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日辰時,鄭軍澎湖守軍主帥、武平侯劉國軒獲得這一情報。在此之前,他已令澎湖各島守軍沿岸構築堡壘、布設火炮,岸外以炮船列陣,並調集重兵環泊於娘媽宮前口子及諸要口守備。申時(15—17時),清軍水師抵達澎湖外圍,兵船分別暫泊於貓嶼、花嶼等澳。這些小島上的鄭軍守兵不戰而退,在清軍到達前已撤奔澎湖本島。


    十六日,清軍抵近澎湖本島,施琅隨即下達進攻命令。劉國軒率領部屬二萬多名、戰船二百餘艘,迎擊猛撲而來的清軍。論兵力,兩軍旗鼓相當、不相上下。殺聲震天,槍炮齊鳴,慘烈的征台大決戰,在澎湖打響。


    就在這緊要關口,颶風突發,怒濤山立。施琅所率水師前鋒簸蕩漂散,戰鬥陣形被狂風打亂,遭到敵艦四麵圍攻。見狀,施琅親率艦船衝擊敵船,不幸右眼被槍銃擊傷,啊也倒地,血流滿麵。危急時刻,大力士、先鋒官藍理率船沖入重圍,接連擊毀三艘敵船,其他敵船畏怯稍退。於是,主帥、先鋒得以聯手攻敵。戰鬥正酣,藍理被敵一炮擊傷,頓時腹破腸流,遭受重創。但藍理一聲不吭,咬牙挺立,稍加包紮即投入戰鬥。因此英勇壯舉,藍理後來榮獲“破肚將軍”美名。在這千鈞一髮之際,千總遊觀光喊殺連天,率部乘風直撲而來,救回主帥、先鋒。


    在主帥、先鋒均遭重創的情況下,清軍急忙撤退。劉國軒因軍中缺糧,恐怕部屬潰散,不敢追擊。當日戰役,鄭軍損兵二千餘人,毀船約二十艘。


    第二天,施琅回師停泊於八罩島。施琅對海事稔熟於心,明知艦隊停泊之處屬於危地,卻沒有良策,因為澎湖三十六島凡能用於停泊兵船的軍事要地,均被鄭軍占領。施琅對天嘆道:“三軍命懸,悉聽之天。”當時,海流湍急,兵船難泊,海潮驟漲,忽與島平,看上去又一場摧天颶風就要襲來,情形萬分危急,但不知為何,老天蓄勢造作了一陣子,竟突然平息。施琅慶幸非常,用手撫額說:“天佑我師也!”


    按照常例,六月時節,澎湖難有五日和風,常常驟起颶風,怒濤山高,變幻莫測。因此,這次清軍攻台,施琅心中沒有百分之百勝算。利用天賜良機,施琅下令整軍五日,申嚴軍令,審定功罪,賞懲官兵。


    鄭軍望見敵軍泊於八罩島,冷笑道:“此不足煩吾兵,潮至自碎耳。”


    二十一日晚,清軍艦隊起航。劉國軒正要整兵迎敵,望見一團黑雲從天邊突起,便說:“不用排兵,但排酒來作戲。”他斷言,清軍艦隊將很快葬身魚腹。原來,黑雲是颶風驟起的前兆。酒筵擺開,忽然聽得有殷殷之聲,劉國軒非常驚愕地環顧眾將說:“何聲遽鳴遽息?”邊問邊飲酒自若。過了一會兒,殷殷之聲又起,劉國軒道:“豈雷聲耶?”語音未落,隻聽轟隆一聲,雷聲大作。原來,澎湖一帶海麵有一個規律,烏雲起必颶風起,雷聲作則風雲立散。劉國軒大驚失色,跳將起來,將筵席一腳踢翻,仰天長嘆:“此天也,非人也,罷!罷!速具舟楫。”隨即,劉國軒將日常乘坐、樹有主帥旗纛的大船,換給他人乘坐,自己乘坐一條小船作好敗逃準備。


    二十二日,清軍兵分四路出擊:施琅親率戰船五十六艘,均分為八股,進攻鄭軍主陣娘媽宮;都督陳蟒、魏明等率戰船五十艘為東線,自茨諡北技α嶼、四角山為奇兵,夾擊娘媽宮;總兵董義、康玉等率戰船五十艘為西線,自西側突入牛心灣,佯動登陸,作疑兵牽製西麵之敵;其餘八十艘戰船作為後援。辰時(7—9時),清軍發動總攻。


    鄭軍二百餘艘炮船、鳥船,在劉國軒指揮下四處迎敵。其中二十餘艘大炮船,各裝備三四千斤紅衣大炮一門,刀十餘門,銃一二百門不等,火力強大。兩軍對壘,一場惡戰,炮火連天,矢石交攻,彈矢如雨,煙焰蔽天,咫尺莫辨。總兵林賢、朱天貴等清軍將領率先沖入敵陣。朱天貴尤其勇猛,力敵三船,身負重傷,寧死不退,在追擊敵船時炮穿其脅,立時陣亡。戰至巳時(9—11時),南風大作,施琅立即令火器船乘風縱發,用火桶、火罐攻擊敵艦。這場鏖戰,直至申時(15—17時),以鄭軍大敗而告終。鄭軍主帥劉國軒僅率大小船隻三十一艘逃回台灣本島,清軍占領澎湖。這場海戰,鄭軍主力被殲,官兵陣亡一萬二千三百餘人,投誠五千餘人,澎湖外圍三十六島兵民全部投降,戰船損失一百九十四艘。相比之下,清軍損失要小得多,從十六日至二十二日,官兵亡三百二十九人,傷一千八百餘人。


    修煉堅韌(7)


    高冕


    澎湖係台灣門戶,劉國軒所率艦隊乃鄭軍主力。攻占澎湖、消滅劉國軒艦隊,等於給台灣鄭氏政權敲下了最後一顆棺釘。


    七月十五日,正逢中秋佳節。這一天,澎湖大捷喜訊馳抵紫禁城。康熙帝遙望天際一輪圓月,喜不自禁,立即脫下所穿禦衣,令人快馬加鞭,馳賜施琅。隨即,這位熱血奔湧的青年皇帝,詩興大發,揮毫潑墨,寫下一首特賜施琅的五言律詩:“島嶼全軍入,滄溟一戰收;降帆來蜃市,露布徹龍樓。上將能宣力,奇功本伐謀;伏波名共美,南紀盡安流。”


    在康熙帝眼裏,此時的施琅,是善伐謀、建奇功的一員上將。


    澎湖被攻克,台灣失去屏障,島內人心渙散,鄭克遼セ曷淦恰⑹腫鬮藪搿T詿誦問葡攏施琅當年在京師時醞釀成熟的“因剿寓撫”之策,得以付諸實施。他提出“我軍暫屯澎湖,扼其吭,拊其背,逼近巢穴,使其不戰自潰”的作戰方案,邊整軍備戰,邊對台灣鄭氏集團展開和平攻勢。但姚啟聖提出與其截然相反的主張,建議迅速進擊,“乘勝直搗台灣”。對此爭議,康熙帝出來裁定,批準施琅之策,否決姚啟聖之策。在施琅以戰逼和策略麵前,鄭克斂壞貌恍告無條件歸順大清。施琅遂於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八月十三日抵台受降,向鄭氏集團宣讀皇帝赦詔。十八日,鄭克良八屬官員全部剃髮歸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玄機∶清王朝皇權角逐中的平步青雲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高冕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高冕並收藏玄機∶清王朝皇權角逐中的平步青雲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