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頁
玄機∶清王朝皇權角逐中的平步青雲者 作者:高冕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商場官場] 《玄機∶清王朝皇權角逐中的平步青雲者》作者:高冕【完結】
書籍簡介
這部破解升官奧秘的作品,真實解讀了清王朝近三百年間最富代表性的十二位高官的發跡內幕。這些富有傳奇色彩的高官,大多平民出身、書生起步,但他們都以過人之處,贏得上司青睞,官運亨通,隆隆直上,平步青雲,超越成千上萬競爭者,成為位高權重的當朝紅人。他們既有相似之處,工於心計,精於謀劃,勇於打拚,更有各自精絕獨到的手段。為官之奇、為道之深令人匪夷,讀來瞠目……
進獻殊禮(1)
高冕
範文程是大清開國名臣。此公也是靠送“大禮”發跡起家,大紅大紫的。不過,與歷朝歷代一心往上爬、又不走正道的官吏所使手段截然不同,他送的禮,不是金銀財物、佳麗美色,也不是浮誇虛報、搖尾乞寵,而是惟他獨有的殊禮——政治智慧。
範文程先後效力於清王朝努爾哈赤、皇太極、福臨、玄燁四位最高統治者,綜觀其仕途,除短期遭受挫折外,總體上都很順利。但細加分析便知,範文程作為一顆政治明星升騰於蒼穹,當屬皇太極時代。
康熙五年(1666年)八月,範文程去世。十三周歲的少年皇帝玄燁,揮舞禦筆為其書寫祠額,贈以“元輔高風”四字。按康熙帝說法,範文程在努爾哈赤手下已春風得意,屬天命朝紅人,不是崇德朝紅人。但事實並非如此。那麽,康熙帝所說“元輔”,是否應理解為:“元”,為大清第一帝皇太極,“輔”,為首輔重臣呢?能不能說,康熙帝就認定範文程是皇太極最器重、最信任的重臣?實際上也不是。清朝最高統治者都將努爾哈赤視為開國皇帝。遠在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上台時,就將亡故多年的父汗抬舉為“武皇帝”。到康熙元年,玄燁登極,將努爾哈赤改諡為“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弘文定業、高皇帝”。這就是說,康熙帝像祖父皇太極一樣,也是將努爾哈赤尊為大清開國皇帝的。
康熙帝是一位精通歷史的皇帝,他不可能不知道範文程在努爾哈赤當政時代並未走紅的史實。那麽,他為何要將範文程稱為天命朝紅人?康熙帝作為傑出的封建大政治家,將本屬崇德朝受到器重、平步青雲的人物,說成努爾哈赤時代就受到帝寵、位極人臣,一定大有文章。
康熙帝對範文程歷史地位作如此定位,耐人尋味。這表明,探究此公究竟何時走紅、到底為何走紅,具有非常獨特的意義。
範文程堪稱清初最高權力爭奪的一座重要地標。其一生歷經一係列皇權爭奪的暴風驟雨,既參加過許多硝煙瀰漫、血肉橫飛的外爭,又參與了女真貴族集團爾虞我詐、波詭雲譎、陰狠殘忍的內鬥,而且很長時期參與核心層謀劃。大概因為家醜不可外揚因素,存世的史料,記述他贊襄清最高統治者與明朝皇帝爭奪皇權的筆墨占了很多,記載他參與清統治集團內部角逐最高權力的則為數不多。
範文程實際上在天命朝並未受到應有重視,更談不上是努爾哈赤的什麽紅人。他效命於努爾哈赤達八周年零四個月。這一時間,占了這位大金國最高統治者稱汗之後近三分之二的時間。在努爾哈赤無論實質上還是名義上都占據大金國權壇第一把交椅的情況下,範文程最終隻是熬了個章京。章京這個官銜,在清代分為多種,通常屬中下級軍官。章京決非高官,但如果能進入核心參謀班子,類似於後來任職於軍機處的章京,在最高權力人物身邊謀劃軍國大事,身在樞機,知悉機務,充分發揮自身的價值,被大金國一號人物重視和賞識,也可算作受到應有重視。惜乎範文程這個章京不是屬於這一類,而是一個不受關注、無關緊要的小角色。
範文程是心甘情願主動投奔努爾哈赤的。那是1618年的一個春天,也就是努爾哈赤立國稱汗的第三年春天。在早春寒風的吹拂下,他發布“七大恨”誓師征伐明王朝,一舉拿下撫順城,擄獲人畜三十餘萬。這標誌著金明關係的重大戰略轉變。撫順之役是他起兵三十五年來首次與明軍正麵交鋒,努爾哈赤由原來的對明俯首稱臣走上了公開反抗的道路。撫順一役對努爾哈赤的意義,不隻是拔寨奪城、俘獲人畜,更在於獲得了雄視對手的信心:看似龐然可怕的明王朝,不過空殼駱駝而已!在取得攻城略地輝煌勝利的血腥和硝煙裏,明軍守將、撫順所遊擊官李永芳剃髮投降、跪倒在努爾哈赤腳下。讓這位金國最高統治者興奮的,還不止於此。他正擦拭劍血、暢飲高歌之際,報有兩位儒生前來拜謁。這頗出乎意料。若是報有武將來降,他不會意外,守城主將李永芳都已繳械投降,況其手下部將乎。聞有儒生來見,這大大刺激了這位長於騎射的女真統帥的好奇心和虛榮心。他立即精心作了一番安排,與諸位貝勒一起升座,拉開架勢接見大明王朝的儒生。前來晉見者是弟兄倆,弟名範文程,兄名範文福均為瀋陽縣學生員,也就是百姓所稱的秀才。雙方施禮之後,一身戎裝的努爾哈赤與文質彬彬的儒生欣然交談。範文程穎敏沉毅,形貌頎偉。相比之下,兄弟倆之中,努爾哈赤對範文程更有好感。大概是為了引起努爾哈赤的重視,兄弟倆有意推銷自己,抬出自己的曾祖——範。範┦歉齟竺鼎鼎的人物,明正德年間進士,官至兵部尚書,明王朝的名臣,赫然列傳於明史。數典尋根繼續追溯,祖上還出過一位聲名更響的人物,他就是宋朝參知政事(相當於副宰相),政治家、文學家範仲淹。推算起來,範文程是這位歷史名人的第十七世孫。這一招果然奏效,努爾哈赤聽了倍感興趣,邊環顧在座的各位貝勒,邊脫口道:“此名臣後也,善遇之!”不知是喜不自禁,還是這位崇尚騎射的武帥不大擅長拐彎抹角,不加遮攔一語道破對兩位儒生的看法:善待他們的出發點,不是別的,而是因為他倆係名臣之後。這一語,還泄露了一個秘密:過去,努爾哈赤及其女真上層集團一直厚武薄文,對舞文弄墨的儒士文人沒有引起重視;立國稱汗以來,他對儒士文人仍未引起足夠重視,與其說是他重視儒生在奪取皇權中的作用,還不如說他真正感興趣的是儒生曾祖的赫赫名聲,是為了滿足他收服名人之後的那份虛榮。努爾哈赤在輕薄儒士方麵曾留下惡劣的記錄:創造滿文的額爾德尼,這位兼通蒙、漢文而被他賜予“巴克什”稱號的語言文字天才,後來竟被他一刀砍了;另一位始創滿文的聖人噶蓋,在他創製滿文的同年,也成為努爾哈赤的刀下鬼。“巴克什”,是女真人對文人儒士的尊稱。努爾哈赤對能夠創造文字的“巴克什”尚且如此,對一般舞文弄墨者又能指望他如何厚待呢?
書籍簡介
這部破解升官奧秘的作品,真實解讀了清王朝近三百年間最富代表性的十二位高官的發跡內幕。這些富有傳奇色彩的高官,大多平民出身、書生起步,但他們都以過人之處,贏得上司青睞,官運亨通,隆隆直上,平步青雲,超越成千上萬競爭者,成為位高權重的當朝紅人。他們既有相似之處,工於心計,精於謀劃,勇於打拚,更有各自精絕獨到的手段。為官之奇、為道之深令人匪夷,讀來瞠目……
進獻殊禮(1)
高冕
範文程是大清開國名臣。此公也是靠送“大禮”發跡起家,大紅大紫的。不過,與歷朝歷代一心往上爬、又不走正道的官吏所使手段截然不同,他送的禮,不是金銀財物、佳麗美色,也不是浮誇虛報、搖尾乞寵,而是惟他獨有的殊禮——政治智慧。
範文程先後效力於清王朝努爾哈赤、皇太極、福臨、玄燁四位最高統治者,綜觀其仕途,除短期遭受挫折外,總體上都很順利。但細加分析便知,範文程作為一顆政治明星升騰於蒼穹,當屬皇太極時代。
康熙五年(1666年)八月,範文程去世。十三周歲的少年皇帝玄燁,揮舞禦筆為其書寫祠額,贈以“元輔高風”四字。按康熙帝說法,範文程在努爾哈赤手下已春風得意,屬天命朝紅人,不是崇德朝紅人。但事實並非如此。那麽,康熙帝所說“元輔”,是否應理解為:“元”,為大清第一帝皇太極,“輔”,為首輔重臣呢?能不能說,康熙帝就認定範文程是皇太極最器重、最信任的重臣?實際上也不是。清朝最高統治者都將努爾哈赤視為開國皇帝。遠在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上台時,就將亡故多年的父汗抬舉為“武皇帝”。到康熙元年,玄燁登極,將努爾哈赤改諡為“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弘文定業、高皇帝”。這就是說,康熙帝像祖父皇太極一樣,也是將努爾哈赤尊為大清開國皇帝的。
康熙帝是一位精通歷史的皇帝,他不可能不知道範文程在努爾哈赤當政時代並未走紅的史實。那麽,他為何要將範文程稱為天命朝紅人?康熙帝作為傑出的封建大政治家,將本屬崇德朝受到器重、平步青雲的人物,說成努爾哈赤時代就受到帝寵、位極人臣,一定大有文章。
康熙帝對範文程歷史地位作如此定位,耐人尋味。這表明,探究此公究竟何時走紅、到底為何走紅,具有非常獨特的意義。
範文程堪稱清初最高權力爭奪的一座重要地標。其一生歷經一係列皇權爭奪的暴風驟雨,既參加過許多硝煙瀰漫、血肉橫飛的外爭,又參與了女真貴族集團爾虞我詐、波詭雲譎、陰狠殘忍的內鬥,而且很長時期參與核心層謀劃。大概因為家醜不可外揚因素,存世的史料,記述他贊襄清最高統治者與明朝皇帝爭奪皇權的筆墨占了很多,記載他參與清統治集團內部角逐最高權力的則為數不多。
範文程實際上在天命朝並未受到應有重視,更談不上是努爾哈赤的什麽紅人。他效命於努爾哈赤達八周年零四個月。這一時間,占了這位大金國最高統治者稱汗之後近三分之二的時間。在努爾哈赤無論實質上還是名義上都占據大金國權壇第一把交椅的情況下,範文程最終隻是熬了個章京。章京這個官銜,在清代分為多種,通常屬中下級軍官。章京決非高官,但如果能進入核心參謀班子,類似於後來任職於軍機處的章京,在最高權力人物身邊謀劃軍國大事,身在樞機,知悉機務,充分發揮自身的價值,被大金國一號人物重視和賞識,也可算作受到應有重視。惜乎範文程這個章京不是屬於這一類,而是一個不受關注、無關緊要的小角色。
範文程是心甘情願主動投奔努爾哈赤的。那是1618年的一個春天,也就是努爾哈赤立國稱汗的第三年春天。在早春寒風的吹拂下,他發布“七大恨”誓師征伐明王朝,一舉拿下撫順城,擄獲人畜三十餘萬。這標誌著金明關係的重大戰略轉變。撫順之役是他起兵三十五年來首次與明軍正麵交鋒,努爾哈赤由原來的對明俯首稱臣走上了公開反抗的道路。撫順一役對努爾哈赤的意義,不隻是拔寨奪城、俘獲人畜,更在於獲得了雄視對手的信心:看似龐然可怕的明王朝,不過空殼駱駝而已!在取得攻城略地輝煌勝利的血腥和硝煙裏,明軍守將、撫順所遊擊官李永芳剃髮投降、跪倒在努爾哈赤腳下。讓這位金國最高統治者興奮的,還不止於此。他正擦拭劍血、暢飲高歌之際,報有兩位儒生前來拜謁。這頗出乎意料。若是報有武將來降,他不會意外,守城主將李永芳都已繳械投降,況其手下部將乎。聞有儒生來見,這大大刺激了這位長於騎射的女真統帥的好奇心和虛榮心。他立即精心作了一番安排,與諸位貝勒一起升座,拉開架勢接見大明王朝的儒生。前來晉見者是弟兄倆,弟名範文程,兄名範文福均為瀋陽縣學生員,也就是百姓所稱的秀才。雙方施禮之後,一身戎裝的努爾哈赤與文質彬彬的儒生欣然交談。範文程穎敏沉毅,形貌頎偉。相比之下,兄弟倆之中,努爾哈赤對範文程更有好感。大概是為了引起努爾哈赤的重視,兄弟倆有意推銷自己,抬出自己的曾祖——範。範┦歉齟竺鼎鼎的人物,明正德年間進士,官至兵部尚書,明王朝的名臣,赫然列傳於明史。數典尋根繼續追溯,祖上還出過一位聲名更響的人物,他就是宋朝參知政事(相當於副宰相),政治家、文學家範仲淹。推算起來,範文程是這位歷史名人的第十七世孫。這一招果然奏效,努爾哈赤聽了倍感興趣,邊環顧在座的各位貝勒,邊脫口道:“此名臣後也,善遇之!”不知是喜不自禁,還是這位崇尚騎射的武帥不大擅長拐彎抹角,不加遮攔一語道破對兩位儒生的看法:善待他們的出發點,不是別的,而是因為他倆係名臣之後。這一語,還泄露了一個秘密:過去,努爾哈赤及其女真上層集團一直厚武薄文,對舞文弄墨的儒士文人沒有引起重視;立國稱汗以來,他對儒士文人仍未引起足夠重視,與其說是他重視儒生在奪取皇權中的作用,還不如說他真正感興趣的是儒生曾祖的赫赫名聲,是為了滿足他收服名人之後的那份虛榮。努爾哈赤在輕薄儒士方麵曾留下惡劣的記錄:創造滿文的額爾德尼,這位兼通蒙、漢文而被他賜予“巴克什”稱號的語言文字天才,後來竟被他一刀砍了;另一位始創滿文的聖人噶蓋,在他創製滿文的同年,也成為努爾哈赤的刀下鬼。“巴克什”,是女真人對文人儒士的尊稱。努爾哈赤對能夠創造文字的“巴克什”尚且如此,對一般舞文弄墨者又能指望他如何厚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