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不像在海門縣,有老宅,還有家僕照料,無需過多擔心。但去郡城可不一樣,人生地不熟三人年歲不大,且又是第一次出遠門,族中長輩不放心,得找個經常出門的長輩跟著。
譚璿生怕他老爹突然起意跟著去陪考,那得有多不自在,幸虧最後由譚杭的父親譚珹跟著三人一起去。
「三哥,聽說咱們通州郡城十分繁華,經常能看到海船,是真的嗎?」通州臨海依江,水上貿易自然暢達。
「當然是真的!隻要你們仨用心考,等府試一結束,我帶著你們好好的在郡城逛逛,好吃的好玩的你們隨意挑。」
兒子在縣試中考的不錯,這次又是隨著幾人陪考,譚珹心情很是不錯,自己讀書不行,可兄弟、兒子爭氣啊,因譚璿中得頭名,府試大家對其抱有很高的期望。
臨行前譚氏族長給帶足了盤纏,不能委屈了他們,這可都是譚氏家族興盛的希望。
沒有什麽經濟壓力,再者府試結束後明年八月才進行院試,其間還有充足的時間溫書。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一旦入了書院將來這樣多的空閑時日也不會太多,譚璿準備在通州呆到府試榜單出來後,再回府城,隻是不知道其它人的打算。
「九叔,你這次是不是預備揭榜後再回府城?」相處那麽久,譚杭還是比較了解其脾性,愛玩的性子隻是被功課給壓製住了。
「恩,不知三哥如何打算的?」微笑著點點頭,譚璿轉而探問譚珹。
「自然是隨你們的。」
於是幾人最終達成一致,揭榜後再回平江府。
因一日到不了目的地,中途他們在客棧歇了一宿,才在第二日的午後趕到了繁榮喧鬧的通州郡城。
第26章
因再過幾日就要進行府試,城中人流量猛然增多,道路上車水馬龍,行人熙熙攘攘,好不熱鬧。
臨近考院的沿街客棧門前有不少書生打扮的客人出入,話語中談論的多是與府試有關的話題,那些人十有八九是參加府試的儒生了。
提早預訂的客棧離考院不遠,十分便利,因官府的出麵幹預,州衙大街上離考院稍近的客棧要以趕考的士子為先,故而他們走近客棧,碰到不少背著行李,身穿長衫頭帶濮巾的學子。
因不少人也是剛剛來,正處於激動的情緒中,互相搭訕的、向夥計問路的、討論府試話題的,周圍環境比較吵雜,想必過兩日大家習慣後,就會靜下心來忙於溫書,不像現在這般雜亂。
譚璿他們四人的房間是上房,寬敞亮堂,洗澡吃飯均可要求在房內解決。
不過書童與車夫沒那麽好的待遇,兩人一間在下等房歇息。
把行李放置好喝口茶歇了會腳後,想著無論小憩或溫書都有些吵,又是陌生環境,肯定靜不下心,於是譚璿想趁著閑暇時間,打算叫上另外兩人出門熟悉熟悉周圍環境,見識見識通州城的繁華。
「你們別走太遠,就在州衙大街上轉轉,對了,可千萬別忘了去衙門報備身份。」
譚珹精力到底不如十幾歲小夥子旺盛,在客棧想歇上一歇,幾人也紛紛表示讓其放心歇著吧,譚珹仔細的叮囑一番才放他們出門。
到了一樓廳堂中,人比方才進來時多了一些,聽到大家正在激情澎湃的談論府試的話題。
「聽說咱們知州大人年少時風流倜儻,喜愛做賦吟詩,恐怕這次卷子中的律賦要占不少。」
「那可不一定,知州大人自上任以來,重農扶商,心繫百姓造福萬民,試題該以務實為主,那些流於表麵的詩賦不會多到哪裏去。」
「閩地與北疆降於咱大華朝,不知朝廷會不會削減平江士子的名額?」
「若再減,在座的都沒有活路了……」
…………
作為主考官的知州大人自然是應考士子們的關注對象,往往他們的喜好會關聯到試卷各類題型所占比重以及難易程度,想來這段時日郡城中各家書肆生意應會不錯。
其中除了試題內容,還有不少不知從哪傳揚出來的小道消息。當譚璿挎一耳朵關於大華的時政時,擰了擰眉。
華朝已建朝四十來年,在此期間,大戰沒有小戰卻不斷,當今聖上遵老子遺願,上個月,把龜縮於閩地曾經爭霸的勁敵給徹底剷除,收復閩地。
眼看著華朝日益強盛,邊關鐵騎戰力強悍,北疆的一些異族首領,自願求和歸順華朝。
當今天子聖心大悅,為體現自己的仁德,頒發不少籠絡人心的政令,昭告天下。
在科舉上,平江府本身競爭就是最激烈的,雖說無論縣試還是鄉試甚至會試中榜人數算是最多的,但那是下場士子的基數大,錄取比率都一樣,最後就顯得人多了。
這樣淺顯的道理,一些政客們卻做小聾瞎,隻看到朝中不少重要職位是平江等南方籍人,漸漸打破維繫的平衡現狀。
因而朝中一些北方籍大臣不下一次的聯名上書,提出降低南方各府科舉錄取的比率,這樣人數則不會相差太大,隻不過這種不合情理的提議一直沒被採納。
譚玠與田文瑄曾與他私下說過兩次,若有把握,最好直接順著考下去,中間能別壓場就別壓,指不定將來朝廷政令如何改變,現在想來,他們定是得到什麽風聲了。
照此發展勢頭,朝中的平衡現狀遲早徹底被打破,當今聖上雄才大略,不會樂意見此情形的。
譚璿生怕他老爹突然起意跟著去陪考,那得有多不自在,幸虧最後由譚杭的父親譚珹跟著三人一起去。
「三哥,聽說咱們通州郡城十分繁華,經常能看到海船,是真的嗎?」通州臨海依江,水上貿易自然暢達。
「當然是真的!隻要你們仨用心考,等府試一結束,我帶著你們好好的在郡城逛逛,好吃的好玩的你們隨意挑。」
兒子在縣試中考的不錯,這次又是隨著幾人陪考,譚珹心情很是不錯,自己讀書不行,可兄弟、兒子爭氣啊,因譚璿中得頭名,府試大家對其抱有很高的期望。
臨行前譚氏族長給帶足了盤纏,不能委屈了他們,這可都是譚氏家族興盛的希望。
沒有什麽經濟壓力,再者府試結束後明年八月才進行院試,其間還有充足的時間溫書。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一旦入了書院將來這樣多的空閑時日也不會太多,譚璿準備在通州呆到府試榜單出來後,再回府城,隻是不知道其它人的打算。
「九叔,你這次是不是預備揭榜後再回府城?」相處那麽久,譚杭還是比較了解其脾性,愛玩的性子隻是被功課給壓製住了。
「恩,不知三哥如何打算的?」微笑著點點頭,譚璿轉而探問譚珹。
「自然是隨你們的。」
於是幾人最終達成一致,揭榜後再回平江府。
因一日到不了目的地,中途他們在客棧歇了一宿,才在第二日的午後趕到了繁榮喧鬧的通州郡城。
第26章
因再過幾日就要進行府試,城中人流量猛然增多,道路上車水馬龍,行人熙熙攘攘,好不熱鬧。
臨近考院的沿街客棧門前有不少書生打扮的客人出入,話語中談論的多是與府試有關的話題,那些人十有八九是參加府試的儒生了。
提早預訂的客棧離考院不遠,十分便利,因官府的出麵幹預,州衙大街上離考院稍近的客棧要以趕考的士子為先,故而他們走近客棧,碰到不少背著行李,身穿長衫頭帶濮巾的學子。
因不少人也是剛剛來,正處於激動的情緒中,互相搭訕的、向夥計問路的、討論府試話題的,周圍環境比較吵雜,想必過兩日大家習慣後,就會靜下心來忙於溫書,不像現在這般雜亂。
譚璿他們四人的房間是上房,寬敞亮堂,洗澡吃飯均可要求在房內解決。
不過書童與車夫沒那麽好的待遇,兩人一間在下等房歇息。
把行李放置好喝口茶歇了會腳後,想著無論小憩或溫書都有些吵,又是陌生環境,肯定靜不下心,於是譚璿想趁著閑暇時間,打算叫上另外兩人出門熟悉熟悉周圍環境,見識見識通州城的繁華。
「你們別走太遠,就在州衙大街上轉轉,對了,可千萬別忘了去衙門報備身份。」
譚珹精力到底不如十幾歲小夥子旺盛,在客棧想歇上一歇,幾人也紛紛表示讓其放心歇著吧,譚珹仔細的叮囑一番才放他們出門。
到了一樓廳堂中,人比方才進來時多了一些,聽到大家正在激情澎湃的談論府試的話題。
「聽說咱們知州大人年少時風流倜儻,喜愛做賦吟詩,恐怕這次卷子中的律賦要占不少。」
「那可不一定,知州大人自上任以來,重農扶商,心繫百姓造福萬民,試題該以務實為主,那些流於表麵的詩賦不會多到哪裏去。」
「閩地與北疆降於咱大華朝,不知朝廷會不會削減平江士子的名額?」
「若再減,在座的都沒有活路了……」
…………
作為主考官的知州大人自然是應考士子們的關注對象,往往他們的喜好會關聯到試卷各類題型所占比重以及難易程度,想來這段時日郡城中各家書肆生意應會不錯。
其中除了試題內容,還有不少不知從哪傳揚出來的小道消息。當譚璿挎一耳朵關於大華的時政時,擰了擰眉。
華朝已建朝四十來年,在此期間,大戰沒有小戰卻不斷,當今聖上遵老子遺願,上個月,把龜縮於閩地曾經爭霸的勁敵給徹底剷除,收復閩地。
眼看著華朝日益強盛,邊關鐵騎戰力強悍,北疆的一些異族首領,自願求和歸順華朝。
當今天子聖心大悅,為體現自己的仁德,頒發不少籠絡人心的政令,昭告天下。
在科舉上,平江府本身競爭就是最激烈的,雖說無論縣試還是鄉試甚至會試中榜人數算是最多的,但那是下場士子的基數大,錄取比率都一樣,最後就顯得人多了。
這樣淺顯的道理,一些政客們卻做小聾瞎,隻看到朝中不少重要職位是平江等南方籍人,漸漸打破維繫的平衡現狀。
因而朝中一些北方籍大臣不下一次的聯名上書,提出降低南方各府科舉錄取的比率,這樣人數則不會相差太大,隻不過這種不合情理的提議一直沒被採納。
譚玠與田文瑄曾與他私下說過兩次,若有把握,最好直接順著考下去,中間能別壓場就別壓,指不定將來朝廷政令如何改變,現在想來,他們定是得到什麽風聲了。
照此發展勢頭,朝中的平衡現狀遲早徹底被打破,當今聖上雄才大略,不會樂意見此情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