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隻希望有生之年,盡人子之責,將父母的灰骨移入祖墳落葉歸根,至於重新振作再幹一番事業是不敢去想了。
察覺其情緒消沉,譚璿微微嘆口氣,試想假若自己遭逢巨變,父母至親之人全都亡故,定也會心中迷茫,不知路在何方。
「阿裕,我雖沒你經歷坎坷,但過得也並不順遂,被朝廷貶官至此,才有緣同你碰麵。咱們僅二十出頭,一輩子才剛開始,往後的日子長著呢。聽我的,再咬牙熬幾年,必可出頭的。」
當今皇帝已年邁,在皇位上也坐不了幾年,待新皇登基,像傅裕這些立過功的苦役,到時花些銀子完全可以恢復自由的。
不過事關政治,兩人又多年未見,譚璿並沒有多言,全憑其本人來悟。
「貶……貶官?子瑾……你……」傅裕聽其說「貶官」二字,驚的話語不利索,眼睛瞪的老大,直愣愣的注視著譚璿。
方才大部分時間都是他在講近況,老友隻簡明扼要的說了幾句有關自己的。
期間聽役工們議論譚璿的信息,並不是沒有懷疑,試想堂堂兩榜進士幾年中怎會依舊擔任七品縣令呢,可傅裕不願意朝不好的方麵去揣測。
「對,我七哥犯了事,被牽連其中。就如當初阿裕你被伯父之事株連一樣的道理,所以,咱們都別氣餒好好過活,總有出頭之日。」譚璿笑著頷頷首,大大方方的承認,並以此鼓勵對方振作。
聽了朋友被貶,傅裕心裏難受的不行,而後又大受觸動。從清河縣民眾對其如此高的評價,便可知其官風極佳,即有能力又愛護子民,並未因不公平的遭遇而自暴自棄在任上胡亂應付。
「恩~」經過一番自省,傅裕抬頭向朋友鄭重的點點頭,咧了咧幹裂的嘴唇,眼睛清澈明亮。
……
盡管有諸多話語要講,可也不便長談,而且中間還有官吏前來稟告事項。於是譚璿交代傅裕幾句,便讓他離開了,來日方長。
從九龍鎮工地巡防回來,譚璿平復了和故友相見後心緒波動,憶起除了向知府請求調整工程步驟順序,還要查找有關清河縣夏汛情景的詳細記錄,而且兩樁事之間有關聯。
假若要改變原定的計劃,必需有充分的理由才行,而九龍江夏季洪汛來臨時對兩岸百姓造成巨大的災害,便為最靠譜的理由。
待其花了三日功夫,通過詢問下屬加上查閱史料,徹底摸清主簿劉華口中夏汛時的情景,心頭不由一涼。
九龍江流經多府,最終在清河縣入海,閩府地勢複雜,山脈縱橫,轄區氣候濕潤,夏季尤甚,夏汛時沿海城鎮百分之五十的地區會遭受嚴重的洪澇災害,而清河縣竟然是受災最嚴重的縣城之一。
除了氣候、清河縣的地勢、九龍江支流繁多外,還有個重要原因,上遊的清河郡城中有個巨大水庫。
為保郡城百姓安危,每年夏汛時節十有八九,水庫要向九龍江中泄洪,處與最下遊的清河縣便是被犧牲的對象。
念起下屬們提起大災之年搖頭嘆息的神態,譚璿都一陣氣惱,即生自己的氣,又埋怨官吏藏藏掖掖。
若早點知曉形勢,在建塘圍田工事奠基開始前,直接向轉運使與知府大人提起此事,設計方案時會增加諸多考慮。
第113章
形勢嚴峻,譚璿不敢耽擱, 寫完呈給上級的奏報, 便召集縣衙屬官商酌接下來具體實施方案。
「本官的陳情書剛由驛使送往郡城,若現在將役工全部集中在九龍江清淤築堤, 不妥,海邊還需留守一部分人力才好。」
譚璿認真想了想, 即使提議再有道理,也不能不將郡城府城的官吏放在眼中,僅憑一腔熱血莽撞行事,非但辦不好事反而使結果更糟。
故而一邊同上麵的人周旋一邊暗渡陳倉, 待堅持到夏汛,證明現今的策略效果更好, 到時長官們的火氣說不定漸漸的消了去。
「大人所言甚是,雖說九龍江水患嚴重,但勁烈的海風引起的海水倒灌也不容小覷。」
縣丞馬誌才瞥了兩眼對麵端坐著的劉華,微微蹙了蹙眉頭,鄭重道。
縣丞馬誌才提出的問題譚璿不是沒考慮, 他也曾多次親眼目睹過颱風的威力, 之所以贊同劉華的建議, 一則此地灘塗綿延甚廣,發生海水倒灌的概率不大。
到時真遭遇不幸, 那別說清河縣, 連整個閩府都會遭受不小的災難。
二是因提前對九龍江清淤,不但減輕洪災損害, 反而可以縮短工期。
夏汛過後水勢猛漲,清理淤泥難度係數倍增,無論建塘還是圍田,均需要肥沃的淤泥做材料的。
「不錯,馬大人思慮周到。眼下時間緊迫,半點功夫耽誤不得,諸位需同心協力眾誌成城,打好夏汛這一仗!」
眼下可不是下屬之間暗自較真的時刻,譚璿知最近召見劉華的次數多了點,難免讓其它人多想。
於是露出欣賞的目光讚許馬誌才兩句,隨後神色一凜,環顧一圈下首的眾官吏,朗聲吩咐。
下麵的各位官吏忙起身,恭謹應諾。
為防止上遊水庫突然泄洪,譚璿特意遣了人員到郡城水庫附近專門負責盯哨,一旦水庫水位大漲,則十萬火急回清河縣報信。
並且還讓石匠打造了兩根石柱,用來測量九龍江水位變化的,一旦漲至危險的臨界點,沿岸村民必須撤離安全地帶,總之貫徹以人為本的方針。
察覺其情緒消沉,譚璿微微嘆口氣,試想假若自己遭逢巨變,父母至親之人全都亡故,定也會心中迷茫,不知路在何方。
「阿裕,我雖沒你經歷坎坷,但過得也並不順遂,被朝廷貶官至此,才有緣同你碰麵。咱們僅二十出頭,一輩子才剛開始,往後的日子長著呢。聽我的,再咬牙熬幾年,必可出頭的。」
當今皇帝已年邁,在皇位上也坐不了幾年,待新皇登基,像傅裕這些立過功的苦役,到時花些銀子完全可以恢復自由的。
不過事關政治,兩人又多年未見,譚璿並沒有多言,全憑其本人來悟。
「貶……貶官?子瑾……你……」傅裕聽其說「貶官」二字,驚的話語不利索,眼睛瞪的老大,直愣愣的注視著譚璿。
方才大部分時間都是他在講近況,老友隻簡明扼要的說了幾句有關自己的。
期間聽役工們議論譚璿的信息,並不是沒有懷疑,試想堂堂兩榜進士幾年中怎會依舊擔任七品縣令呢,可傅裕不願意朝不好的方麵去揣測。
「對,我七哥犯了事,被牽連其中。就如當初阿裕你被伯父之事株連一樣的道理,所以,咱們都別氣餒好好過活,總有出頭之日。」譚璿笑著頷頷首,大大方方的承認,並以此鼓勵對方振作。
聽了朋友被貶,傅裕心裏難受的不行,而後又大受觸動。從清河縣民眾對其如此高的評價,便可知其官風極佳,即有能力又愛護子民,並未因不公平的遭遇而自暴自棄在任上胡亂應付。
「恩~」經過一番自省,傅裕抬頭向朋友鄭重的點點頭,咧了咧幹裂的嘴唇,眼睛清澈明亮。
……
盡管有諸多話語要講,可也不便長談,而且中間還有官吏前來稟告事項。於是譚璿交代傅裕幾句,便讓他離開了,來日方長。
從九龍鎮工地巡防回來,譚璿平復了和故友相見後心緒波動,憶起除了向知府請求調整工程步驟順序,還要查找有關清河縣夏汛情景的詳細記錄,而且兩樁事之間有關聯。
假若要改變原定的計劃,必需有充分的理由才行,而九龍江夏季洪汛來臨時對兩岸百姓造成巨大的災害,便為最靠譜的理由。
待其花了三日功夫,通過詢問下屬加上查閱史料,徹底摸清主簿劉華口中夏汛時的情景,心頭不由一涼。
九龍江流經多府,最終在清河縣入海,閩府地勢複雜,山脈縱橫,轄區氣候濕潤,夏季尤甚,夏汛時沿海城鎮百分之五十的地區會遭受嚴重的洪澇災害,而清河縣竟然是受災最嚴重的縣城之一。
除了氣候、清河縣的地勢、九龍江支流繁多外,還有個重要原因,上遊的清河郡城中有個巨大水庫。
為保郡城百姓安危,每年夏汛時節十有八九,水庫要向九龍江中泄洪,處與最下遊的清河縣便是被犧牲的對象。
念起下屬們提起大災之年搖頭嘆息的神態,譚璿都一陣氣惱,即生自己的氣,又埋怨官吏藏藏掖掖。
若早點知曉形勢,在建塘圍田工事奠基開始前,直接向轉運使與知府大人提起此事,設計方案時會增加諸多考慮。
第113章
形勢嚴峻,譚璿不敢耽擱, 寫完呈給上級的奏報, 便召集縣衙屬官商酌接下來具體實施方案。
「本官的陳情書剛由驛使送往郡城,若現在將役工全部集中在九龍江清淤築堤, 不妥,海邊還需留守一部分人力才好。」
譚璿認真想了想, 即使提議再有道理,也不能不將郡城府城的官吏放在眼中,僅憑一腔熱血莽撞行事,非但辦不好事反而使結果更糟。
故而一邊同上麵的人周旋一邊暗渡陳倉, 待堅持到夏汛,證明現今的策略效果更好, 到時長官們的火氣說不定漸漸的消了去。
「大人所言甚是,雖說九龍江水患嚴重,但勁烈的海風引起的海水倒灌也不容小覷。」
縣丞馬誌才瞥了兩眼對麵端坐著的劉華,微微蹙了蹙眉頭,鄭重道。
縣丞馬誌才提出的問題譚璿不是沒考慮, 他也曾多次親眼目睹過颱風的威力, 之所以贊同劉華的建議, 一則此地灘塗綿延甚廣,發生海水倒灌的概率不大。
到時真遭遇不幸, 那別說清河縣, 連整個閩府都會遭受不小的災難。
二是因提前對九龍江清淤,不但減輕洪災損害, 反而可以縮短工期。
夏汛過後水勢猛漲,清理淤泥難度係數倍增,無論建塘還是圍田,均需要肥沃的淤泥做材料的。
「不錯,馬大人思慮周到。眼下時間緊迫,半點功夫耽誤不得,諸位需同心協力眾誌成城,打好夏汛這一仗!」
眼下可不是下屬之間暗自較真的時刻,譚璿知最近召見劉華的次數多了點,難免讓其它人多想。
於是露出欣賞的目光讚許馬誌才兩句,隨後神色一凜,環顧一圈下首的眾官吏,朗聲吩咐。
下麵的各位官吏忙起身,恭謹應諾。
為防止上遊水庫突然泄洪,譚璿特意遣了人員到郡城水庫附近專門負責盯哨,一旦水庫水位大漲,則十萬火急回清河縣報信。
並且還讓石匠打造了兩根石柱,用來測量九龍江水位變化的,一旦漲至危險的臨界點,沿岸村民必須撤離安全地帶,總之貫徹以人為本的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