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頁
不可不知的世界5000年可怕巧合 作者:李傑卿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天然石佛與巨型“佛”字
我們偉大的祖國幅員遼闊,有著眾多奇異的地質地貌,喀斯特地貌就是其中一種。喀斯特地貌是指可溶性岩石受流水的溶蝕和相伴的機械作用而形成的一種奇特的地貌景觀,如石芽、石溝、石林、峰林、落水洞、漏鬥、喀斯特窪地、溶洞、地下河等。在喀斯特地貌的發育地區,往往奇峰林立但缺乏地表水,地下水係卻比較發達。在我國的廣西、貴州和雲南等地廣泛分布著這種喀斯特地貌。除此之外,北京市郊的十渡自然風景區也有喀斯特地貌的廣泛發育,形成了非常獨特而神奇的地貌景觀,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和旅遊開發價值。
在十渡鎮平峪村附近的山澗裏有一座形象逼真的石佛,據說是由當地的一位羊倌在跌下數十丈深的山澗後發現的。石佛在崖壁腳下,五官俱全,眉須分明,雙手在腹前交叉。
石佛全身長滿了青苔,猶如袈裟,沒有被青苔覆蓋的上部裸露部分正好是石佛的麵部五官。在石佛的眉毛和嘴唇部位還生有少許青草,就像是長眉和鬍鬚一樣。經過相關專家的研究,這尊石佛是由上水石夾雜鍾乳石的碎塊堆積而成的,石佛的兩臂和雙手也是鍾乳石的碎塊。石佛形成的過程猶如下述:從石灰岩縫隙中滲出的流水發生碳酸鈣沉澱,從而在山澗裏堆積形成了類似於佛像的石柱;鍾乳石的碎塊隨流水滾動,滑落堆積在了山澗,形成石佛的手臂;因為它形成在陰暗潮濕的地方,所以上麵長滿了青苔。
除此之外,在十渡風景區還有一座龍山。在它的一處崖壁上居然有一個蒼勁有力的“佛”字,高度可達三米以上,寬度也有兩米左右。從遠處看,這個巨大的“佛”字非常清楚,尤其是在雨後更是清晰異常。這個巨大的“佛”字是怎麽形成的呢?其實,這個“佛”字和上麵介紹的石佛一樣,也是在喀斯特地貌的獨特作用下形成的。專家介紹說,這個“佛”字是雨水沿著岩石的節理裂隙麵溶蝕風化後形成的自然痕跡。龍山的岩石屬於白雲岩,這種岩石容易被溶入了二氧化碳的雨水所溶蝕,從而形成各種花斑和不規則的圖案。能夠自然溶蝕形成“佛”字,確實是非常巧合了。
十渡自然風景區還有其他許多有趣的地質地貌奇觀,這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創造,是喀斯特地貌帶給我們的巧合與驚喜。
復活節島之謎
在我們的這個地球之上總有許多神秘的地方引發人們的無盡想像,東南太平洋上的復活節島就是這樣一個神秘的地方。復活節島的神秘最為世人所知的就是島上眾多神奇的巨人石像,然而它的神秘卻不僅僅隻是這些。
復活節島於1722年4月為荷蘭探險家雅各布?羅格文等人於復活節這一天發現。它孤懸於東南太平洋上,呈三角形,麵積約為17平方公裏,並且人煙稀少。島上氣候幹旱,土壤貧瘠,植物和動物都比較稀少。
就是這樣的孤島上卻遍布著千餘尊巨大無比的巨人石像,最重的可達90噸,就連最普通的也有二三十噸重。更加令人吃驚的是,這些巨大石像還都頂著紅色的石帽子。這些巨人石像究竟是什麽人創造和樹立在這裏的,人們議論紛紛莫衷一是,至今都沒有人能夠給出較為可信的說法。看來這要成為一個永遠的謎了。然而在復活節島上還有更加神奇的東西,那就是朗戈朗戈木板之謎。
朗戈朗戈木板,當地人稱做“科哈烏?朗戈朗戈”,這一木板上刻畫著許多類似文字的符號,因此又被稱作“會說話的木板”。法國修道士厄仁?艾依羅最早認識到木板上這些符號的價值。他認為這些符號是復活節島上居民的古老文字,由於種種原因才不為後人所認識。朗戈朗戈木板上的文字符號,是解開復活節島古老文明謎團的鑰匙,所以引起了近百年來許多學者的關注。捷克人種學者、文字鑑賞家洛烏科特卡發現古代印度的象形文字與“朗戈朗戈”圖案符號較為相像。後來,匈牙利的語言學家海維申對此作了分析對比,並在法國科學院作了一次震驚科學界的報告。報告指出,兩種文字符號中有175個完全吻合。復活節島文字存在於19世紀中葉,而印度河穀文字則早在公元前2500年成熟,相距近4000多年。之後,奧地利考古學家蓋利登又確認,復活節島古文字與古代荷蘭的象形文字也頗為相像。1951年他又語出驚人:蘇門答臘島裝飾品上鳥的形象與“朗戈朗戈”上的也很相像。
更加令人驚訝的是,復活節島的居民稱自己居住的地方為“世界的肚臍”。人們一直無法理解這一說法,直到後來在太空梭上的太空人俯瞰地球時才發現復活節島孤懸於東南太平洋,確實像極了地球的“肚臍”。這些島民當然沒有到太空中俯瞰過地球,那麽他們又是怎麽知道自己生活在“世界的肚臍”呢?
復活節島上的巧合與神秘現象還有許多。這些令人倍感驚訝的現象使得遠古與現代相糾纏,也使得太平洋與印度甚至歐洲相聯繫,確實值得認真研究。
大難不死的突擊隊員
被子彈擊中頸部,在糧食和淡水缺乏的條件下一個人在海上漂流了37天,印度青年突擊隊員埃爾威斯卻奇蹟般地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因此,戰友們都稱他是“殺不死的人”。根據埃爾威斯的自述,我們復原了整個事件的經過。
在和敵人的激戰過程中,一顆子彈擊中了青年突擊隊員埃爾威斯的頸部,埃爾威斯應聲倒地。在距離埃爾威斯倒下約九米的地方有一片叢林,埃爾威斯想要爬過去隱蔽起來。於是他忍著劇痛,慢慢地爬向了那片叢林。在叢林裏麵,埃爾威斯包紮了自己的傷口,然後就昏過去了。等他醒來的時候,已經是第二天的黎明了。
我們偉大的祖國幅員遼闊,有著眾多奇異的地質地貌,喀斯特地貌就是其中一種。喀斯特地貌是指可溶性岩石受流水的溶蝕和相伴的機械作用而形成的一種奇特的地貌景觀,如石芽、石溝、石林、峰林、落水洞、漏鬥、喀斯特窪地、溶洞、地下河等。在喀斯特地貌的發育地區,往往奇峰林立但缺乏地表水,地下水係卻比較發達。在我國的廣西、貴州和雲南等地廣泛分布著這種喀斯特地貌。除此之外,北京市郊的十渡自然風景區也有喀斯特地貌的廣泛發育,形成了非常獨特而神奇的地貌景觀,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和旅遊開發價值。
在十渡鎮平峪村附近的山澗裏有一座形象逼真的石佛,據說是由當地的一位羊倌在跌下數十丈深的山澗後發現的。石佛在崖壁腳下,五官俱全,眉須分明,雙手在腹前交叉。
石佛全身長滿了青苔,猶如袈裟,沒有被青苔覆蓋的上部裸露部分正好是石佛的麵部五官。在石佛的眉毛和嘴唇部位還生有少許青草,就像是長眉和鬍鬚一樣。經過相關專家的研究,這尊石佛是由上水石夾雜鍾乳石的碎塊堆積而成的,石佛的兩臂和雙手也是鍾乳石的碎塊。石佛形成的過程猶如下述:從石灰岩縫隙中滲出的流水發生碳酸鈣沉澱,從而在山澗裏堆積形成了類似於佛像的石柱;鍾乳石的碎塊隨流水滾動,滑落堆積在了山澗,形成石佛的手臂;因為它形成在陰暗潮濕的地方,所以上麵長滿了青苔。
除此之外,在十渡風景區還有一座龍山。在它的一處崖壁上居然有一個蒼勁有力的“佛”字,高度可達三米以上,寬度也有兩米左右。從遠處看,這個巨大的“佛”字非常清楚,尤其是在雨後更是清晰異常。這個巨大的“佛”字是怎麽形成的呢?其實,這個“佛”字和上麵介紹的石佛一樣,也是在喀斯特地貌的獨特作用下形成的。專家介紹說,這個“佛”字是雨水沿著岩石的節理裂隙麵溶蝕風化後形成的自然痕跡。龍山的岩石屬於白雲岩,這種岩石容易被溶入了二氧化碳的雨水所溶蝕,從而形成各種花斑和不規則的圖案。能夠自然溶蝕形成“佛”字,確實是非常巧合了。
十渡自然風景區還有其他許多有趣的地質地貌奇觀,這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創造,是喀斯特地貌帶給我們的巧合與驚喜。
復活節島之謎
在我們的這個地球之上總有許多神秘的地方引發人們的無盡想像,東南太平洋上的復活節島就是這樣一個神秘的地方。復活節島的神秘最為世人所知的就是島上眾多神奇的巨人石像,然而它的神秘卻不僅僅隻是這些。
復活節島於1722年4月為荷蘭探險家雅各布?羅格文等人於復活節這一天發現。它孤懸於東南太平洋上,呈三角形,麵積約為17平方公裏,並且人煙稀少。島上氣候幹旱,土壤貧瘠,植物和動物都比較稀少。
就是這樣的孤島上卻遍布著千餘尊巨大無比的巨人石像,最重的可達90噸,就連最普通的也有二三十噸重。更加令人吃驚的是,這些巨大石像還都頂著紅色的石帽子。這些巨人石像究竟是什麽人創造和樹立在這裏的,人們議論紛紛莫衷一是,至今都沒有人能夠給出較為可信的說法。看來這要成為一個永遠的謎了。然而在復活節島上還有更加神奇的東西,那就是朗戈朗戈木板之謎。
朗戈朗戈木板,當地人稱做“科哈烏?朗戈朗戈”,這一木板上刻畫著許多類似文字的符號,因此又被稱作“會說話的木板”。法國修道士厄仁?艾依羅最早認識到木板上這些符號的價值。他認為這些符號是復活節島上居民的古老文字,由於種種原因才不為後人所認識。朗戈朗戈木板上的文字符號,是解開復活節島古老文明謎團的鑰匙,所以引起了近百年來許多學者的關注。捷克人種學者、文字鑑賞家洛烏科特卡發現古代印度的象形文字與“朗戈朗戈”圖案符號較為相像。後來,匈牙利的語言學家海維申對此作了分析對比,並在法國科學院作了一次震驚科學界的報告。報告指出,兩種文字符號中有175個完全吻合。復活節島文字存在於19世紀中葉,而印度河穀文字則早在公元前2500年成熟,相距近4000多年。之後,奧地利考古學家蓋利登又確認,復活節島古文字與古代荷蘭的象形文字也頗為相像。1951年他又語出驚人:蘇門答臘島裝飾品上鳥的形象與“朗戈朗戈”上的也很相像。
更加令人驚訝的是,復活節島的居民稱自己居住的地方為“世界的肚臍”。人們一直無法理解這一說法,直到後來在太空梭上的太空人俯瞰地球時才發現復活節島孤懸於東南太平洋,確實像極了地球的“肚臍”。這些島民當然沒有到太空中俯瞰過地球,那麽他們又是怎麽知道自己生活在“世界的肚臍”呢?
復活節島上的巧合與神秘現象還有許多。這些令人倍感驚訝的現象使得遠古與現代相糾纏,也使得太平洋與印度甚至歐洲相聯繫,確實值得認真研究。
大難不死的突擊隊員
被子彈擊中頸部,在糧食和淡水缺乏的條件下一個人在海上漂流了37天,印度青年突擊隊員埃爾威斯卻奇蹟般地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因此,戰友們都稱他是“殺不死的人”。根據埃爾威斯的自述,我們復原了整個事件的經過。
在和敵人的激戰過程中,一顆子彈擊中了青年突擊隊員埃爾威斯的頸部,埃爾威斯應聲倒地。在距離埃爾威斯倒下約九米的地方有一片叢林,埃爾威斯想要爬過去隱蔽起來。於是他忍著劇痛,慢慢地爬向了那片叢林。在叢林裏麵,埃爾威斯包紮了自己的傷口,然後就昏過去了。等他醒來的時候,已經是第二天的黎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