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明影片公司倒閉後,鄔麗珠又隨夫赴南洋各地登台演出,並在香港為南洋影片公司和大中華影片公司等拍攝了《怪快一枝梅})、《劍光血影》等武俠片。直至40年代末,鄔麗珠仍有武俠片問世。郎麗珠拍攝武俠片的生涯長達20餘年。
在2o年代嶄露頭角的女影星還有蝴蝶、阮玲玉諸多大名鼎鼎之人,但她們對電影藝術的主要貢獻是在30年代,一個轟轟烈烈的3o年代,且聽下回分解
第03章 如癡如醉少女天造銀幕戀 如夢如幻少男地設美人緣
如癡如醉少女天造銀幕戀如夢如幻少男地設美人緣
且說隨著30年代初武俠神怪片熱潮的消退,中國電影進入了一個新的轉折時期。3o年代電影從題材的選擇、表現方法、導演藝術、演員表演到攝影、音樂,全方位地展示了新的風姿,它宣告了中國電影正在走向成熟。
以《姊妹花》、《漁光曲》、《神女》、《馬路天使》等片為代表,一批充滿著時代氣息,洋溢著愛國熱忱,蘊含著人生哲理,貼近社會生活的影片湧現出來,構成了中國電影史上第一個佳作紛呈的高峰時期。
在題材選擇上,3o年代電影不再局限於家庭恩怨的小圈子內,不再熱衷於不著邊際的武俠打鬥、神怪顯靈,而是將影片的觸角伸向了現實社會,從而使電影得以展現廣闊的社會場景:青年學生理想幻滅,知識分子報國無門,上流社會紙醉金迷,下層人民痛苦呻吟。所有這些,均在銀幕上—一呈現出來。
在影片拍攝製作方麵,3o年代電影也透露出成熟的氣息:2o年代電影以鄭正秋為代表的敘事清楚明白、通俗流暢、民族氣息濃鬱的導演風格為30年代導演所繼承。
隨著曾在西方係統地學習過戲劇、電影理論和藝術的導演的成長,隨著外國影片特別是蘇聯影片在中國的放映,外國電影理論及流派在中國的介紹和流傳,中國電影界新一代的導演日益注重電影特性的發揮,比較自覺地利用電影思維。
而有聲電影技術的日趨成熟,又賦予了電影以新的麵貌,對白、插曲、音響的成功運用,使音畫水乳交融,渲染出各種不同的氣氛,造成強烈的藝術效果。攝影已不滿足於記錄一個故事,光影效果、畫麵層次、鏡頭的調度以及組接的新穎合理成為攝影師孜孜以求的目標。
所有這些都使30年代電影具備了比20年代電影更高的表現力,顯示了電影作為一門綜合藝術的造型威力。
30年代影壇還是傑出的電影人材輩出的時期。以夏衍、田漢、陽翰笙等為代表的左翼編導嶄露頭角;以鄭正秋、洪深、史東山為代表的從2o年代過來的編導更趨成熟;以孫瑜、蔡楚生、吳永剛為代表的新編導也出手不凡,後來居上。
30年代電影明星更是光輝奪目:金焰、袁牧之、趙丹、胡蝶、阮玲玉、王人美、陳波兒、黎莉莉等人將電影表演藝術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塑造了一個又一個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深得觀眾喜愛。
在群星閃爍的30年代影壇,有兩顆分外耀眼的女明星讓人刮目相看,那就是胡蝶和阮玲玉。
卻說1908年初的一個微風吹拂的日子,在上海提籃橋恰和碼頭附近的一幢普通的民房裏,隨著一聲響亮的嬰兒啼哭,一個小生靈降生人世。
初為人父的胡少貢和妻子一起為孩子取個乳名叫寶娟。他們怎麽也沒有意識到這個生逢亂世的胡寶娟日後竟成了風華絕代的電影皇後。
就在寶娟出生的這一年,大清王朝的光緒皇帝和垂簾聽政的慈禧太後相繼駕崩,一時間朝野議論紛紛,有人推論,這些年來,列強環伺於外,革命黨蜂起於內,清廷腐敗無能,這大清王朝恐怕氣數已盡。
果然,3年後的1911年1o月1o日,辛亥革命爆發,不久,清帝被迫遜位。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先生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統治中國兩千餘年的封建王朝到此已算壽終正寢。
麵對如此不安的局勢,胡少貢夫婦把全部的愛獻給了寶娟。父親開朗寬厚富有幽默感,母親慈愛溫柔但又不失嚴格。於是,寶娟在父母的嗬護下,度過了自己幸福的童年。
胡少貢原籍廣東鶴山,祖上並無特別顯赫的人物。到胡少貢這一輩,他的姐姐嫁給了日後出任北洋政府總理的唐紹儀的弟弟,他們住在上海時,把胡少貢一家也接來了上海,所以寶娟便在上海出生。
有一年,胡少貢得到姐夫的提攜和推薦,在京奉鐵路上當了總稽查,有了較為豐厚的薪金。但胡少貢長年奔波在京奉鐵路上,時而北京,時而上海,時而廣州,搬家便也成了寶娟童年難忘的回憶。
八歲那年,全家搬到天津。這一年,父親將寶娟和堂妹胡珊送入天主教的聖公學堂讀書,在當時這對她來說是一件幸運的事,因為並非所有的女孩子都能上學讀書,更不用說去上教會學校了。
其間的學習生活雖然如同天主教一樣呆板而乏味,但畢竟她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為她日後很容易地理解各種角色的內涵並把握角色的心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此時,寶娟改名胡瑞華。
寶娟的母親自生下寶娟後,就再也沒懷上孩子。母親是個守舊的人,所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沒能為胡家添個男丁,總覺得自己沒有盡到為人妻的責任。
在天津住下後,母親就開始張羅著要丈夫納妾生子之事,在母親的堅持下,胡少貢納了妾。寶娟的庶母是個旗人,本份老實,妻妾相處,倒也和諧。庶母過門後,一連生下四子一女,胡家人丁興旺了。
寶娟和庶母以及弟妹的關係相處得很好,庶母和弟妹們也喜歡寶娟。值得一提的是,寶娟自從影後,總是庶母跟隨她左右,照料她的生活起居。寶娟還從庶母那裏學來了一日道地的京白,為日後從影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917年,瑞華(即寶娟的學名)已經9歲了。這一年,胡少貢辭去了京奉鐵路總稽查的職務,帶著全家遷回祖籍廣東,在廣州安家。
瑞華自幼性格開朗,喜好新鮮事物,對傳統的表演藝術很是入迷,因此在廣州居住期間,她特別盼望節日的到來。每逢傳統節日,那種充滿著鄉土氣息的民間娛樂慶祝活動,充斥著大街小巷,她常常跟著這些走街串巷的民間表演團體,走出很遠很遠。
父親對瑞華是寵愛慣了的,因而逢年過節,隻要附近什麽地方有戲劇演出,他總是帶著瑞華穿行於大街小巷,不會放過任何一場演出。
瑞華尤其鍾情於燈影戲,燈光透過皮影產生的效果,幾分誇張,幾分虛幻,比起實實在在的真人和木偶來,瑞華覺得有了更多的想像空間。看著布幕上一個個活動的剪影,瑞華在她那小小的腦海裏,為他們添上了生動的眉眼口鼻,真是趣味無窮。
光蔭茬冉,轉眼一晃又是幾年過去了,在此期間,中國電影已經如火如荼,又有多家電影公司從事拍片活動,電影也由過去的短片漸漸走向長片。1922年,中國最早的三部長故事片《閻瑞生》、《海誓》和《紅粉骷髏》開始上映,中國電影已開始走向成熟。
一天,胡少貢突然萌生要帶女兒瑞華去看一次電影,其目的也不過是滿足一下孩子的好奇心,讓她體會一下電影銀幕上的那份驚奇;或是覺得自己長年奔波在外,給予孩子的大少,藉此彌補一下這份情感上的內疚。但不管是什麽原因,胡少貢絕未意識到孩子會和電影有什麽聯繫。
在2o年代嶄露頭角的女影星還有蝴蝶、阮玲玉諸多大名鼎鼎之人,但她們對電影藝術的主要貢獻是在30年代,一個轟轟烈烈的3o年代,且聽下回分解
第03章 如癡如醉少女天造銀幕戀 如夢如幻少男地設美人緣
如癡如醉少女天造銀幕戀如夢如幻少男地設美人緣
且說隨著30年代初武俠神怪片熱潮的消退,中國電影進入了一個新的轉折時期。3o年代電影從題材的選擇、表現方法、導演藝術、演員表演到攝影、音樂,全方位地展示了新的風姿,它宣告了中國電影正在走向成熟。
以《姊妹花》、《漁光曲》、《神女》、《馬路天使》等片為代表,一批充滿著時代氣息,洋溢著愛國熱忱,蘊含著人生哲理,貼近社會生活的影片湧現出來,構成了中國電影史上第一個佳作紛呈的高峰時期。
在題材選擇上,3o年代電影不再局限於家庭恩怨的小圈子內,不再熱衷於不著邊際的武俠打鬥、神怪顯靈,而是將影片的觸角伸向了現實社會,從而使電影得以展現廣闊的社會場景:青年學生理想幻滅,知識分子報國無門,上流社會紙醉金迷,下層人民痛苦呻吟。所有這些,均在銀幕上—一呈現出來。
在影片拍攝製作方麵,3o年代電影也透露出成熟的氣息:2o年代電影以鄭正秋為代表的敘事清楚明白、通俗流暢、民族氣息濃鬱的導演風格為30年代導演所繼承。
隨著曾在西方係統地學習過戲劇、電影理論和藝術的導演的成長,隨著外國影片特別是蘇聯影片在中國的放映,外國電影理論及流派在中國的介紹和流傳,中國電影界新一代的導演日益注重電影特性的發揮,比較自覺地利用電影思維。
而有聲電影技術的日趨成熟,又賦予了電影以新的麵貌,對白、插曲、音響的成功運用,使音畫水乳交融,渲染出各種不同的氣氛,造成強烈的藝術效果。攝影已不滿足於記錄一個故事,光影效果、畫麵層次、鏡頭的調度以及組接的新穎合理成為攝影師孜孜以求的目標。
所有這些都使30年代電影具備了比20年代電影更高的表現力,顯示了電影作為一門綜合藝術的造型威力。
30年代影壇還是傑出的電影人材輩出的時期。以夏衍、田漢、陽翰笙等為代表的左翼編導嶄露頭角;以鄭正秋、洪深、史東山為代表的從2o年代過來的編導更趨成熟;以孫瑜、蔡楚生、吳永剛為代表的新編導也出手不凡,後來居上。
30年代電影明星更是光輝奪目:金焰、袁牧之、趙丹、胡蝶、阮玲玉、王人美、陳波兒、黎莉莉等人將電影表演藝術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塑造了一個又一個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深得觀眾喜愛。
在群星閃爍的30年代影壇,有兩顆分外耀眼的女明星讓人刮目相看,那就是胡蝶和阮玲玉。
卻說1908年初的一個微風吹拂的日子,在上海提籃橋恰和碼頭附近的一幢普通的民房裏,隨著一聲響亮的嬰兒啼哭,一個小生靈降生人世。
初為人父的胡少貢和妻子一起為孩子取個乳名叫寶娟。他們怎麽也沒有意識到這個生逢亂世的胡寶娟日後竟成了風華絕代的電影皇後。
就在寶娟出生的這一年,大清王朝的光緒皇帝和垂簾聽政的慈禧太後相繼駕崩,一時間朝野議論紛紛,有人推論,這些年來,列強環伺於外,革命黨蜂起於內,清廷腐敗無能,這大清王朝恐怕氣數已盡。
果然,3年後的1911年1o月1o日,辛亥革命爆發,不久,清帝被迫遜位。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先生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統治中國兩千餘年的封建王朝到此已算壽終正寢。
麵對如此不安的局勢,胡少貢夫婦把全部的愛獻給了寶娟。父親開朗寬厚富有幽默感,母親慈愛溫柔但又不失嚴格。於是,寶娟在父母的嗬護下,度過了自己幸福的童年。
胡少貢原籍廣東鶴山,祖上並無特別顯赫的人物。到胡少貢這一輩,他的姐姐嫁給了日後出任北洋政府總理的唐紹儀的弟弟,他們住在上海時,把胡少貢一家也接來了上海,所以寶娟便在上海出生。
有一年,胡少貢得到姐夫的提攜和推薦,在京奉鐵路上當了總稽查,有了較為豐厚的薪金。但胡少貢長年奔波在京奉鐵路上,時而北京,時而上海,時而廣州,搬家便也成了寶娟童年難忘的回憶。
八歲那年,全家搬到天津。這一年,父親將寶娟和堂妹胡珊送入天主教的聖公學堂讀書,在當時這對她來說是一件幸運的事,因為並非所有的女孩子都能上學讀書,更不用說去上教會學校了。
其間的學習生活雖然如同天主教一樣呆板而乏味,但畢竟她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為她日後很容易地理解各種角色的內涵並把握角色的心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此時,寶娟改名胡瑞華。
寶娟的母親自生下寶娟後,就再也沒懷上孩子。母親是個守舊的人,所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沒能為胡家添個男丁,總覺得自己沒有盡到為人妻的責任。
在天津住下後,母親就開始張羅著要丈夫納妾生子之事,在母親的堅持下,胡少貢納了妾。寶娟的庶母是個旗人,本份老實,妻妾相處,倒也和諧。庶母過門後,一連生下四子一女,胡家人丁興旺了。
寶娟和庶母以及弟妹的關係相處得很好,庶母和弟妹們也喜歡寶娟。值得一提的是,寶娟自從影後,總是庶母跟隨她左右,照料她的生活起居。寶娟還從庶母那裏學來了一日道地的京白,為日後從影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917年,瑞華(即寶娟的學名)已經9歲了。這一年,胡少貢辭去了京奉鐵路總稽查的職務,帶著全家遷回祖籍廣東,在廣州安家。
瑞華自幼性格開朗,喜好新鮮事物,對傳統的表演藝術很是入迷,因此在廣州居住期間,她特別盼望節日的到來。每逢傳統節日,那種充滿著鄉土氣息的民間娛樂慶祝活動,充斥著大街小巷,她常常跟著這些走街串巷的民間表演團體,走出很遠很遠。
父親對瑞華是寵愛慣了的,因而逢年過節,隻要附近什麽地方有戲劇演出,他總是帶著瑞華穿行於大街小巷,不會放過任何一場演出。
瑞華尤其鍾情於燈影戲,燈光透過皮影產生的效果,幾分誇張,幾分虛幻,比起實實在在的真人和木偶來,瑞華覺得有了更多的想像空間。看著布幕上一個個活動的剪影,瑞華在她那小小的腦海裏,為他們添上了生動的眉眼口鼻,真是趣味無窮。
光蔭茬冉,轉眼一晃又是幾年過去了,在此期間,中國電影已經如火如荼,又有多家電影公司從事拍片活動,電影也由過去的短片漸漸走向長片。1922年,中國最早的三部長故事片《閻瑞生》、《海誓》和《紅粉骷髏》開始上映,中國電影已開始走向成熟。
一天,胡少貢突然萌生要帶女兒瑞華去看一次電影,其目的也不過是滿足一下孩子的好奇心,讓她體會一下電影銀幕上的那份驚奇;或是覺得自己長年奔波在外,給予孩子的大少,藉此彌補一下這份情感上的內疚。但不管是什麽原因,胡少貢絕未意識到孩子會和電影有什麽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