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家珍烈士那時在北京一彈,真炸得全城親貴,狗走雞飛。‘孫文’那時在北京的聲名,也是個紅眉毛、綠眼睛的江洋大盜。他手下的梁山好漢,都是飛簷走壁,無孔不入的。五鼠鬧東京,八十萬禁軍也奈何他不得,何況還有手槍炸彈!在那時的北京城裏,七俠五義對社會的影響不在四書五經之下呢。一彈強於十萬軍,強橫的宗社黨,就被彭烈士的一彈炸掉了。雪上加霜,清軍將領四十二人(後增至五十人),在湖廣總督段祺瑞領銜之下,也於是日通電全國,迫清帝很位。
二月十二日,清帝溥儀正式下詔退位。南京孫大總統遵誓解職,參議院改選袁公繼任,其後四年的中華民國,就是袁世凱的天下了。附註:筆者早年服務哥大期間,曾受美國社會科學研究會( the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council )之委託,試編一部中國近現代史史料的‘注釋目錄’ annotated bibiography ),第十年之功,積稿數十箱,始知雖白首窮經,亦非一人之力所能勝任。七○年代轉業紐約市大,乃作較有選擇性之努力。有關辛亥革命這一專題,除搜羅海內外專研機構,如近史所、檔案館、國史館一類,公有收藏之外,復乞授於專治辛亥史之老友章開沅與謝文孫兩教授,以及李宗一(已故)、孫思白、李新眾權威,多承傾囊相助。以致個人所集書目文題,竟至四千種上下。其是叩感不盡。就筆者個人管窺,辛亥革命,可能是中國近代史上,各界史家著述最多之一專題,任何學人白首窮經,亦難畢其十一,直是修道之士所謂,真理半張紙,閑言萬卷書,從何讀起?因此,筆者個人平生授徒課室,或打字書齋,總思以最簡明的,通俗詞句,試作不偏不倚的,與成見較少的‘半張紙’之言,讓讀者自作其客觀之評論。世上未有歷史家沒有成見者,但求其‘較少’而已矣。雖不能至,心嚮往之也。史料注釋,擬於另篇評述,此篇從略,乞師友讀者教之。
一九九八年三月三十日於北美洲
項城不作虛君 遁初誌在首相
在中國數千年的歷史上,若論開國元勛主持國政的時間,則中華民國開國的第一任臨時大總統孫文,可能是為時最短的了。孫公於元年元月元日,宣誓‘就職’為中華民國第一任臨時大總統,到二月十四日,他就向參議院‘辭職’了。參議院也決議接受他的辭職;雖然孫公延遲到四月一日,始正式‘解職’。因此從就職到解職,孫文先生隻做了四十五天的‘臨時大總統’;從就職到解職,他也隻擔當實際政務三個月。這不特在民國史上是最短的一任總統,在中華五千年史上,也是最短一任的開國元勛了。
孫去袁求,袁世凱是宣統皇帝溥儀,於二月十二日下詔退位後三日;也是孫文大總統向參議院正式辭職後一日,由中華民國臨時參議院,於二月十五日,在南京全票選出的中華民國第二任臨時大總統。筆者在前文已提過,袁本另有打算,要由他自己承清朝太後之命,召集國會,決定國體,然後由國會選舉他做總統。如此他就不需要做革命黨的總統了。但是天下事哪有那樣盡如人意的呢?不得已而求其次,他現在也隻有通電接受革命黨參議院所推選的大位。如今既接受此職,你得接受他們所通過的實行內閣製的約法,和以南京做首都的決定了。袁對做總統的法律根據,暫時不敢提異議;對以南京做首都,他就推宕了。猛虎不能離山,袁世凱何能離開北京呢?南方就決定派遣迎袁專使,迎袁南下。
迎袁專使與京津兵變
事實上孫之讓袁,原是不得已而為之,政治是最現實的,既讓之又想嚴密控製之,就是一廂情願了。因此專使之無法達成任務,也就不待智者而後明了。這次南京派往北京的迎袁專使團是由教育總長、德勝於才的好好先生蔡元培進士領隊的。團員計有宋教仁、汪兆銘、鈕永建、王正廷、劉冠雄、魏辰組、曾昭文、黃愷元等八人。專使團由孫大總統於二月十八日授命,二十二日偕同唐紹儀自滬起程,取海道北上,二十六日抵北京,翌日謁袁,懇談,歡宴。袁似無拒絕南下之意,蔡專使亦甚樂觀。孰知二十九日深夜北京突然發生兵變,東安門外及前門大街鬧市之中,槍生劈啪,火光燭天。變兵且破門突入專使行館,蔡、汪等衣冠不整,各不相顧,分別越牆而逃。嗣經西人保護,輾轉逃入東交民巷之六國飯店,始倖免於難。此變迅即蔓延至通州、天津、保定各要邑。這一來,袁乃據為口實,挽拒南下。蔡專使等白麵書生,驚魂未定,也就電報孫公,不敢相強了。
這記兵變是袁某授意的呢?還是歷史上另一個‘偶然’?歷史家聚訟至今,仍無證據可下正確結論。據張國淦當時得自徐世昌的絕密消息,兵變原是袁克定的陰謀,想以‘黃袍加身’的辦法,在皇城劫持溥儀,逼乃父稱帝【見張氏遺著‘北洋述聞’,一九九八年三月上海書店出版,頁四一─四四】。張氏當時曾是唐紹儀的隨員,後為黎元洪謀主,其後並在內閣迭任要職,見聞甚廣。然此說在當時雖甚流行,卻始終未能確切證實。另據各方目擊者記述,以及後來史學家,如吳相湘教授等的嚴密考證,皆一致認為實非袁之預謀,隻是此變,正如月前袁之被刺未中,對袁之政治安排,卻是變得其時也。本來民國之奠都何處,縱是革命黨人,亦意見不一。南京孫、黃一派,雖力主奠都南京,漢方實力派的黎元洪、滬方光復會分子章炳麟等,甚至臨時參議院內的投票紀錄,以及掌革命黨本身輿論的‘民立報’都主張建都北京。現在袁既不願南下,再加上個兵變,奠都北京就變成歷史的‘必然’了。
二月十二日,清帝溥儀正式下詔退位。南京孫大總統遵誓解職,參議院改選袁公繼任,其後四年的中華民國,就是袁世凱的天下了。附註:筆者早年服務哥大期間,曾受美國社會科學研究會( the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council )之委託,試編一部中國近現代史史料的‘注釋目錄’ annotated bibiography ),第十年之功,積稿數十箱,始知雖白首窮經,亦非一人之力所能勝任。七○年代轉業紐約市大,乃作較有選擇性之努力。有關辛亥革命這一專題,除搜羅海內外專研機構,如近史所、檔案館、國史館一類,公有收藏之外,復乞授於專治辛亥史之老友章開沅與謝文孫兩教授,以及李宗一(已故)、孫思白、李新眾權威,多承傾囊相助。以致個人所集書目文題,竟至四千種上下。其是叩感不盡。就筆者個人管窺,辛亥革命,可能是中國近代史上,各界史家著述最多之一專題,任何學人白首窮經,亦難畢其十一,直是修道之士所謂,真理半張紙,閑言萬卷書,從何讀起?因此,筆者個人平生授徒課室,或打字書齋,總思以最簡明的,通俗詞句,試作不偏不倚的,與成見較少的‘半張紙’之言,讓讀者自作其客觀之評論。世上未有歷史家沒有成見者,但求其‘較少’而已矣。雖不能至,心嚮往之也。史料注釋,擬於另篇評述,此篇從略,乞師友讀者教之。
一九九八年三月三十日於北美洲
項城不作虛君 遁初誌在首相
在中國數千年的歷史上,若論開國元勛主持國政的時間,則中華民國開國的第一任臨時大總統孫文,可能是為時最短的了。孫公於元年元月元日,宣誓‘就職’為中華民國第一任臨時大總統,到二月十四日,他就向參議院‘辭職’了。參議院也決議接受他的辭職;雖然孫公延遲到四月一日,始正式‘解職’。因此從就職到解職,孫文先生隻做了四十五天的‘臨時大總統’;從就職到解職,他也隻擔當實際政務三個月。這不特在民國史上是最短的一任總統,在中華五千年史上,也是最短一任的開國元勛了。
孫去袁求,袁世凱是宣統皇帝溥儀,於二月十二日下詔退位後三日;也是孫文大總統向參議院正式辭職後一日,由中華民國臨時參議院,於二月十五日,在南京全票選出的中華民國第二任臨時大總統。筆者在前文已提過,袁本另有打算,要由他自己承清朝太後之命,召集國會,決定國體,然後由國會選舉他做總統。如此他就不需要做革命黨的總統了。但是天下事哪有那樣盡如人意的呢?不得已而求其次,他現在也隻有通電接受革命黨參議院所推選的大位。如今既接受此職,你得接受他們所通過的實行內閣製的約法,和以南京做首都的決定了。袁對做總統的法律根據,暫時不敢提異議;對以南京做首都,他就推宕了。猛虎不能離山,袁世凱何能離開北京呢?南方就決定派遣迎袁專使,迎袁南下。
迎袁專使與京津兵變
事實上孫之讓袁,原是不得已而為之,政治是最現實的,既讓之又想嚴密控製之,就是一廂情願了。因此專使之無法達成任務,也就不待智者而後明了。這次南京派往北京的迎袁專使團是由教育總長、德勝於才的好好先生蔡元培進士領隊的。團員計有宋教仁、汪兆銘、鈕永建、王正廷、劉冠雄、魏辰組、曾昭文、黃愷元等八人。專使團由孫大總統於二月十八日授命,二十二日偕同唐紹儀自滬起程,取海道北上,二十六日抵北京,翌日謁袁,懇談,歡宴。袁似無拒絕南下之意,蔡專使亦甚樂觀。孰知二十九日深夜北京突然發生兵變,東安門外及前門大街鬧市之中,槍生劈啪,火光燭天。變兵且破門突入專使行館,蔡、汪等衣冠不整,各不相顧,分別越牆而逃。嗣經西人保護,輾轉逃入東交民巷之六國飯店,始倖免於難。此變迅即蔓延至通州、天津、保定各要邑。這一來,袁乃據為口實,挽拒南下。蔡專使等白麵書生,驚魂未定,也就電報孫公,不敢相強了。
這記兵變是袁某授意的呢?還是歷史上另一個‘偶然’?歷史家聚訟至今,仍無證據可下正確結論。據張國淦當時得自徐世昌的絕密消息,兵變原是袁克定的陰謀,想以‘黃袍加身’的辦法,在皇城劫持溥儀,逼乃父稱帝【見張氏遺著‘北洋述聞’,一九九八年三月上海書店出版,頁四一─四四】。張氏當時曾是唐紹儀的隨員,後為黎元洪謀主,其後並在內閣迭任要職,見聞甚廣。然此說在當時雖甚流行,卻始終未能確切證實。另據各方目擊者記述,以及後來史學家,如吳相湘教授等的嚴密考證,皆一致認為實非袁之預謀,隻是此變,正如月前袁之被刺未中,對袁之政治安排,卻是變得其時也。本來民國之奠都何處,縱是革命黨人,亦意見不一。南京孫、黃一派,雖力主奠都南京,漢方實力派的黎元洪、滬方光復會分子章炳麟等,甚至臨時參議院內的投票紀錄,以及掌革命黨本身輿論的‘民立報’都主張建都北京。現在袁既不願南下,再加上個兵變,奠都北京就變成歷史的‘必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