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微微打開,一名年老的仆人探出身子,用帶著濃重寧波口音的話問:“先生,找哪一位?”
唐甬立刻奉上事先準備好的名帖和裝著寧波土產的禮盒,連同名帖下壓著的一枚裝著一疊法幣的紅包,雙手遞給老仆人,用帶了一些寧波口音的語調恭恭敬敬地:“新年好!我是畏公在寧波的學生,特地來給恩師拜年。”
老仆接過名帖,又看了禮盒中確實隻是些普通的土產,才收了下來,卻沒有去拿下麵的紅包。
唐甬道:“老人家,這是新年利市,隻是討個吉利的。”
老仆微笑道:“聽你口音也是寧波人,哪能不曉得我家先生的規矩呢?家裏地方,請麻煩你在這裏稍等片刻吧。”罷轉身進去了。
大約十分鍾的工夫,這老仆又出來請唐甬進去。
唐甬走進陳布雷的寓所,才現這套房子比從外麵看起來還要狹簡陋的多。不要同戴公館相比,就連一般的中等人家的住所也遠遠不及。
狹的客廳裏放著桌椅茶幾等老式的家具,連顏色也不全,看得出是東拚西湊出來的。
<a href="http:///"></a>
老仆讓唐甬在客廳坐定,奉上一杯白開水,:“請稍坐,我家先生馬上就出來。”
唐甬捧著這杯清水,倒也沒有吃驚。他早就聽過陳布雷不沾煙酒茶,隻以白水待客的掌故。
趁著工夫,他打量了一下這客廳裏的布置。這狹的客廳沒有火爐,十分陰冷潮濕。借著窗戶透出的光線,唐甬看清客廳裏除了一套桌椅茶幾外,唯一的家具就是牆角處的一個木架,上麵整整齊齊擺放一尺厚的報章,看來是陳布雷多年收錄的。
牆上掛著唯一的一塊字匾是四個龍飛鳳舞的大字“先生之風”,落款人是郭沫若。
唐甬看了不禁心生敬意。
他知道在曆史上1927年“四·一二”政變後,郭沫若表了有名的討蔣檄文《請看今日之蔣介石》,於是被蔣介石政府通緝,郭沫若被迫流亡日本。1937年“七七”事變後,郭沫若想回國抗日。為此,通過鬱達夫找到了陳布雷,陳布雷答應為郭沫若情。但蔣介石對郭沫若那篇文章仍耿耿於懷,
於是陳布雷捧出郭沫若在日本出版的《兩周金文辭大係》、《殷契粹編》等書,向蔣介石解釋,郭沫若這些年沒有再搞政治,他主要是埋頭研究學術。經陳布雷的情,郭沫若才得以順利回國。但是蔣介石心中對郭沫若仍是耿耿於懷,陳布雷在客廳隻懸著郭沫若的題字,這份用心和文人氣節確實難得。
正在唐甬感慨時,裏間門一開,一位老者走了出來。
隻見此人五十三四歲年紀,形容瘦削,眉目斯文,雖然是大年初一,身上隻穿一身半舊棉袍,然而踱步間卻極有儒雅風度,通身氣派好像完全不是這個時代的人物,讓人想起了古畫上的學士。
此人正是素有國民黨第一支筆之稱的陳布雷。
唐甬在前世曾經見過陳布雷的照片,此刻連忙搶步上前,恭恭敬敬地鞠了個躬,道:“校長新年好!學生唐甬來給您拜年!”
陳布雷微笑著頭,讓唐甬落座。
兩人落座後,陳布雷問:“唐上校也是寧波人?”
唐甬道:“我祖籍寧波鄞縣東錢湖陶公山,後來家父到寧波來作水產生意,家就在西門口外賣魚路上。”
“家裏還有什麽人哪?”
唐甬一臉悲痛狀:“寧波淪陷時,全家都被日寇殺害了,隻有我當時在外地,才得以幸免。”
陳布雷同情地歎口氣,:“聽你是效實畢業的?”
唐甬按照事先準備好的台詞:“校長,我是民國九年入校的,入校的新生典禮上,還是您親自在中山廳前給我們訓話。想起來,已經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
陳布雷微笑著頭,:“時間真快啊。”
接下來陳布雷又詳細問了唐甬在效實中學時就讀的班級、老師等等,唐甬憑著軍統為自己準備的資料以及自己前世在學校時的親身經曆,倒也回答的絲絲入扣。
在唐甬富有感情地朗誦完效實中學校歌歌詞後,陳布雷儼然以門生弟子來看待唐甬了。
陳布雷很欣慰,看著唐甬肩頭的兩杠三星和胸前閃閃放光的二等寶鼎勳章,道:“我校這些年培養出了不少理工科人才,現在國家受難,能有你這樣的軍旅虎將,也是我校之光啊。”
唐甬道:“校長過獎了,其實學生這些年來投身軍旅,出征域外,就是為了一血國恨家仇,也為了振揚我中華大國風範,這次遠征瓜島,幸得將士協心努力,才取得了勝利。”
陳布雷頭道:“你們孤師遠征,取得大捷,殊為不易。”
唐甬話鋒一轉,道:“陸戰一師剛剛撤退回印度,孫立人師長就被調走,全師上下嘩然。現在聽土木工程係和黃埔係都想入主我師,全師官兵真是人心惶惶啊。”
“是嗎?”陳布雷雙眉微揚,看著唐甬。
唐甬繼續道:“其實就學生看來,無論是土木工程係將領還是黃埔係將領,隻要是矢誌抗日,學生都雙手歡迎。隻是軍內曆來派係林立,傾軋嚴重,連孫師長立下赫赫戰功也不免被明升暗降,學生隻是擔心自此將不知兵,兵不知將,這支在海外打造出的百戰精兵會就此分崩離析,不僅是我軍的損失,更為英美盟國所笑話啊!”
這一番話講得大義凜然入情入理,特別是最後一句“為英美盟國所笑話”,陳布雷也為之動容。現在重慶同美國陸軍部關係緊張,如果印度遠征軍真的出了“耗子動刀窩裏反”似的內訌,真的是打了重慶政府一記重重的耳光了。
陳布雷沉吟片刻,緩緩道:“那麽,你的意思?”
唐甬:“學生這次來,一方麵是探望校長,一方麵也是為全師官兵請願。”著從懷中取出事先準備好的請願信,雙手捧給陳布雷。
唐甬立刻奉上事先準備好的名帖和裝著寧波土產的禮盒,連同名帖下壓著的一枚裝著一疊法幣的紅包,雙手遞給老仆人,用帶了一些寧波口音的語調恭恭敬敬地:“新年好!我是畏公在寧波的學生,特地來給恩師拜年。”
老仆接過名帖,又看了禮盒中確實隻是些普通的土產,才收了下來,卻沒有去拿下麵的紅包。
唐甬道:“老人家,這是新年利市,隻是討個吉利的。”
老仆微笑道:“聽你口音也是寧波人,哪能不曉得我家先生的規矩呢?家裏地方,請麻煩你在這裏稍等片刻吧。”罷轉身進去了。
大約十分鍾的工夫,這老仆又出來請唐甬進去。
唐甬走進陳布雷的寓所,才現這套房子比從外麵看起來還要狹簡陋的多。不要同戴公館相比,就連一般的中等人家的住所也遠遠不及。
狹的客廳裏放著桌椅茶幾等老式的家具,連顏色也不全,看得出是東拚西湊出來的。
<a href="http:///"></a>
老仆讓唐甬在客廳坐定,奉上一杯白開水,:“請稍坐,我家先生馬上就出來。”
唐甬捧著這杯清水,倒也沒有吃驚。他早就聽過陳布雷不沾煙酒茶,隻以白水待客的掌故。
趁著工夫,他打量了一下這客廳裏的布置。這狹的客廳沒有火爐,十分陰冷潮濕。借著窗戶透出的光線,唐甬看清客廳裏除了一套桌椅茶幾外,唯一的家具就是牆角處的一個木架,上麵整整齊齊擺放一尺厚的報章,看來是陳布雷多年收錄的。
牆上掛著唯一的一塊字匾是四個龍飛鳳舞的大字“先生之風”,落款人是郭沫若。
唐甬看了不禁心生敬意。
他知道在曆史上1927年“四·一二”政變後,郭沫若表了有名的討蔣檄文《請看今日之蔣介石》,於是被蔣介石政府通緝,郭沫若被迫流亡日本。1937年“七七”事變後,郭沫若想回國抗日。為此,通過鬱達夫找到了陳布雷,陳布雷答應為郭沫若情。但蔣介石對郭沫若那篇文章仍耿耿於懷,
於是陳布雷捧出郭沫若在日本出版的《兩周金文辭大係》、《殷契粹編》等書,向蔣介石解釋,郭沫若這些年沒有再搞政治,他主要是埋頭研究學術。經陳布雷的情,郭沫若才得以順利回國。但是蔣介石心中對郭沫若仍是耿耿於懷,陳布雷在客廳隻懸著郭沫若的題字,這份用心和文人氣節確實難得。
正在唐甬感慨時,裏間門一開,一位老者走了出來。
隻見此人五十三四歲年紀,形容瘦削,眉目斯文,雖然是大年初一,身上隻穿一身半舊棉袍,然而踱步間卻極有儒雅風度,通身氣派好像完全不是這個時代的人物,讓人想起了古畫上的學士。
此人正是素有國民黨第一支筆之稱的陳布雷。
唐甬在前世曾經見過陳布雷的照片,此刻連忙搶步上前,恭恭敬敬地鞠了個躬,道:“校長新年好!學生唐甬來給您拜年!”
陳布雷微笑著頭,讓唐甬落座。
兩人落座後,陳布雷問:“唐上校也是寧波人?”
唐甬道:“我祖籍寧波鄞縣東錢湖陶公山,後來家父到寧波來作水產生意,家就在西門口外賣魚路上。”
“家裏還有什麽人哪?”
唐甬一臉悲痛狀:“寧波淪陷時,全家都被日寇殺害了,隻有我當時在外地,才得以幸免。”
陳布雷同情地歎口氣,:“聽你是效實畢業的?”
唐甬按照事先準備好的台詞:“校長,我是民國九年入校的,入校的新生典禮上,還是您親自在中山廳前給我們訓話。想起來,已經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
陳布雷微笑著頭,:“時間真快啊。”
接下來陳布雷又詳細問了唐甬在效實中學時就讀的班級、老師等等,唐甬憑著軍統為自己準備的資料以及自己前世在學校時的親身經曆,倒也回答的絲絲入扣。
在唐甬富有感情地朗誦完效實中學校歌歌詞後,陳布雷儼然以門生弟子來看待唐甬了。
陳布雷很欣慰,看著唐甬肩頭的兩杠三星和胸前閃閃放光的二等寶鼎勳章,道:“我校這些年培養出了不少理工科人才,現在國家受難,能有你這樣的軍旅虎將,也是我校之光啊。”
唐甬道:“校長過獎了,其實學生這些年來投身軍旅,出征域外,就是為了一血國恨家仇,也為了振揚我中華大國風範,這次遠征瓜島,幸得將士協心努力,才取得了勝利。”
陳布雷頭道:“你們孤師遠征,取得大捷,殊為不易。”
唐甬話鋒一轉,道:“陸戰一師剛剛撤退回印度,孫立人師長就被調走,全師上下嘩然。現在聽土木工程係和黃埔係都想入主我師,全師官兵真是人心惶惶啊。”
“是嗎?”陳布雷雙眉微揚,看著唐甬。
唐甬繼續道:“其實就學生看來,無論是土木工程係將領還是黃埔係將領,隻要是矢誌抗日,學生都雙手歡迎。隻是軍內曆來派係林立,傾軋嚴重,連孫師長立下赫赫戰功也不免被明升暗降,學生隻是擔心自此將不知兵,兵不知將,這支在海外打造出的百戰精兵會就此分崩離析,不僅是我軍的損失,更為英美盟國所笑話啊!”
這一番話講得大義凜然入情入理,特別是最後一句“為英美盟國所笑話”,陳布雷也為之動容。現在重慶同美國陸軍部關係緊張,如果印度遠征軍真的出了“耗子動刀窩裏反”似的內訌,真的是打了重慶政府一記重重的耳光了。
陳布雷沉吟片刻,緩緩道:“那麽,你的意思?”
唐甬:“學生這次來,一方麵是探望校長,一方麵也是為全師官兵請願。”著從懷中取出事先準備好的請願信,雙手捧給陳布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