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回 父與子
時間:大唐盛世
地點:長安
故事:邂逅日本學者
我和墨軒從洞口爬出來後才發現,原來這裏是一口枯水井,墨軒武藝高超,背著我很快從井裏爬了出來。我們剛一露頭,就看到了幾個和尚,他們幾個大嚷著跑開了:“師父,有鬼啊!”
不一會兒,跑來了一群和尚,他們手裏不是拿著棒子就是拎著扁擔,一位身穿袈裟的僧人徐徐走了出來,“休得放肆,光天化日之下,哪裏來的鬼怪,施主,請問您從何方而來?”
我俏皮地說:“我們從東土大唐而來。”
一個和尚沒好氣地說:“你等在大師麵前修得放肆,到我東土大唐來有何居心?”
我看了看眼前的大師,他麵容淡定從容,一雙眼睛堅毅有神,通天鼻樑、薄嘴唇、小嘴巴,讓我聯想起了一個人。
“您莫非就是玄奘大師?”
“這位是鑒真大師,請問二位究竟是何方人士?可否願意以真麵目示人?”
說話的人看上去很猥瑣,小鼻子小眼寬額頭,大嘴巴、趴鼻子,個頭非常矮,說話的時候露出的門牙就像我的腳趾蓋,實在讓人沒有好感。聽完他說的話,我趕緊看了看墨軒,他一臉都是黑灰,相比我臉上也好不到哪兒去,於是我連聲抱歉,希望和尚能給我們打盆水來。
鑒真大師讓弟子給我們倆打來一盆清水,我和墨軒將臉上的塵土洗幹淨之後,和尚們不再視我們為鬼怪了。
“不知二位施主到我大唐來有何貴幹?”
我們盡管能說明白,可是誰又會相信時光穿越呢,於是我們隻能說謊。“是這樣的,我們來自一個叫果敢的小地方,久慕大唐盛世,不遠千裏而來,隻為一睹大唐繁華。”
“原來二位與我的目的一樣,咱們正好可以好好親近親近。”剛才那個難看的男人說道。
墨軒問:“不知仁兄從何方而來?”
“我們從東方而來,大唐人成我們為扶桑。”
鑒真大師說道:“二位施主如果不棄,刻在鄙寺休息片刻,我們正要上午課,不方便陪伴,不如讓李施主暫陪二位,不知可否?”
“謝謝大師,要是您能給我們準備些齋飯就更好了。”
“理所當然,理所當然,那麽我就失陪了。”
日本人領著我們往一間禪房走去,他身邊還跟了一個比他個頭略高的男人,他穿的跟自己的主人差不多,隻不過腳上是一雙草鞋。這個男子留著八字鬍,眼睛不小,但眼皮耷拉著,大蒜鼻子,大嘴巴,他的眼睛緊緊地盯著地上,就好像能撿到錢一樣。
進入禪房後,和尚很快就給我們送來了齋飯,每人一碗麵條,清湯寡水的麵裏有幾根菜葉,我實在是餓壞了,人餓的時候,什麽吃的都好吃。
日本人見我吃得很香,情不自禁地問:“二位,你們那裏鬧饑荒嗎?”
“您如何得知?”
“這麵好像很普通,但見你們吃的很滿意啊。”
“你懂什麽,這麵可是大唐寶剎裏的齋飯,其實別處美味所能比的?”
“夫人說的極是,你們那裏的服飾很特別啊,相比能工巧匠必定不少吧?”
“那是,那是,你們有機會也可以到我們那裏去看看。”
“不過我還是喜歡唐服,我們扶桑人跟你們一樣仰慕盛唐已久,我們還是覺得唐人的服裝更加莊重。”
“你說的在理,大唐風範豈是其他過度所能比的,這裏的一切都是世上最好的,我們此來也是為開眼界而來。”
“恩,開眼界固然重要,但不如把大唐的習俗學去更好,我此行目的就是為了把大唐的精華都帶回扶桑,讓大唐之花在扶桑結果。”
我說:“還是您高瞻遠矚啊,比我們高明多了。對了剛才大師稱您為李施主,請問您是姓李嗎?”
“實不相瞞,我們扶桑人本是蠻夷之地,沒有文字,關於姓氏剛興起不久,我們主要還是根據主先出生地來定姓氏的,比如:出生在河邊的,就叫渡邊;生在山下的就叫鳩山。我家主先出生在一顆藤樹下,於是我們就姓伊藤。”
“哦,姓氏這種東西起源本來也是很隨意的。這麽說李姓是您自己在中國起的了?”
“夫人果然冰雪聰明,我來到大唐之後,被大唐文化所感染,專門在長安找了一個老師學習大唐文化,要不是野村來找我,我是不打算回扶桑了,李重是我自己起的名字,在下字敬唐,都是讓我牢記要敬重大唐文化。”
“那麽您是要回去了?”
“是滴,野村帶著父命要我會去,希望我把大唐的文化帶回扶桑,要用大唐的文化讓我們扶桑人從此開化,我應該聽從父命。”
“我有個問題,不知道當問不當問?”
“您但講無妨。”
“聽聞,在秦朝時期,秦國曾有五百童男童女東渡去了扶桑,這樣說你們扶桑人中應當也有唐人的祖先。”
“哦,關於這個傳說,我在扶桑的時候也有所聽聞,夫人不知,扶桑乃是島國,目前扶桑還是各自為政,據說當年是有過造訪扶桑的人,不過因為海難,隻有少數人活著到了扶桑,對於這些人的來歷我們並不清楚。”
時間:大唐盛世
地點:長安
故事:邂逅日本學者
我和墨軒從洞口爬出來後才發現,原來這裏是一口枯水井,墨軒武藝高超,背著我很快從井裏爬了出來。我們剛一露頭,就看到了幾個和尚,他們幾個大嚷著跑開了:“師父,有鬼啊!”
不一會兒,跑來了一群和尚,他們手裏不是拿著棒子就是拎著扁擔,一位身穿袈裟的僧人徐徐走了出來,“休得放肆,光天化日之下,哪裏來的鬼怪,施主,請問您從何方而來?”
我俏皮地說:“我們從東土大唐而來。”
一個和尚沒好氣地說:“你等在大師麵前修得放肆,到我東土大唐來有何居心?”
我看了看眼前的大師,他麵容淡定從容,一雙眼睛堅毅有神,通天鼻樑、薄嘴唇、小嘴巴,讓我聯想起了一個人。
“您莫非就是玄奘大師?”
“這位是鑒真大師,請問二位究竟是何方人士?可否願意以真麵目示人?”
說話的人看上去很猥瑣,小鼻子小眼寬額頭,大嘴巴、趴鼻子,個頭非常矮,說話的時候露出的門牙就像我的腳趾蓋,實在讓人沒有好感。聽完他說的話,我趕緊看了看墨軒,他一臉都是黑灰,相比我臉上也好不到哪兒去,於是我連聲抱歉,希望和尚能給我們打盆水來。
鑒真大師讓弟子給我們倆打來一盆清水,我和墨軒將臉上的塵土洗幹淨之後,和尚們不再視我們為鬼怪了。
“不知二位施主到我大唐來有何貴幹?”
我們盡管能說明白,可是誰又會相信時光穿越呢,於是我們隻能說謊。“是這樣的,我們來自一個叫果敢的小地方,久慕大唐盛世,不遠千裏而來,隻為一睹大唐繁華。”
“原來二位與我的目的一樣,咱們正好可以好好親近親近。”剛才那個難看的男人說道。
墨軒問:“不知仁兄從何方而來?”
“我們從東方而來,大唐人成我們為扶桑。”
鑒真大師說道:“二位施主如果不棄,刻在鄙寺休息片刻,我們正要上午課,不方便陪伴,不如讓李施主暫陪二位,不知可否?”
“謝謝大師,要是您能給我們準備些齋飯就更好了。”
“理所當然,理所當然,那麽我就失陪了。”
日本人領著我們往一間禪房走去,他身邊還跟了一個比他個頭略高的男人,他穿的跟自己的主人差不多,隻不過腳上是一雙草鞋。這個男子留著八字鬍,眼睛不小,但眼皮耷拉著,大蒜鼻子,大嘴巴,他的眼睛緊緊地盯著地上,就好像能撿到錢一樣。
進入禪房後,和尚很快就給我們送來了齋飯,每人一碗麵條,清湯寡水的麵裏有幾根菜葉,我實在是餓壞了,人餓的時候,什麽吃的都好吃。
日本人見我吃得很香,情不自禁地問:“二位,你們那裏鬧饑荒嗎?”
“您如何得知?”
“這麵好像很普通,但見你們吃的很滿意啊。”
“你懂什麽,這麵可是大唐寶剎裏的齋飯,其實別處美味所能比的?”
“夫人說的極是,你們那裏的服飾很特別啊,相比能工巧匠必定不少吧?”
“那是,那是,你們有機會也可以到我們那裏去看看。”
“不過我還是喜歡唐服,我們扶桑人跟你們一樣仰慕盛唐已久,我們還是覺得唐人的服裝更加莊重。”
“你說的在理,大唐風範豈是其他過度所能比的,這裏的一切都是世上最好的,我們此來也是為開眼界而來。”
“恩,開眼界固然重要,但不如把大唐的習俗學去更好,我此行目的就是為了把大唐的精華都帶回扶桑,讓大唐之花在扶桑結果。”
我說:“還是您高瞻遠矚啊,比我們高明多了。對了剛才大師稱您為李施主,請問您是姓李嗎?”
“實不相瞞,我們扶桑人本是蠻夷之地,沒有文字,關於姓氏剛興起不久,我們主要還是根據主先出生地來定姓氏的,比如:出生在河邊的,就叫渡邊;生在山下的就叫鳩山。我家主先出生在一顆藤樹下,於是我們就姓伊藤。”
“哦,姓氏這種東西起源本來也是很隨意的。這麽說李姓是您自己在中國起的了?”
“夫人果然冰雪聰明,我來到大唐之後,被大唐文化所感染,專門在長安找了一個老師學習大唐文化,要不是野村來找我,我是不打算回扶桑了,李重是我自己起的名字,在下字敬唐,都是讓我牢記要敬重大唐文化。”
“那麽您是要回去了?”
“是滴,野村帶著父命要我會去,希望我把大唐的文化帶回扶桑,要用大唐的文化讓我們扶桑人從此開化,我應該聽從父命。”
“我有個問題,不知道當問不當問?”
“您但講無妨。”
“聽聞,在秦朝時期,秦國曾有五百童男童女東渡去了扶桑,這樣說你們扶桑人中應當也有唐人的祖先。”
“哦,關於這個傳說,我在扶桑的時候也有所聽聞,夫人不知,扶桑乃是島國,目前扶桑還是各自為政,據說當年是有過造訪扶桑的人,不過因為海難,隻有少數人活著到了扶桑,對於這些人的來歷我們並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