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遠和譚青雲的君前奏對堪稱完滿。
譚青雲不惜拿國子監大書院退學舉例說明自己的青雲之誌,雖然失去了國子監這一係官員的助力,但是卻贏得了軍方和軍功貴族們的讚許。
路遠也在皇帝麵前完整的闡述了他對海軍的思考以及他自己規劃的海軍戰略,給在場的皇室成員、貴族以及官僚們留下深刻的印象,讓他們對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海軍發展第一次有了直觀的認知。這種認知將在今後的歲月裏潛移默化的影響他們的判斷,可以說是意義深遠。
小皇帝這一趟同樣收獲頗豐。他在朝廷官員、貴族和外國公使麵前展現了由他主持的新政新氣象,自認為“收攏”了兩員幹將,心滿意足的離開。
海軍協辦大臣陳友益看著皇帝走遠,招手將路遠喊了過來輕聲囑咐道:“既然皇帝陛下如此重視你,那我先跟你透露一下海軍部對你的人事安排。”
有過山北平叛期間的共事,還有之後不斷的書信交流,加上陳友益對路遠不加掩飾的欣賞,十五歲的路遠和海軍部協辦大臣保持了一種亦師亦友的關係。
陳友益趕在海軍部找他談話之前透露消息,這顯然是在提點自己。
路遠凝神傾聽。
“你們這些軍校戰官種子肯定是要派去利國皇家海軍學院留學的。為了讓你們去利國最好的海軍學院學習,我大英其實付出了不少代價。當然這些私下操作你不用知曉,我提前與你通氣是代表海軍部給你三個任務。”陳友益對路遠比劃了三根手指,說道:“其一就是將同去海軍學院的戰官照顧好。”
新曆897年夏天,大英海軍部將派出規模龐大的出國隊伍。
三十多名巡洋艦隊、江防艦隊的現役戰官、藝官和弁目和十四名未通過最終考核的少年軍校海軍科學員將派往東岸國海軍軍艦、造船廠學習考察——英東戰爭結束後簽訂的《英東條約》規定賠償東岸國2億金鎊,其中有2000萬金鎊是作為留學生經費存在的,所以海軍部乃至於帝國內閣其他各部近期積極向東岸國派遣留學生,學習先進的同時也旨在打探東岸人的虛實。
帝國幾家海軍造船廠的技匠和三百多名官兵將在一位赫赫有名的老將帶領下,組成大英對外新訂購的五艘巡洋艦監督造艦和後續接艦隊伍。他們將先前往利國監督兩艘四千噸級穹甲巡洋艦龍骨鋪設進度,再前往普國監督三艘兩千噸級穹甲巡洋艦下水、舾裝、測試以及後續接艦。
最後一部分也是最重要的部分是海軍科通過考試可以留學的學員。路遠他們這屆少年軍校海軍科學員有十二人將前往利國皇家海軍學院學習指揮,進入利國海軍實習,另有五人前往利國學習輪機以及其他先進技術。
利國皇家海軍學院是世界上最好的海軍軍校,每年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留學生想要進來學習。利國政府自然優先保證本國人的利益,所以出台了每年留學生占總人數比例不得超過20%的規定。究竟誰能拿到這五分之一的名額,除了走後門,其他的自然是通過考試來決定。
比考試路遠和他的同窗還沒怕過誰,他們畢竟是從一場又一場的考試中廝殺突圍的。陳友益之所以交代路遠照顧好同去的戰官,還是考慮到路遠在這批學員中軍銜最高,利語說的最好且最具有號召力。
路遠點點頭,示意陳友益繼續往下說。
“其二就是跟著監督造艦和接艦的官兵去利國和普國的造船廠考察一番,你可能會見到曹國斌,記得注意與他……搞好關係,不要輕易起了衝突。”陳友益猶豫了一下,還是決定跟路遠交底。
曹國斌是帝國前中堂、東郡大公曹澤雲的孫子,帝國東郡總督曹曹經文的兒子。
曹國斌是一個才華橫溢的年輕人,新曆885年就被曹澤雲送往利國皇家海軍學院學習海軍,成為學院最年輕的學員。新曆888年,曹國斌從海軍學院畢業,被利國海軍部授予少尉軍銜並且安排到鐵公爵號裝甲艦上實習。新曆889年,曹國斌結束艦上實習,得到了很高的實習評價以及艦長的推薦信,被利國海軍部授予中尉軍銜到國王號巡洋艦上擔任船械三副。
新曆890年,因為琅威理事件,利國與大英外交關係陡轉之下。曹國斌通過家族關係來到普國的小羚羊號巡洋艦上繼續學習,最後晉升為幫辦大副。新曆893年英東戰爭爆發後,北海水師幾乎全軍覆滅,曹澤雲的中堂職務也岌岌可危。正計劃回國的曹國斌出人意料的放棄海軍仕途並且留在了普國,從武官轉為文官成為大英駐普國公使副使,直到戰後帝國開始重建海軍才回到海軍係統,成為海軍部駐外監督造艦的官員,軍銜協參領(少校)。
因為曹國斌和路遠的發展軌跡完全錯開,前者一直在國外的海軍係統曆練而且中間還擔任過駐外的外交官,所以路遠不認識甚至此前根本就沒有聽過曹國斌。不過在了解曹國斌的履曆後,路遠瞬間有了一種強烈的預感,曹國斌恐怕是自己今後在海軍內部晉升道路上的頭號對手。
兩個人年齡相差不太大,同樣的以才華出眾,並且都在海軍深耕發展。相較路遠,曹國斌無疑占了很大的優勢,比如他比路遠年齡大了很多,在大英,年長就意味著資曆和穩重。更重要的是,他是曹澤雲的孫子。
海軍係統曆來有南胡北曹的說法。南胡指的是原柳郡總督胡虎,北曹自然是東郡大公曹澤雲,這兩人被譽為大英現代海軍的創始人。東南之亂後,在南方創辦了閔河造船廠、南海水師學堂以及南海水師的胡虎伯爵鬱鬱而終。作為帝國海軍僅存的巨頭,海軍人自然對一向關心支持海軍,一手締造東方最強艦隊的曹澤雲有著特殊的感情。
現在海軍不少軍官都受過曹澤雲的提攜和恩惠,剩下的軍官幹脆就是曹澤雲的門生,海軍部不希望路遠和老大人的孫子曹國斌起了衝突。
<a href="http:///"></a>
不起衝突是不可能的,路遠已經看上巡洋艦隊總統製這個職務。雖然曹國斌目前看起來十分強大,但是路遠不認為自己毫無機會。
曹國斌這六七年一直在海軍學院學習和軍艦上任職,熟知海軍,不過長時間留在國外也讓他不熟悉國內海軍環境,缺乏同窗戰友。路遠雖然進入海軍的時間還短,但是已經通過《海鏡報》積累了不少名望,又有一群同甘共苦過的同窗——作為摘果子的人,曹國斌天然就會被自己的同窗抵製。另外曹曹國斌的背景優勢某種意義上也是劣勢,皇室已經打定主意要奪回海軍的控製權,他們不會輕易讓曹家勢力重回海軍高層。曹澤雲大公已經退下去了,雖然在海軍內部的威望和影響力還在,但威望和影響力每天都在消退。
既然曾經當過海軍的逃兵,那就別想輕易回來。路遠有些期待與人生第一個強大對手曹國斌見麵,這場較量誰輸誰贏還不一定!
“其三就是抵達利國後,你要借力駐英公使和一些大英在利國團體的力量,盡可能與利國朝野上下多接觸開展公關,改善利國與我們的關係。”陳友益知道路遠根本就沒有聽進去自己對他的叮囑,搖搖頭說出路遠的第三個任務。
能用一群十一二歲的孩子辦了《海鏡報》,還能將報紙辦的風風火火成為帝國第二大報紙,海軍部一致認為路遠是個劍出偏鋒的鬼才,沒準真的有辦法緩和大英與利國的關係。就算不能緩和大英與利國的外交關係,起碼也要恢複兩國海軍之間的親密聯係——據說東岸人要跟現在的世界第一強國利國結盟了,這讓大英朝野都頗為焦慮,海軍部隻能寄希望於路遠有辦法實現破冰,不求能夠恢複與利國的外交關係,至少也要讓兩國海軍關係恢複如初,讓利國人向盟友東岸支援時對大英的利益有所考量。
“您說我們能去利國皇家海軍學院學習帝國其實付出了很多代價,還要讓我開展公關改善與利國的關係……大英與利國海軍部的關係不是很好嗎?”
在路遠的認知裏,大英海軍與利國海軍部關係很密切。帝國很多水師學堂裏都有利國退役甚至現役海軍軍官,就比如肖恩和康納。主要艦隊中也有從利國高薪聘請過來的軍官和教習,就比如北海水師在新曆890年之前的總教習兼名譽艦隊總統製就是英國人揚威理。
“那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利國都他媽快要跟東岸人結盟了!”陳友益異常煩躁朝路遠擺擺手,說道:“出國之前你自然會知道大英為何與利國關係不複如初,帝國為了你們又付出了什麽代價。先享受你的畢業狂歡吧,記得後天準時到海軍部報道,部裏應該有很多人迫不及待想要見你,跟你聊聊。”
陳友益沒有說謊,出國之前路遠真的搞懂了大英為何與利國關係不複如初,又為了他們付出了什麽代價。
新曆897年7月中旬,在海濱港集結準備出海的留學生以及海軍造船廠的技匠和三百多名接艦官兵在碼頭翹首以盼,等那位帶隊的赫赫有名老將出現。
然後前北海水師總教習兼名譽總統製楊威理出現了。
譚青雲不惜拿國子監大書院退學舉例說明自己的青雲之誌,雖然失去了國子監這一係官員的助力,但是卻贏得了軍方和軍功貴族們的讚許。
路遠也在皇帝麵前完整的闡述了他對海軍的思考以及他自己規劃的海軍戰略,給在場的皇室成員、貴族以及官僚們留下深刻的印象,讓他們對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海軍發展第一次有了直觀的認知。這種認知將在今後的歲月裏潛移默化的影響他們的判斷,可以說是意義深遠。
小皇帝這一趟同樣收獲頗豐。他在朝廷官員、貴族和外國公使麵前展現了由他主持的新政新氣象,自認為“收攏”了兩員幹將,心滿意足的離開。
海軍協辦大臣陳友益看著皇帝走遠,招手將路遠喊了過來輕聲囑咐道:“既然皇帝陛下如此重視你,那我先跟你透露一下海軍部對你的人事安排。”
有過山北平叛期間的共事,還有之後不斷的書信交流,加上陳友益對路遠不加掩飾的欣賞,十五歲的路遠和海軍部協辦大臣保持了一種亦師亦友的關係。
陳友益趕在海軍部找他談話之前透露消息,這顯然是在提點自己。
路遠凝神傾聽。
“你們這些軍校戰官種子肯定是要派去利國皇家海軍學院留學的。為了讓你們去利國最好的海軍學院學習,我大英其實付出了不少代價。當然這些私下操作你不用知曉,我提前與你通氣是代表海軍部給你三個任務。”陳友益對路遠比劃了三根手指,說道:“其一就是將同去海軍學院的戰官照顧好。”
新曆897年夏天,大英海軍部將派出規模龐大的出國隊伍。
三十多名巡洋艦隊、江防艦隊的現役戰官、藝官和弁目和十四名未通過最終考核的少年軍校海軍科學員將派往東岸國海軍軍艦、造船廠學習考察——英東戰爭結束後簽訂的《英東條約》規定賠償東岸國2億金鎊,其中有2000萬金鎊是作為留學生經費存在的,所以海軍部乃至於帝國內閣其他各部近期積極向東岸國派遣留學生,學習先進的同時也旨在打探東岸人的虛實。
帝國幾家海軍造船廠的技匠和三百多名官兵將在一位赫赫有名的老將帶領下,組成大英對外新訂購的五艘巡洋艦監督造艦和後續接艦隊伍。他們將先前往利國監督兩艘四千噸級穹甲巡洋艦龍骨鋪設進度,再前往普國監督三艘兩千噸級穹甲巡洋艦下水、舾裝、測試以及後續接艦。
最後一部分也是最重要的部分是海軍科通過考試可以留學的學員。路遠他們這屆少年軍校海軍科學員有十二人將前往利國皇家海軍學院學習指揮,進入利國海軍實習,另有五人前往利國學習輪機以及其他先進技術。
利國皇家海軍學院是世界上最好的海軍軍校,每年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留學生想要進來學習。利國政府自然優先保證本國人的利益,所以出台了每年留學生占總人數比例不得超過20%的規定。究竟誰能拿到這五分之一的名額,除了走後門,其他的自然是通過考試來決定。
比考試路遠和他的同窗還沒怕過誰,他們畢竟是從一場又一場的考試中廝殺突圍的。陳友益之所以交代路遠照顧好同去的戰官,還是考慮到路遠在這批學員中軍銜最高,利語說的最好且最具有號召力。
路遠點點頭,示意陳友益繼續往下說。
“其二就是跟著監督造艦和接艦的官兵去利國和普國的造船廠考察一番,你可能會見到曹國斌,記得注意與他……搞好關係,不要輕易起了衝突。”陳友益猶豫了一下,還是決定跟路遠交底。
曹國斌是帝國前中堂、東郡大公曹澤雲的孫子,帝國東郡總督曹曹經文的兒子。
曹國斌是一個才華橫溢的年輕人,新曆885年就被曹澤雲送往利國皇家海軍學院學習海軍,成為學院最年輕的學員。新曆888年,曹國斌從海軍學院畢業,被利國海軍部授予少尉軍銜並且安排到鐵公爵號裝甲艦上實習。新曆889年,曹國斌結束艦上實習,得到了很高的實習評價以及艦長的推薦信,被利國海軍部授予中尉軍銜到國王號巡洋艦上擔任船械三副。
新曆890年,因為琅威理事件,利國與大英外交關係陡轉之下。曹國斌通過家族關係來到普國的小羚羊號巡洋艦上繼續學習,最後晉升為幫辦大副。新曆893年英東戰爭爆發後,北海水師幾乎全軍覆滅,曹澤雲的中堂職務也岌岌可危。正計劃回國的曹國斌出人意料的放棄海軍仕途並且留在了普國,從武官轉為文官成為大英駐普國公使副使,直到戰後帝國開始重建海軍才回到海軍係統,成為海軍部駐外監督造艦的官員,軍銜協參領(少校)。
因為曹國斌和路遠的發展軌跡完全錯開,前者一直在國外的海軍係統曆練而且中間還擔任過駐外的外交官,所以路遠不認識甚至此前根本就沒有聽過曹國斌。不過在了解曹國斌的履曆後,路遠瞬間有了一種強烈的預感,曹國斌恐怕是自己今後在海軍內部晉升道路上的頭號對手。
兩個人年齡相差不太大,同樣的以才華出眾,並且都在海軍深耕發展。相較路遠,曹國斌無疑占了很大的優勢,比如他比路遠年齡大了很多,在大英,年長就意味著資曆和穩重。更重要的是,他是曹澤雲的孫子。
海軍係統曆來有南胡北曹的說法。南胡指的是原柳郡總督胡虎,北曹自然是東郡大公曹澤雲,這兩人被譽為大英現代海軍的創始人。東南之亂後,在南方創辦了閔河造船廠、南海水師學堂以及南海水師的胡虎伯爵鬱鬱而終。作為帝國海軍僅存的巨頭,海軍人自然對一向關心支持海軍,一手締造東方最強艦隊的曹澤雲有著特殊的感情。
現在海軍不少軍官都受過曹澤雲的提攜和恩惠,剩下的軍官幹脆就是曹澤雲的門生,海軍部不希望路遠和老大人的孫子曹國斌起了衝突。
<a href="http:///"></a>
不起衝突是不可能的,路遠已經看上巡洋艦隊總統製這個職務。雖然曹國斌目前看起來十分強大,但是路遠不認為自己毫無機會。
曹國斌這六七年一直在海軍學院學習和軍艦上任職,熟知海軍,不過長時間留在國外也讓他不熟悉國內海軍環境,缺乏同窗戰友。路遠雖然進入海軍的時間還短,但是已經通過《海鏡報》積累了不少名望,又有一群同甘共苦過的同窗——作為摘果子的人,曹國斌天然就會被自己的同窗抵製。另外曹曹國斌的背景優勢某種意義上也是劣勢,皇室已經打定主意要奪回海軍的控製權,他們不會輕易讓曹家勢力重回海軍高層。曹澤雲大公已經退下去了,雖然在海軍內部的威望和影響力還在,但威望和影響力每天都在消退。
既然曾經當過海軍的逃兵,那就別想輕易回來。路遠有些期待與人生第一個強大對手曹國斌見麵,這場較量誰輸誰贏還不一定!
“其三就是抵達利國後,你要借力駐英公使和一些大英在利國團體的力量,盡可能與利國朝野上下多接觸開展公關,改善利國與我們的關係。”陳友益知道路遠根本就沒有聽進去自己對他的叮囑,搖搖頭說出路遠的第三個任務。
能用一群十一二歲的孩子辦了《海鏡報》,還能將報紙辦的風風火火成為帝國第二大報紙,海軍部一致認為路遠是個劍出偏鋒的鬼才,沒準真的有辦法緩和大英與利國的關係。就算不能緩和大英與利國的外交關係,起碼也要恢複兩國海軍之間的親密聯係——據說東岸人要跟現在的世界第一強國利國結盟了,這讓大英朝野都頗為焦慮,海軍部隻能寄希望於路遠有辦法實現破冰,不求能夠恢複與利國的外交關係,至少也要讓兩國海軍關係恢複如初,讓利國人向盟友東岸支援時對大英的利益有所考量。
“您說我們能去利國皇家海軍學院學習帝國其實付出了很多代價,還要讓我開展公關改善與利國的關係……大英與利國海軍部的關係不是很好嗎?”
在路遠的認知裏,大英海軍與利國海軍部關係很密切。帝國很多水師學堂裏都有利國退役甚至現役海軍軍官,就比如肖恩和康納。主要艦隊中也有從利國高薪聘請過來的軍官和教習,就比如北海水師在新曆890年之前的總教習兼名譽艦隊總統製就是英國人揚威理。
“那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利國都他媽快要跟東岸人結盟了!”陳友益異常煩躁朝路遠擺擺手,說道:“出國之前你自然會知道大英為何與利國關係不複如初,帝國為了你們又付出了什麽代價。先享受你的畢業狂歡吧,記得後天準時到海軍部報道,部裏應該有很多人迫不及待想要見你,跟你聊聊。”
陳友益沒有說謊,出國之前路遠真的搞懂了大英為何與利國關係不複如初,又為了他們付出了什麽代價。
新曆897年7月中旬,在海濱港集結準備出海的留學生以及海軍造船廠的技匠和三百多名接艦官兵在碼頭翹首以盼,等那位帶隊的赫赫有名老將出現。
然後前北海水師總教習兼名譽總統製楊威理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