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那是什麽意思,難道說隻要相信天使飛舞的天堂確實存在,就真的能到那裏去嗎?”
“其實人們並不能完全相信那種人類創造出來的意象啊,至少在我看來是這樣的。他們會把自己的懷疑和獨特的生死觀與他人心中的世界觀交織在一起,然後投擲到同一個世界中哦。像那種繪畫中所描繪的‘死後世界’我還沒真的見到過。不過大體來說,那些對天堂一般的景象抱有強烈信任的人們同時也懷抱著地獄的深淵不是嗎?所以我覺得,‘試圖去相信’這種行為大概也是另外一種方式的懷疑吧。要保持一個形態確切、毫不動搖的意象,光是自己相信是不夠的,而必須是自己所知曉的啊。也就是說,‘現世’的印象變成了‘彼世’印象的基礎,其中散落著個人腦中描繪的‘彼世’意象,就是這種感覺。”
“不過那也隻是你的個人經驗罷了。換句話說,那也可能隻是你腦中描繪出來的意象而已啊。”
“我還可以從‘死後世界’把人帶回來哦。隻要那個人的肉體上沒有致命傷或致命的病原,並且我能成功說服他的話。不過我最好還是不要說太多這種事情。因為這會影響星期三先生的世界觀。”
“影響?像你這種人就算對我說再多東西,也絕對不可能動搖我的世界觀。”
“會動搖的。因為他者的存在非常巨大,世界也因此在不斷搖擺。”
“可是如果真的存在‘死後的世界’,那我們也隻是單純地前往那裏而已吧。大家都聚集在一個絕對的場所。”
“所以說,即使是同樣的場所,其形態也是各不相同的啊。而且這並不隻是‘死後的世界’的狀況哦。雖然這個觀點現在無法得到證實,不過我還是認為,把‘死後世界’的多樣性延伸出來,用以看待我們現在所在的‘現世’或者‘現實世界’的話,它說不定也是帶有多樣形態的唯一場所哦。我認為,雖然這個世界是順應了我們的信念而存在的,但根據信任程度的不同,每個人所看到的世界也會有些許差異吧。這些差異來源於各自不同的世界觀。也就是說,舉一個我經常提到的極端例子,過去,人們還堅信世界是個大平台的時候,那個世界很可能真的就是一個平台哦。可是後來有人開始懷疑這種世界觀,於是地球才漸漸開始變成了球體。”
“哼,太無稽了。地球從一開始就是球形的。”
“但如果世界是由人的意識創造的,就沒有任何人能證明那一點。”
“世界由人的意識創造,這僅是你在堅持的前提罷了。我根本不相信那種說法。”
“所謂的前提,根本就沒有信與不信的區別。隻要明白那些言語中的含義便足夠了。”
“確實,如果那隻是個命題,我是無法否定的。可是如此推演下去,意識就能夠創造任何事物了不是嗎。但現實卻不是這樣的。”
“那是因為有他者的存在啊。如果整個世界隻有自己一個人,那就真的是凡事皆有可能了。可是這個世界上卻存在著絕對的他者。所以才會出現‘共通理解’和‘常識’這種東西,世界也因此受到了束縛。換句話說,他者雖然也是動搖世界的力量,但同時也在固定著這個世界。說到這裏,我不得不指出,最近這裏不就正在上演‘一切皆有可能’嗎?就像‘梢’小姐身上發生的那些事情,風梨居中發生的事情,還有‘熊貓死忠’的事件,對吧?這些事實不都是超越了常理的存在嗎?”
“所以才說你的所謂‘意識創造世界’的觀點是錯誤的啊。你倒是告訴我,到底是什麽樣的意識會讓這種事情發生啊。如果意識能夠創造世界,那前所未有的全新事物不就不可能出現了嗎。一切的發現也都不再具備可能性了吧?但這個世界上還是時時發生著自己想都沒想過、見都沒見過的各種事情不是嗎?”
“意識有時也會創造出前所未有的全新事物不是嗎?這跟藝術是一樣的道理。畫家的畫筆並不會完全按照他腦中的步驟移動,作家的小說也不會完全按照他腦中規劃的情節發展,其中不也存在出乎意料的一筆和出人意表的情節嗎,可能還會因此而發現與任何人都不相似的獨特筆法,或者想出聞所未聞的圈套和故事設定。而且歸根結底,那些最初的衝動,繪畫的題材和小說的開篇,都很有可能是從某個未知的地方突然蹦出來的啊。製作某種物品或者進行某種創造,並不全都是將現有的經驗和知識組合起來,其中也包含了從某個地方憑空出現的一些創意啊。搞不好在‘現實世界’中出現的所有‘發現’,都跟畫家與作家的‘創造’有著相同的性質哦。或許那並不是發現了原本就存在的事物,而是創造出了新的事物。就連‘美洲大陸’都有可能是哥倫布在海上漂泊時‘創造’出來的東西,所有的‘元素’和‘細菌’,還有‘天體’與‘法則’,都可能是認為自己有所‘發現’的某人‘創造’出來的東西。如果意識能夠創造世界,那麽這些所謂的‘發現’很可能都是‘發明’啊。人們很可能像創造藝術作品一樣,‘發明’了整個世界,同時擴大著自己生活的範疇。這搞不好就是生命的本質哦。”
“其實人們並不能完全相信那種人類創造出來的意象啊,至少在我看來是這樣的。他們會把自己的懷疑和獨特的生死觀與他人心中的世界觀交織在一起,然後投擲到同一個世界中哦。像那種繪畫中所描繪的‘死後世界’我還沒真的見到過。不過大體來說,那些對天堂一般的景象抱有強烈信任的人們同時也懷抱著地獄的深淵不是嗎?所以我覺得,‘試圖去相信’這種行為大概也是另外一種方式的懷疑吧。要保持一個形態確切、毫不動搖的意象,光是自己相信是不夠的,而必須是自己所知曉的啊。也就是說,‘現世’的印象變成了‘彼世’印象的基礎,其中散落著個人腦中描繪的‘彼世’意象,就是這種感覺。”
“不過那也隻是你的個人經驗罷了。換句話說,那也可能隻是你腦中描繪出來的意象而已啊。”
“我還可以從‘死後世界’把人帶回來哦。隻要那個人的肉體上沒有致命傷或致命的病原,並且我能成功說服他的話。不過我最好還是不要說太多這種事情。因為這會影響星期三先生的世界觀。”
“影響?像你這種人就算對我說再多東西,也絕對不可能動搖我的世界觀。”
“會動搖的。因為他者的存在非常巨大,世界也因此在不斷搖擺。”
“可是如果真的存在‘死後的世界’,那我們也隻是單純地前往那裏而已吧。大家都聚集在一個絕對的場所。”
“所以說,即使是同樣的場所,其形態也是各不相同的啊。而且這並不隻是‘死後的世界’的狀況哦。雖然這個觀點現在無法得到證實,不過我還是認為,把‘死後世界’的多樣性延伸出來,用以看待我們現在所在的‘現世’或者‘現實世界’的話,它說不定也是帶有多樣形態的唯一場所哦。我認為,雖然這個世界是順應了我們的信念而存在的,但根據信任程度的不同,每個人所看到的世界也會有些許差異吧。這些差異來源於各自不同的世界觀。也就是說,舉一個我經常提到的極端例子,過去,人們還堅信世界是個大平台的時候,那個世界很可能真的就是一個平台哦。可是後來有人開始懷疑這種世界觀,於是地球才漸漸開始變成了球體。”
“哼,太無稽了。地球從一開始就是球形的。”
“但如果世界是由人的意識創造的,就沒有任何人能證明那一點。”
“世界由人的意識創造,這僅是你在堅持的前提罷了。我根本不相信那種說法。”
“所謂的前提,根本就沒有信與不信的區別。隻要明白那些言語中的含義便足夠了。”
“確實,如果那隻是個命題,我是無法否定的。可是如此推演下去,意識就能夠創造任何事物了不是嗎。但現實卻不是這樣的。”
“那是因為有他者的存在啊。如果整個世界隻有自己一個人,那就真的是凡事皆有可能了。可是這個世界上卻存在著絕對的他者。所以才會出現‘共通理解’和‘常識’這種東西,世界也因此受到了束縛。換句話說,他者雖然也是動搖世界的力量,但同時也在固定著這個世界。說到這裏,我不得不指出,最近這裏不就正在上演‘一切皆有可能’嗎?就像‘梢’小姐身上發生的那些事情,風梨居中發生的事情,還有‘熊貓死忠’的事件,對吧?這些事實不都是超越了常理的存在嗎?”
“所以才說你的所謂‘意識創造世界’的觀點是錯誤的啊。你倒是告訴我,到底是什麽樣的意識會讓這種事情發生啊。如果意識能夠創造世界,那前所未有的全新事物不就不可能出現了嗎。一切的發現也都不再具備可能性了吧?但這個世界上還是時時發生著自己想都沒想過、見都沒見過的各種事情不是嗎?”
“意識有時也會創造出前所未有的全新事物不是嗎?這跟藝術是一樣的道理。畫家的畫筆並不會完全按照他腦中的步驟移動,作家的小說也不會完全按照他腦中規劃的情節發展,其中不也存在出乎意料的一筆和出人意表的情節嗎,可能還會因此而發現與任何人都不相似的獨特筆法,或者想出聞所未聞的圈套和故事設定。而且歸根結底,那些最初的衝動,繪畫的題材和小說的開篇,都很有可能是從某個未知的地方突然蹦出來的啊。製作某種物品或者進行某種創造,並不全都是將現有的經驗和知識組合起來,其中也包含了從某個地方憑空出現的一些創意啊。搞不好在‘現實世界’中出現的所有‘發現’,都跟畫家與作家的‘創造’有著相同的性質哦。或許那並不是發現了原本就存在的事物,而是創造出了新的事物。就連‘美洲大陸’都有可能是哥倫布在海上漂泊時‘創造’出來的東西,所有的‘元素’和‘細菌’,還有‘天體’與‘法則’,都可能是認為自己有所‘發現’的某人‘創造’出來的東西。如果意識能夠創造世界,那麽這些所謂的‘發現’很可能都是‘發明’啊。人們很可能像創造藝術作品一樣,‘發明’了整個世界,同時擴大著自己生活的範疇。這搞不好就是生命的本質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