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及其重要支流水利工程歷時近三年已完工,期間除工部戶部官員奉旨巡檢外東宮太子也來督檢過。
早先江堤決堤便有禦史彈劾與之相關的官員屍位素餐督導不利造成江堤垮塌,最終皇上嚴辦不少官吏。因而這一次參與築堤人員從上至下極為小心謹慎,因此核驗結果自然沒任何問題。
田昀和返鄉守孝之前擔任工部尚書, 來江城核查的官員知曉譚璿是前任最高上司親外甥。
說起來譚璿被調往江城還是由工部侍郎向吏部舉薦的。當初清河郡圍塘造田策略乃工部提出,因此其治理九龍江水患的佳績工部非常清楚, 建議讓他擔任陽江知縣再合適不過。
「聽叢之說你倆不但同鄉同年,居然還是同窗好友。可惜時間匆忙,你們來不及把酒敘舊。叢之,你不是要回鄉探親嗎,待巡防完工事兩位倒可再作邀約。」
工部李郎中沒少受田昀和的恩惠對譚璿態度十分親和, 巡檢完陽江轄區重要堤段上船離開時, 隨意聊起閑話。
聽上司談起自己和譚璿的關係王林神色略略不自在, 用餘光悄悄掃了眼麵露笑意神態自然的譚璿,笑著道:「多謝大人體恤。」
說完目有所冀地望著譚璿, 隻聽對方笑道:「甚好, 到時定盡地主之宜!」
不熟悉譚璿的人定然認為其心中在正為好友重逢歡喜不已,可對之知之甚深的王林察覺到了他的疏離, 心頭頓時涼了半截眸光燃起的光芒倏然消散,不敢同他對視,僵笑著胡亂地點點頭。
……
遙望著漸漸遠去的行船譚璿輕嘆口氣,自己同王林註定不可能重回多年前那種無話不談的關係了,既然生出罅隙再繼續相處就沒有什麽意思了,不如橋歸橋路歸路。
後來王林終是沒返回陽江與譚璿剪燭西窗把酒相敘,或許他也意識到兩人徹底不能再做回朋友了吧。
陽江的冬季同平江一樣,瑟瑟寒風中裹挾著濃濃的濕氣冷進骨子裏。
進入臘月年關臨近,整個縣城百姓一下子從沉寂的蟄居狀態沸騰起來。
「老爺,東西和銀子送過去了。不過我總覺得張老伯家裏怪怪的有些不對勁。」山竹回憶去張老漢家見到的情景,疑惑的對譚璿道。
張老漢孫子失蹤一案至今未破,兩位老人家孤苦伶仃生活不容易,眼看要過年了,譚璿便讓山竹送些年貨和幾兩銀子過去。
「噢?有什麽不對勁,快說來看看。」猛聽山竹這般說譚璿打個激靈,如今正值年關,無論外逃嫌犯還是普通離家在外之人都想年節同家人團聚的。
會不會倆孫子這個時候回來了?如果這樣,豈不是喜事一樁?但山竹又道怪怪的,難不成其中有什麽蹊蹺?
「張家小院裏有濃濃的藥味,張嬤嬤說她身子染恙可我明明聽到房裏有動靜,兩人神色慌張生怕我要進裏屋瞅似的。老爺您說假若大壯或二壯回來不是天大好事嗎,他們為啥不敢告訴旁人躲在屋裏呢。」
山竹習慣性的摸摸後腦勺,似猜到某種可能性眼睛冒光,突然低聲道:「會不會在外麵犯了事躲避官差抓捕,平常日子不敢回家,如今趁年節偷偷回來了!」
越想越覺得自己的揣測靠譜,激動的恨不得讓自家老爺馬上派人抓捕在逃罪犯。
譚璿聽了山竹的描述同樣覺得奇怪不排除他說的可能性,可一旦涉及刑案就不能憑空臆斷。
再說現在也不能百分百肯定張老漢家裏躲的就是他們的孫子。
能縱使事情不同尋常也需經過仔細調查,得出確切結果後再來做決定。
譚璿踱步思量後定下接下來的方案,午後到縣衙喚衙役到跟前囑咐事情。讓他們去張家莊暗中盯哨張老漢夫婦,查證屋裏藏的誰若是張家孫子即刻回稟。
沒過兩日辦差的衙役回來稟報張家屋裏藏的人果真是消失大半年的小孫子張二壯。
正當譚璿打算第二天借問詢之由傳喚張老漢到堂,出人意料的是當晚張二壯竟然主動登門上報驚天密事。
「你意思說冶縣除了綠山,還有個產礦的雉山?!」
聽張二壯講完,譚璿心中激起洶湧巨浪。
原來張二壯自小到大沒踏出過陽江縣,當初憑著滿腔孝心出門去冶縣為思孫心切的祖父祖母尋找大哥,途中各種巧合碰在一起錯過最近路線,繞道到了冶縣和另外兩縣交界的山脈雉山。
他雖出門少但人不傻,瞧著一車車用黑色油布包裹嚴實的東西從山腰往下運,
負責運載之人不像普通的百姓,走路不帶聲響全程不說閑話。
躲在草叢裏的張二壯目睹眼前的一切緊張的呼吸差點停滯。
尋哥的理智扳倒了強烈了好奇心,離開雉山前往綠山銅礦。
綠山豈是平常百姓想進就進的,到了綠山被攔在值守官兵攔在關卡外。二壯好說歹說萬般求情就是沒用,還結結實實挨暴揍一頓。
無巧不成書,當他擦拭著流血的口鼻起身時,從裏麵被釋放出來的一苦役告訴說張大壯早幾個月就被埋在山洞裏歿了,當時天熱埋得人又多便將那個銅洞暫時廢棄,屍首不再挖出。
張二壯聽說哥哥已經死了,悲傷的同時心底最深處又感到幾分輕鬆。
大哥偷雞摸狗嗜賭成性,為了他祖父祖母不知傷多少心,上次將旁人給打殘欠人家的銀子至今尚未還清。大哥走了,往後便由自己孝敬祖父祖母。
早先江堤決堤便有禦史彈劾與之相關的官員屍位素餐督導不利造成江堤垮塌,最終皇上嚴辦不少官吏。因而這一次參與築堤人員從上至下極為小心謹慎,因此核驗結果自然沒任何問題。
田昀和返鄉守孝之前擔任工部尚書, 來江城核查的官員知曉譚璿是前任最高上司親外甥。
說起來譚璿被調往江城還是由工部侍郎向吏部舉薦的。當初清河郡圍塘造田策略乃工部提出,因此其治理九龍江水患的佳績工部非常清楚, 建議讓他擔任陽江知縣再合適不過。
「聽叢之說你倆不但同鄉同年,居然還是同窗好友。可惜時間匆忙,你們來不及把酒敘舊。叢之,你不是要回鄉探親嗎,待巡防完工事兩位倒可再作邀約。」
工部李郎中沒少受田昀和的恩惠對譚璿態度十分親和, 巡檢完陽江轄區重要堤段上船離開時, 隨意聊起閑話。
聽上司談起自己和譚璿的關係王林神色略略不自在, 用餘光悄悄掃了眼麵露笑意神態自然的譚璿,笑著道:「多謝大人體恤。」
說完目有所冀地望著譚璿, 隻聽對方笑道:「甚好, 到時定盡地主之宜!」
不熟悉譚璿的人定然認為其心中在正為好友重逢歡喜不已,可對之知之甚深的王林察覺到了他的疏離, 心頭頓時涼了半截眸光燃起的光芒倏然消散,不敢同他對視,僵笑著胡亂地點點頭。
……
遙望著漸漸遠去的行船譚璿輕嘆口氣,自己同王林註定不可能重回多年前那種無話不談的關係了,既然生出罅隙再繼續相處就沒有什麽意思了,不如橋歸橋路歸路。
後來王林終是沒返回陽江與譚璿剪燭西窗把酒相敘,或許他也意識到兩人徹底不能再做回朋友了吧。
陽江的冬季同平江一樣,瑟瑟寒風中裹挾著濃濃的濕氣冷進骨子裏。
進入臘月年關臨近,整個縣城百姓一下子從沉寂的蟄居狀態沸騰起來。
「老爺,東西和銀子送過去了。不過我總覺得張老伯家裏怪怪的有些不對勁。」山竹回憶去張老漢家見到的情景,疑惑的對譚璿道。
張老漢孫子失蹤一案至今未破,兩位老人家孤苦伶仃生活不容易,眼看要過年了,譚璿便讓山竹送些年貨和幾兩銀子過去。
「噢?有什麽不對勁,快說來看看。」猛聽山竹這般說譚璿打個激靈,如今正值年關,無論外逃嫌犯還是普通離家在外之人都想年節同家人團聚的。
會不會倆孫子這個時候回來了?如果這樣,豈不是喜事一樁?但山竹又道怪怪的,難不成其中有什麽蹊蹺?
「張家小院裏有濃濃的藥味,張嬤嬤說她身子染恙可我明明聽到房裏有動靜,兩人神色慌張生怕我要進裏屋瞅似的。老爺您說假若大壯或二壯回來不是天大好事嗎,他們為啥不敢告訴旁人躲在屋裏呢。」
山竹習慣性的摸摸後腦勺,似猜到某種可能性眼睛冒光,突然低聲道:「會不會在外麵犯了事躲避官差抓捕,平常日子不敢回家,如今趁年節偷偷回來了!」
越想越覺得自己的揣測靠譜,激動的恨不得讓自家老爺馬上派人抓捕在逃罪犯。
譚璿聽了山竹的描述同樣覺得奇怪不排除他說的可能性,可一旦涉及刑案就不能憑空臆斷。
再說現在也不能百分百肯定張老漢家裏躲的就是他們的孫子。
能縱使事情不同尋常也需經過仔細調查,得出確切結果後再來做決定。
譚璿踱步思量後定下接下來的方案,午後到縣衙喚衙役到跟前囑咐事情。讓他們去張家莊暗中盯哨張老漢夫婦,查證屋裏藏的誰若是張家孫子即刻回稟。
沒過兩日辦差的衙役回來稟報張家屋裏藏的人果真是消失大半年的小孫子張二壯。
正當譚璿打算第二天借問詢之由傳喚張老漢到堂,出人意料的是當晚張二壯竟然主動登門上報驚天密事。
「你意思說冶縣除了綠山,還有個產礦的雉山?!」
聽張二壯講完,譚璿心中激起洶湧巨浪。
原來張二壯自小到大沒踏出過陽江縣,當初憑著滿腔孝心出門去冶縣為思孫心切的祖父祖母尋找大哥,途中各種巧合碰在一起錯過最近路線,繞道到了冶縣和另外兩縣交界的山脈雉山。
他雖出門少但人不傻,瞧著一車車用黑色油布包裹嚴實的東西從山腰往下運,
負責運載之人不像普通的百姓,走路不帶聲響全程不說閑話。
躲在草叢裏的張二壯目睹眼前的一切緊張的呼吸差點停滯。
尋哥的理智扳倒了強烈了好奇心,離開雉山前往綠山銅礦。
綠山豈是平常百姓想進就進的,到了綠山被攔在值守官兵攔在關卡外。二壯好說歹說萬般求情就是沒用,還結結實實挨暴揍一頓。
無巧不成書,當他擦拭著流血的口鼻起身時,從裏麵被釋放出來的一苦役告訴說張大壯早幾個月就被埋在山洞裏歿了,當時天熱埋得人又多便將那個銅洞暫時廢棄,屍首不再挖出。
張二壯聽說哥哥已經死了,悲傷的同時心底最深處又感到幾分輕鬆。
大哥偷雞摸狗嗜賭成性,為了他祖父祖母不知傷多少心,上次將旁人給打殘欠人家的銀子至今尚未還清。大哥走了,往後便由自己孝敬祖父祖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