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月如的信,到了潘小安手裏。
這封千餘字的信,有六百多字是描述雙十兒的吃喝拉撒,可愛調皮。
潘小安看的直搖頭。張月如對孩子太上心,太寵溺。
接下來才是講龍柔的事情。她問潘小安,該如何安置龍柔?
信末,她告訴潘小安家裏一切都好,讓他注意身體。
落款:月如亦安
思念的話,留在了落款裏。宋人女子,多喜歡這種文字小遊戲。
潘小安給張月如回信:
月如我妻:
見你之信,甚喜。雙十兒健康,皆你之功,辛苦。
龍柔來投,千萬留之,勿使它去。我自有安排…
潘小安的信,發出去。他望著南方的天空,不久之後,汴梁將會震動。
這個時候,潘小安當然不會讓龍柔回汴梁。
汴梁的繁華,即將落幕。
當此刻,汴梁卻到了最精彩的時刻。
張擇端構思兩年,用時一年的《清明上河圖》,終於完成。
徽宗皇帝看著這幅圖畫,久久沉默。
他的記憶,又飛到從前:那是自己還隻是王爺,愛玩愛鬧。
踢的好球,畫的好畫。走馬鬥狗,遊蕩於勾欄瓦肆,何等快活。
然而,僅僅十幾年,這錦繡山河就狼煙四起,四處兵戈。
“這是我的錯嗎?”徽宗皇帝感到不解和委屈。“身為帝王,我吃香的喝辣的,有何不可?
身為帝王,我擺弄石頭,畫個丹青,踢個球有何不可?
你們這些百姓,這也看不慣,那也看不慣。
有本事,你們對遼國人用,對金國人用啊。就會說我,就會窩裏橫…”
徽宗皇帝心裏咒罵。可眼前的汴梁圖,實實在在是一幅好畫。
這每一處商鋪,每一匹牛馬,都在訴說著大宋的盛世。
“張畫院,有此一畫,你必將千古留名啊。”
張擇端搖搖頭。千古太遠,他並不做非分之想。
他隻想用這幅畫,勸慰皇帝:隻要商貿興盛,百姓富足,大宋就一定能強盛起來。
徽宗皇帝命張擇端把畫卷起來,送到宮裏去。
“張畫院,有此畫,今年的春節,你可以有羊肉吃嘍。”
張擇端笑了笑。“我吃不吃羊肉,有什麽打緊?要是大宋百姓都有羊肉吃才好。”
但到了今日,很多話,他已經不想說。
身為一個畫院,他隻是如實記錄就好。所謂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一個畫家,你能懂什麽?
《清明上河圖》被送到欽宗皇帝麵前。欽宗皇帝不喜歡這些丹青筆墨。
他也沒法喜歡。
有這樣一個書畫雙絕的皇帝老爹,他永遠也出彩不了。
即便如此。欽宗皇帝還是被這幅畫震驚。
“先生真是大才。普天之下,也唯有太上皇才能比得上你。”
張擇端卻不敢自傲。徽宗皇帝書畫上的造詣,他也不敢比肩。
這幅畫被展覽在勤政殿。
路過的文臣武將,無不駐足觀看。他們都被這幅畫吸引住。
秦檜見到這畫,升起貪婪之心。他想把這幅畫收為己有。
馬植見到這畫,腳底生寒。這畫把汴梁的氣運,全都收集起來。
得此畫,必然能得汴梁氣運。
馬植匆忙回府。他寫下密信,偷偷傳遞給宗望。
正如徽宗皇帝所說,張擇端得了豐厚賞賜。其中就有二十斤羊肉。
張擇端做了個羊肉火鍋。這一晚,他喝的酩酊大醉。
新年悄然而至。
汴梁皇宮的宴會不能停。他們在清明上河圖前飲酒賦詩。
一首首向皇帝祝壽詩詞,被文官武將做了出來。新進的官員,還想以此博得皇上的賞識。
“大宋千秋載,喜迎欽宗來。一朝收燕雲,又把盛世開。”
類似這樣的詩,欽宗皇帝看的並不高興。他草草喝了兩杯水酒,便回到後宮。
有這個閑工夫,他還不如陪陪皇後。
後宮的待遇,一年不如一年。很多嬪妃,連點像樣的新年禮物都沒有得到。就別說她們家裏的封賞?
這些嬪妃的家屬,被潑婦附身。他們一封信,一封信的催要。
被催得沒有辦法的嬪妃,隻能把自己攢下的金銀,賞賜給她的親屬們。
但這些親屬,真的缺銀子嗎?
他們借著宮裏的權勢,在當地置地置房,哪一個不是榮耀之家?
嬪妃們沒有金銀,隻能去找皇後索要。
這還隻是皇帝的妃子們,還沒有算太上皇的妃子們啊。
後宮沒有張燈結彩,後宮冷冷清清,哭哭啼啼。
哪裏還有一點節日的祥和之氣?
欽宗皇帝忍不住歎息。往年看徽宗皇帝辦年會,是那麽風光無限。
怎麽到了自己這裏,就如此艱難?
朱皇後剛剛打發走哭鬧的嬪妃。她出生豪富之家,家裏人每年都會給她好多金銀。
朱皇後便把這些金銀分出去一部分,這也算是替皇帝分憂。
“皇後,難為你了。等朕趕跑了金國人。朕一定會加倍還你。”
朱皇後笑道:“陛下,你我本為一體,何必強分你我。些許金銀,乃是身外之物,能有何用?”
欽宗皇帝抱住朱皇後。“愛妃此言,真有大丈夫胸襟。但金銀之物,卻是世間最貴。
你莫忘了,我祖上可是說過一文錢難倒英雄漢。”
朱皇後笑著拍打欽宗皇帝。“陛下,你敢編排祖宗,真真是該打哦。”
欽宗皇帝也是個好逗的性格。或者說,趙家人的性格裏,都有俏皮的一麵。
“細細想來,祖宗說的對。沒有銀錢,寸步難行。這些嬪妃,個個哭窮,可不是銀子鬧得嗎?”
欽宗皇帝生氣。“難道朕虧待她們了嗎?她們那些個家人,一點廉恥都沒有。
朕早就派人打探過。她們家,哪一個不是富得流油?
朕吃羊肉,還啃啃骨頭。我聽說他們吃羊肉,就吃羊尾油。
一頭羊,就吃那點油,吃完了就把羊丟掉。你說氣人不氣人?”
朱皇後被逗笑。“陛下,你從哪裏聽了這些胡話?哪有人這樣吃羊的?”
欽宗皇帝卻一本正經起來。“愛妃,你別不信。
我還聽說,有的人家隻吃羊舌,有的人家隻吃羊肝,有的人家隻吃羊蹄筋,還有的人家隻吃羊尾巴…”
這封千餘字的信,有六百多字是描述雙十兒的吃喝拉撒,可愛調皮。
潘小安看的直搖頭。張月如對孩子太上心,太寵溺。
接下來才是講龍柔的事情。她問潘小安,該如何安置龍柔?
信末,她告訴潘小安家裏一切都好,讓他注意身體。
落款:月如亦安
思念的話,留在了落款裏。宋人女子,多喜歡這種文字小遊戲。
潘小安給張月如回信:
月如我妻:
見你之信,甚喜。雙十兒健康,皆你之功,辛苦。
龍柔來投,千萬留之,勿使它去。我自有安排…
潘小安的信,發出去。他望著南方的天空,不久之後,汴梁將會震動。
這個時候,潘小安當然不會讓龍柔回汴梁。
汴梁的繁華,即將落幕。
當此刻,汴梁卻到了最精彩的時刻。
張擇端構思兩年,用時一年的《清明上河圖》,終於完成。
徽宗皇帝看著這幅圖畫,久久沉默。
他的記憶,又飛到從前:那是自己還隻是王爺,愛玩愛鬧。
踢的好球,畫的好畫。走馬鬥狗,遊蕩於勾欄瓦肆,何等快活。
然而,僅僅十幾年,這錦繡山河就狼煙四起,四處兵戈。
“這是我的錯嗎?”徽宗皇帝感到不解和委屈。“身為帝王,我吃香的喝辣的,有何不可?
身為帝王,我擺弄石頭,畫個丹青,踢個球有何不可?
你們這些百姓,這也看不慣,那也看不慣。
有本事,你們對遼國人用,對金國人用啊。就會說我,就會窩裏橫…”
徽宗皇帝心裏咒罵。可眼前的汴梁圖,實實在在是一幅好畫。
這每一處商鋪,每一匹牛馬,都在訴說著大宋的盛世。
“張畫院,有此一畫,你必將千古留名啊。”
張擇端搖搖頭。千古太遠,他並不做非分之想。
他隻想用這幅畫,勸慰皇帝:隻要商貿興盛,百姓富足,大宋就一定能強盛起來。
徽宗皇帝命張擇端把畫卷起來,送到宮裏去。
“張畫院,有此畫,今年的春節,你可以有羊肉吃嘍。”
張擇端笑了笑。“我吃不吃羊肉,有什麽打緊?要是大宋百姓都有羊肉吃才好。”
但到了今日,很多話,他已經不想說。
身為一個畫院,他隻是如實記錄就好。所謂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一個畫家,你能懂什麽?
《清明上河圖》被送到欽宗皇帝麵前。欽宗皇帝不喜歡這些丹青筆墨。
他也沒法喜歡。
有這樣一個書畫雙絕的皇帝老爹,他永遠也出彩不了。
即便如此。欽宗皇帝還是被這幅畫震驚。
“先生真是大才。普天之下,也唯有太上皇才能比得上你。”
張擇端卻不敢自傲。徽宗皇帝書畫上的造詣,他也不敢比肩。
這幅畫被展覽在勤政殿。
路過的文臣武將,無不駐足觀看。他們都被這幅畫吸引住。
秦檜見到這畫,升起貪婪之心。他想把這幅畫收為己有。
馬植見到這畫,腳底生寒。這畫把汴梁的氣運,全都收集起來。
得此畫,必然能得汴梁氣運。
馬植匆忙回府。他寫下密信,偷偷傳遞給宗望。
正如徽宗皇帝所說,張擇端得了豐厚賞賜。其中就有二十斤羊肉。
張擇端做了個羊肉火鍋。這一晚,他喝的酩酊大醉。
新年悄然而至。
汴梁皇宮的宴會不能停。他們在清明上河圖前飲酒賦詩。
一首首向皇帝祝壽詩詞,被文官武將做了出來。新進的官員,還想以此博得皇上的賞識。
“大宋千秋載,喜迎欽宗來。一朝收燕雲,又把盛世開。”
類似這樣的詩,欽宗皇帝看的並不高興。他草草喝了兩杯水酒,便回到後宮。
有這個閑工夫,他還不如陪陪皇後。
後宮的待遇,一年不如一年。很多嬪妃,連點像樣的新年禮物都沒有得到。就別說她們家裏的封賞?
這些嬪妃的家屬,被潑婦附身。他們一封信,一封信的催要。
被催得沒有辦法的嬪妃,隻能把自己攢下的金銀,賞賜給她的親屬們。
但這些親屬,真的缺銀子嗎?
他們借著宮裏的權勢,在當地置地置房,哪一個不是榮耀之家?
嬪妃們沒有金銀,隻能去找皇後索要。
這還隻是皇帝的妃子們,還沒有算太上皇的妃子們啊。
後宮沒有張燈結彩,後宮冷冷清清,哭哭啼啼。
哪裏還有一點節日的祥和之氣?
欽宗皇帝忍不住歎息。往年看徽宗皇帝辦年會,是那麽風光無限。
怎麽到了自己這裏,就如此艱難?
朱皇後剛剛打發走哭鬧的嬪妃。她出生豪富之家,家裏人每年都會給她好多金銀。
朱皇後便把這些金銀分出去一部分,這也算是替皇帝分憂。
“皇後,難為你了。等朕趕跑了金國人。朕一定會加倍還你。”
朱皇後笑道:“陛下,你我本為一體,何必強分你我。些許金銀,乃是身外之物,能有何用?”
欽宗皇帝抱住朱皇後。“愛妃此言,真有大丈夫胸襟。但金銀之物,卻是世間最貴。
你莫忘了,我祖上可是說過一文錢難倒英雄漢。”
朱皇後笑著拍打欽宗皇帝。“陛下,你敢編排祖宗,真真是該打哦。”
欽宗皇帝也是個好逗的性格。或者說,趙家人的性格裏,都有俏皮的一麵。
“細細想來,祖宗說的對。沒有銀錢,寸步難行。這些嬪妃,個個哭窮,可不是銀子鬧得嗎?”
欽宗皇帝生氣。“難道朕虧待她們了嗎?她們那些個家人,一點廉恥都沒有。
朕早就派人打探過。她們家,哪一個不是富得流油?
朕吃羊肉,還啃啃骨頭。我聽說他們吃羊肉,就吃羊尾油。
一頭羊,就吃那點油,吃完了就把羊丟掉。你說氣人不氣人?”
朱皇後被逗笑。“陛下,你從哪裏聽了這些胡話?哪有人這樣吃羊的?”
欽宗皇帝卻一本正經起來。“愛妃,你別不信。
我還聽說,有的人家隻吃羊舌,有的人家隻吃羊肝,有的人家隻吃羊蹄筋,還有的人家隻吃羊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