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我”的笑容漸漸貼近畫麵,然後鏡頭一轉,旁邊又出現了現在的我的樣子。
這張照片我很眼熟,那是我護照上的證件照。但“未來的我”卻跟那張照片相比衰老了很多,也憔悴了很多,雖然麵帶笑容,但目光和表情都顯得非常兇惡,讓人簡直看不出他跟那張證件照有什麽相似之處……不過,專家肯定能看出來。
“根據專門負責從人的頭蓋骨復原死者麵貌的警視廳科學搜查官和人相學博士的證實,這兩個人是同一人物的可能性非常之高。”
畫麵又轉到了文藝評論家那張得意揚揚的臉上。
我想起了j.j.說過的話。而且現在眾多企業的研發方向也發生了巨大的轉變。大家都把世界各地的語言學者或者作家召集到企業內的實驗室中,對言語進行著各種實驗。看來在這裏這個時代,言語的權威已經超越了其他任何一個領域。所以即使是在探討犯罪事件時,這些傢夥也能冠冕堂皇地跑出來發表自己的見解。
“而且,想必這一點不需要我特別指出,鳳梨居正是作家愛媛川十三,也就是後來的暗病院終了的死亡現場。這就說明了,畫麵上的這名男子之所以要刻意展示寫有《世界是由密室組成的》這一書名的紙片,當然是為了表明自己的出處吧。而且,如果這個神秘男子真的就是失蹤兒童偵探迪斯科·星期三的話,那他可以堪稱是現代的‘花衣魔笛手’〔※除了下文以及本書上卷的注釋中出現的花衣魔笛手(哈默爾恩的吹笛人)的故事之外,英國作家內維爾·舒特(nevil shute)還在一九四二年出版過同名的小說作品,同年也上映了小說的電影版,編劇之一即是小說的作者內維爾·舒特。電影又名《仙笛神童》。作品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背景,舞台安放在一九四〇年的法國,講述了一個英國老紳士帶領一群孩子從法國逃亡到英國的旅程。〕了。之前人們廣泛認為拉米亞現象是某個偏重兒童精神衛生的團體或者任意個人的犯罪,但現在這個神秘男子出現後,對罪犯的界定或許應該有所修正了吧。”
我聽著那個胖主持講述用笛聲為小鎮滅鼠,卻又因為拿不到約定的報酬而發怒,轉而用笛聲控製鎮上的兒童的“哈默爾恩的吹笛人”的故事,不禁為他這個比喻的自相矛盾而失笑。我才不會為了復仇而奪走別人家的孩子。
可是,我的笑容又馬上消失了。
這是真的嗎,我真的沒有為這個未來的狀況感到憤慨和震怒嗎?
……我肯定是會生氣的。這裏的所有人都在蠶食著兒童的身心,並在其上構築著整個世界。這裏的秩序正是在犧牲所有兒童的基礎上得以保持的。
因此,當我把孩子們從這個世界中擄走時,是不可能沒有憤怒摻雜其中的。
哼。那我就姑且承認這個“哈默爾恩的吹笛人”的比喻吧,我想道。不管你們給我安什麽名字都好,無論我遭到多少人的唾棄,無論我陷人多麽深的孤獨都無所謂,憤怒的我是根本不會在意那些事情的。
文藝評論家又繼續道:“而且《世界是由密室組成的》這一標題本身也是充滿暗示的。它正好完美地闡釋了幼童為了躲避拉米亞現象,不得不躲藏在避難處的這一現代人麵臨的嚴峻狀況。而且在這部推理小說中,打開密室的必定是偵探,根據這一橋段的解讀,神秘男子展示小說標題的另外一個意圖,恐怕就是為了大膽宣言自己這個偵探必將解開現代的密室之謎,並奪走躲藏其中的孩子們吧。”
雖然我是個偵探沒錯,但至今經歷的都是一些硬漢情節,每次都搞得雞飛狗跳,根本沒見識過任何密室圈套,我也從未讀過三田村三郎寫的任何一本小說。
不過,“未來的我”還是故意在攝像頭鏡頭前展示了那張紙片。
不,或許正是因為自己在這個時候看到了這個視頻,所以才會專門為了這一刻而刻意出現在百貨商場,然後刻意出示那張紙片吧?難道這也是在歷史的對摺中發生的沒有開端的無限循環嗎?對結果的認知反而成為行動的根本原因……
文藝評論家退場後,旁白又開始說話。
鳳梨居事件的倖存者針對監控錄像中的這個謎樣男子,是這樣敘述的。
新登場的一名男子胸前出現了一行說明文字,但我不需要看那個。那個人就是出逗海斯泰爾,並且非常正常地老了十三歲,我鬆了一口氣。
“星期三先生?我覺得應該不是吧。雖然臉形看上去好像有這麽一點感覺,但畢竟那隻是一個角度而已。比如說要從一個單一的側麵來判斷立方體的深度,如果不控製好角度的話,是非常困難的。特別是這張照片,是將整個正麵對準了攝像頭的,所以鼻樑的高度和深度、下頜的線條、後腦勺的形狀等很多地方都沒有拍到,這樣一來,這個人如果從側臉來看的話,很有可能跟星期三先生完全不一樣不是嗎?”
畫麵以外好像有人在採訪他,一個女性的聲音響起,字幕也同時出現。
“但是從正麵來看,的確存在跟星期三相似的感覺對吧?”
“不,我覺得也不是絕對相似。”
“但人相學的專家說了……”
“那是沒有見過星期三先生本人的人說的吧?我可是在風梨居裏一直跟星期三先生待在一起,而且關係好得已經可以稱得上是朋友了。”
這張照片我很眼熟,那是我護照上的證件照。但“未來的我”卻跟那張照片相比衰老了很多,也憔悴了很多,雖然麵帶笑容,但目光和表情都顯得非常兇惡,讓人簡直看不出他跟那張證件照有什麽相似之處……不過,專家肯定能看出來。
“根據專門負責從人的頭蓋骨復原死者麵貌的警視廳科學搜查官和人相學博士的證實,這兩個人是同一人物的可能性非常之高。”
畫麵又轉到了文藝評論家那張得意揚揚的臉上。
我想起了j.j.說過的話。而且現在眾多企業的研發方向也發生了巨大的轉變。大家都把世界各地的語言學者或者作家召集到企業內的實驗室中,對言語進行著各種實驗。看來在這裏這個時代,言語的權威已經超越了其他任何一個領域。所以即使是在探討犯罪事件時,這些傢夥也能冠冕堂皇地跑出來發表自己的見解。
“而且,想必這一點不需要我特別指出,鳳梨居正是作家愛媛川十三,也就是後來的暗病院終了的死亡現場。這就說明了,畫麵上的這名男子之所以要刻意展示寫有《世界是由密室組成的》這一書名的紙片,當然是為了表明自己的出處吧。而且,如果這個神秘男子真的就是失蹤兒童偵探迪斯科·星期三的話,那他可以堪稱是現代的‘花衣魔笛手’〔※除了下文以及本書上卷的注釋中出現的花衣魔笛手(哈默爾恩的吹笛人)的故事之外,英國作家內維爾·舒特(nevil shute)還在一九四二年出版過同名的小說作品,同年也上映了小說的電影版,編劇之一即是小說的作者內維爾·舒特。電影又名《仙笛神童》。作品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背景,舞台安放在一九四〇年的法國,講述了一個英國老紳士帶領一群孩子從法國逃亡到英國的旅程。〕了。之前人們廣泛認為拉米亞現象是某個偏重兒童精神衛生的團體或者任意個人的犯罪,但現在這個神秘男子出現後,對罪犯的界定或許應該有所修正了吧。”
我聽著那個胖主持講述用笛聲為小鎮滅鼠,卻又因為拿不到約定的報酬而發怒,轉而用笛聲控製鎮上的兒童的“哈默爾恩的吹笛人”的故事,不禁為他這個比喻的自相矛盾而失笑。我才不會為了復仇而奪走別人家的孩子。
可是,我的笑容又馬上消失了。
這是真的嗎,我真的沒有為這個未來的狀況感到憤慨和震怒嗎?
……我肯定是會生氣的。這裏的所有人都在蠶食著兒童的身心,並在其上構築著整個世界。這裏的秩序正是在犧牲所有兒童的基礎上得以保持的。
因此,當我把孩子們從這個世界中擄走時,是不可能沒有憤怒摻雜其中的。
哼。那我就姑且承認這個“哈默爾恩的吹笛人”的比喻吧,我想道。不管你們給我安什麽名字都好,無論我遭到多少人的唾棄,無論我陷人多麽深的孤獨都無所謂,憤怒的我是根本不會在意那些事情的。
文藝評論家又繼續道:“而且《世界是由密室組成的》這一標題本身也是充滿暗示的。它正好完美地闡釋了幼童為了躲避拉米亞現象,不得不躲藏在避難處的這一現代人麵臨的嚴峻狀況。而且在這部推理小說中,打開密室的必定是偵探,根據這一橋段的解讀,神秘男子展示小說標題的另外一個意圖,恐怕就是為了大膽宣言自己這個偵探必將解開現代的密室之謎,並奪走躲藏其中的孩子們吧。”
雖然我是個偵探沒錯,但至今經歷的都是一些硬漢情節,每次都搞得雞飛狗跳,根本沒見識過任何密室圈套,我也從未讀過三田村三郎寫的任何一本小說。
不過,“未來的我”還是故意在攝像頭鏡頭前展示了那張紙片。
不,或許正是因為自己在這個時候看到了這個視頻,所以才會專門為了這一刻而刻意出現在百貨商場,然後刻意出示那張紙片吧?難道這也是在歷史的對摺中發生的沒有開端的無限循環嗎?對結果的認知反而成為行動的根本原因……
文藝評論家退場後,旁白又開始說話。
鳳梨居事件的倖存者針對監控錄像中的這個謎樣男子,是這樣敘述的。
新登場的一名男子胸前出現了一行說明文字,但我不需要看那個。那個人就是出逗海斯泰爾,並且非常正常地老了十三歲,我鬆了一口氣。
“星期三先生?我覺得應該不是吧。雖然臉形看上去好像有這麽一點感覺,但畢竟那隻是一個角度而已。比如說要從一個單一的側麵來判斷立方體的深度,如果不控製好角度的話,是非常困難的。特別是這張照片,是將整個正麵對準了攝像頭的,所以鼻樑的高度和深度、下頜的線條、後腦勺的形狀等很多地方都沒有拍到,這樣一來,這個人如果從側臉來看的話,很有可能跟星期三先生完全不一樣不是嗎?”
畫麵以外好像有人在採訪他,一個女性的聲音響起,字幕也同時出現。
“但是從正麵來看,的確存在跟星期三相似的感覺對吧?”
“不,我覺得也不是絕對相似。”
“但人相學的專家說了……”
“那是沒有見過星期三先生本人的人說的吧?我可是在風梨居裏一直跟星期三先生待在一起,而且關係好得已經可以稱得上是朋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