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娘子握住兒子的小手,心中百感交集,誰能想到來到上京會遇上這般奇遇?這種事說出去別人都不會信,簡直比畫本上寫的故事還離奇。給事中賀之年上前請罪。“微臣叩見皇上,剛剛下屬跟臣稟報過,說他差點誤了皇上的手術,臣已命人將他羈押,聽候皇上發落。”“放了吧,他本就沒經曆過這種事,膽子小很正常。”“多謝陛下開恩!”賀之年擦了把頭上的冷汗,幸好手術成功了,不然自己今天怕是吃不了兜著走。宋玉竹走到內廳,李得海把準備好的茶水和點心端上來,宋玉竹一口氣喝了三杯茶水。“陛下累了吧?”李得海遞上帕子。宋玉竹擦了擦嘴角,累倒是不怎麽累,上輩子連軸轉的時候可不少,最多連著八小時的手術也不是沒做過,下了手術台餓的恨不得能啃下一頭牛。不過這一世還頭一次做這麽精細的手術,難免有些體力不支。“賀大人。”“微臣在。”賀之年躬著身子走上前。“你們醫學府現在有多人?”“回稟陛下,算上臣一共十七人,其中大部分都回老家過節去了,隻有這兩人住的比較近才被臣召過來。”“人是有點少,今年春闈怎麽沒招些學子入府?”醫學府的人實在太少了,比起隔壁的軍工府和民造府差了好幾倍的人數。提起這個賀之年一肚子苦水:“年紀太大的不好招,年紀小的也招不來,好不容易招了幾個人,結果他們嫌棄這沒前途,幹了幾天就撂挑子走人了。”“培養醫學人才也是國家重要的發展之一,明年準許你們醫學府在各地招收科研人員。”“遵命!”其實宋玉竹早有建立醫學院的想法,因為他本職就是醫生,這一世也學了十多年的中醫,對醫學方麵了解頗深。醫學發展對社會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力,古代醫療落後,人們平均壽命才四十多歲。若是趕上災荒和戰爭,平均年紀最低達到恐怖的二十五歲。這也是人口增長緩慢的原因之一,如果能是把醫療體係發展完善,可以大大增加百姓的壽命。就拿懷孕分娩來說,古代分娩死亡率非常高,達到百分之三十,女子懷孕產子說是在鬼門關走一遭一點都不為過。遇上難產,中醫隻能保守治療,西醫就不同了,可以進行側切或者剖腹產,最大程度上保住大人和孩子的性命。其次傷寒感冒、肺炎和闌尾炎也是這個時代死亡率超高的病症。能把這些小病解決,百姓的平均壽命至少能提高五至十年,這樣大啟的人口才能迅速增長,國家才能快速發展起來。*宋玉竹決定在上京建立一所新式醫學院,招生目標便是全國開蒙後的學子們。過了假期便吩咐戶部撥款,由工部和科研部共同著手操辦。學校全稱為“上京醫學學院”,學校的位置是宋玉竹親點的,就坐落在皇城附近的君王府上,這裏是前朝隆武帝小舅子的宅府,如今早已空閑出來,正好拿來蓋學校。整座校園占地麵積三百餘畝,教學樓按照宋玉竹的要求,使用鋼筋混凝土澆築,共計六層,每層有十間教室,可同時容納三千名學子同時使用。學校內配有宿舍、食堂、公共湯池和公共茅廁,還有蹴鞠場和休閑場地,可以滿足學子們的日常生活所需。當然想要考取上京醫學院的也不容易,需要背誦《藥典》《傷寒雜病論》《脈案大全》以及宋玉竹親自編撰的《疑難雜症論》。學校采取三年製,主要教授的課程有臨床中醫學和理論醫學,還有現代醫學。教課的老師,暫時擬訂太醫苑的白寧,方敬,醫學府的敬會敏,寶芝堂的林老先生,以及宋柏和宋橋。學校建成前,那個叫劉陽的小助手和張郎中都跟在他身邊學習外科醫學,將來這二人負責教授學生現代醫學。原本宋玉竹打算去學校親自教授現代醫學,但思考再三放棄了這個打算,他身份特殊不方便經常出宮,隻能把知識點教給這兩個人,再由他們傳授給其他學子。*九月末宋柏和宋橋扶靈從江城縣回到上京。這一路雖沒有風餐露宿,但兩人也累的不輕,都瘦了四五斤,不過精神倒是不錯。回到江城老家見了不少親戚和老街坊,大家都知道宋玉竹當了皇帝,見到宋家兩位老爺都恭恭敬敬的拜禮。宋柏還特地回了自己曾經的醫館轉了轉,如今醫館已經盤給了宋大明,就是之前的掌櫃的。宋大明乍一見到宋柏,激動的話都說不出來,跪在地上磕頭,半晌才道:“東家,您回來了!”宋柏將他扶起道:“回老家挪墳,不日還得歸京。”宋大明紅著眼睛感慨:“真沒想到少爺竟然做了皇帝,真好!”自從大啟建立以來,百姓們都感受到了新朝的好。免了三年的稅不說,如今又取消了丁稅,百姓的日子可是越來越好過了!主仆二人聊了半個時辰,宋柏還有事在身,準備離開。宋大明望著他的背影有些不舍,這一別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次相見。宋大明的兄弟一家跟著二老爺進了京,聽說宋全現如今是府裏的管事,日子過得很不錯。他留在江城縣雖不如弟弟,但比起其他人已經足夠富裕了。能遇上這樣的東家是他們上輩子修來的福報,隻盼著東家和少東家福祿雙全、長命百歲。第106章 柔佛土著宋柏歸京後,宋玉竹把打算讓他去學校任教的事說了說。這幾年宋柏在上京一直隻能閑賦在家中,原本想繼續開醫館,奈何身份不同,有許多不便的地方,最後隻能放棄了。聽聞兒子讓自己去教書,宋柏心中有些忐忑,畢竟他沒幹過這種事。宋柏道:“我沒教過學生,萬一教不好,豈不是砸了學府的招牌?”宋玉竹笑著說:“父親放心,您能把我教導的這般好,將來一定可以教出許多名醫。”宋柏被兒子逗笑:“你與旁人不同,我隻是幫你引上了路,其餘都是你自己學的。”兒子五歲開蒙,八歲能背上千個藥方,十歲就跟著他一起行醫辯證。這樣的孩子,一萬個也未必能挑出一個來。江蓉道:“兒子建學府不容易,你既然有這個本事就別藏著了,多費心幫其他學子引引路。”老輩子講教出徒弟餓死師傅,大多數郎中都隻傳給本家人,而且傳男不傳女,也變相導致許多方子都失傳了,這也是宋玉竹建醫學院的原因之一,他一定要中醫傳承下去。宋柏猶豫再三後點頭道:“好吧,為父盡力為之。”宋橋跟弟弟差不多,來上京的時候原本打算將自己的藥坊擴大規模,做成啟朝最大的藥坊。結果大兒子入了市舶司,小兒子對做生意沒興趣,一心隻想讀書,他一個人實在心有餘而力不足,最後隻開了一間藥坊,還掛在管家的名下。聽到侄子打算讓他去醫學院任院長,激動的好幾天沒睡好。那可是從四品的官職,比兒子的官位還高呢!宋玉竹之所以讓二伯當院長是有原因的,宋橋此人能言善辯且善於經營,對藥材方麵也非常精通,學校交給他管理肯定不會倒閉。這方麵宋柏就不行了,當初幾家醫館差點倒閉,所以他隻適合做個授課的夫子。大啟的醫學校正在緊鑼密鼓的籌備中,另一邊希望號也行駛到第一站柔佛*一輪紅日從海平線緩緩升起,把海麵照射的波光粼粼。蒼藍的大海上,希望號仿佛一葉扁舟,顯得的格外渺小。甲板上士兵們打著赤膊正在摔跤,這是他們每日消遣時間的必備活動,那幾個西洋人也跟著湊熱鬧,不過他們身上的狐臭味實在太大了,士兵們都不願意跟他們一起摔跤。希望號已經在海上航行了四個月,剛上船的時候大夥還挺興奮的,畢竟沒人乘坐過這麽大的船出海遠航。航行幾天興奮感就沒了,因為出海真是一件非常無聊的事,每天睜開眼,看到的是一望無際的海麵,聽到的也隻有海鳥和海浪的聲音。慢慢的士兵們的情緒變得失落和暴躁,這種時候就要看領導人的能力,若是壓製不住這些士兵,恐怕這次航行會以失敗告終。這也是趙驍必須來的原因之一,因為除了他沒人能頂住這麽大的壓力。船上有人暴躁,趙驍就把他拉到甲板上跑圈,不跑滿一百圈不許休息。焦慮的人多了,就讓他們互相搏擊、摔跤,輸的人負責洗衣服刷碗做飯。白天把他們累的跟孫子似的,晚上回到宿舍倒頭就睡,根本沒時間焦慮。時間久了,大夥也漸漸適應了海上的生活,趙驍每天領著他們鍛煉身體、釣魚以及種菜,日子過的簡單又充實。按照大啟曆算,現在已經進了九月,可天氣反而越來越熱,幾乎比夏天還暖和,大太陽曬得他們一個個像泥鰍似的,皮膚又黑又亮。“將軍,船上的淡水不多了,這幾天一直不下雨,我們得找地方補給。”說話的人是船上的大副,名叫姚慶。此人之前是濱州一個船夫,因為經常出海捕魚,最遠乘船去過瀛洲,對大啟周圍的海域非常熟悉,所以選了此人跟隨軍隊一起出海。趙驍拿起望遠鏡朝遠處看了看,隱約能看見一點翠綠的山頂:“還能堅持幾日?”“大概能用十天。”“夠了,馬上就到柔佛了,派人上岸補給淡水和食物。”柔佛就是那幾個西洋人說發現橡膠的地方,宋玉竹特地囑咐他們,一定要帶一些橡膠的種子回來,播種在嶺南一帶。提起那幾個夷人,趙驍一開始還挺煩他們的,特別是宋玉竹總叫入皇宮的船長,後來相處久了,趙驍發現這幾個人除了長相怪異,身上味道重了些,倒是也沒什麽心機,因為心事都寫在臉上呢。論起心機,這些夷人跟幾千年傳承的中原人比,簡直就像小孩和大人,往往對方說一句話,趙驍就能猜出這人在想什麽,著實有趣。宋玉堂作為此行的使者,倒是經常找他們一起聊天,順便探聽他們國家的情況,看看這批貨能賣多少錢。從安東尼奧口中得知,西洋人使用的貨幣跟大啟相同,也是銅幣、銀幣和金幣。一百枚銅幣價值相當於一枚銀幣,叫做利弗爾。二百四十枚銀幣能兌換一枚金幣。不過金幣很少使用,一般都在上層貴族之間流通。一枚銅幣可以買一塊幹麵包,宋玉堂估算了一下,跟大啟的一文錢購買力差不多。不過那裏的生活環境照比大啟差了許多,如今的國王名為亨利二世,但他沒什麽權力。國家大部分資源和兵力都掌握在教會手中,大主教奧佩倫才是他們國家的隱形皇帝。其次貴族和農民的生活也有天差地別,貴族們大多都是世襲的,家中有許多田地,農民大多是給貴族做跟隨和奴隸換取酬勞,這倒是跟大啟之前差不多。安東尼奧自己居然也是個貴族,隻不過他們家族已經沒落了,因為父親早逝他的母親改嫁,家中產業被繼父占了,母親去世後繼父便將他和他妹妹攆出了莊園。這次出海是舅舅花錢讚助的,他希望大啟能優先賣給他舅舅一些貨物。這件事宋玉堂做不了主,他跟趙驍提了一嘴,趙驍倒是無所謂,反正賣給誰不是賣,隻有能賣錢就行。安東尼奧還說他從未見過大啟這麽幹淨的國家,特別是上京,幹淨的簡直就是天堂一樣。宋玉堂以為他在拍馬屁,直到後來船舶靠岸後他才明白這句話的意思……不過那已經是一年後的事了,如今他們才行駛到馬六甲海峽處,航行才走了三分之一。*五天後,希望號行駛到柔佛附近五海裏處,因為船吃水太深容易觸礁,不敢貿然接進岸邊,隻能拋錨放下小船,派人去岸上收集淡水和新鮮食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朕要搞基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998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998並收藏朕要搞基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