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頁
致命基因(首席女法醫係列之十七) 作者:[美]帕特麗夏·康薇爾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華納·艾傑死了。斯卡佩塔沒有把這個消息告訴本頓,但馬裏諾告訴了他。他幾分鍾前剛打來了電話,並不是因為他知道艾傑在本頓生活中的地位,他甚至連猜都不會猜到這一點。他這麽做的想法很簡單,他認為本頓希望得知這些消息,即那位法醫心理學家從一座橋上跳了下來。還有從十月中旬開始,也就是正n的蕭條季,他就一直住在酒店裏,而斯卡佩塔的黑莓手機就是在他房間被發現的。卡利·克裏斯賓一定和艾傑做了什麽約定——不是她則另有其人。她把他帶到了紐約,給他提供住宿,照顧他,以此換取信息來源,讓他上她的節目。出於某個原因,她覺得他有這樣的價值。本頓不知道卡利對艾傑的話到底有幾分相信,或許為了能讓自己在黃金時段的電視節目上名聲大噪,她根本就不在乎艾傑言論的真實性。還是說艾傑卷進了一些本頓難以想像的事件中呢?他不知道,什麽也不知道,真的一點頭緒也沒有。他不知道自己能否將華納·艾傑拋諸腦後,也不知道他為什麽沒有如釋重負感或感到保住了自己的清白,他不知道自己為什麽毫無感覺,一點感覺也沒有。他麻木了。那感覺如同他終於擺脫臥底身份,起死回生時一樣。
他年輕時在波士頓待過,曾有六年時間,他不停地逃竄藏身於波士頓的各個小屋間。他沿著波士頓的港口散步,第一次意識到自己再也不是那個虛構的人物湯姆·哈維蘭了,但他沒有感到欣快,也沒有感到自由,他什麽感覺也沒有。他完全理解為什麽那些剛出獄的人為了能重新回到監獄,走進出獄後經過的第一家便利店去搶劫。本頓當時也想回到流亡生涯,他已經越來越適應不再擔著本頓這個身份負擔的生活了。他已經習慣了負麵感受。他在自己無意義的存在和痛苦中找到了意義和慰藉,盡管他曾經不顧一切地想要逃離這種生活,精心地預謀策劃,剷除那些要讓他消失的人,那些有組織的犯罪集團,法國的尚多內家族。
二〇〇三年春,天氣涼爽,還有一絲涼意,港口刮著風,一切都沐浴在陽光中。本頓站在巴勒斯碼頭,看著波士頓消防局海洋分隊護送著一艘飄著挪威國旗的驅逐艦,紅色的消防船圍繞在灰鯊色的大船周圍,消防員精神抖擻地操縱著甲板炮,把它們高高對準天空,一排水花似羽毛般飛濺到空中,看起來像是在頑皮地行禮。美國歡迎你。就好像是在歡迎他似的。歡迎回來,本頓。但他並沒有感覺自己受到歡迎,他什麽感覺也沒有。他看著這場麵,假想這是為了歡迎他,就像是捏一下自己看自己是否還活著—樣。你還活著嗎?他不停地問自己。我是誰?他的任務終於完成了,在路易斯安那州的黑暗中心,在海灣,在衰敗的宅邸,在港口,他用自己的智慧和手上的槍從那些壓迫者和尚多內家族以及他們的心腹手中逃脫出來,他贏了。都結束了,他對自己說。你贏了。但他心裏的感受不該是這樣,他沿著碼頭邊走邊想,看著那些消防員興高采烈的樣子。他原本以為此刻會感受到的快樂在一眨眼的工夫變得虛假乏味,這感覺就像是咬了一口牛排才發現它是塑料做的,像是開車在赤日炎炎的公路上,卻怎麽也接近不了前方的海市蜃樓。
他發現自己害怕回到已經不復存在的從前,他害怕麵臨選擇,就像之前害怕自己沒有選擇一樣。他也害怕得到凱·斯卡佩塔,就像曾經害怕會永遠失去她一樣。生活就是如此錯綜複雜,充滿矛盾。一切都沒有意義又全都有意義。華納·艾傑得到了他應有的報應,這是他咎由自取,但他何錯之有?他不應該遭受譴責。四歲時的一次腦膜炎摧毀了他的命運,就像是在一場追尾撞車事件中的連鎖反應一樣,一次又一次的撞擊接踵而至,直到他的屍體最終落到橋麵上才停止。艾傑此刻躺在停屍間裏,本頓則坐在計程車上,但此時此刻,他們有一點是相同的:他們的清算日總有一天會到來,他們都要去見造物主。
位於政府中心的雅各布·賈維茨聯邦中心大廈裏有六個樓層是屬於fbi的,這座綜合樓是玻璃和混凝土結構的現代風格建築,周圍的美國法院和政府辦公大樓都是較為傳統的圓柱建築,幾個街區之外就是市政廳、警察局廣場、曼哈頓檢察官辦公室和市監獄。就像其他大多數聯邦政府中心一樣,這裏也用黃色的帶子和圍欄布置了警戒線,混凝土的隔離牆布置巧妙,可以阻止交通工具靠近。整個前廣場像迷宮一樣,綠色長凳和落滿雪的幹草垛蜿蜒曲折,公眾不可隨意進入。要走進大廈,本頓必須在托馬斯·潘恩公園下車,小跑穿過已經車水馬龍的拉斐特大街。他在杜安大街向右轉,杜安大街也不允許車輛進入,為了防止人們沒有看到“請勿進入”的標識,這裏還設置了一個障礙:一台輪胎粉碎機和一個保安崗亭。
這座四十一層高的玻璃花崗岩建築還沒有開門,他按了門鈴,向在玻璃側門另一邊的一位穿著製服的fbi警務人員表明了自己身份。本頓對他說自己是來這裏找馬蒂·拉尼爾探員的,經過一番檢查之後,那位警官放他進去了。本頓遞出自己的駕照,把身上的口袋都掏空,穿過x射線掃描,就像那些為了成為美國公民,每個工作日都在沃思街排隊接受檢查的移民—樣。穿過一個花崗岩大廳,來到第二個安檢點,它設在靠近電梯的一扇沉重的鋼筋玻璃門後。在這裏他又通過了相同的安檢程序,唯一不同的是這一次他的駕照被扣了下來,換來了一把鑰匙和一張身份證件。
他年輕時在波士頓待過,曾有六年時間,他不停地逃竄藏身於波士頓的各個小屋間。他沿著波士頓的港口散步,第一次意識到自己再也不是那個虛構的人物湯姆·哈維蘭了,但他沒有感到欣快,也沒有感到自由,他什麽感覺也沒有。他完全理解為什麽那些剛出獄的人為了能重新回到監獄,走進出獄後經過的第一家便利店去搶劫。本頓當時也想回到流亡生涯,他已經越來越適應不再擔著本頓這個身份負擔的生活了。他已經習慣了負麵感受。他在自己無意義的存在和痛苦中找到了意義和慰藉,盡管他曾經不顧一切地想要逃離這種生活,精心地預謀策劃,剷除那些要讓他消失的人,那些有組織的犯罪集團,法國的尚多內家族。
二〇〇三年春,天氣涼爽,還有一絲涼意,港口刮著風,一切都沐浴在陽光中。本頓站在巴勒斯碼頭,看著波士頓消防局海洋分隊護送著一艘飄著挪威國旗的驅逐艦,紅色的消防船圍繞在灰鯊色的大船周圍,消防員精神抖擻地操縱著甲板炮,把它們高高對準天空,一排水花似羽毛般飛濺到空中,看起來像是在頑皮地行禮。美國歡迎你。就好像是在歡迎他似的。歡迎回來,本頓。但他並沒有感覺自己受到歡迎,他什麽感覺也沒有。他看著這場麵,假想這是為了歡迎他,就像是捏一下自己看自己是否還活著—樣。你還活著嗎?他不停地問自己。我是誰?他的任務終於完成了,在路易斯安那州的黑暗中心,在海灣,在衰敗的宅邸,在港口,他用自己的智慧和手上的槍從那些壓迫者和尚多內家族以及他們的心腹手中逃脫出來,他贏了。都結束了,他對自己說。你贏了。但他心裏的感受不該是這樣,他沿著碼頭邊走邊想,看著那些消防員興高采烈的樣子。他原本以為此刻會感受到的快樂在一眨眼的工夫變得虛假乏味,這感覺就像是咬了一口牛排才發現它是塑料做的,像是開車在赤日炎炎的公路上,卻怎麽也接近不了前方的海市蜃樓。
他發現自己害怕回到已經不復存在的從前,他害怕麵臨選擇,就像之前害怕自己沒有選擇一樣。他也害怕得到凱·斯卡佩塔,就像曾經害怕會永遠失去她一樣。生活就是如此錯綜複雜,充滿矛盾。一切都沒有意義又全都有意義。華納·艾傑得到了他應有的報應,這是他咎由自取,但他何錯之有?他不應該遭受譴責。四歲時的一次腦膜炎摧毀了他的命運,就像是在一場追尾撞車事件中的連鎖反應一樣,一次又一次的撞擊接踵而至,直到他的屍體最終落到橋麵上才停止。艾傑此刻躺在停屍間裏,本頓則坐在計程車上,但此時此刻,他們有一點是相同的:他們的清算日總有一天會到來,他們都要去見造物主。
位於政府中心的雅各布·賈維茨聯邦中心大廈裏有六個樓層是屬於fbi的,這座綜合樓是玻璃和混凝土結構的現代風格建築,周圍的美國法院和政府辦公大樓都是較為傳統的圓柱建築,幾個街區之外就是市政廳、警察局廣場、曼哈頓檢察官辦公室和市監獄。就像其他大多數聯邦政府中心一樣,這裏也用黃色的帶子和圍欄布置了警戒線,混凝土的隔離牆布置巧妙,可以阻止交通工具靠近。整個前廣場像迷宮一樣,綠色長凳和落滿雪的幹草垛蜿蜒曲折,公眾不可隨意進入。要走進大廈,本頓必須在托馬斯·潘恩公園下車,小跑穿過已經車水馬龍的拉斐特大街。他在杜安大街向右轉,杜安大街也不允許車輛進入,為了防止人們沒有看到“請勿進入”的標識,這裏還設置了一個障礙:一台輪胎粉碎機和一個保安崗亭。
這座四十一層高的玻璃花崗岩建築還沒有開門,他按了門鈴,向在玻璃側門另一邊的一位穿著製服的fbi警務人員表明了自己身份。本頓對他說自己是來這裏找馬蒂·拉尼爾探員的,經過一番檢查之後,那位警官放他進去了。本頓遞出自己的駕照,把身上的口袋都掏空,穿過x射線掃描,就像那些為了成為美國公民,每個工作日都在沃思街排隊接受檢查的移民—樣。穿過一個花崗岩大廳,來到第二個安檢點,它設在靠近電梯的一扇沉重的鋼筋玻璃門後。在這裏他又通過了相同的安檢程序,唯一不同的是這一次他的駕照被扣了下來,換來了一把鑰匙和一張身份證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