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看童貫的感覺,也差不多。


    “你這閹貨,無才無德,朝廷卻一而再再而三的重用。


    而我等弟兄,各個都是人才,說話又好聽,卻沒有人重用。


    要麽身做小吏,要麽淪為盜賊。還有王法嗎?還有天理嗎?”


    吳用看宋江愣神,悄悄拉拉他的衣角


    “公明哥哥,該迎客了。”


    宋江緩過神,他滿臉堆笑,“王相國,童太尉,兩位大駕光臨,我們小小的梁山泊真是蓬蓽生輝。”


    童貫擠出一點笑容。


    王輔卻打哈哈說道:“宋頭領此言差矣。


    如今梁山已經坐擁三府十八縣,兵馬幾十萬,豈是小小的,簡直就是大大的嘛?”


    吳用在旁邊接話道:


    “梁山大,才能讓兩位大人屈尊降貴。若是小小的,似你們這般大人物,該不會正眼瞧一下吧?”


    王輔看向吳用,見他頭戴方巾,手搖羽扇,便知道他是何人。


    但他故意裝作不知,“這位好漢,相貌倜儻,聰慧睿智,敢問高姓?”


    冷不防被誇,吳用很受用。吳用看朝廷宰輔氣象威嚴,心生嫉妒,故有此陰陽之語。


    此刻被王輔誇獎,這種小人物的心態又暴露出來。


    “在下吳用”


    “嗬,原來是大名鼎鼎的智多星啊。真是失敬失敬。”


    王輔見機就挑對立。此刻逮著吳用猛誇,倒是把宋江晾在一邊。


    吳用心道不好,便趕忙阻止王輔繼續說話,著重誇讚起宋江來。


    眾人來到聚義廳,童貫已經來過好多回,對於這個地方他是深惡痛絕。


    但王輔卻看的津津有味。


    左右相對有一十八個紫座椅,名為三十六天罡星,紫椅後各有三十六個黑坐椅,名為七十二地煞星。


    這就是一百零八好漢的排位,隻是不知道現在的梁山泊,還能不能湊的齊?


    兩方會麵,宋江把他們引進聚義廳,就下去換衣服。


    王輔,童貫在顧大嫂的引領下,去往客房休息。


    王輔為人缺色。他看見顧大嫂身材曼妙,麵含桃春,不覺心癢難耐。


    “這位姐姐,也是梁山好漢嗎?”


    顧大嫂第一次見如此大的朝廷官,她的心裏還是有點怕。


    “小婦人顧大嫂,現坐梁山第一百零一把交椅。”


    “嗨,這排名也太低了點。似姐姐這般美貌,怎麽也得坐在前十位。”


    顧大嫂看向王輔。


    這家夥油頭粉麵,位高權重,很能吸引女人的注意力。


    “大人說笑了,我們梁山泊是按實力說話,可不像你們朝廷,看臉色,看阿諛奉承。”


    顧大嫂不軟不硬的頂了兩句。


    王輔卻不生氣,他家裏有九房姨太太,什麽女子他沒見過。


    “顧姐姐對朝廷有些許誤會。等咱們合二為一之後,我必讓你往上提一提。”


    顧大嫂也是個流水性格,楊花脾氣,“呸,那個要與你合二為一?”


    王輔隻覺滋味奧妙,“這不是早晚的事情嗎?”


    顧大嫂翻了一下眉眼,“別來哄騙我。再大能大的過定遠將軍嗎?”


    王輔一愣,繼而嘿嘿壞笑:“易也,易如反掌也。”


    顧大嫂回到梁山之後,整日裏不開心。她最氣的就是潘小安。


    潘小安殺了她的丈夫。顧大嫂恨不得生吞活剝了他。


    可每當午夜難眠之時,她又特別想念潘小安。她想著要讓潘小安跪在她的腳下討饒。


    可等夢醒之後,回想夢境,總是自己跪在潘小安腳下。


    這讓她又羞又恨,又氣又惱。


    “吹牛那個不會?”顧大嫂嬌嗔。


    王輔也是情海老船手,花叢老花匠,定風波的毅力很足。


    但也被顧大嫂的嬌嗔,弄的渾身顫栗。


    “嗯呐,我不僅僅會吹牛,還會吹牛…”


    顧大嫂臉色通紅,“不要臉。前麵這間房就是你的住所。有什麽需求喚小廝即可。”


    王輔哈哈大笑,說不出的得意。


    這些梁山賊人,個個恨潘小安恨的要死。


    等到招安成功,潘小安一下多了這麽多對手,還不把他弄的焦頭爛額。


    潘小安此時已經焦頭爛額,忙的腳不沾地。


    這偌大的魯地,四府三十餘縣,這些百姓的吃喝拉撒,家園的建設,城池的維修,全都在緊張的進行。


    若是等到了雨季來臨,村民連個遮風避雨的地方都沒有,那怎麽行?


    徽宗皇帝派來的三十餘名官員,皆已經上任。


    這些人都是飽讀詩書之輩,但對於農桑經濟卻是知之甚少。


    有的人畏難而上,有的人則打起了退堂鼓。


    潘小安命令王大福帶領督察隊,去巡視周邊政策的執行力度。


    這一巡查,各自的能力就體現出來。


    有的知縣忙於百姓之事,有的知縣在忙於架構衙門,要回權利。


    這種參差不齊的品格,潘小安也無能為力。


    一樣米養百樣人,想讓大家都勤於政事,這怕是比登天還難。


    所以潘小安給徽宗上了奏折,希望能把農桑經濟從政體裏剝離出來,派人專門管理。


    徽宗皇帝不忍駁斥潘小安的麵子,便同意潘小安在魯地實踐。


    潘小安得了徽宗皇帝的旨意之後,就選出三十八個牧農官,專門管理郡縣的農業與畜牧。


    這一行為,自然遭到很多知縣的反對。在農業為主體的大宋,失去了農業上的稅收,這不是要他們的老命嗎?


    潘小安便不再強行推行。前麵有王安石的例子在,敢為天下先,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但在蓬萊,黃縣,黃城縣,以及東夷府各府縣,已經開始實施。


    尤其是東夷府各郡縣,多數設有工廠,手工業與製造業相對發達。


    所以實行起來會相對容易。


    潘小安知道去梁山談判的是王輔。他也看了梁山的十條規則。


    潘小安覺得,其他九條都會有談判的餘地,唯有第七條,肯定會被執行。


    張月如從汴梁回來,說起過她和宰輔姨太的糾紛。


    張月如擔心,自己的魯莽會給潘小安的仕途,帶來不好影響。


    潘小安則告訴張月如,“什麽仕途也不如張月如重要。


    隻要你沒有受到傷害,受到委屈。這點仕途算的了什麽?”


    潘小安雖然這樣安慰張月如,但他也知道防人之心不可無。


    所以,他已經開始在慢慢鋪墊後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小農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沭河小花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沭河小花生並收藏大宋小農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