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間盛傳帝國財政部最近發了筆小財。
財政部堅決不承認,可是中央各部官員積欠多年的俸祿近期全額補足,這幫老學究們不是睜眼說瞎話嘛。
財政部拖欠的可不止官員俸祿,各部辦公經費拖欠的更多。得到風聲的內閣大佬以及二級部門的大臣們紛紛堵門討債。
又過了一段時間,頂不住壓力的財政部果斷將海軍部賣了,情況逐漸明朗——海軍部這個秋天派船去南海護僑,順便發行一筆海軍債券。
南海各地僑民感恩海軍護僑行動,紛紛踴躍購買。由於財政部也出了一份力,順便摟了點小錢。
大家都是家裏訂閱過《海鏡報》的文明人,自然知道這是在仿效東岸國發展海軍。
大佬們不知道這海軍債券完全是無本的買賣,聽說窮瘋了的海軍拿他們那些個主力艦做抵押借貸,每年都要南下武裝護僑還利息。旗艦街的大臣們除了痛罵海軍部膽子大,也沒好意思上門化緣。
消息傳開後,威敏宮發布最新旨意,任命負責此次海軍債券銷售工作的帝國海軍副參領路遠兼任巡洋艦隊副統製職務。。
南天號巡洋艦管帶兼海軍部直屬參謀官兼巡洋艦隊副統製,路遠身上的頭銜絲毫不比露國駐大英公使雷薩爾的姓名要短。更詭異的是,路遠兼任的職務無論是級別還是重要性都明星要高於本職的南天號巡洋艦管帶……
十九歲的艦隊副司令確實有些嚇人,不過小皇帝並未給路遠提升軍銜,這次任命更類似於某種榮譽稱號。
知道內幕的都清楚這對小皇帝對路遠撈錢手段的褒獎,不知道的還以為小皇帝這是在補償海軍部……明明是海軍部發行的債券,咋就被財政部截胡了一部分呢。
也有朝堂大佬建議給路遠封爵。
路管帶積攢的功勞封個子爵都不為過,起碼比任命巡洋艦隊副統製要靠譜。但是小皇帝性格執拗,就是不同意給爵位,所以路遠巡洋艦隊副統製的任命詔書就這麽稀裏糊塗的下來了。
對於威敏宮的任命詔書,海軍部欣然接受。
海軍內部也不是沒有嫉妒者和說閑話的,不過那都是邊緣人物。但凡能夠說得上話的,注意力已經放在了海軍即將擴軍這件事情上。
穹甲巡洋艦升級成完美裝甲巡洋艦,升級成全重型火炮戰列艦,這意味著有大量的崗位空缺。穹甲巡洋艦管帶軍銜一般是海軍副參領,那麽裝甲巡洋艦管帶的軍銜會不會提升到海軍正參領?全重型火炮戰列艦管帶的軍銜會不會提升到協都統?就算搶不到新艦管帶職務,做個正參領軍銜的大副和副參領軍銜的二副難道不香嗎?
船多人少的時代,誰特麽在乎路遠職務晉升這麽點小事!有時間朝這個背景深厚履曆豪華又立功無數的年輕人下黑手,還不如好好謀劃混入新艦順便解決軍銜晉升問題。
絕大部分海軍人都不在意路遠的晉升,不過他本人還是很激動的。
路遠的軍銜並沒有得到提升,這說明他的巡洋艦隊副統製職務含金量不太高。
不過艦隊副統製就是艦隊副統製!
當艦隊總統製楊威理因為年齡大了提出辭職,或者因為局勢變化需要保持中立不得不暫時離開,另一位巡洋艦隊副統製又是海軍協辦大臣陳友益兼任的。按照帝國海軍章程以及巡洋艦隊指揮序列,實際指揮官就成了他自己。
兼任巡洋艦隊副統製職務後,路遠距離完成第二階段終極目標——晉升巡洋艦隊總統製十分接近。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就是利用海軍債券訂購新銳軍艦,趁著東露戰爭這天賜良機重新崛起!
自從巡洋艦隊五艘穹甲巡洋艦結束南海地區“友好”訪問,回到位於帝國北方的海濱港後,帝都城內的海軍部大樓裏就彌漫著一股子暴發戶的味道。
窮瘋了的海軍人見什麽都想要買兩套,一套直接使用,另一套當備件庫存,有錢!
作為帝國海軍大艦巨炮派總舵主的海軍大臣鄭詩濤更是推翻了重建海軍第二階段造艦計劃,準備召開會議重新擬定。
海軍部參考了路遠當年在《奏請重建海軍補充折》中提出的辦法,以五年為一個周期製定重建海軍造艦計劃。
第一階段是以五艘穹甲巡洋艦為核心,在加上英東戰爭前後對外購買的輕型軍艦和輔助軍艦,自行建造兩艘魚雷炮艦,目標是恢複帝國海防空虛、軍艦調撥捉襟見肘的窘態;以較低的成本在短時間內使海軍實力恢複到一定的水平;適當儲備海軍人才,恢複本國造艦能力。
新曆899年在海軍技術路線大討論會議結束後,海軍部擬定第二階段造艦計劃,以三艘練習巡洋艦為核心,積累海軍底蘊。分成兩個批次訂購四艘江防炮艦,讓江防艦隊具備一定的戰鬥力。另外訂購一艘完美裝甲巡洋艦,嚐試引進和仿製潛艇,開發魚雷、水雷戰術,發展出一些以小博大以弱勝強的非對稱作戰能力。
第二階段造艦計劃自新曆900年正式開始,才實施兩年不到就戛然而止。
沒人能提前預料到海軍債券銷售會如此順利——即便是對路遠最有信心的海軍協辦大臣陳友益也隻敢想一艘裝甲巡洋艦,沒想到路遠硬是將裝巡換成了全重型火炮戰列艦。
這也是海軍部樂於見到路遠晉升巡洋艦隊副統製的原因,他們實在沒有別的能拿得出手的獎勵了!
按照海軍債券銷售情況,海軍部將分批次拿到最少六百萬金鎊的造艦經費,新曆900年到新曆901年結餘的海軍機動經費還有一百一十萬金鎊,再加上明年起海軍軍費提升到四百五十萬金鎊,在帝國主要軍港、海防要塞和炮台的建設工程基本完工的背景下,海軍每年至少能夠結餘一百五十萬金鎊的造艦經費,樂觀估計在新曆903年之前能拿出一千萬金鎊的造艦經費。
主力艦本身還有兩年左右的造艦周期,利用好時間差,海軍部完全可以再掏出三百萬金鎊的造艦經費。
一夜暴富之後再看第二階段造艦計劃,就顯得太保守了。現在距離實施第三階段造艦計劃還有三年多的時間,海軍部隻能重新擬定方案。
<a href="http:///"></a>
三艘練習巡洋艦依然是重中之重,四艘江防炮艦建造工作正常進行,潛艇、魚雷、電報機、觀瞄設備該引進繼續引進,該仿製繼續仿製,不過完美裝甲巡洋艦和不過戰列艦和全重型火炮戰列艦也得來幾艘。
連路遠都化身成為大艦巨炮黨的大護法,絕口不提當年在海軍技術路線大討論會議上說過“積累底蘊,默默發展”。
新曆901年12月17日,新官上任的路遠被召回海軍部大樓,以海軍部直屬參謀官的身份幫忙重新擬定第二階段造艦計劃。
經過一番不怎麽激烈的討論後,海軍部決定根據東露戰爭是否爆發,從新曆902年開始以五年為周期製定兩個版本的第二階段造艦計劃。
在這五年的時間內,如果東露戰爭並未爆發,海軍部將以兩個批次各訂購一艘完美裝甲巡洋艦。
這款裝巡技術指標參考在國際上很暢銷的意呆利加裏波第級裝巡,一方麵能讓大英海軍練練手,熟悉久違了的大噸位主力艦,加速人才儲備;另一方麵避免引起露國和東岸海軍的警覺——以兩國現在的海軍實力,不至於在意區區兩艘裝巡。
至於兩艘全重型火炮戰列艦訂購工作則推遲到第三階段造艦計劃中去。
在這五年的時間內,如果東露戰爭爆發,海軍部將取消第二批次的完美裝甲巡洋艦訂購計劃,直接轉而訂購兩艘全重型火炮戰列艦。
其實第一種方案對海軍更有利,方便海軍籌集更多的造艦經費,儲備更多的人才,積累更多的技術。如果是第二種方案,很可能會出現第二艘全重型火炮戰列艦造艦經費不足的情況。
好在帝國海軍部有著祖傳的造艦經費大師級微操技術,就算尾款略微有一些缺額,屆時應該可以從東露戰爭倒賣軍火發的那筆橫財中拿錢。
會議結束後,路遠回到海軍部大樓附屬公寓,跟往常一樣掏出信紙梳理海軍第二階段造艦計劃以及自己個人第二階段晉升計劃的疏漏。
路遠這兩項計劃與東露戰爭勝負無關,但是與東露戰爭卻牢牢綁定在一起。
這個位麵的北美合眾國受製於國土麵積以及人口,實力並不強,南方還有死敵南美聯邦共和國的牽製,無法將實力投射到世界島東方。
也就是說無論東露戰爭誰勝誰負,利國都需要大英帝國站出來牽製勝利方,以免地區局勢徹底失衡。
所以大英海軍擴軍並不是問題,擴軍之後能不能扛得住戰勝方才是問題——無論是利用中立國身份撿漏還是暗中下黑手,不可控的因素太多。
路遠將兩份計劃又在信紙上過了一遍,他腦海裏突然閃過小皇帝那張急躁的臉,思路停頓了一下。
“最大的不可控因素在威敏宮,是帝國皇帝啊。”路遠歎息一聲。
沿著海軍部大樓外麵的菩提樹大街走到盡頭,再穿過林蔭大道和紅色廣場就到了威敏宮。
小皇帝也在思考這個問題。
他有許多謀劃都要趁東露戰爭期間實施,問題是戰爭究竟何時爆發。
帝國中堂大人李星海和皇室的夏遠親王給出的答案是在利國與東岸結盟以後。
小皇帝覺得這是廢話!
東方各文明古國這一兩百年內就沒打贏過西方列強,如果不跟世界霸主利國結盟,東岸根本就不敢跟露國開戰,就算是開戰了也未必能守住勝利果實。
英東戰爭獲勝後,因為西方大國的幹涉,東岸人的勢力範圍並沒有得到很大的擴張,最大的成果就是拿到大英帝國最後的屬國宇宙國——一個貴族以乘坐牛車為豪的赤貧國家。
譚青雲給小皇帝一個不錯的思路:露國人正在修建一條橫跨世界島東部與西部的大鐵路,一旦這條鐵路建成,露國人就能通過這條鐵路從容的向遠東地區增兵,輸送物資。
所以戰爭最晚爆發時間就是露國鐵路完工的時間,據說這條鐵路完工時間大致在新曆905年年初。
路遠又提供了另外一個思路:
英東戰爭結束後,東岸將露國視為下一個對手。
新曆896年,露國遠東艦隊擁有一艘戰列艦,七艘裝甲巡洋艦,三艘穹甲巡洋艦,兩艘魚雷巡洋艦、六艘炮艦、其他小型軍艦10艘,總噸位13.4萬噸。這隻是露國海軍實力的一部分,他們隨時能夠從本土艦隊繼續增兵。
為了應對強大的露國遠東艦隊,東岸海軍艦政局佐雙左仲提出了六六艦隊計劃,打造以六艘戰列艦和六艘裝甲巡洋艦為核心的主力艦隊。由於東岸國力相對貧弱,完成六六艦隊的東岸海軍將屬於他們最強的時間段,如果拖下去,勝利的天平會慢慢的往國力更強的露國一方傾斜。
所以戰爭最早爆發時間就是東岸六六艦隊形成戰鬥力的時間,據說東岸人訂購的六艘戰列艦最後一艘三笠號大概會在新曆902年上半年完工,東岸聯合艦隊最早能在新曆903年年初形成戰鬥力。
無論是最早的新曆903年還是最晚的905年,似乎都沒有幾年了。
“得開始準備了!”小皇帝下定決心道。
財政部堅決不承認,可是中央各部官員積欠多年的俸祿近期全額補足,這幫老學究們不是睜眼說瞎話嘛。
財政部拖欠的可不止官員俸祿,各部辦公經費拖欠的更多。得到風聲的內閣大佬以及二級部門的大臣們紛紛堵門討債。
又過了一段時間,頂不住壓力的財政部果斷將海軍部賣了,情況逐漸明朗——海軍部這個秋天派船去南海護僑,順便發行一筆海軍債券。
南海各地僑民感恩海軍護僑行動,紛紛踴躍購買。由於財政部也出了一份力,順便摟了點小錢。
大家都是家裏訂閱過《海鏡報》的文明人,自然知道這是在仿效東岸國發展海軍。
大佬們不知道這海軍債券完全是無本的買賣,聽說窮瘋了的海軍拿他們那些個主力艦做抵押借貸,每年都要南下武裝護僑還利息。旗艦街的大臣們除了痛罵海軍部膽子大,也沒好意思上門化緣。
消息傳開後,威敏宮發布最新旨意,任命負責此次海軍債券銷售工作的帝國海軍副參領路遠兼任巡洋艦隊副統製職務。。
南天號巡洋艦管帶兼海軍部直屬參謀官兼巡洋艦隊副統製,路遠身上的頭銜絲毫不比露國駐大英公使雷薩爾的姓名要短。更詭異的是,路遠兼任的職務無論是級別還是重要性都明星要高於本職的南天號巡洋艦管帶……
十九歲的艦隊副司令確實有些嚇人,不過小皇帝並未給路遠提升軍銜,這次任命更類似於某種榮譽稱號。
知道內幕的都清楚這對小皇帝對路遠撈錢手段的褒獎,不知道的還以為小皇帝這是在補償海軍部……明明是海軍部發行的債券,咋就被財政部截胡了一部分呢。
也有朝堂大佬建議給路遠封爵。
路管帶積攢的功勞封個子爵都不為過,起碼比任命巡洋艦隊副統製要靠譜。但是小皇帝性格執拗,就是不同意給爵位,所以路遠巡洋艦隊副統製的任命詔書就這麽稀裏糊塗的下來了。
對於威敏宮的任命詔書,海軍部欣然接受。
海軍內部也不是沒有嫉妒者和說閑話的,不過那都是邊緣人物。但凡能夠說得上話的,注意力已經放在了海軍即將擴軍這件事情上。
穹甲巡洋艦升級成完美裝甲巡洋艦,升級成全重型火炮戰列艦,這意味著有大量的崗位空缺。穹甲巡洋艦管帶軍銜一般是海軍副參領,那麽裝甲巡洋艦管帶的軍銜會不會提升到海軍正參領?全重型火炮戰列艦管帶的軍銜會不會提升到協都統?就算搶不到新艦管帶職務,做個正參領軍銜的大副和副參領軍銜的二副難道不香嗎?
船多人少的時代,誰特麽在乎路遠職務晉升這麽點小事!有時間朝這個背景深厚履曆豪華又立功無數的年輕人下黑手,還不如好好謀劃混入新艦順便解決軍銜晉升問題。
絕大部分海軍人都不在意路遠的晉升,不過他本人還是很激動的。
路遠的軍銜並沒有得到提升,這說明他的巡洋艦隊副統製職務含金量不太高。
不過艦隊副統製就是艦隊副統製!
當艦隊總統製楊威理因為年齡大了提出辭職,或者因為局勢變化需要保持中立不得不暫時離開,另一位巡洋艦隊副統製又是海軍協辦大臣陳友益兼任的。按照帝國海軍章程以及巡洋艦隊指揮序列,實際指揮官就成了他自己。
兼任巡洋艦隊副統製職務後,路遠距離完成第二階段終極目標——晉升巡洋艦隊總統製十分接近。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就是利用海軍債券訂購新銳軍艦,趁著東露戰爭這天賜良機重新崛起!
自從巡洋艦隊五艘穹甲巡洋艦結束南海地區“友好”訪問,回到位於帝國北方的海濱港後,帝都城內的海軍部大樓裏就彌漫著一股子暴發戶的味道。
窮瘋了的海軍人見什麽都想要買兩套,一套直接使用,另一套當備件庫存,有錢!
作為帝國海軍大艦巨炮派總舵主的海軍大臣鄭詩濤更是推翻了重建海軍第二階段造艦計劃,準備召開會議重新擬定。
海軍部參考了路遠當年在《奏請重建海軍補充折》中提出的辦法,以五年為一個周期製定重建海軍造艦計劃。
第一階段是以五艘穹甲巡洋艦為核心,在加上英東戰爭前後對外購買的輕型軍艦和輔助軍艦,自行建造兩艘魚雷炮艦,目標是恢複帝國海防空虛、軍艦調撥捉襟見肘的窘態;以較低的成本在短時間內使海軍實力恢複到一定的水平;適當儲備海軍人才,恢複本國造艦能力。
新曆899年在海軍技術路線大討論會議結束後,海軍部擬定第二階段造艦計劃,以三艘練習巡洋艦為核心,積累海軍底蘊。分成兩個批次訂購四艘江防炮艦,讓江防艦隊具備一定的戰鬥力。另外訂購一艘完美裝甲巡洋艦,嚐試引進和仿製潛艇,開發魚雷、水雷戰術,發展出一些以小博大以弱勝強的非對稱作戰能力。
第二階段造艦計劃自新曆900年正式開始,才實施兩年不到就戛然而止。
沒人能提前預料到海軍債券銷售會如此順利——即便是對路遠最有信心的海軍協辦大臣陳友益也隻敢想一艘裝甲巡洋艦,沒想到路遠硬是將裝巡換成了全重型火炮戰列艦。
這也是海軍部樂於見到路遠晉升巡洋艦隊副統製的原因,他們實在沒有別的能拿得出手的獎勵了!
按照海軍債券銷售情況,海軍部將分批次拿到最少六百萬金鎊的造艦經費,新曆900年到新曆901年結餘的海軍機動經費還有一百一十萬金鎊,再加上明年起海軍軍費提升到四百五十萬金鎊,在帝國主要軍港、海防要塞和炮台的建設工程基本完工的背景下,海軍每年至少能夠結餘一百五十萬金鎊的造艦經費,樂觀估計在新曆903年之前能拿出一千萬金鎊的造艦經費。
主力艦本身還有兩年左右的造艦周期,利用好時間差,海軍部完全可以再掏出三百萬金鎊的造艦經費。
一夜暴富之後再看第二階段造艦計劃,就顯得太保守了。現在距離實施第三階段造艦計劃還有三年多的時間,海軍部隻能重新擬定方案。
<a href="http:///"></a>
三艘練習巡洋艦依然是重中之重,四艘江防炮艦建造工作正常進行,潛艇、魚雷、電報機、觀瞄設備該引進繼續引進,該仿製繼續仿製,不過完美裝甲巡洋艦和不過戰列艦和全重型火炮戰列艦也得來幾艘。
連路遠都化身成為大艦巨炮黨的大護法,絕口不提當年在海軍技術路線大討論會議上說過“積累底蘊,默默發展”。
新曆901年12月17日,新官上任的路遠被召回海軍部大樓,以海軍部直屬參謀官的身份幫忙重新擬定第二階段造艦計劃。
經過一番不怎麽激烈的討論後,海軍部決定根據東露戰爭是否爆發,從新曆902年開始以五年為周期製定兩個版本的第二階段造艦計劃。
在這五年的時間內,如果東露戰爭並未爆發,海軍部將以兩個批次各訂購一艘完美裝甲巡洋艦。
這款裝巡技術指標參考在國際上很暢銷的意呆利加裏波第級裝巡,一方麵能讓大英海軍練練手,熟悉久違了的大噸位主力艦,加速人才儲備;另一方麵避免引起露國和東岸海軍的警覺——以兩國現在的海軍實力,不至於在意區區兩艘裝巡。
至於兩艘全重型火炮戰列艦訂購工作則推遲到第三階段造艦計劃中去。
在這五年的時間內,如果東露戰爭爆發,海軍部將取消第二批次的完美裝甲巡洋艦訂購計劃,直接轉而訂購兩艘全重型火炮戰列艦。
其實第一種方案對海軍更有利,方便海軍籌集更多的造艦經費,儲備更多的人才,積累更多的技術。如果是第二種方案,很可能會出現第二艘全重型火炮戰列艦造艦經費不足的情況。
好在帝國海軍部有著祖傳的造艦經費大師級微操技術,就算尾款略微有一些缺額,屆時應該可以從東露戰爭倒賣軍火發的那筆橫財中拿錢。
會議結束後,路遠回到海軍部大樓附屬公寓,跟往常一樣掏出信紙梳理海軍第二階段造艦計劃以及自己個人第二階段晉升計劃的疏漏。
路遠這兩項計劃與東露戰爭勝負無關,但是與東露戰爭卻牢牢綁定在一起。
這個位麵的北美合眾國受製於國土麵積以及人口,實力並不強,南方還有死敵南美聯邦共和國的牽製,無法將實力投射到世界島東方。
也就是說無論東露戰爭誰勝誰負,利國都需要大英帝國站出來牽製勝利方,以免地區局勢徹底失衡。
所以大英海軍擴軍並不是問題,擴軍之後能不能扛得住戰勝方才是問題——無論是利用中立國身份撿漏還是暗中下黑手,不可控的因素太多。
路遠將兩份計劃又在信紙上過了一遍,他腦海裏突然閃過小皇帝那張急躁的臉,思路停頓了一下。
“最大的不可控因素在威敏宮,是帝國皇帝啊。”路遠歎息一聲。
沿著海軍部大樓外麵的菩提樹大街走到盡頭,再穿過林蔭大道和紅色廣場就到了威敏宮。
小皇帝也在思考這個問題。
他有許多謀劃都要趁東露戰爭期間實施,問題是戰爭究竟何時爆發。
帝國中堂大人李星海和皇室的夏遠親王給出的答案是在利國與東岸結盟以後。
小皇帝覺得這是廢話!
東方各文明古國這一兩百年內就沒打贏過西方列強,如果不跟世界霸主利國結盟,東岸根本就不敢跟露國開戰,就算是開戰了也未必能守住勝利果實。
英東戰爭獲勝後,因為西方大國的幹涉,東岸人的勢力範圍並沒有得到很大的擴張,最大的成果就是拿到大英帝國最後的屬國宇宙國——一個貴族以乘坐牛車為豪的赤貧國家。
譚青雲給小皇帝一個不錯的思路:露國人正在修建一條橫跨世界島東部與西部的大鐵路,一旦這條鐵路建成,露國人就能通過這條鐵路從容的向遠東地區增兵,輸送物資。
所以戰爭最晚爆發時間就是露國鐵路完工的時間,據說這條鐵路完工時間大致在新曆905年年初。
路遠又提供了另外一個思路:
英東戰爭結束後,東岸將露國視為下一個對手。
新曆896年,露國遠東艦隊擁有一艘戰列艦,七艘裝甲巡洋艦,三艘穹甲巡洋艦,兩艘魚雷巡洋艦、六艘炮艦、其他小型軍艦10艘,總噸位13.4萬噸。這隻是露國海軍實力的一部分,他們隨時能夠從本土艦隊繼續增兵。
為了應對強大的露國遠東艦隊,東岸海軍艦政局佐雙左仲提出了六六艦隊計劃,打造以六艘戰列艦和六艘裝甲巡洋艦為核心的主力艦隊。由於東岸國力相對貧弱,完成六六艦隊的東岸海軍將屬於他們最強的時間段,如果拖下去,勝利的天平會慢慢的往國力更強的露國一方傾斜。
所以戰爭最早爆發時間就是東岸六六艦隊形成戰鬥力的時間,據說東岸人訂購的六艘戰列艦最後一艘三笠號大概會在新曆902年上半年完工,東岸聯合艦隊最早能在新曆903年年初形成戰鬥力。
無論是最早的新曆903年還是最晚的905年,似乎都沒有幾年了。
“得開始準備了!”小皇帝下定決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