁
光武皇帝之劉秀的秀:嗜血的皇冠 作者:曹三公子/曹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話說回來,田況關於撤回中央軍的建議,其實也並不合乎時宜。中央軍業已開始聚集,動靜之大,天下皆知,豈能說撤便撤。再者說了,就算王莽同意撤軍,王匡和廉丹兩位主帥也不肯答應。田況想要名垂青史,王匡和廉丹何嚐不想?在他們看來,東征一戰,有如以石擊卵,輕鬆愉快。兜一圈回來之後,添些油,加點醋,便可以直接宣付國史館立傳。如此大好的不朽機會,他們豈能甘心讓它從嘴邊輕易溜走?於是,王匡和廉丹進見王莽,請求將田況調離青、徐二州,王莽對二人言聽計從,下詔命田況西謁長安,拜為師尉大夫,美其名曰為剿賊有功,特令入京高升。
田況接詔大哭,向長安跪泣:“許臣一年,反賊足以減半;許臣三年,可還太平世界。恩詔何太急矣!”然而君命難違,田況隻能即日起程西行。這是本年三月的事。
本年四月,王匡、廉丹率領十萬中央精兵,正式開拔青、徐二州,王莽親自為二人壯行,送之都門之外,其時天降暴雨,水漫征衣。見此不祥之兆,有長老暗嘆道:“是為泣軍!恐兒郎們不得歸家也。”
大軍抵達東方,樊崇主動邀戰,預備給官兵來一個下馬威,又擔心亂戰之中難分敵我,命士卒皆染紅眉毛,以相識別。著名的“赤眉”之號,從此而來。
然而,出乎樊崇預料的是,官兵也學起了田況的堅壁清野,避而不戰。據守重要城池,多藏穀食,並力固守,是為堅壁;散居民戶,徙其人與財貨,置於城中,是為清野。
很顯然,堅壁清野並非王莽之意,一上來就擺出一副防禦挨揍的姿態,怎能顯出天朝的威風?田況正因為提議堅壁清野而被免職,誰還敢頂風而上,掃王莽之顏麵,批天子之逆鱗?
廉丹敢!決定堅壁清野者,正是更始將軍廉丹。廉丹,乃趙國廉頗之後,身經百戰,功勳顯赫,在當時最為名將,威望無人能及。此時的廉丹,已屆花甲之年,老眼越發毒辣,一入青徐,便知田況之計,實是最佳策略。
太師王匡,乃是王莽之侄,最明白王莽心思——這場仗不僅要打得贏,而且要打得硬。王匡雖然名義上是主帥,但年紀剛三十出頭,畢竟資歷尚淺,和廉丹一比,隻能算是黃毛小兒,又懾於廉丹的赫赫威名,因此並不能公然反對堅壁清野,隻能默許。
然而,堅壁尚可,清野卻副作用極大。官兵所到之處,抄掠搶奪,蹄骨狼藉,其兇殘比赤眉有過之而無不及,正如青、徐二州民謠所唱:“寧逢赤眉,不逢太師!太師尚可,更始殺我!”
亂世百姓之苦,古來皆然。民國初年,四川也曾有民謠道:“匪是梳子梳,兵是篦子篦,軍閥就如剃刀剃,官府抽筋又扒皮。”
部下放縱濫殺,廉丹非但不製止,反而故意縱容。慈不將兵,義不掌財,在廉丹看來,戰爭的邏輯本來便是殘忍的:這些散布野外的老百姓,如果官兵不搶走他們的糧食,那就一定會被赤眉搶走;如果官兵不殺害他們的性命,那他們就有可能被脅迫加入赤眉軍,反過來對付官兵。一時的仁慈不忍,隻會便宜赤眉,禍害自己。
所謂堅壁清野,打的便是消耗戰、持久戰,然而到了本年九月,見官兵全無戰果,赤眉還在逍遙,王莽的耐心終於用盡,給廉丹下了一道詔書。
詔書共十六字,曰:“倉廩盡矣,府庫空矣,可以怒矣,可以戰矣!”
自古詔書,無有奇過此詔者,接連疊用四個“矣”字,絲毫不顯累贅重複,反而急迅錯落,紙上如聞憤怒,筆下似見嘆息,讀來不由擊節。想來王莽腕中有鬼,方可作得此般奇文。
王莽文章雖妙,廉丹卻無心鑑賞,更無詔書下酒的逸致。作為王莽的老臣子,他太明白這短短十六個字的分量了。廉丹接詔,大為惶恐,連夜召掾吏馮衍,以書示之,嘆道:“陛下震怒,詔書責問。某受國重任,不捐軀於中野,恐怕無以報恩塞責!”
馮衍見廉丹大有破罐子破摔、戰死給王莽看的意思,連道不可,勸廉丹不如索性割據一方,等待時機。馮衍道:“今海內潰亂,人懷漢德,甚於詩人思召公也;人所歌舞,天必從之。方今為將軍計,莫若屯據大郡,鎮撫吏士,砥礪其節,納雄桀之士,詢忠智之謀,興社稷之利,除萬人之害,則福祿流於無窮,功烈著於不滅。何與軍覆於中原,身膏於糙野,功敗名喪,恥及先祖哉!”
廉丹苦笑道:“此話休再提起。不然,軍法無情。”馮衍書生之見,割據叛變哪有這般簡單!且不說他在長安的家族將會性命不保,單說他如真要割據,十萬大軍有七萬掌握在主帥王匡手上,這他帶不走,而他統領的三萬將士,又有多少人真的願意跟著他背叛朝廷?
廉丹接詔不久,東平郡無鹽縣縣吏索盧恢等人交結赤眉,據城造反。王匡見廉丹遭詔書譴責,膽氣大壯,力主進攻,廉丹不得已跟從。一天之內,便攻拔無鹽縣城,斬首萬餘,勝利來得巨大而輕鬆。王莽聞報大喜,堅什麽壁,清什麽野,都不如自己的強硬策略管用!於是遣中郎將前往勞軍,進封王匡、廉丹二人為公爵,吏士有功者十餘人,也各有封賞。
初戰告捷,王匡信心百倍,原來赤眉不過爾爾,正該趁大勝之勢,全麵開戰。適逢赤眉別校董憲率眾數萬人屯據梁郡,王匡下令進擊,廉丹苦勸道:“新拔城,理當休士養威,不宜輕出,更何況又是長途奔襲!”王匡不聽,出言相譏道:“廉將軍老矣,不能飯矣。”引兵獨進。
廉丹無奈何,隻得率眾隨行。萬一王匡有什麽閃失,那可是王莽的大侄子,這責任擔當不起。
官兵行至成昌,正遇董憲伏兵,一時間,四處兵起,不知多少。王匡大懼,未及交戰,便倉皇率眾逃亡。廉丹苦戰正酣,聞王匡遁逃,關西老將不勝愁,駐馬聽之雙淚流,命小吏持其印韍符節,追交王匡,道:“小兒可走,吾不可!”縱馬沖入赤眉陣中,力戰而死。
廉丹部下校尉汝雲、王隆等二十餘人見廉丹生生戰死,淚下如雨,道:“廉公已死,吾誰為生?”齊奔赤眉陣中,見刀不躲,逢人便殺,皆血盡而亡。十萬中央大軍,死傷大半。
王莽聞廉丹陣亡,而且是明明可以逃生,卻偏要主動戰死,也是大為傷感,賜諡曰“果公”,厚贈其家屬。
眼看一代將星隕落,而王匡又難當大任,王莽不禁又開始為主將人選發愁。國將哀章主動請纓,道:“黃帝之時,中黃直為將,破殺蚩尤。今臣居中黃直之位,願平山東。”
王莽心知哀章比王匡更加無能,但王莽相信自己的眼光,卻更相信迷信,既然中黃直曾有過大破蚩尤的先例,那麽派遣哀章就是一個好主意,於是命哀章領五萬兵馬,馳援青徐,與王匡併力剿滅赤眉。這是本年十月初的事。
【no.2 大風】
作為一群烏合之眾的赤眉,居然能夠擊潰十萬精銳中央軍,而且殺了新朝常委級別的名將廉丹,一時之間,天下震動。人們在最初的驚奇之後,不免開始了反思,之所以會出現這場奇蹟般的勝利,究竟是因為赤眉很強大,還是官軍太羸弱?赤眉由流民組成,既未經過軍事訓練,武器裝備又差,而且時常三餐不繼,怎麽可能強大?那麽唯一的結論隻能是:官軍太羸弱了,而且羸弱到了骨子裏頭。赤眉用他們的勝利昭告著天下所有的野心家,連我們都能擊敗官府,你們也一定可以!
田況接詔大哭,向長安跪泣:“許臣一年,反賊足以減半;許臣三年,可還太平世界。恩詔何太急矣!”然而君命難違,田況隻能即日起程西行。這是本年三月的事。
本年四月,王匡、廉丹率領十萬中央精兵,正式開拔青、徐二州,王莽親自為二人壯行,送之都門之外,其時天降暴雨,水漫征衣。見此不祥之兆,有長老暗嘆道:“是為泣軍!恐兒郎們不得歸家也。”
大軍抵達東方,樊崇主動邀戰,預備給官兵來一個下馬威,又擔心亂戰之中難分敵我,命士卒皆染紅眉毛,以相識別。著名的“赤眉”之號,從此而來。
然而,出乎樊崇預料的是,官兵也學起了田況的堅壁清野,避而不戰。據守重要城池,多藏穀食,並力固守,是為堅壁;散居民戶,徙其人與財貨,置於城中,是為清野。
很顯然,堅壁清野並非王莽之意,一上來就擺出一副防禦挨揍的姿態,怎能顯出天朝的威風?田況正因為提議堅壁清野而被免職,誰還敢頂風而上,掃王莽之顏麵,批天子之逆鱗?
廉丹敢!決定堅壁清野者,正是更始將軍廉丹。廉丹,乃趙國廉頗之後,身經百戰,功勳顯赫,在當時最為名將,威望無人能及。此時的廉丹,已屆花甲之年,老眼越發毒辣,一入青徐,便知田況之計,實是最佳策略。
太師王匡,乃是王莽之侄,最明白王莽心思——這場仗不僅要打得贏,而且要打得硬。王匡雖然名義上是主帥,但年紀剛三十出頭,畢竟資歷尚淺,和廉丹一比,隻能算是黃毛小兒,又懾於廉丹的赫赫威名,因此並不能公然反對堅壁清野,隻能默許。
然而,堅壁尚可,清野卻副作用極大。官兵所到之處,抄掠搶奪,蹄骨狼藉,其兇殘比赤眉有過之而無不及,正如青、徐二州民謠所唱:“寧逢赤眉,不逢太師!太師尚可,更始殺我!”
亂世百姓之苦,古來皆然。民國初年,四川也曾有民謠道:“匪是梳子梳,兵是篦子篦,軍閥就如剃刀剃,官府抽筋又扒皮。”
部下放縱濫殺,廉丹非但不製止,反而故意縱容。慈不將兵,義不掌財,在廉丹看來,戰爭的邏輯本來便是殘忍的:這些散布野外的老百姓,如果官兵不搶走他們的糧食,那就一定會被赤眉搶走;如果官兵不殺害他們的性命,那他們就有可能被脅迫加入赤眉軍,反過來對付官兵。一時的仁慈不忍,隻會便宜赤眉,禍害自己。
所謂堅壁清野,打的便是消耗戰、持久戰,然而到了本年九月,見官兵全無戰果,赤眉還在逍遙,王莽的耐心終於用盡,給廉丹下了一道詔書。
詔書共十六字,曰:“倉廩盡矣,府庫空矣,可以怒矣,可以戰矣!”
自古詔書,無有奇過此詔者,接連疊用四個“矣”字,絲毫不顯累贅重複,反而急迅錯落,紙上如聞憤怒,筆下似見嘆息,讀來不由擊節。想來王莽腕中有鬼,方可作得此般奇文。
王莽文章雖妙,廉丹卻無心鑑賞,更無詔書下酒的逸致。作為王莽的老臣子,他太明白這短短十六個字的分量了。廉丹接詔,大為惶恐,連夜召掾吏馮衍,以書示之,嘆道:“陛下震怒,詔書責問。某受國重任,不捐軀於中野,恐怕無以報恩塞責!”
馮衍見廉丹大有破罐子破摔、戰死給王莽看的意思,連道不可,勸廉丹不如索性割據一方,等待時機。馮衍道:“今海內潰亂,人懷漢德,甚於詩人思召公也;人所歌舞,天必從之。方今為將軍計,莫若屯據大郡,鎮撫吏士,砥礪其節,納雄桀之士,詢忠智之謀,興社稷之利,除萬人之害,則福祿流於無窮,功烈著於不滅。何與軍覆於中原,身膏於糙野,功敗名喪,恥及先祖哉!”
廉丹苦笑道:“此話休再提起。不然,軍法無情。”馮衍書生之見,割據叛變哪有這般簡單!且不說他在長安的家族將會性命不保,單說他如真要割據,十萬大軍有七萬掌握在主帥王匡手上,這他帶不走,而他統領的三萬將士,又有多少人真的願意跟著他背叛朝廷?
廉丹接詔不久,東平郡無鹽縣縣吏索盧恢等人交結赤眉,據城造反。王匡見廉丹遭詔書譴責,膽氣大壯,力主進攻,廉丹不得已跟從。一天之內,便攻拔無鹽縣城,斬首萬餘,勝利來得巨大而輕鬆。王莽聞報大喜,堅什麽壁,清什麽野,都不如自己的強硬策略管用!於是遣中郎將前往勞軍,進封王匡、廉丹二人為公爵,吏士有功者十餘人,也各有封賞。
初戰告捷,王匡信心百倍,原來赤眉不過爾爾,正該趁大勝之勢,全麵開戰。適逢赤眉別校董憲率眾數萬人屯據梁郡,王匡下令進擊,廉丹苦勸道:“新拔城,理當休士養威,不宜輕出,更何況又是長途奔襲!”王匡不聽,出言相譏道:“廉將軍老矣,不能飯矣。”引兵獨進。
廉丹無奈何,隻得率眾隨行。萬一王匡有什麽閃失,那可是王莽的大侄子,這責任擔當不起。
官兵行至成昌,正遇董憲伏兵,一時間,四處兵起,不知多少。王匡大懼,未及交戰,便倉皇率眾逃亡。廉丹苦戰正酣,聞王匡遁逃,關西老將不勝愁,駐馬聽之雙淚流,命小吏持其印韍符節,追交王匡,道:“小兒可走,吾不可!”縱馬沖入赤眉陣中,力戰而死。
廉丹部下校尉汝雲、王隆等二十餘人見廉丹生生戰死,淚下如雨,道:“廉公已死,吾誰為生?”齊奔赤眉陣中,見刀不躲,逢人便殺,皆血盡而亡。十萬中央大軍,死傷大半。
王莽聞廉丹陣亡,而且是明明可以逃生,卻偏要主動戰死,也是大為傷感,賜諡曰“果公”,厚贈其家屬。
眼看一代將星隕落,而王匡又難當大任,王莽不禁又開始為主將人選發愁。國將哀章主動請纓,道:“黃帝之時,中黃直為將,破殺蚩尤。今臣居中黃直之位,願平山東。”
王莽心知哀章比王匡更加無能,但王莽相信自己的眼光,卻更相信迷信,既然中黃直曾有過大破蚩尤的先例,那麽派遣哀章就是一個好主意,於是命哀章領五萬兵馬,馳援青徐,與王匡併力剿滅赤眉。這是本年十月初的事。
【no.2 大風】
作為一群烏合之眾的赤眉,居然能夠擊潰十萬精銳中央軍,而且殺了新朝常委級別的名將廉丹,一時之間,天下震動。人們在最初的驚奇之後,不免開始了反思,之所以會出現這場奇蹟般的勝利,究竟是因為赤眉很強大,還是官軍太羸弱?赤眉由流民組成,既未經過軍事訓練,武器裝備又差,而且時常三餐不繼,怎麽可能強大?那麽唯一的結論隻能是:官軍太羸弱了,而且羸弱到了骨子裏頭。赤眉用他們的勝利昭告著天下所有的野心家,連我們都能擊敗官府,你們也一定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