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袋清醒後,開始分析起來,試帖詩最重要的是審題,於是連著讀了不下十遍後,才覺出點門道,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此題的題情是樹人,所做之詩要合乎人字,年字隻是表麵的題外之字。1
題意清楚後,才發現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麽難,方才隻是自己嚇唬自己,時間已浪費不少,沒有時間再想其它。
根據平仄押韻,開始潤色辭藻,盡量顯的不那麽小白,修修改改勉強滿意後,臨近快要交卷時才抄寫上去。
為了做首詩,費了近小半考試時間,交完卷腿都是軟的,累的一句話都不想講。
像縣試一樣,無論考得如何,三人都暫時不提,回到客棧,吃罷飯溫會書就開始睡覺,養精蓄稅,一直到第三場。
前兩場總得來說,譚璿自認感覺挺良好的,盡管如此,但試題難度與深度遠高於他的預估。
府試如此,那接下來的院試鄉試會試不是更難嗎,看來還需更加用心才是。
族學中的夫子曾說過府試中試題中會有超綱的,果不其然,原本應出現在院試中的雜文竟然在通州府試的試卷上,其中還涉及到律法與人情的處理。
題目是讓考生為一冤案中的婦人寫狀紙,並且要求文字在兩百字以內。
譚璿讀過題目不由慶幸起來,他平時讀書比較雜,再加上日常有讀小報的習慣,此題對他來說算不上超綱。
想著第一場的詩賦可能做的略差些,這次的狀紙要得好好醞釀用心的寫,不然紅榜上的名次可就不好看了。
「民婦之夫已喪十年有餘…………」初稿寫好後,審查有無避諱之字,遂謄抄起來。
交過試卷後,譚璿渾身輕鬆起來,身體雖然疲倦,可精神卻很好,旁人一見其神色便能猜到他考的不錯。
「狀紙怎會出在府試中的卷子裏,考官大人怕不是為咱們落榜後的生計擔憂,以後就靠替人寫狀紙當訟師為生吧……」一儒生神色鬱鬱,口不擇言的抱怨道。
「可不是,傳聞不是說知州大人喜詩善賦,鍾情山水嗎,怎出這般偏門的考題,果然是傳言不可信也……」
「唉,說起那首詩賦,更是一言難盡,太偏了……」
府試一結束,考院外,眾儒生神態百色。
「嗬嗬……都累壞了吧,咱們先回客棧好好的大睡一天,再去遊郡城。」
觀三人神色,除了譚璿還算不錯,兒子與譚璣臉色都不太好,譚珹心裏咯噔一下,可不敢多問,笑嗬嗬的裝作毫不在意的說著接下來的安排,他們點點頭便不再言語。
一路上幾人竟然一致的保持沉默,除了陷入沉思中的三人,其餘的跟著的譚珹與書童們小心翼翼的瞧瞧這個,偷偷望望那個,都不敢出聲打破著謎之沉默。
仔細回憶一遍考試內容,覺得沒什麽遺憾,回過神來的譚璿率先出聲:
「聽說通州的河鮮海鮮遠近聞名,山水可覽,佳肴亦是不可辜負,不如明兒咱們去食肆嚐鮮吧。」
「若打起官司來,那婦人怕沒有五成勝算……知州大人為何出這般刁鑽的題目。」
終於肯出聲了,譚珹正待張口說好時,一直走神的譚璣突然冒出一句。
「法與情最是難說,既然知州大人把此案例搬到試卷上,想來已有了最妥善的判定結果。」
考過之後,譚璿不想再去過多討論試題內容,不然發展下去就要同其它人一樣,出了考院三五成群的走在一起互相對試題答案。
答對者,欣喜若狂,錯者,懊惱萬分。既然已是不可改變之事,為何還要徒增煩惱。
「八叔,九叔說的很對。我突然發覺為旁人寫狀紙十分有趣,你們想啊,襄助那些有冤屈的不幸之人是件很值得的事。」
譚璿看著挺著胸膛,一身正氣的譚杭,忍不住笑著調侃道:
「那阿杭你將來中了進士,就入大理寺平天下不白之冤,豈不成你心中之想!」
「恩!」絲毫沒覺得他是調侃之意,當譚杭聽後,目光堅定,鄭重的點點頭,恩了聲。
回到客棧後,考完府試的儒生徹底的放飛自我,在廳堂中紛紛朗聲議論,不時還提高嗓音,一驚一乍。
「李兄,……你是如何解的?」
「呀,我好似有一頁試題漏看了,天啊……」
「府試結束,離揭榜尚有十來日,客棧中呆著實在無趣,不如咱們去花坊消遣一下……」
恰巧這話被經過的譚珹聽到,趕緊轉身看幾個小傢夥的反應,沒看到什麽異色後,心裏一鬆,可還覺得不放心,故意肅著臉道:
「你們現在年歲還小,有些事不知道輕重,千萬不能跟著那些人跑出去瞎胡來!」
三人被其突然的勸誡弄得摸不著頭腦,這幾日他們老老實實的呆在客棧裏哪裏胡來了?不過見他那般嚴肅鄭重,不約而同的忙連聲應諾。
就著清淡的小菜譚璿吃了小半碗米飯,舒舒服服的泡個熱水澡,直接爬床上卷著薄被蒙頭大睡,一夜無夢到天明。
經過一夜歇息,清晨起來,幾人的精氣神都還不錯,試都考完了,也不再有什麽顧忌,直接在一樓的廳堂裏用早飯。
「聽人講,再過幾日,四大書院的掌事會來抄紅榜……」
平江四大書院雖皆在平江轄區,可卻是麵對整個華朝的讀書人,優者則錄,隻不過對平江籍的士子有地方性傾斜。
題意清楚後,才發現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麽難,方才隻是自己嚇唬自己,時間已浪費不少,沒有時間再想其它。
根據平仄押韻,開始潤色辭藻,盡量顯的不那麽小白,修修改改勉強滿意後,臨近快要交卷時才抄寫上去。
為了做首詩,費了近小半考試時間,交完卷腿都是軟的,累的一句話都不想講。
像縣試一樣,無論考得如何,三人都暫時不提,回到客棧,吃罷飯溫會書就開始睡覺,養精蓄稅,一直到第三場。
前兩場總得來說,譚璿自認感覺挺良好的,盡管如此,但試題難度與深度遠高於他的預估。
府試如此,那接下來的院試鄉試會試不是更難嗎,看來還需更加用心才是。
族學中的夫子曾說過府試中試題中會有超綱的,果不其然,原本應出現在院試中的雜文竟然在通州府試的試卷上,其中還涉及到律法與人情的處理。
題目是讓考生為一冤案中的婦人寫狀紙,並且要求文字在兩百字以內。
譚璿讀過題目不由慶幸起來,他平時讀書比較雜,再加上日常有讀小報的習慣,此題對他來說算不上超綱。
想著第一場的詩賦可能做的略差些,這次的狀紙要得好好醞釀用心的寫,不然紅榜上的名次可就不好看了。
「民婦之夫已喪十年有餘…………」初稿寫好後,審查有無避諱之字,遂謄抄起來。
交過試卷後,譚璿渾身輕鬆起來,身體雖然疲倦,可精神卻很好,旁人一見其神色便能猜到他考的不錯。
「狀紙怎會出在府試中的卷子裏,考官大人怕不是為咱們落榜後的生計擔憂,以後就靠替人寫狀紙當訟師為生吧……」一儒生神色鬱鬱,口不擇言的抱怨道。
「可不是,傳聞不是說知州大人喜詩善賦,鍾情山水嗎,怎出這般偏門的考題,果然是傳言不可信也……」
「唉,說起那首詩賦,更是一言難盡,太偏了……」
府試一結束,考院外,眾儒生神態百色。
「嗬嗬……都累壞了吧,咱們先回客棧好好的大睡一天,再去遊郡城。」
觀三人神色,除了譚璿還算不錯,兒子與譚璣臉色都不太好,譚珹心裏咯噔一下,可不敢多問,笑嗬嗬的裝作毫不在意的說著接下來的安排,他們點點頭便不再言語。
一路上幾人竟然一致的保持沉默,除了陷入沉思中的三人,其餘的跟著的譚珹與書童們小心翼翼的瞧瞧這個,偷偷望望那個,都不敢出聲打破著謎之沉默。
仔細回憶一遍考試內容,覺得沒什麽遺憾,回過神來的譚璿率先出聲:
「聽說通州的河鮮海鮮遠近聞名,山水可覽,佳肴亦是不可辜負,不如明兒咱們去食肆嚐鮮吧。」
「若打起官司來,那婦人怕沒有五成勝算……知州大人為何出這般刁鑽的題目。」
終於肯出聲了,譚珹正待張口說好時,一直走神的譚璣突然冒出一句。
「法與情最是難說,既然知州大人把此案例搬到試卷上,想來已有了最妥善的判定結果。」
考過之後,譚璿不想再去過多討論試題內容,不然發展下去就要同其它人一樣,出了考院三五成群的走在一起互相對試題答案。
答對者,欣喜若狂,錯者,懊惱萬分。既然已是不可改變之事,為何還要徒增煩惱。
「八叔,九叔說的很對。我突然發覺為旁人寫狀紙十分有趣,你們想啊,襄助那些有冤屈的不幸之人是件很值得的事。」
譚璿看著挺著胸膛,一身正氣的譚杭,忍不住笑著調侃道:
「那阿杭你將來中了進士,就入大理寺平天下不白之冤,豈不成你心中之想!」
「恩!」絲毫沒覺得他是調侃之意,當譚杭聽後,目光堅定,鄭重的點點頭,恩了聲。
回到客棧後,考完府試的儒生徹底的放飛自我,在廳堂中紛紛朗聲議論,不時還提高嗓音,一驚一乍。
「李兄,……你是如何解的?」
「呀,我好似有一頁試題漏看了,天啊……」
「府試結束,離揭榜尚有十來日,客棧中呆著實在無趣,不如咱們去花坊消遣一下……」
恰巧這話被經過的譚珹聽到,趕緊轉身看幾個小傢夥的反應,沒看到什麽異色後,心裏一鬆,可還覺得不放心,故意肅著臉道:
「你們現在年歲還小,有些事不知道輕重,千萬不能跟著那些人跑出去瞎胡來!」
三人被其突然的勸誡弄得摸不著頭腦,這幾日他們老老實實的呆在客棧裏哪裏胡來了?不過見他那般嚴肅鄭重,不約而同的忙連聲應諾。
就著清淡的小菜譚璿吃了小半碗米飯,舒舒服服的泡個熱水澡,直接爬床上卷著薄被蒙頭大睡,一夜無夢到天明。
經過一夜歇息,清晨起來,幾人的精氣神都還不錯,試都考完了,也不再有什麽顧忌,直接在一樓的廳堂裏用早飯。
「聽人講,再過幾日,四大書院的掌事會來抄紅榜……」
平江四大書院雖皆在平江轄區,可卻是麵對整個華朝的讀書人,優者則錄,隻不過對平江籍的士子有地方性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