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令人憤怒的一幕。但可憐的李涿,除了把心愛的畫交出來還有什麽辦法嗎?


    敬宗在史上以任性貪玩著稱,有三個愛好:打馬球、捉狐狸、看百戲。其實,還遺落了他一個非常正經的愛好,就是喜歡字畫古董。但你也不要認為他就多高尚。皇家收藏字畫的傳統始於太宗李世民。世民酷愛字畫,尤喜王羲之舉世皆知,在貞觀年間(公元627年~649年),他專門下詔,派人到民間搜羅字畫。此後,成為唐朝歷代皇帝的傳統。


    所以,在成為傳統後,一旦有人意外收藏了名畫,就有可能被皇家“征”了去。


    在當時,甚至發生過打著皇家或權貴的名號進行欺詐的案例。


    東晉畫聖顧愷之作有著名的《清夜遊西園圖》,這幅畫一直流傳到中唐時代,為大臣張惟素(曾任禮部郎中、工部侍郎、左散騎常侍)收藏。元和年間(公元806年~820年),憲宗召張惟素進宮書寫《道德經》,張給皇帝帶去一件禮物,就是這幅價值連城的名畫。


    不承想,這幅名畫後來被一個叫崔譚峻的宦官從宮中又偷了出來,低價賣到了民間。


    張惟素之子叫張周封,著有《華陽風俗錄》,是段成式、李商隱的好友。《酉陽雜俎》中的很多故事線索都是他提供的。


    段成式幾乎就是唐朝最博學的人了,他有句名言:“以君子恥一物而不知。”但是,很有些時候,在遇到無解的異事或不認識的器物時,他都要請教張周封。由此可見此人也著實是很厲害的。


    唐文宗開成年間(公元836年~840年)的一天,他閑逛長安東市,有人拿著《清夜遊西園圖》想賣給他。可以想像張周封當時驚訝的表情。他馬上付給那個人幾匹絹,把父親曾收藏的這幅畫又買了回來。


    過了一年,有人大聲敲門,開門後,張周封看到幾個人,他們異口同聲地說:“仇中尉(權宦左神策軍護軍中尉仇士良)願意用三百匹白絹換你的《清夜遊西園圖》。”


    此時的仇士良,上欺天子,下淩宰相,誰人敢惹?張周封沒辦法,隻好把那畫取出來,交了出去。第二天,果然有人如數運來了白絹。故事還沒完。後來,有一天,張周封見到仇士良,稍帶諷刺地問:“中尉可喜歡那幅畫?”


    仇士良一頭霧水。最後一交流,張周封才知道冤枉了仇,而是中了他人的欺詐。


    事情的原委是這樣的:當時在揚州負責鹽鐵的官員叫王淮,私下裏也是個收藏家。有一天,當地有人求其辦事,王推脫不過,便隨便說了一句:“如果你能把顧愷之的《清夜遊西園圖》給我弄來,你所說的事便不在話下。”就這樣,那人冒充最有權威的仇士良,把《清夜遊西園圖》從張周封那裏詐取。當然,這一切在王淮出事後才真相大白。但此時,該畫又已輾轉至別人之手。


    張周封麵對的是假神策軍,而李涿麵對的則是真的。


    得到《石橋圖》後,敬宗皇帝喜歡得不得了,每日把玩,叫人將其張掛於雲韶院(唐宮設有練習流行歌舞的教坊,稱宜春院、雲韶院),被定為大唐之寶。在名畫家輩出的唐朝,一幅山水畫何以受到如此大的重視?


    現在,我們看看這幅畫到底畫了什麽。畫名為《石橋圖》,所繪石橋在哪裏?


    石橋在唐時名勝爛柯山。爛柯山有很多座:河南新安、廣東肇慶、四川西昌和達州、福建延平、陝西洛川、江蘇吳縣、山西沁縣都有爛柯山。但有石橋的,唯浙江衢州西安縣城南二十裏的爛柯山。此山“黛峰翠嶂,景極幽邃”,在道教“三十六洞天,七十二天福地”(唐杜光庭《洞天福地記》)中屬於“青霞洞天(第八洞天),爛柯福地(第三十福地)”。爛柯山的名字是唐憲宗元和年間才有的,此前一直叫石橋山或石室山。


    關於爛柯之名,道教秘籍《雲笈七籤》中說:“爛柯山在衢州信安王質隱處,為天下洞山第三十。”這裏有一個典故:南北朝任昉作有誌怪《述異記》,裏麵記載西晉樵夫王質入山伐木,見童子弈棋,因而置斧觀棋。當王質拾斧欲歸時,斧柄已朽爛。回到家,發現已滄桑變化幾十年。有一年,劉禹錫在揚州碰到白居易,席上寫下了那首著名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就曾用過這個典故:“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爛柯山上,有寺叫石橋寺,有觀名集仙觀,有洞稱青霞洞,從寺觀踏石階而上約千尺,達到峰頂,可以看到有長條巨石在雲霧間橫跨如虹,這就是唐時非常有名的石橋仙境,也就是傳說中王質所到之處。詩人孟郊曾專門寫有《爛柯山石橋》一詩:“樵客返歸路,斧柯爛從風,唯餘石橋在,猶自淩丹紅。”


    玄宗開元年間,張萱為信安郡王李禕的幕僚。李禕是吳王李恪之孫。李恪即李世民第三子。李禕少有令名,又長於軍事,曾任兵部尚書,西敗吐蕃,北攻契丹,戰績非凡,但後因事受牽連,在開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左遷衢州刺史。就是這期間,他遊覽了境內名勝爛柯山,張萱亦跟隨前往。


    張萱本是關中人,初到江南,激賞於明山秀水,而爛柯山不但有王質的傳說,也是神話中炎帝的雨師赤鬆子跟其小女少薑修煉的地方。最重要的是,這眼前的山川確實極為秀異:群山之上,滿目蔥翠,石橋淩雲,花木叢生,燦若雲霞,又有飛瀑清流,鬆盤鳥鳴,令人神飛杳杳。張萱為之陶醉,回去後一氣嗬成作下《石橋圖》。爛柯山景色深幽,一如仙境,該畫的模樣,也就可以想像了。


    李禕非常喜歡這幅畫,把它獻給了玄宗,玄宗又賜予寵臣高力士。但高力士不識貨,得畫後隨便塞在了一個地方。後來,他的宅子舍為寺院。再後來,“安史之亂”開始,這幅名畫被塞進了破甕中。


    不過還好,在上麵的故事裏,人們都是識寶的,沒有把這稀世作品糟蹋了。


    但是,你也得承認,任何時代和任何領域都有菜鳥。比如《酉陽雜俎》中記載的另一個故事:平康坊菩提寺在宰相李林甫宅西,李每年過生日,都請寺僧為之設齋。有一僧人曾為李誦經,被賞了一副名貴的馬鞍,後來賣了七萬錢;又有一僧,也奔著賞物也去了,但李隻給了他一顆長數寸的朽釘般的物件,僧人大失所望。


    僧人把那東西拿到西市去賣,一來自域外的胡商發現後驚道:“這是從哪得到的?我一定得買下,不劃價!”


    僧人想了半天,說:“你就給我一千錢吧?當然,如果你覺得高,我們還可以商量。”


    胡商笑:“這樣吧,我給你五千錢。”


    僧人大喜,把那東西交給胡商,後者拿到手後,說:“此為佛之寶骨,價值連城。”


    那自以為得了便宜的僧人,想必隻有愣神兒的份兒了。有人說,李林甫怎麽會拿佛祖的舍利隨便送人?或者說,他也不識貨?


    佛祖圓寂後,真身化作五彩舍利,分三種:肉舍利、骨舍利、發舍利,一共有八萬四千份,被印度阿育王遣使分贈各地。而玄宗時代,長安作為世界的中心,雲集了天下至寶,所以作為皇帝寵臣的宰相李林甫,擁有一段佛祖的舍利也不是稀罕事。


    回過頭來再說張萱。張萱雖然名盛,但正史上並無傳記,唐朝張懷瑾所著《畫斷》中有零星記載:“張萱,京兆人。嚐畫貴公子鞍馬屏帷宮苑子女等,名冠於時。善起糙,點簇位置。亭台竹樹,花鳥僕使,皆極其態。畫《長門怨》,約詞慮思,曲盡其旨。即金井梧桐秋葉黃也。粉本畫《貴公子夜遊圖》《宮中七夕乞巧圖》《望月圖》,皆綃上幽閑多思,意逾於象。其畫子女,周昉之難倫也。貴公子鞍馬等,妙品上。”


    唐人重石橋風景,張萱又是畫中大師,所以《石橋圖》才如此受時人青睞,一如畫中之《蘭亭集序》。當然,沒有人知道這幅名畫最終的結局。四十多年後,黃巢亂起,帝國風雨飄搖,兵荒連接日月,士民死傷無算,長安時代畫了最後的句號。在連命都朝不保夕的日子,在拿銀子都沒地方買幹糧的時代,又有誰會留意和想到一幅畫的命運?那《石橋圖》就帶著張萱的夢想和所有熱愛它的人的目光,沉進了歷史深處……


    第三卷鬼跡:


    夜幕下的魅影


    薑皎望著那張臉。


    那是一張多麽美艷而白皙的臉。


    望著望著,薑皎竟下意識地出了身冷汗。這時,女子一路舞動著,捧得美酒獻於案前,薑皎幹笑了一下,一飲而盡。


    薑皎打量著眼前的女子,發現一個細節:無論跳舞時,還是向客人敬酒時,女子從沒露過手。這讓薑皎感到納悶兒,他再與身邊那位官員低語:“她怎麽從不露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朝詭事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魏風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魏風華並收藏唐朝詭事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