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升官發財的機緣
大航海時代:中華美食橫掃歐洲 作者:紗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閔悉見他嘴上有毛,辦事可能牢靠些,便拿過迭戈手裏的籃子,打開上麵的蓋子:“這是番薯、包米和落花生,番薯和包米都是新大陸的糧食種子,山坡旱地都能播種,產量比水稻小麥都高。落花生是油料作物,可以當果仁吃,也可以榨油。”
那門房拿起一個拳頭大小的紅薯:“這看起來有點像大薯,也是種在地裏的?”
“是的,它極易養活,把這個埋在地裏,等發芽後長出苗來,剪下半尺來長的苗便可插一棵,等收獲的時候能結出好幾個根莖,適應性很廣,產量也很高。有一點甜味,可以生吃,煮熟了也可以。”閔悉耐心跟老門房解說。
“確是好東西啊!你隨我來。”老門房把閔悉往衙門內引。
先前那個門房說:“你叫他進去做什麽,怕不是個騙子!”
閔悉懶得跟他計較,跟著老門房進了府衙,裏麵正巧有在上衙的官吏聽到動靜探頭朝這邊看來。
閔悉邊走邊恭敬問門房:“敢問官爺貴姓?”
“免貴姓黃。”老門房答道,他把閔悉引到一個門外,朝裏麵恭敬道,“吳大人!”
“何事?”裏麵的人問。
“有一位自稱海外回來的人,帶了些海外的糧食種子,說是要獻給官府。您要見見他嗎?”黃姓門房恭敬道。
裏麵過了一會兒才說:“那就讓他進來吧。”
黃姓門房壓低了聲音對閔悉說:“你隨我進去,裏麵的吳大人是同知大人,這事應該歸他管。”
閔悉對地方官職一竅不通,反正有人願意管這事就行。他提著籃子跨進門檻,裏麵有三個人正坐在案後辦公,最中間的是一位戴著烏紗帽身著青色圓領袍的中年男子,看著進來的閔悉,嗬斥一聲:“大膽,見了本官,為何不跪?”
閔悉傻眼,他想著趕緊把紅薯玉米推廣,卻忘了古代沒有功名的人見了官員需要下跪的。但他真不想跪,跪天跪地跪父母,連皇帝老兒他都不想跪,更何況是官員呢。
一旁的黃姓門房趕緊拉了閔悉的袖子一下:“跪下!”
閔悉仿佛沒聽到一般。
黃姓門房隻好找補:“大人請恕罪,鄉野小民,不知禮數。”
吳同知見閔悉傻愣愣地站著,身後還跟著一個高鼻深目的洋人,不由得皺眉:“你是何人,來此所為何事?”
閔悉這才躬身行禮:“回大人話。草民閔九,應天府人士,是個水手,前些日子剛從歐羅巴的拂朗機回來,從那裏帶回來一些作物種子,想要獻給朝廷。”
吳同知以為他是個傻子,但聽他說話,口齒很清晰,卻不知為何在自己嗬斥他時,他竟也不願意下跪。看他是個水手,覺得可能是個沒見識的,便不跟他一般見識,說:“呈上來吧。”
閔悉舉著籃子準備上前,卻被一旁的黃姓門房拿過籃子,呈放在吳同知的桌上,並且打開了籃子的蓋子:“大人請看。”
吳同知看著籃子裏確實躺著幾樣自己沒見過的物事,便拿起一根玉米棒子問:“此為何物?”
閔悉看了一眼:“回大人話,草民管它叫包米或者玉米,它原產自新大陸,是當地人的主糧,歐羅巴人把它帶了回來。它長得像高粱,但果實是結在腰杆上,嫩的時候可以生吃,也可以煮熟了吃。老了之後,可以磨成麵粉做各種餅與饅頭吃,也可以拿來喂雞鴨。”
吳同知扒開帶皮的玉米棒子,伸手捏了捏,硬得跟石頭似的,聞了一下,有一股奇特的穀物香氣:“你吃過?”
“草民吃過,鮮玉米有點兒甜,磨成粉做成饅頭與麵粉類似。它耐旱耐熱,狹小的山坡地撒播都可以成活。”閔悉說。
這句話打動了吳同知,福建自古就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說法,到處是丘陵山地,人均耕地麵積極少,養不活本地人,所以才會下海討生活:“果真如此?產量如何?”
“不比水稻低。”
吳同知放下玉米,又拿起紅薯,問:“這個呢?”
“大人,這是番薯,長在地裏的。它可以通過藤條扡插,也非常耐旱,山坡地皆可種,就是成熟期有點長,得半年左右。這個產量很高,水肥好的話,上千斤不是問題,味道還有點甜,生吃,煮著吃、烤著吃都好吃。”
“這就可以吃?”吳同知半信半疑。
閔悉說:“要是有刀子,現在就可以削皮了給大人嚐嚐。”
吳同知問同僚:“你們誰有刀?”
一個同僚翻了一下抽屜:“我這裏有一把匕首。我來試試。”
他起身過來,從吳同知手裏接過紅薯,看上麵還有點泥灰,便拿到外麵去洗了下,削好皮再拿了進來,切成了幾塊。
閔悉此時已經把落花生的情況跟吳同知說了,他接過同僚遞來的紅薯,咬了一口,發現比預想的要硬一點,但仔細咂摸,確實有點兒甜味:“味道還不錯。你說你帶回來當種子,有多少?”
閔悉說:“不瞞大人,為了趕時令,草民剛回到泉州,就已把從歐羅巴帶回的種子播種下去,還有蔬菜和香料種子,現在皆已發芽。”
“你既已播種下去了,怎麽還來府衙獻寶?”吳同知不太理解他的做法。
“請大人恕罪。草民本想等種苗都播種出來之後,再分發給附近的百姓栽種。無奈草民家中有事,需要離開泉州去一趟京城,等回來時定然已經錯過栽種期,浪費我萬裏之遙帶回來的種子。又想著托人照看,但又擔心秧苗發放不到百姓手中,故此才來懇求官府做主,安排專人栽種,以後才好向民間推廣。”
吳同知聽到這裏,十分詫異地看著閔悉:“你把這些獻給官府,你自己想要什麽?”
閔悉搖頭:“草民並不想要什麽,隻想著盡快將這些糧食作物推廣開來,日後若有洪澇幹旱,興許能救人一命。”
這話一出口,吳同知和他的幾個同僚都驚著了,乖乖,竟是這般高風亮節!
“你為何要這麽做?”吳同知問。
閔悉道:“草民以前見過饑荒。”
“你是應天府人士,為何不帶著這些去應天府?而要在泉州栽種?”吳同知繼續問。
“不敢欺瞞大人,籃子裏的,是我打算帶回應天府的。我還送了一些給廣州的一對船家兄弟。還有一些,讓我一個朋友帶回了京城。種子得來不易,我希望它能在大明生根發芽,遍地開花,早日造福百姓。”
屋裏幾位大人聽到他的說法,頓時覺得有些無語,別人得到這麽珍貴的種子,都巴不得留起來自己用,以壟斷市場,他倒好,到處送人,生怕大家沒有。
吳同知本來還想著,如果真如他說的那麽好,待種出來後,就上報朝廷,在考課的時候,還能成為政績。沒想到這小子竟輕飄飄把一份能升官發財的機緣就隨手那麽送了出去。
閔悉陳述完自己的目的,見吳同知竟回以長久的沉默,隻好打破沉默:“希望大人能成全草民,派人去接手我播種的那些種苗。我會把這些作物的栽種辦法一一說明。”
吳同知回過神來,歎了口氣:“行吧,我會派人去接手你播種的那些種苗。”
“謝大人!”閔悉高興地抱拳作揖。
吳同知看著閔悉:“你叫閔九?”
閔悉點頭:“是,草民自幼父母雙亡,沒有名字,族中排行第九,故叫閔九。草民為自己起了名字,叫閔悉,熟悉的悉。”
“你可曾讀書?”
“不曾正經讀書,因緣際會,識得一些字,聽過一些聖賢道理。”
吳同知點頭,這才差不多,不然以這小子的覺悟,比他們這些飽讀聖賢書的人都高,實在令人汗顏。
吳同知又問:“你說你去了拂朗機,是如何去的?”
閔悉便把自己遭遇海難的事說了一遍,果然,這段經曆相當傳奇,幾個大人聽得是津津有味。別人可能還會撒謊,但閔悉帶了個人證在,還有紅薯玉米這樣的物證,足以證明他的經曆都是真實的。
到後來,吳同知還給他賞了座和茶,讓他坐下來慢慢說。
等閔悉離開府衙的時候,都已經快中午了。
吳同知說下午便遣人去客棧找他,接手他播種的那些秧苗。
至於閔悉提過去的樣品,留給了幾位大人,是吃了,還是種下,隨便他們處置。
他從衙門裏出來的時候,先前打他出去的那個門房眼珠子都快瞪出來了,他是怎麽也沒想到,同知大人竟會留他說了那麽久的話,還親自把他送到門口。
那門房拿起一個拳頭大小的紅薯:“這看起來有點像大薯,也是種在地裏的?”
“是的,它極易養活,把這個埋在地裏,等發芽後長出苗來,剪下半尺來長的苗便可插一棵,等收獲的時候能結出好幾個根莖,適應性很廣,產量也很高。有一點甜味,可以生吃,煮熟了也可以。”閔悉耐心跟老門房解說。
“確是好東西啊!你隨我來。”老門房把閔悉往衙門內引。
先前那個門房說:“你叫他進去做什麽,怕不是個騙子!”
閔悉懶得跟他計較,跟著老門房進了府衙,裏麵正巧有在上衙的官吏聽到動靜探頭朝這邊看來。
閔悉邊走邊恭敬問門房:“敢問官爺貴姓?”
“免貴姓黃。”老門房答道,他把閔悉引到一個門外,朝裏麵恭敬道,“吳大人!”
“何事?”裏麵的人問。
“有一位自稱海外回來的人,帶了些海外的糧食種子,說是要獻給官府。您要見見他嗎?”黃姓門房恭敬道。
裏麵過了一會兒才說:“那就讓他進來吧。”
黃姓門房壓低了聲音對閔悉說:“你隨我進去,裏麵的吳大人是同知大人,這事應該歸他管。”
閔悉對地方官職一竅不通,反正有人願意管這事就行。他提著籃子跨進門檻,裏麵有三個人正坐在案後辦公,最中間的是一位戴著烏紗帽身著青色圓領袍的中年男子,看著進來的閔悉,嗬斥一聲:“大膽,見了本官,為何不跪?”
閔悉傻眼,他想著趕緊把紅薯玉米推廣,卻忘了古代沒有功名的人見了官員需要下跪的。但他真不想跪,跪天跪地跪父母,連皇帝老兒他都不想跪,更何況是官員呢。
一旁的黃姓門房趕緊拉了閔悉的袖子一下:“跪下!”
閔悉仿佛沒聽到一般。
黃姓門房隻好找補:“大人請恕罪,鄉野小民,不知禮數。”
吳同知見閔悉傻愣愣地站著,身後還跟著一個高鼻深目的洋人,不由得皺眉:“你是何人,來此所為何事?”
閔悉這才躬身行禮:“回大人話。草民閔九,應天府人士,是個水手,前些日子剛從歐羅巴的拂朗機回來,從那裏帶回來一些作物種子,想要獻給朝廷。”
吳同知以為他是個傻子,但聽他說話,口齒很清晰,卻不知為何在自己嗬斥他時,他竟也不願意下跪。看他是個水手,覺得可能是個沒見識的,便不跟他一般見識,說:“呈上來吧。”
閔悉舉著籃子準備上前,卻被一旁的黃姓門房拿過籃子,呈放在吳同知的桌上,並且打開了籃子的蓋子:“大人請看。”
吳同知看著籃子裏確實躺著幾樣自己沒見過的物事,便拿起一根玉米棒子問:“此為何物?”
閔悉看了一眼:“回大人話,草民管它叫包米或者玉米,它原產自新大陸,是當地人的主糧,歐羅巴人把它帶了回來。它長得像高粱,但果實是結在腰杆上,嫩的時候可以生吃,也可以煮熟了吃。老了之後,可以磨成麵粉做各種餅與饅頭吃,也可以拿來喂雞鴨。”
吳同知扒開帶皮的玉米棒子,伸手捏了捏,硬得跟石頭似的,聞了一下,有一股奇特的穀物香氣:“你吃過?”
“草民吃過,鮮玉米有點兒甜,磨成粉做成饅頭與麵粉類似。它耐旱耐熱,狹小的山坡地撒播都可以成活。”閔悉說。
這句話打動了吳同知,福建自古就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說法,到處是丘陵山地,人均耕地麵積極少,養不活本地人,所以才會下海討生活:“果真如此?產量如何?”
“不比水稻低。”
吳同知放下玉米,又拿起紅薯,問:“這個呢?”
“大人,這是番薯,長在地裏的。它可以通過藤條扡插,也非常耐旱,山坡地皆可種,就是成熟期有點長,得半年左右。這個產量很高,水肥好的話,上千斤不是問題,味道還有點甜,生吃,煮著吃、烤著吃都好吃。”
“這就可以吃?”吳同知半信半疑。
閔悉說:“要是有刀子,現在就可以削皮了給大人嚐嚐。”
吳同知問同僚:“你們誰有刀?”
一個同僚翻了一下抽屜:“我這裏有一把匕首。我來試試。”
他起身過來,從吳同知手裏接過紅薯,看上麵還有點泥灰,便拿到外麵去洗了下,削好皮再拿了進來,切成了幾塊。
閔悉此時已經把落花生的情況跟吳同知說了,他接過同僚遞來的紅薯,咬了一口,發現比預想的要硬一點,但仔細咂摸,確實有點兒甜味:“味道還不錯。你說你帶回來當種子,有多少?”
閔悉說:“不瞞大人,為了趕時令,草民剛回到泉州,就已把從歐羅巴帶回的種子播種下去,還有蔬菜和香料種子,現在皆已發芽。”
“你既已播種下去了,怎麽還來府衙獻寶?”吳同知不太理解他的做法。
“請大人恕罪。草民本想等種苗都播種出來之後,再分發給附近的百姓栽種。無奈草民家中有事,需要離開泉州去一趟京城,等回來時定然已經錯過栽種期,浪費我萬裏之遙帶回來的種子。又想著托人照看,但又擔心秧苗發放不到百姓手中,故此才來懇求官府做主,安排專人栽種,以後才好向民間推廣。”
吳同知聽到這裏,十分詫異地看著閔悉:“你把這些獻給官府,你自己想要什麽?”
閔悉搖頭:“草民並不想要什麽,隻想著盡快將這些糧食作物推廣開來,日後若有洪澇幹旱,興許能救人一命。”
這話一出口,吳同知和他的幾個同僚都驚著了,乖乖,竟是這般高風亮節!
“你為何要這麽做?”吳同知問。
閔悉道:“草民以前見過饑荒。”
“你是應天府人士,為何不帶著這些去應天府?而要在泉州栽種?”吳同知繼續問。
“不敢欺瞞大人,籃子裏的,是我打算帶回應天府的。我還送了一些給廣州的一對船家兄弟。還有一些,讓我一個朋友帶回了京城。種子得來不易,我希望它能在大明生根發芽,遍地開花,早日造福百姓。”
屋裏幾位大人聽到他的說法,頓時覺得有些無語,別人得到這麽珍貴的種子,都巴不得留起來自己用,以壟斷市場,他倒好,到處送人,生怕大家沒有。
吳同知本來還想著,如果真如他說的那麽好,待種出來後,就上報朝廷,在考課的時候,還能成為政績。沒想到這小子竟輕飄飄把一份能升官發財的機緣就隨手那麽送了出去。
閔悉陳述完自己的目的,見吳同知竟回以長久的沉默,隻好打破沉默:“希望大人能成全草民,派人去接手我播種的那些種苗。我會把這些作物的栽種辦法一一說明。”
吳同知回過神來,歎了口氣:“行吧,我會派人去接手你播種的那些種苗。”
“謝大人!”閔悉高興地抱拳作揖。
吳同知看著閔悉:“你叫閔九?”
閔悉點頭:“是,草民自幼父母雙亡,沒有名字,族中排行第九,故叫閔九。草民為自己起了名字,叫閔悉,熟悉的悉。”
“你可曾讀書?”
“不曾正經讀書,因緣際會,識得一些字,聽過一些聖賢道理。”
吳同知點頭,這才差不多,不然以這小子的覺悟,比他們這些飽讀聖賢書的人都高,實在令人汗顏。
吳同知又問:“你說你去了拂朗機,是如何去的?”
閔悉便把自己遭遇海難的事說了一遍,果然,這段經曆相當傳奇,幾個大人聽得是津津有味。別人可能還會撒謊,但閔悉帶了個人證在,還有紅薯玉米這樣的物證,足以證明他的經曆都是真實的。
到後來,吳同知還給他賞了座和茶,讓他坐下來慢慢說。
等閔悉離開府衙的時候,都已經快中午了。
吳同知說下午便遣人去客棧找他,接手他播種的那些秧苗。
至於閔悉提過去的樣品,留給了幾位大人,是吃了,還是種下,隨便他們處置。
他從衙門裏出來的時候,先前打他出去的那個門房眼珠子都快瞪出來了,他是怎麽也沒想到,同知大人竟會留他說了那麽久的話,還親自把他送到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