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道:「亂講,我的錢至少還可以花一年呢。」


    張遼道:「我不信。」


    關羽道:「可能吧,隻剩半年的積蓄了。」


    張遼笑道:「像你這樣的老實人也撒謊,哈哈。」


    關羽道:「我撒謊還真不像,說實話吧,也就夠三個月了。」


    張遼道:「我看這個月能過去就不錯了。」


    關羽道:「哪至於如此……」


    張遼道:「莫再硬撐了,錢已盡矣。」


    關羽低下了頭。


    張遼道:「你為什麽不跟我開口呢?我這兒有的是錢,咱們的交情還……」


    關羽道:「我不能要你的錢,但又要養嫂子。這樣吧,不如你買了我的馬。這馬當初是花了我五十兩,你現在給十兩就行了。」


    「四十。」


    「二十。」


    「三十。」


    「成交。」


    就這樣,關羽將馬以六折賣給了張遼。


    假如現在有人告訴我類似「對英雄好漢來說,錢並不重要」的話,你猜我會不會相信?


    把根留住


    關羽一生最大的成功就是和劉備結成了兄弟,英國人法蘭夫·史文諾頓說:十個人有九個因交友而進步。關羽就是這樣,如果沒有劉備,他的人生肯定不會有如此之輝煌。西班牙的塞萬提斯說:重要的不在於你是誰生的,而在於你和誰交朋友。這句話對劉備或許應該倒過來說,因為劉備的出身對他重要得一塌糊塗,但對關羽來說,此語千真萬確。


    建安五年,關羽在許昌時經常感到煩惱,因為他和劉備失去了聯繫。


    桃園三兄弟中,劉備除了名利外別無追求,張飛喜歡書法,關羽則喜歡音樂,所以他經常藉助歌聲來表達自己煩惱的情懷。關羽最愛使用的是自問自答式的歌曲,他唱道:「關老二,我問你,你的家鄉在哪裏?我的家,在山西,過河還有三百裏。」


    但他自己知道,家,他是回不去的,因為他是殺了人逃離那裏的。


    他接著唱:「關老二,我問你,幹嗎不回家裏去。我的家,難回去,要走也找大哥去。」


    大哥劉備就是關羽的家,他現在要尋找的當然不是鄉土概念的家,而是精神家園。


    關羽被稱為古今第一義人,是講義氣的大師,但對他自己來說,義氣並不是頂重要的,因為那隻是他尋根的副產品。福克納說:沒有根的生活是需要勇氣的。關羽的身上從來不缺少勇氣,但還是想過有根的生活。


    有的時候,他也想,自己在下邳聽了張遼的話,向曹操投降究竟是對還是錯呢?如果自己一戰而死,就用不著過這種沒有根的生活了。有的時候張遼來陪他喝悶酒,他便會用筷子敲起碗碟,對著張遼唱:「式微式微,胡不歸?微君之故,胡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歸?微君之躬,胡為乎泥中。」


    這話已經包含了對張遼的埋怨了,但張遼也有自己的苦處。全許昌的人都知道劉備已經投奔了袁紹,但沒人告訴關羽。張遼雖然是關羽的朋友,可畢竟是曹操的人,也不會告訴他,隻能聽著他的歌,默默地陪著他流幾滴英雄淚,心中以忠義不能兩全來安慰自己——既然對曹操盡忠,自然不能對關羽盡義了。


    夜裏,睡不著的關羽,燃盡蠟燭,喝光殘酒,就遊蕩在了許昌的街頭。他的歌聲讓許昌所有不眠人都想起了自己的心事——「多少麵孔,茫然隨波逐流,他們在追尋什麽。為了生活,人們四處奔波,卻在命運中交錯。多少歲月,凝聚成這一刻,期待著舊夢重圓。萬涓成水,終究匯流成河,像一首澎湃的歌。一年過了又一年,一生隻為這一天,讓血脈再相連。擦幹心中的血和淚痕,留住我們的根……」


    義氣用事


    講義氣是天下最難的事,從古到今,做得好的很少。很多人看起來能為朋友兩肋插刀,但更多的時候是像王朔所說的那樣:將刀插在朋友肋骨上。


    關羽是做得最好的人之一,這一點現在是公認的。關羽之所以聽了張遼的話投降,是因為:一、可以保護劉備的兩個老婆;二、不背桃園之約——他們約好同年同月同日死,如果自己先死,無異於殺了那兩個兄弟(自然我很懷疑劉備會不會自殺);三、留著有用之身。


    這三點好處是張遼為他開列的,關羽聽從了,但從此他的苦難開始了。


    當時,關羽三十多歲,尚未娶妻,在徐州和下邳的時候還好,因為他是將軍,自然有解決的辦法。到了許昌,不知道有多少雙眼睛盯著,隻好每天幹熬。本來,他已經做得很好了,但義氣這東西,看不見摸不著,沒有最好,隻有更好,所以曹操賞給他的十名美女也不能自己留用,要送給兩個嫂子做丫鬟。


    他是講義氣的表率,自然要有表率的示範作用。雖說好漢都不大在女色上用力,但好漢也是人啊。有的時候,想起這些來他也生氣,生氣歸生氣,人前又不能說出來,隻好趁沒人的時候,對著天空噴上幾句國罵,發泄心頭之火。


    剛到許昌時,曹操隻分配給了他一間房子,關羽自然不會和兩個嫂子同居,這用不著義氣,一般人也做不出來。但為了顯示自己不在現場,關羽也不能躲到別的地方,比如馬棚之類的地方去睡,隻能手拿蠟燭在房子外麵不遠的地方待著。按說不進屋就不進屋,用不著拿蠟燭啊,可不拿著蠟燭,誰又看得清在房外的人是關羽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笑熬糨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王小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王小山並收藏笑熬糨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