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我給你讀啊!"沈蓉拿著古色古香的《墨子》,朗聲讀起來,"《兼愛(中)》。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為事者,必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以此為事者也。"沈蓉不再讀下去了,她得意地看著白正天,說道,"這就是證據。"


    "睚眥刀鞘真的從兩千年前就有了?"白正天還是不太敢相信。


    沈蓉剛想點頭同意,卻突然想起了什麽,說道:"不對,我有個疑點!"


    "什麽疑點?說說看!"


    "我們常說龍生九子,各有不同,可是這個傳說起源於何時呢?我所掌握的材料都證明,這種說法起源於明朝。"


    "哦?"看著沈蓉認真的樣子,白正天特別喜歡。


    "據說有一次早朝,明朝孝宗皇帝朱祐樘突然心血來潮,問禮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李東陽:朕聞龍生九子,九子各是何等名目?李東陽倉促間不能回答,退朝後左思右想,又向幾名同僚詢問,糅合民間傳說,七拚八湊,才拉出了一張清單,向皇帝交了差。按李東陽的清單,龍的九子是:老大囚牛,老二睚眥,老三嘲風,老四蒲牢,老五狻猊,老六贔屓,老七狴犴,老八負屓,老九螭吻。"


    白正天離沈蓉很近,他能聞到沈蓉身上淡淡的香味,不禁心猿意馬起來。


    "喂,你到底在聽沒有啊?"


    白正天的臉騰地紅了:"在聽呢,在聽呢,耳朵都洗過了。"


    "油嘴滑舌,"沈蓉繼續說道,"關於龍生九子,還有一個傳說故事……"


    "什麽傳說?"白正天故意做出一副急切想知道的樣子。


    沈蓉給白正天講了個傳說。相傳,明朝的開國丞相劉伯溫本來是玉帝身前的一位天神,元末明初,天下大亂,戰火不斷,饑荒遍地。玉帝命令劉伯溫轉世輔佐明君,以定天下,造福蒼生,並賜給他斬仙劍,號令四海龍王,但是龍王年老體弱,事務繁多,因此派出了自己的九個兒子。這九個龍子個個法力無邊,神通廣大。他們跟隨劉伯溫征戰多年,為朱元璋打下了大明江山,又幫助朱棣奪得了皇位。當它們功得圓滿準備返回天庭復命的時候,明成祖朱棣卻想永遠把它們留在自己身邊,安邦定國,雄霸天下。於是他便拿了劉伯溫的斬仙劍號令九子。但是九子仍是神獸,頓時呼風喚雨,大發雷霆。朱棣見斬仙劍鎮不住九子,便決定用計。他對九子老大囚牛說:"你力大無窮,能馱萬斤之物,如果你能馱走這塊先祖的神功聖德碑,我就放你們走。" 囚牛一看原來是一塊小小的石碑,便毫不猶豫地馱在了身上,但用盡法力卻寸步難行。原來,神功聖德碑是記載"真龍天子"生前一世所做功德善事之用,又有兩代帝王的玉璽印章,能鎮四方神鬼。其他八子眼看大哥被壓在碑下,不忍離去,便決定一起留在人間,但發誓永不現真身。朱棣雖然留住了九子,但得到的卻僅僅是九個塑像般的神獸。這就是九子的起源傳說。


    沈蓉說道:"雖然是傳說,但是這個起源的年代也是明朝!所以,睚眥怎麽可能在兩千年前出現呢?"


    "孝宗皇帝問龍生九子,九子各是何等名目,也就是說,龍生九子的故事,他早已知道,隻是不知道到底是哪九個。所以,龍生九子的傳說,應該很早之前就存在了。加上秦始皇兵馬俑坑裏出現了睚眥的圖案,所以可以證明,這個故事已經很久很久了,而睚眥早已存在。隻是墨家獨獨把睚眥拿來,作為自己的圖騰,而把睚眥精神發揚光大了!"


    沈蓉點點頭,嘻嘻笑道:"有那麽點道理。"


    可是白正天又皺起了眉頭:"據我有限的歷史知識,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墨家就已經消亡了啊!"


    沈蓉想了想說道:"戰國時期,最大的顯然是儒學、墨學和道學,但是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墨家集團突然不見了蹤影,墨學無人傳承。一門在戰國兩百年間轟轟烈烈展開的大眾學說突然消失得無影無蹤,你不覺得可疑嗎?所以,唯一的可能就是他們由一個學術團體,轉變成一個地下組織。據你有限的歷史知識,你還記得秦朝末年,陳勝吳廣起義,喊出的口號是什麽嗎?"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白正天回答道。


    沈蓉翻著書說道:"《墨子·尚賢》上篇說:官無常貴,民無終賤。下篇又說:是故選擇天下賢良聖知辯慧之人,立以為天子,使從事乎一同天下之義。你說,陳勝吳廣的口號跟墨子的思想有什麽區別?"


    白正天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沈蓉繼續說道:"不但是秦末農民起義,北宋的農民起義領袖王小波喊出了吾疾貧富不均,今為汝均之的口號,李順則悉召鄉裏富人大姓,令具其家財栗,據其生齒足用之外,一足調發,大賑貧乏。南宋時的鍾相說:法分貴賤貧富,非善法也,我如行法,當等貴賤,均貧富。明末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糧。清朝的太平天國說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這些不都與墨子所講的官無常貴,民無終賤是相通的嗎?所以,我懷疑歷代農民起義領袖都是墨家弟子,墨家從來就沒有消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清明上河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匹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匹夫並收藏清明上河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