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作為參考的必要,所以……”那須將知子的反問輕輕搪塞過去。
“那麽在五月十三、十四日你是不是又將留言冊上你們四人的留言裁掉了?”
“裁掉?我沒有把它裁掉。”疑惑的神情更濃了,知子斷然否認。
“哦?沒裁。那麽是誰裁的呢?”
“不知道。首先我有什麽必要要這樣做呢?”
“這個剛剛問過你了。你不願意讓別人知道你丈夫也一起去旅行了。”
“我為什麽要隱瞞一起去旅行這件事呢?完全沒有這個必要。我不懂你問話的意思。”
對痛快地說出第四位同行者是山原的知子來講,在旅行後第八年特意跑到館山寺去裁留言冊就毫無意義了。看來知子沒有對世村和悠子為追蹤第四位同行者會注意到留言冊的預測。那須於是不再從留言冊上入手,將矛頭一轉。
“你知道清原和之這個人嗎?”
“清原?不認識?這人怎麽了?”那須注視的目光下,知子並未表現出慌張與演技。
“被殺後在五月十五日屍體漂浮在伊良湖岬的新聞記者。你真的不認識他嗎?”
“不知道。為什麽我一定得知道這個人呢?”
“那麽五月十三日、十四日你在哪兒?”
“我想是在家裏。你們不會是懷疑我……”知子臉色變得蒼白。
“請你回答問題。”
“我隻能說在家裏。”
“能證明嗎?”
“在自己家裏還必須得有人證明嗎?”知子對清原堅持說不知道不認識。
不得已,那須再次改變方向。
“據說你跟高阪昌子家住在附近。直到上大學,都在一起對嗎?”
“這是很偶然的,並沒有商量好要念一個大學。”知子很勉強的樣子。
“但在上大學後,你們的關係也很親密吧。”
“我們都是網球部的。”
“畢業後也經常來往吧。”
“會時常見麵聊天。”
“曾經在青山的in the mood吃過飯吧?”
“我想去過幾次。”
“在高阪昌子被殺那天晚上也約好了要一起吃飯的吧。”
“這個我記不太清了。”
“你當晚與髙阪太太約好要一起吃飯的。餐廳證明你曾與高阪太太在那裏進餐數次。”
“我記不清了。”但知子的態度表現出似乎被抓住要害的提心弔膽。那須相信與昌子共同進餐的同伴正是知子。
“請好好想想。你在昌子被殺的晚上,與她約好了要見麵的。是她被殺當晚的事,印象一定很強烈。三月二十三日晚上,推斷當晚五點到七點之間昌子被殺的。”
“與我無關。”知子叫起來。
“是你的親密朋友被殺了。”
“我與她被殺無關。”
“餐廳方麵說與被害者約好當晚在in the mood一起吃飯的同伴晚上七點左右打電話取消了約會。傍晚七點正是被害者被殺時間帶的下限。就是說這同伴知道被害者死了,才來取消的。”
“為什麽要說的這樣肯定呢?突然有事,無法與對方聯繫,直接打電話給餐廳也是常有的事。”
“這是有的。但在被殺後立刻取消約會總是不能忽視的。”
“為什麽要扯到我身上呢?”
“因為那人就是你。被害者被殺前,是在飯店房間裏打電話跟餐廳定座位的,她的同伴也在場。她跟他說與她一起吃飯的人是位相熟的夫人。與被害者相熟的夫人並且在in the mood一起吃過飯的人隻有你。”
“也許是昌子在說謊。”
“你曾數次、準確地說是五次與高阪昌子一起在in the mood吃過飯。除你之外,高阪昌子未與其他女人在這個飯店一起吃過飯。店裏的侍者也證實事發當天,打來電話取消約會的人,聲音與你很相似。如果你有異議,可以與餐廳侍者對質。那你到底是不是她進餐的同伴馬上就能搞清楚了。”
“不,沒有那個必要。”知子帶有哭腔。
“對質的話會很不方便嗎?”那須無限惡意地說,並觀察著知子的表情。
“先不說這個了。這是迪廳裏的照片,是誰什麽時候拍的?”那須窮寇不追,拿起另一張照片。
“高中時誰拍的吧。記不清具體什麽時候是誰拍的了。”
“一起照相的年輕人是誰?”那須指著小流氓樣的梳背頭的年輕人。他打扮的很成熟,但表情稚嫩。
“是當時與昌子交朋友的男孩子。”
“叫什麽名字?”
“記得叫kasiya,寫成漢字是粕穀。”
“他現在在做什麽?”那須認為既然是高阪昌子託兒子交給戀人世村的照片裏的人物,就一定有什麽含義在裏麵。
“他死了。”
“死了?怎麽死的?”
“被車撞死的。”
“那是什麽時候的事?抓到肇事者了嗎?”
“是她高三時的事。沒抓到犯人就那樣不了了之了。不過粕穀的死令昌子感到很高興。”
“那又是為什麽呢?”
“她那時好逞強,常跟不三不四的人來往。粕穀是黑社會的小流氓,一開始覺得好玩在一起,後來就想分手了。但粕穀不肯分手令昌子很煩惱。她曾說這樣下去的話,不用說考大學,結婚都會受到妨礙。就在這時,粕穀被車撞死了,她說她幾乎想謝謝犯人。”
“到了謝謝犯人的程度。粕穀還有什麽家人嗎?”
“有父母在。但不知現在住在哪兒。”知道這些就可以從所轄警局那裏查出記錄。另外有關交通事故的資料會被保存在警察廳或汽車安全駕駛中心裏。
“在澀穀區內的後街。深夜兩點左右與昌子一起走的時候被撞死的。”
“高阪太太也在場嗎?”那須凹進的眼裏放出光芒。
“說是兩人打架,粕穀追昌子,突然出現在馬路上,結果就被撞死了。”
“那麽說高阪昌子有目擊到犯人的可能。”那須有點像自言自語。
結果,山原夫婦雖大有嫌疑,但卻沒能迫使他們招供。
通過對倆人的訊問,整理出如下材料。
一、山原良信有殺害高阪夫婦、清原的動機。
二、高阪昌子被殺當晚預定要一起吃飯的人是山原知子。(本人否認)。昌子被殺時,山原有不在現場證明。
三、八年前,去館山寺旅行的第四位同行者是山原良信,山原夫婦對此並不諱言。
四、因此推斷裁掉留言的並非山原夫婦。是誰出於什麽目的這樣做的還不清楚。
五、在迪廳裏拍的那張照片中的粕穀因車禍死亡,當時昌子在現場。
“那麽在五月十三、十四日你是不是又將留言冊上你們四人的留言裁掉了?”
“裁掉?我沒有把它裁掉。”疑惑的神情更濃了,知子斷然否認。
“哦?沒裁。那麽是誰裁的呢?”
“不知道。首先我有什麽必要要這樣做呢?”
“這個剛剛問過你了。你不願意讓別人知道你丈夫也一起去旅行了。”
“我為什麽要隱瞞一起去旅行這件事呢?完全沒有這個必要。我不懂你問話的意思。”
對痛快地說出第四位同行者是山原的知子來講,在旅行後第八年特意跑到館山寺去裁留言冊就毫無意義了。看來知子沒有對世村和悠子為追蹤第四位同行者會注意到留言冊的預測。那須於是不再從留言冊上入手,將矛頭一轉。
“你知道清原和之這個人嗎?”
“清原?不認識?這人怎麽了?”那須注視的目光下,知子並未表現出慌張與演技。
“被殺後在五月十五日屍體漂浮在伊良湖岬的新聞記者。你真的不認識他嗎?”
“不知道。為什麽我一定得知道這個人呢?”
“那麽五月十三日、十四日你在哪兒?”
“我想是在家裏。你們不會是懷疑我……”知子臉色變得蒼白。
“請你回答問題。”
“我隻能說在家裏。”
“能證明嗎?”
“在自己家裏還必須得有人證明嗎?”知子對清原堅持說不知道不認識。
不得已,那須再次改變方向。
“據說你跟高阪昌子家住在附近。直到上大學,都在一起對嗎?”
“這是很偶然的,並沒有商量好要念一個大學。”知子很勉強的樣子。
“但在上大學後,你們的關係也很親密吧。”
“我們都是網球部的。”
“畢業後也經常來往吧。”
“會時常見麵聊天。”
“曾經在青山的in the mood吃過飯吧?”
“我想去過幾次。”
“在高阪昌子被殺那天晚上也約好了要一起吃飯的吧。”
“這個我記不太清了。”
“你當晚與髙阪太太約好要一起吃飯的。餐廳證明你曾與高阪太太在那裏進餐數次。”
“我記不清了。”但知子的態度表現出似乎被抓住要害的提心弔膽。那須相信與昌子共同進餐的同伴正是知子。
“請好好想想。你在昌子被殺的晚上,與她約好了要見麵的。是她被殺當晚的事,印象一定很強烈。三月二十三日晚上,推斷當晚五點到七點之間昌子被殺的。”
“與我無關。”知子叫起來。
“是你的親密朋友被殺了。”
“我與她被殺無關。”
“餐廳方麵說與被害者約好當晚在in the mood一起吃飯的同伴晚上七點左右打電話取消了約會。傍晚七點正是被害者被殺時間帶的下限。就是說這同伴知道被害者死了,才來取消的。”
“為什麽要說的這樣肯定呢?突然有事,無法與對方聯繫,直接打電話給餐廳也是常有的事。”
“這是有的。但在被殺後立刻取消約會總是不能忽視的。”
“為什麽要扯到我身上呢?”
“因為那人就是你。被害者被殺前,是在飯店房間裏打電話跟餐廳定座位的,她的同伴也在場。她跟他說與她一起吃飯的人是位相熟的夫人。與被害者相熟的夫人並且在in the mood一起吃過飯的人隻有你。”
“也許是昌子在說謊。”
“你曾數次、準確地說是五次與高阪昌子一起在in the mood吃過飯。除你之外,高阪昌子未與其他女人在這個飯店一起吃過飯。店裏的侍者也證實事發當天,打來電話取消約會的人,聲音與你很相似。如果你有異議,可以與餐廳侍者對質。那你到底是不是她進餐的同伴馬上就能搞清楚了。”
“不,沒有那個必要。”知子帶有哭腔。
“對質的話會很不方便嗎?”那須無限惡意地說,並觀察著知子的表情。
“先不說這個了。這是迪廳裏的照片,是誰什麽時候拍的?”那須窮寇不追,拿起另一張照片。
“高中時誰拍的吧。記不清具體什麽時候是誰拍的了。”
“一起照相的年輕人是誰?”那須指著小流氓樣的梳背頭的年輕人。他打扮的很成熟,但表情稚嫩。
“是當時與昌子交朋友的男孩子。”
“叫什麽名字?”
“記得叫kasiya,寫成漢字是粕穀。”
“他現在在做什麽?”那須認為既然是高阪昌子託兒子交給戀人世村的照片裏的人物,就一定有什麽含義在裏麵。
“他死了。”
“死了?怎麽死的?”
“被車撞死的。”
“那是什麽時候的事?抓到肇事者了嗎?”
“是她高三時的事。沒抓到犯人就那樣不了了之了。不過粕穀的死令昌子感到很高興。”
“那又是為什麽呢?”
“她那時好逞強,常跟不三不四的人來往。粕穀是黑社會的小流氓,一開始覺得好玩在一起,後來就想分手了。但粕穀不肯分手令昌子很煩惱。她曾說這樣下去的話,不用說考大學,結婚都會受到妨礙。就在這時,粕穀被車撞死了,她說她幾乎想謝謝犯人。”
“到了謝謝犯人的程度。粕穀還有什麽家人嗎?”
“有父母在。但不知現在住在哪兒。”知道這些就可以從所轄警局那裏查出記錄。另外有關交通事故的資料會被保存在警察廳或汽車安全駕駛中心裏。
“在澀穀區內的後街。深夜兩點左右與昌子一起走的時候被撞死的。”
“高阪太太也在場嗎?”那須凹進的眼裏放出光芒。
“說是兩人打架,粕穀追昌子,突然出現在馬路上,結果就被撞死了。”
“那麽說高阪昌子有目擊到犯人的可能。”那須有點像自言自語。
結果,山原夫婦雖大有嫌疑,但卻沒能迫使他們招供。
通過對倆人的訊問,整理出如下材料。
一、山原良信有殺害高阪夫婦、清原的動機。
二、高阪昌子被殺當晚預定要一起吃飯的人是山原知子。(本人否認)。昌子被殺時,山原有不在現場證明。
三、八年前,去館山寺旅行的第四位同行者是山原良信,山原夫婦對此並不諱言。
四、因此推斷裁掉留言的並非山原夫婦。是誰出於什麽目的這樣做的還不清楚。
五、在迪廳裏拍的那張照片中的粕穀因車禍死亡,當時昌子在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