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雲眉坐下,把一包香菸“啪”的摔在桌子上,然後點燃一支叼在嘴上,她眯起眼睛,低沉、卻很嚴厲地說道:“你說吧,都調查清楚了?”
對麵坐著一個中年男人,四十多歲,暗影擋住了他的半張瘦臉,他猶豫了一下說:“是的。”男人停頓了片刻,柳雲眉一雙銳利的眼睛盯著他,男人似乎是在鎮定自己,他咳嗽了一下,嗓音有些嘶啞地說:“現在惟一知道內情的人還有兩個,一個是八十年代末退休的老頭,現在已經七十八歲了,患有心髒病、老年癡呆症,喪失了一部分記憶,還有一個比他小七八歲的老太太,現在也有七十歲了,患有嚴重的糖尿病,視力減退,有一隻眼睛可以說就是瞎子,行動不便,他們兩個人的子女都沒有一人進入銀行係統,所以應該說,現在惟一知道底細的人就是這兩個已經糊塗的老人了。”
柳雲眉昂起頭把一個煙圈從嘴裏慢慢地吐出來,看著它在自己頭頂上散開,她端詳著煙霧擰著眉頭說:“接著說。”
男人喘了一口氣,好像有些緊張,他也掏出一支香菸點燃,抽了兩口,像下了很大決心似的說:“這筆錢是1966年3月份存進去的,存的一年期限,用的是老先生的名字,然後就趕上了“文化大革命”,存錢的兩位老人,相繼被專政,家裏被抄家,可能是害怕,所以沒有交代這筆錢的下落,據說……”
詭秘的女人(4)
“我不要據說,我要的是肯定的說法。”柳雲眉喝斷了他。
“我……”男人遲疑了一下說:“是肯定,兩個老人被揪鬥之後,就被遣送回了老家海南島,這一走就再也沒有了音訊,到了“文革”的後期,他的兒子回來了,還到銀行來過,我的那個師傅和他聊過天,但他從來沒有提起過那筆錢,顯然是不知道他的父母親在銀行裏還存有那麽大一筆存款,然後就聽他兒子說,兩個老人“文革”中都死在老家了。所以估計,老人在頭死前,因為當時還處在“文革”期間,害怕說出這筆錢會罪加一等所以就隱瞞下來,“文革”後剛開始他們的兒子還住在老房子裏,有時也來銀行交費,我也曾見過,後來就再沒看見他來過,可能是搬走了,現在已經過去快四十年了,他們家還是沒有人來尋查這筆存款,所以應該說,他們家沒有一個人知道這件事情。”
“你敢肯定這筆錢就是他們家的嗎?”柳雲眉問。
“沒錯,就是他們家的,在我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我就見過這筆錢最原始的憑證,那時候是手工操作,憑證上隻有存期和地址,沒有電話,老人留有印鑑。據說……”男人住了口,慌張地抬頭瞄了一眼柳雲眉,知道自己又用了柳雲眉不喜歡的這個詞“據說”,他連忙改口道:“噢,不是據說,是我那個退休的師傅和我講過他家的事情。他有一個兒子,當時也就二十多歲吧,還是個大學生,就是我見過的那個。他們家是資本家,以前在海南島有產業,是建國後回到北京的,在“文革”前能有這麽多存款的人在京城裏也是鳳毛麟角,寥寥無幾了,他們也算是名門望族,老人每次來辦業務,態度都很和藹,和我師傅還聊天,所以絕對不會弄錯的。”
“噢,是這樣,好,很好!”柳雲眉眯起眼睛:“銀行是怎麽處置這筆錢的?”她問。
“剛開始還是手工操作的時候,就按一般存款,放在一邊,沒有進行個別清理。”
“現在呢?”
“後來,銀行所有的業務都上了計算機係統,就把那些幾十年不動的戶,做了統一管理,作為不動戶監管起來了。”
“四十年一共有多少利息?”柳雲眉把菸蒂撚死在菸灰缸裏,她臉上的表情很淡漠,似乎並不在意這筆錢的多少,但卻問得相當詳細,任何細節都沒有丟下。
“不知道,因為他們當時存的是定期,定期每年是不進行結息的,再者這個戶頭已經作為不動戶進行了凍結,所以就不在結算帳戶的程序裏了,不做到期自動結轉的手續。”
“你估計這四十年應該有多少利息?”柳雲眉托著腮看著男人。
男人遲疑了半晌,搖搖頭為難地說:“不好說,時間太長了,而且在這四十年裏,銀行歷經了個人存款利息的大變動,從“文革”中的二厘七,調到三厘三,然後就一路飆升,最後在八十年代中期達到過十厘以上,還外加通貨膨脹的利息補貼,那個時候,經常是利息和存款補貼加在一起比本金還多,整個是翻一番,所以我估計,這將近四十年的利息,就是保守的計算,本息加在一起也會有三百多萬吧。”
“有這麽多?”柳雲眉又擰起眉毛,表示懷疑地問。
“有!這隻是保守計算。”
柳雲眉又掏出了一支煙點燃,她吸了幾口,看著男人說:“採取什麽方法可以把這筆錢取出來?”
男人沒有馬上回答,像是在賣關子,又像是在思考,柳雲眉厭惡地看了他一眼,從皮包裏拿出一個牛皮紙信封甩在他的麵前,生硬地說:“什麽辦法可以取出這筆錢?”
男人拿起桌子上的信封在手上掂了掂,憑著他二十多年銀行的工作經驗,他知道信封裏不會少於五千元,他把信封揣在外衣口袋裏,把菸頭撚死說:“拿著自己的身份證件、存款人的死亡證明書,提供存款的準確日期、年限、金額,到銀行進行掛失。”
對麵坐著一個中年男人,四十多歲,暗影擋住了他的半張瘦臉,他猶豫了一下說:“是的。”男人停頓了片刻,柳雲眉一雙銳利的眼睛盯著他,男人似乎是在鎮定自己,他咳嗽了一下,嗓音有些嘶啞地說:“現在惟一知道內情的人還有兩個,一個是八十年代末退休的老頭,現在已經七十八歲了,患有心髒病、老年癡呆症,喪失了一部分記憶,還有一個比他小七八歲的老太太,現在也有七十歲了,患有嚴重的糖尿病,視力減退,有一隻眼睛可以說就是瞎子,行動不便,他們兩個人的子女都沒有一人進入銀行係統,所以應該說,現在惟一知道底細的人就是這兩個已經糊塗的老人了。”
柳雲眉昂起頭把一個煙圈從嘴裏慢慢地吐出來,看著它在自己頭頂上散開,她端詳著煙霧擰著眉頭說:“接著說。”
男人喘了一口氣,好像有些緊張,他也掏出一支香菸點燃,抽了兩口,像下了很大決心似的說:“這筆錢是1966年3月份存進去的,存的一年期限,用的是老先生的名字,然後就趕上了“文化大革命”,存錢的兩位老人,相繼被專政,家裏被抄家,可能是害怕,所以沒有交代這筆錢的下落,據說……”
詭秘的女人(4)
“我不要據說,我要的是肯定的說法。”柳雲眉喝斷了他。
“我……”男人遲疑了一下說:“是肯定,兩個老人被揪鬥之後,就被遣送回了老家海南島,這一走就再也沒有了音訊,到了“文革”的後期,他的兒子回來了,還到銀行來過,我的那個師傅和他聊過天,但他從來沒有提起過那筆錢,顯然是不知道他的父母親在銀行裏還存有那麽大一筆存款,然後就聽他兒子說,兩個老人“文革”中都死在老家了。所以估計,老人在頭死前,因為當時還處在“文革”期間,害怕說出這筆錢會罪加一等所以就隱瞞下來,“文革”後剛開始他們的兒子還住在老房子裏,有時也來銀行交費,我也曾見過,後來就再沒看見他來過,可能是搬走了,現在已經過去快四十年了,他們家還是沒有人來尋查這筆存款,所以應該說,他們家沒有一個人知道這件事情。”
“你敢肯定這筆錢就是他們家的嗎?”柳雲眉問。
“沒錯,就是他們家的,在我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我就見過這筆錢最原始的憑證,那時候是手工操作,憑證上隻有存期和地址,沒有電話,老人留有印鑑。據說……”男人住了口,慌張地抬頭瞄了一眼柳雲眉,知道自己又用了柳雲眉不喜歡的這個詞“據說”,他連忙改口道:“噢,不是據說,是我那個退休的師傅和我講過他家的事情。他有一個兒子,當時也就二十多歲吧,還是個大學生,就是我見過的那個。他們家是資本家,以前在海南島有產業,是建國後回到北京的,在“文革”前能有這麽多存款的人在京城裏也是鳳毛麟角,寥寥無幾了,他們也算是名門望族,老人每次來辦業務,態度都很和藹,和我師傅還聊天,所以絕對不會弄錯的。”
“噢,是這樣,好,很好!”柳雲眉眯起眼睛:“銀行是怎麽處置這筆錢的?”她問。
“剛開始還是手工操作的時候,就按一般存款,放在一邊,沒有進行個別清理。”
“現在呢?”
“後來,銀行所有的業務都上了計算機係統,就把那些幾十年不動的戶,做了統一管理,作為不動戶監管起來了。”
“四十年一共有多少利息?”柳雲眉把菸蒂撚死在菸灰缸裏,她臉上的表情很淡漠,似乎並不在意這筆錢的多少,但卻問得相當詳細,任何細節都沒有丟下。
“不知道,因為他們當時存的是定期,定期每年是不進行結息的,再者這個戶頭已經作為不動戶進行了凍結,所以就不在結算帳戶的程序裏了,不做到期自動結轉的手續。”
“你估計這四十年應該有多少利息?”柳雲眉托著腮看著男人。
男人遲疑了半晌,搖搖頭為難地說:“不好說,時間太長了,而且在這四十年裏,銀行歷經了個人存款利息的大變動,從“文革”中的二厘七,調到三厘三,然後就一路飆升,最後在八十年代中期達到過十厘以上,還外加通貨膨脹的利息補貼,那個時候,經常是利息和存款補貼加在一起比本金還多,整個是翻一番,所以我估計,這將近四十年的利息,就是保守的計算,本息加在一起也會有三百多萬吧。”
“有這麽多?”柳雲眉又擰起眉毛,表示懷疑地問。
“有!這隻是保守計算。”
柳雲眉又掏出了一支煙點燃,她吸了幾口,看著男人說:“採取什麽方法可以把這筆錢取出來?”
男人沒有馬上回答,像是在賣關子,又像是在思考,柳雲眉厭惡地看了他一眼,從皮包裏拿出一個牛皮紙信封甩在他的麵前,生硬地說:“什麽辦法可以取出這筆錢?”
男人拿起桌子上的信封在手上掂了掂,憑著他二十多年銀行的工作經驗,他知道信封裏不會少於五千元,他把信封揣在外衣口袋裏,把菸頭撚死說:“拿著自己的身份證件、存款人的死亡證明書,提供存款的準確日期、年限、金額,到銀行進行掛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