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袁世凱在朝搞個人專製,終身總統(一九一三─一五)
四、孫中山在野搞黨魁獨大,以黨冶國(一九一四.七─)
五、日本提‘二十一條要求’(一九一五.一─五)
六、袁氏帝製始末與‘護國運動’(一九一五──一九三二)
七、袁氏暴卒(一九一六.六.六)
在這第一麵方框之內所列舉的前六條,是有其刀割不斷的因果關係,條條也都與袁氏的政治行為血肉相連的。但是他們的內容卻可簡可繁。治史、讀史,老師學生,乃至立監委國大代,紅黃藍白黑五色族群的職業人士,都可各盡所能、各取所需,隨心所欲。
對一個非洲來的大一新生,他如能記住,中華民國頭四年(一九一二─一六)是‘袁氏當國’這一條,掌握了這一階層的知識;那麽他將來回到他的祖國衣索匹亞去,也可做個不大不小的‘中國問題專家’了。
至於那些從事惡補的中學教師們,他們如能了解上述六條確切的涵義與連續性,那麽他們回到自己的課室裏,搞點‘現炒現賣’,也就不難應付了。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那就看各人的學養與責任心了。
為著紮紮實實的史學訓練,一位長春藤盟校的研究生,也可以上述六條為起點來鑽研‘袁氏當國’這段歷史的真實內涵。上述六條每一條都可擴展成五千言的‘期終作業’(term paper),五萬言的‘碩士論文’(ma thesis)或二十萬言的‘博士論文’(doctoral dissertation),甚或是‘博士後’的專題,那就龍潭沒底了。
簡言之,畫一個小方框,在框內羅列合乎史學發展邏輯的幾項簡短的編年命題,它便可解說一段自成單元的歷史事實,而解說的語言,隻要能提綱挈領把主旨(plot)說清楚,則五個字(如‘袁世凱當國’)不嫌其少,五十萬言不嫌其多。剪裁之道,則看自己的目的,和聽眾、讀者的需要,而各盡所能,各取所需了。
段祺瑞也可作四年歷史的重心
以袁世凱一人的政治行為作為四年中國政治的樞紐,在那‘非袁不可’的年代,應該是順理成章的。其實在權力上接他班的所謂第一號‘北洋軍閥’的頭頭段祺瑞,也照樣適用。讓我再畫個方框框,把段氏的政治行為與影響編年一下:
皖係段祺瑞當權時期(一九一六──一九二○)
一、黎段接班(黎為總統,段為國務總理)、參戰案起、府院爭權(一九一六.六──一九一七.六)二、清帝復辟失敗、段氏‘再造共和’、廢除舊約法(一九一七.七.八)三、廣州成立軍政府、反段‘護法’(一九一七.九一)四、廣州桂係排孫(一九一八.五)五、‘五四運動’爆發(一九一九.五)六、華南:粵桂戰爭、桂係戰敗、中山復出(一九二○.七)七、華北:直皖戰爭、皖係戰敗、段祺瑞下野(一九二○.七)
段祺瑞在北京當權雖隻四年,然政情複雜影響深遠。第一段因力主‘參戰’(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對德宣戰)而黎元洪、孫中山反參戰,結果鬧出‘府院之爭’。地方軍閥擁段反黎,張勳入京調解,反搞出國會解散、約法廢除、宣統復辟的鬧劇。段氏回京驅走張勳,‘再造共和’,並要另選國會,因而引起孫中山和南方軍閥的‘護法運動’。這時德國為支持孫中山反參戰,乃私贈中山兩百萬馬克(孫實收百萬)為秘密活動費。中山驟得厚贈,遂能說動海軍與八十位國會議員隨他去廣州開‘非常國會’;並成立‘軍政府’,與北京中央政府分庭抗禮,搞出‘一國兩府’的局麵。一國兩府的怪事至今已七十七年,還沒有解決的希望呢!
第二、段氏為鎮壓護法運動,高唱其‘武力統一’;大打其南北戰爭。結果武力統一不了,反招致南北軍閥的大分裂,弄得全國皆兵,槍聲不絕。其後吳佩孚、張作霖、蔣介石、毛澤東,最大興趣,也都是武力統一。民無噍類矣,而始作俑者段棋瑞也。
第三、老段為著「參戰’向日本借款練兵,秘密許下辱國條件。巴黎和會時東窗事發,惹起了扭轉民族命運的‘五四運動’;其後布爾什維克也隨之而來。尋根究柢,都離不開老段剛愎自用的政治行為也。上述三段,任何一段都可寫出百萬言的钜著,然讀者聽眾但一窺本框框中臚列之七條編年大綱,則可繁可簡,經緯皆在其中矣。段祺瑞的故事可以自成一獨立單元。老段一旦被逐下野,我們的軍閥故事,就進入另一單元,看曹吳當權了。
政學係探源
(一)
在國民黨掌握大陸政權的後期,派係紛立的局麵之下,‘政學係’實是炙手可熱的最有力量的派係之一。在這些小派係中,‘政學係’的資格也是最老的,因為國民黨當政時的派係,除它之外,其餘全是一九二四年改組以後才產生的,而‘政學係’卻是一個‘齒與黨齊’的元老組織。但是他和另一個‘元老組織’的西山派又有不同。雖然西山派的成員,都是‘元老’,但西山派本身的組織卻是一九二五年才出現的。再者西山派在一九二七年垮台之後,死灰也不再復燃,‘新陳代謝’就更談不到了。它雖然始則有形,繼則無形,但是它自始至終卻是一個顛撲不破的政治團體。抗戰勝利初期,其中野心領袖們(據一位深知內幕老前輩告訴筆者),曾醞釀組織新黨掌握中央政權呢!
四、孫中山在野搞黨魁獨大,以黨冶國(一九一四.七─)
五、日本提‘二十一條要求’(一九一五.一─五)
六、袁氏帝製始末與‘護國運動’(一九一五──一九三二)
七、袁氏暴卒(一九一六.六.六)
在這第一麵方框之內所列舉的前六條,是有其刀割不斷的因果關係,條條也都與袁氏的政治行為血肉相連的。但是他們的內容卻可簡可繁。治史、讀史,老師學生,乃至立監委國大代,紅黃藍白黑五色族群的職業人士,都可各盡所能、各取所需,隨心所欲。
對一個非洲來的大一新生,他如能記住,中華民國頭四年(一九一二─一六)是‘袁氏當國’這一條,掌握了這一階層的知識;那麽他將來回到他的祖國衣索匹亞去,也可做個不大不小的‘中國問題專家’了。
至於那些從事惡補的中學教師們,他們如能了解上述六條確切的涵義與連續性,那麽他們回到自己的課室裏,搞點‘現炒現賣’,也就不難應付了。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那就看各人的學養與責任心了。
為著紮紮實實的史學訓練,一位長春藤盟校的研究生,也可以上述六條為起點來鑽研‘袁氏當國’這段歷史的真實內涵。上述六條每一條都可擴展成五千言的‘期終作業’(term paper),五萬言的‘碩士論文’(ma thesis)或二十萬言的‘博士論文’(doctoral dissertation),甚或是‘博士後’的專題,那就龍潭沒底了。
簡言之,畫一個小方框,在框內羅列合乎史學發展邏輯的幾項簡短的編年命題,它便可解說一段自成單元的歷史事實,而解說的語言,隻要能提綱挈領把主旨(plot)說清楚,則五個字(如‘袁世凱當國’)不嫌其少,五十萬言不嫌其多。剪裁之道,則看自己的目的,和聽眾、讀者的需要,而各盡所能,各取所需了。
段祺瑞也可作四年歷史的重心
以袁世凱一人的政治行為作為四年中國政治的樞紐,在那‘非袁不可’的年代,應該是順理成章的。其實在權力上接他班的所謂第一號‘北洋軍閥’的頭頭段祺瑞,也照樣適用。讓我再畫個方框框,把段氏的政治行為與影響編年一下:
皖係段祺瑞當權時期(一九一六──一九二○)
一、黎段接班(黎為總統,段為國務總理)、參戰案起、府院爭權(一九一六.六──一九一七.六)二、清帝復辟失敗、段氏‘再造共和’、廢除舊約法(一九一七.七.八)三、廣州成立軍政府、反段‘護法’(一九一七.九一)四、廣州桂係排孫(一九一八.五)五、‘五四運動’爆發(一九一九.五)六、華南:粵桂戰爭、桂係戰敗、中山復出(一九二○.七)七、華北:直皖戰爭、皖係戰敗、段祺瑞下野(一九二○.七)
段祺瑞在北京當權雖隻四年,然政情複雜影響深遠。第一段因力主‘參戰’(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對德宣戰)而黎元洪、孫中山反參戰,結果鬧出‘府院之爭’。地方軍閥擁段反黎,張勳入京調解,反搞出國會解散、約法廢除、宣統復辟的鬧劇。段氏回京驅走張勳,‘再造共和’,並要另選國會,因而引起孫中山和南方軍閥的‘護法運動’。這時德國為支持孫中山反參戰,乃私贈中山兩百萬馬克(孫實收百萬)為秘密活動費。中山驟得厚贈,遂能說動海軍與八十位國會議員隨他去廣州開‘非常國會’;並成立‘軍政府’,與北京中央政府分庭抗禮,搞出‘一國兩府’的局麵。一國兩府的怪事至今已七十七年,還沒有解決的希望呢!
第二、段氏為鎮壓護法運動,高唱其‘武力統一’;大打其南北戰爭。結果武力統一不了,反招致南北軍閥的大分裂,弄得全國皆兵,槍聲不絕。其後吳佩孚、張作霖、蔣介石、毛澤東,最大興趣,也都是武力統一。民無噍類矣,而始作俑者段棋瑞也。
第三、老段為著「參戰’向日本借款練兵,秘密許下辱國條件。巴黎和會時東窗事發,惹起了扭轉民族命運的‘五四運動’;其後布爾什維克也隨之而來。尋根究柢,都離不開老段剛愎自用的政治行為也。上述三段,任何一段都可寫出百萬言的钜著,然讀者聽眾但一窺本框框中臚列之七條編年大綱,則可繁可簡,經緯皆在其中矣。段祺瑞的故事可以自成一獨立單元。老段一旦被逐下野,我們的軍閥故事,就進入另一單元,看曹吳當權了。
政學係探源
(一)
在國民黨掌握大陸政權的後期,派係紛立的局麵之下,‘政學係’實是炙手可熱的最有力量的派係之一。在這些小派係中,‘政學係’的資格也是最老的,因為國民黨當政時的派係,除它之外,其餘全是一九二四年改組以後才產生的,而‘政學係’卻是一個‘齒與黨齊’的元老組織。但是他和另一個‘元老組織’的西山派又有不同。雖然西山派的成員,都是‘元老’,但西山派本身的組織卻是一九二五年才出現的。再者西山派在一九二七年垮台之後,死灰也不再復燃,‘新陳代謝’就更談不到了。它雖然始則有形,繼則無形,但是它自始至終卻是一個顛撲不破的政治團體。抗戰勝利初期,其中野心領袖們(據一位深知內幕老前輩告訴筆者),曾醞釀組織新黨掌握中央政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