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伊什塔爾門後,“遊行大街”直達市中心的馬爾杜克神廟和通天塔。馬爾杜克是巴比倫的主神,所以馬爾杜克神廟是其他神廟不可比擬的。可惜科爾德維在這裏找到的東西不多。據希羅多德記載,廟中由純金製作的半人半獸的馬爾杜克神像,坐在純金製作的寶座上,旁邊有一張純金製作的大桌子。希羅多德說,神像及其附屬品共用去黃金800泰侖。根據考古學家的發現,1泰侖相當於29.68公斤。如果希羅多德的數據可靠的話,那麽用去了23.7噸黃金。當然這些東西早就消失得無影無蹤,科爾德維連一塊黃金的碎屑也沒找到。
正如尼布甲尼撒的銘文所說,這條大道並不是滿足交通的需要,它是一條聖道,供信仰馬爾杜克的人們使用。巴比倫的宗教慶典活動非常之多。一般來說,凡是具備巴比倫神廟成員資格的市民,都可以參加宗教慶典活動。在舉行慶典的日子裏,神廟將向每一位成員贈送一份禮物,包括糧食、肉類、油類、金錢,有時還舉行宴會,請教徒們開懷痛飲。這時平常難得出門的家庭主婦和未婚少女們,也在丈夫和父親的陪同下來到神廟參加慶典活動。不過,巴比倫的婦女要比亞述婦女開放得多。亞述婦女如果上街買東西不帶麵紗是違法行為,必須受到懲罰,而巴比倫婦女則不必帶麵紗。神廟和通天塔是國王為大家修建的,因此允許人們去朝拜它們,虔誠的人們經過“遊行大街”,拜倒在馬爾杜克的金像下,然後在僧侶的帶領下,浩浩蕩蕩地登上通天塔。
在巴比倫的宗教活動中,最重要的是新年,每逢新年都要舉行盛大的宗教慶祝活動。在這些活動中,有一項是大年初一的迎神活動。這一天,全城的大小神像都要抬到伊什塔爾的遊行大道上,然後沿著大道向城裏進發,最後進入神廟。神廟祭司開始高聲朗誦讚美詩,歌頌馬爾杜克神的偉大。然後,人們將馬爾杜克之外的神像從神廟抬出來,歡呼著沿著聖道將它們抬到幼發拉底河河邊,連續幾晝夜圍著神像又唱又跳,雷鳴般的祈禱聲在天空中久久迴旋。然後,不知疲倦的人們又歡呼著將它們抬回原處。
與其說巴比倫人表現著對神靈的崇拜,還不如說在發泄著旺盛的精力。一旦遇到來自自然界和人類的嚴酷挑戰的時候,這種原始的旺盛精力,將會轉化成強大的創造力。依靠這種力量,巴比倫人創造出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蹟,包括隨時光傾頹而終將從地球上消失的城市以及光耀古今、生命永駐的科學和藝術。
昔日的文明已距離我們千年萬年,但它們的精神依然依附於文字之中,顯現於形象之中,仍然向我們訴說,給我們以知識、以鼓舞、以啟迪、以教育。
第五部分
“地下迷宮”土耳其地下城市之謎(1)
土耳其的格爾裏默穀地狀如月球,光禿禿的地麵上矗立著一個個奇形怪狀的石堡。不可思議的是,石堡的地下隱藏著一個巨大的遠古城市,地道林立,氣孔隨處可見,堪稱“地下迷宮”。它是誰建造的?又是如何建造的?有什麽用途?
卡巴杜西亞是一個火山岩高原的總稱,麵積4000平方公裏,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東南300公裏處。 遠古年代,卡巴杜西亞5座火山大噴發,熔岩淌流,堆成一片高原。歲月悠悠,風
雨無情,高原被刻蝕剝離成碎塊。有的被溪河打穿,形成懸崖峽穀;有的蛀蝕出星星麻點,致使地麵崎嶇不平。最壯觀的還是數百座金字塔形狀的小山,高度從幾十米到100多米不等,排成密密匝匝的方陣,頗似月球上的丘陵。整片高原薄瘠荒涼,地上長不出樹,地下挖不出礦,一向人煙稀少。
1963年,卡巴杜西亞高原上的德林庫尤村爆出一條大新聞:一個名叫德米爾的農民掘地時在自家院子底下發現一個洞口。在村民協助下,他架著梯子進入井口似的入口,穿過8層過道,見到一個無所不包的地下城鎮。縱橫交錯的隧道兩旁,像蟻塚一樣排列著無數住宅、廚房,有禮拜堂、作坊、水井、食物貯藏室,還有專作墓地的洞室。52個通風管道通向地麵隱蔽處。幾條供逃生用的地道造得尤其巧妙。據估算,這樣規模的地下城可供20000人安身。在純粹手工勞動的情況下,從堅硬的熔岩層中掏出這麽大的空間,有可能嗎?單從地下清運出那麽多的石渣,就要克服多少困難啊。人們隻能這樣設想:或者是建設者的堅韌精神戰勝了大自然,用幾代人的功夫把它挖成;或者是地下存在著火山熔岩隧洞(大規模的火山噴發很可能形成隧道式的溶洞),再加人工展拓改造而成。
這世外桃源——“土耳其地下迷宮”是歷史上哪一代人所建?他們為什麽住在地下?是躲避天災?還是外敵的侵入?這些塵封於地下的廢城埋藏了怎樣的文明呢?
早在公元8世紀和9世紀的時候,卡巴杜西亞已經發現過成千座岩洞教堂和地下教堂。它們鑿在小岩山內或懸崖上,有的相當華麗堂皇。在戈雷梅穀,幾乎每座小尖岩都被挖空了。每一座岩山,就是一座教堂。踏上損缺的石階,可以爬進禮拜大廳。岩石被巧妙地琢成拱門、圓柱、拱頂,每一寸壁麵和柱體都裝飾著線紋和圖案;壁畫栩栩如生,再現著《聖經》故事或東方宗教、民間傳說的大雜燴。
在澤爾弗峽穀兩側的懸崖上,修道士們耐心地打出一個個窟窿,修成教堂、修道院、齋堂、廚房、臥室等等;裏麵的祭壇、餐桌、坐椅、床鋪、家具,全是石頭製品。
正如尼布甲尼撒的銘文所說,這條大道並不是滿足交通的需要,它是一條聖道,供信仰馬爾杜克的人們使用。巴比倫的宗教慶典活動非常之多。一般來說,凡是具備巴比倫神廟成員資格的市民,都可以參加宗教慶典活動。在舉行慶典的日子裏,神廟將向每一位成員贈送一份禮物,包括糧食、肉類、油類、金錢,有時還舉行宴會,請教徒們開懷痛飲。這時平常難得出門的家庭主婦和未婚少女們,也在丈夫和父親的陪同下來到神廟參加慶典活動。不過,巴比倫的婦女要比亞述婦女開放得多。亞述婦女如果上街買東西不帶麵紗是違法行為,必須受到懲罰,而巴比倫婦女則不必帶麵紗。神廟和通天塔是國王為大家修建的,因此允許人們去朝拜它們,虔誠的人們經過“遊行大街”,拜倒在馬爾杜克的金像下,然後在僧侶的帶領下,浩浩蕩蕩地登上通天塔。
在巴比倫的宗教活動中,最重要的是新年,每逢新年都要舉行盛大的宗教慶祝活動。在這些活動中,有一項是大年初一的迎神活動。這一天,全城的大小神像都要抬到伊什塔爾的遊行大道上,然後沿著大道向城裏進發,最後進入神廟。神廟祭司開始高聲朗誦讚美詩,歌頌馬爾杜克神的偉大。然後,人們將馬爾杜克之外的神像從神廟抬出來,歡呼著沿著聖道將它們抬到幼發拉底河河邊,連續幾晝夜圍著神像又唱又跳,雷鳴般的祈禱聲在天空中久久迴旋。然後,不知疲倦的人們又歡呼著將它們抬回原處。
與其說巴比倫人表現著對神靈的崇拜,還不如說在發泄著旺盛的精力。一旦遇到來自自然界和人類的嚴酷挑戰的時候,這種原始的旺盛精力,將會轉化成強大的創造力。依靠這種力量,巴比倫人創造出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蹟,包括隨時光傾頹而終將從地球上消失的城市以及光耀古今、生命永駐的科學和藝術。
昔日的文明已距離我們千年萬年,但它們的精神依然依附於文字之中,顯現於形象之中,仍然向我們訴說,給我們以知識、以鼓舞、以啟迪、以教育。
第五部分
“地下迷宮”土耳其地下城市之謎(1)
土耳其的格爾裏默穀地狀如月球,光禿禿的地麵上矗立著一個個奇形怪狀的石堡。不可思議的是,石堡的地下隱藏著一個巨大的遠古城市,地道林立,氣孔隨處可見,堪稱“地下迷宮”。它是誰建造的?又是如何建造的?有什麽用途?
卡巴杜西亞是一個火山岩高原的總稱,麵積4000平方公裏,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東南300公裏處。 遠古年代,卡巴杜西亞5座火山大噴發,熔岩淌流,堆成一片高原。歲月悠悠,風
雨無情,高原被刻蝕剝離成碎塊。有的被溪河打穿,形成懸崖峽穀;有的蛀蝕出星星麻點,致使地麵崎嶇不平。最壯觀的還是數百座金字塔形狀的小山,高度從幾十米到100多米不等,排成密密匝匝的方陣,頗似月球上的丘陵。整片高原薄瘠荒涼,地上長不出樹,地下挖不出礦,一向人煙稀少。
1963年,卡巴杜西亞高原上的德林庫尤村爆出一條大新聞:一個名叫德米爾的農民掘地時在自家院子底下發現一個洞口。在村民協助下,他架著梯子進入井口似的入口,穿過8層過道,見到一個無所不包的地下城鎮。縱橫交錯的隧道兩旁,像蟻塚一樣排列著無數住宅、廚房,有禮拜堂、作坊、水井、食物貯藏室,還有專作墓地的洞室。52個通風管道通向地麵隱蔽處。幾條供逃生用的地道造得尤其巧妙。據估算,這樣規模的地下城可供20000人安身。在純粹手工勞動的情況下,從堅硬的熔岩層中掏出這麽大的空間,有可能嗎?單從地下清運出那麽多的石渣,就要克服多少困難啊。人們隻能這樣設想:或者是建設者的堅韌精神戰勝了大自然,用幾代人的功夫把它挖成;或者是地下存在著火山熔岩隧洞(大規模的火山噴發很可能形成隧道式的溶洞),再加人工展拓改造而成。
這世外桃源——“土耳其地下迷宮”是歷史上哪一代人所建?他們為什麽住在地下?是躲避天災?還是外敵的侵入?這些塵封於地下的廢城埋藏了怎樣的文明呢?
早在公元8世紀和9世紀的時候,卡巴杜西亞已經發現過成千座岩洞教堂和地下教堂。它們鑿在小岩山內或懸崖上,有的相當華麗堂皇。在戈雷梅穀,幾乎每座小尖岩都被挖空了。每一座岩山,就是一座教堂。踏上損缺的石階,可以爬進禮拜大廳。岩石被巧妙地琢成拱門、圓柱、拱頂,每一寸壁麵和柱體都裝飾著線紋和圖案;壁畫栩栩如生,再現著《聖經》故事或東方宗教、民間傳說的大雜燴。
在澤爾弗峽穀兩側的懸崖上,修道士們耐心地打出一個個窟窿,修成教堂、修道院、齋堂、廚房、臥室等等;裏麵的祭壇、餐桌、坐椅、床鋪、家具,全是石頭製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