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及時雨
倒黴蛋重生後變身農家小福女 作者:愚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老太太抬了抬眉毛,斜了老二一眼,昨天到了家,把媳婦交給自己,光會坐在那裏唉聲歎氣。
不動手那是自己讓的,連一句關心的話都不會說,今天比昨天情況好了不少,也不見他問問。
兩人雖說是吵嘴打架,但也是出了人命的大事,關鍵時刻不聞不問,現在倒是知道讓自己去照顧二兒媳婦,定是有事,這地非去不可。
“我去看看,很快就回來,你大嫂在家,有什麽事她弄也沒問題。”
老二擦了擦額頭的汗,這可怎麽辦,娘真是油鹽不進,平時脾氣就倔,聽到不讓她去,絕對偏要去,居然忘了這茬。
遠處望去,一大片黑壓壓的雲彩往這邊來,一會兒肯定要下大雨,是個好機會。
指著有雲彩的地方,“看那邊,一會兒應該會下大雨,娘你要去的話,我回去給你拿上個草帽,還能擋一擋。”
“要是生病了,家裏的主心骨倒下,可怎麽辦,一大家子人都指著娘。”
這話說得老太太心裏舒坦,不過自己一個莊稼人還怕雨不成,當年雨沒過小腿不也沒生病,那點雲彩根本不夠看的,不會比那時候還大。
“沒事,不就是下點雨,你娘身子硬朗著,不用那麽麻煩。”
老二見娘執意要去,根本阻攔不住,心裏一直打鼓,幹脆把心一橫,算了,畢竟是自己沒好好幹活,到時候挨打挨罵認了。
不過娘為什麽今天一定要去地裏,肯定是知道了什麽,是誰通風報信,是媳婦還是大哥。
媳婦躺在炕上一言不發,隻會默默流淚,昨天親耳聽見娘問她話,什麽也沒說,或者是趁自己不注意的時候跟娘透露的,不像。
他要是去到娘屋子裏說話,那自己也會發現,但是昨天大哥沒有跟娘單獨待在一起。
還是說錯怪了他們倆,就是老太太心血來潮,今天偏要去看看。
等到弄明白,定要讓那個嘴巴不嚴實的人付出點代價。
距離目的地越來越近,老二的手不自覺地攥緊,衣角都被揉皺。
走到半路下起雨來,一開始還是淅淅瀝瀝的小雨,後麵雨越下越大,老二心裏竊喜,表麵風平浪靜。
“娘,要不我們都回去吧,明天不下雨了再來,正好大哥身子還有點不爽利,歇一天正好,這不,老天爺都發話了。”
老大望了望天,豆大的雨滴砸在臉上,這小子運氣還真好,竟然下起了雨,今天是不能去了,使了個眼色,“娘,聽老二的,我們都回去吧,明天再來。”
得到暗示,便也同意,三人一起往家走,不多時地上出現一個個小水坑,走路會帶起泥,三個人的褲腿全都弄髒,衣服也全部濕透,老太太倒是沒有嗔怪任何人。
老二無奈搖了搖頭,大哥在娘的心裏份量就是重,下雨都不能阻止她去地裏,說到大哥身體不好,倒是同意了。
這場雨來得真及時,明天再找個別的借口,指不定能再一次把娘糊弄過去,能拖一天是一天。
三個落湯雞進了門,老大媳婦躲在屋子裏,“你們把換下來的衣服放進盆裏,一會兒雨停了我去洗。”
說完用手擋著頭,跑進廚房想熬幾碗薑湯驅驅寒氣,無奈沒有薑,隻能煮點熱水,將就一下。
妮兒走在半路下起雨,趕緊往家跑,終於進了門,看到那些工人躲在棚子底下避雨,不過自己家茅草屋沒比那棚子強多少,甚至還不如,起碼那裏不漏雨。
衣服和鞋子濕就濕了,正好往外舀水不怕再一次弄髒。
妮兒擔心,這樣下雨影響進度倒是小事,會不會蓋得房子不結實,一會兒去問問他們,畢竟比自己有經驗。
天終於放晴,妮兒走到那些工人中間,找到領頭兒的人,“叔叔,這土坯房,蓋得時候下雨會不會不結實?”
領頭的人覺得這家孩子都是人精,還會關心這個問題,一般大的小孩子每天淨想著玩兒,很少會注意這些,耐心解答。
“這得看雨大不大了,下的時間多長,要是剛才那樣的雨,再多下一會兒會有影響,不過現在這樣影響不大。”
妮兒點了點頭,影響不大就是還有影響,隻希望最近下雨的次數少一些,能把房子順利蓋完就好。
跑到院子後麵去瞧了地裏種的野菜,正好不用給它們澆水,爹幹的活真是好,種的齊整,看著就賞心悅目,希望這些野菜不要辜負大家心血,快快長大,千萬別死。
不知道張師傅現在有沒有進度。
陶瓷張在山上轉了一圈,腳底下踩著的就是高嶺土,蹲下身子,隨手撿起,捏一捏感受它的質地,質量不錯,當即放下,拍了拍手上的土。
山的背麵也有這樣的土,那裏的更加潮濕一些,即便是同樣的東西,在不同的地方,使用的感覺還是會有區別,等著燒幾個小東西,摸摸它的脾氣。
看到附近有一些賣瓷器的小攤,走上前去,拿起一個碗,隨便敲了敲,聲音不太均勻,應該是坯子沒做好,這樣的也敢拿來賣,聽著小販的吆喝,有些釋然。
“殘次品,便宜賣啦~別看它醜,回家能正常用。”
陶瓷張笑著搖了搖頭,這人倒是實誠。
翻看底部,把窯的名字記在心裏,這個地方出了這麽多的次品,定是不能去那裏燒。
來到第二個攤位,質量比上一個好的多,就是釉上的有些次,這麽多的東西沒一個看上眼,白瞎了那些好土。
接連看了幾個攤位,好不容易找到一個讓自己滿意,各方麵都不錯的花瓶。
“客官好眼力,這是我們家賣的最好的,要是喜歡可以便宜點給你。”
陶瓷張把花瓶放回原處,“這是你們家的窯燒製出來的?”
那人雖然不理解,但也耐心回答,“是啊,客官,窯是我家祖傳下來的,世代以賣瓷器為生,到我這裏都傳了七代人了。”
七代人的手藝放在京城就是普普通通,談不上多好,“能不能帶我去你家窯看看?”
不動手那是自己讓的,連一句關心的話都不會說,今天比昨天情況好了不少,也不見他問問。
兩人雖說是吵嘴打架,但也是出了人命的大事,關鍵時刻不聞不問,現在倒是知道讓自己去照顧二兒媳婦,定是有事,這地非去不可。
“我去看看,很快就回來,你大嫂在家,有什麽事她弄也沒問題。”
老二擦了擦額頭的汗,這可怎麽辦,娘真是油鹽不進,平時脾氣就倔,聽到不讓她去,絕對偏要去,居然忘了這茬。
遠處望去,一大片黑壓壓的雲彩往這邊來,一會兒肯定要下大雨,是個好機會。
指著有雲彩的地方,“看那邊,一會兒應該會下大雨,娘你要去的話,我回去給你拿上個草帽,還能擋一擋。”
“要是生病了,家裏的主心骨倒下,可怎麽辦,一大家子人都指著娘。”
這話說得老太太心裏舒坦,不過自己一個莊稼人還怕雨不成,當年雨沒過小腿不也沒生病,那點雲彩根本不夠看的,不會比那時候還大。
“沒事,不就是下點雨,你娘身子硬朗著,不用那麽麻煩。”
老二見娘執意要去,根本阻攔不住,心裏一直打鼓,幹脆把心一橫,算了,畢竟是自己沒好好幹活,到時候挨打挨罵認了。
不過娘為什麽今天一定要去地裏,肯定是知道了什麽,是誰通風報信,是媳婦還是大哥。
媳婦躺在炕上一言不發,隻會默默流淚,昨天親耳聽見娘問她話,什麽也沒說,或者是趁自己不注意的時候跟娘透露的,不像。
他要是去到娘屋子裏說話,那自己也會發現,但是昨天大哥沒有跟娘單獨待在一起。
還是說錯怪了他們倆,就是老太太心血來潮,今天偏要去看看。
等到弄明白,定要讓那個嘴巴不嚴實的人付出點代價。
距離目的地越來越近,老二的手不自覺地攥緊,衣角都被揉皺。
走到半路下起雨來,一開始還是淅淅瀝瀝的小雨,後麵雨越下越大,老二心裏竊喜,表麵風平浪靜。
“娘,要不我們都回去吧,明天不下雨了再來,正好大哥身子還有點不爽利,歇一天正好,這不,老天爺都發話了。”
老大望了望天,豆大的雨滴砸在臉上,這小子運氣還真好,竟然下起了雨,今天是不能去了,使了個眼色,“娘,聽老二的,我們都回去吧,明天再來。”
得到暗示,便也同意,三人一起往家走,不多時地上出現一個個小水坑,走路會帶起泥,三個人的褲腿全都弄髒,衣服也全部濕透,老太太倒是沒有嗔怪任何人。
老二無奈搖了搖頭,大哥在娘的心裏份量就是重,下雨都不能阻止她去地裏,說到大哥身體不好,倒是同意了。
這場雨來得真及時,明天再找個別的借口,指不定能再一次把娘糊弄過去,能拖一天是一天。
三個落湯雞進了門,老大媳婦躲在屋子裏,“你們把換下來的衣服放進盆裏,一會兒雨停了我去洗。”
說完用手擋著頭,跑進廚房想熬幾碗薑湯驅驅寒氣,無奈沒有薑,隻能煮點熱水,將就一下。
妮兒走在半路下起雨,趕緊往家跑,終於進了門,看到那些工人躲在棚子底下避雨,不過自己家茅草屋沒比那棚子強多少,甚至還不如,起碼那裏不漏雨。
衣服和鞋子濕就濕了,正好往外舀水不怕再一次弄髒。
妮兒擔心,這樣下雨影響進度倒是小事,會不會蓋得房子不結實,一會兒去問問他們,畢竟比自己有經驗。
天終於放晴,妮兒走到那些工人中間,找到領頭兒的人,“叔叔,這土坯房,蓋得時候下雨會不會不結實?”
領頭的人覺得這家孩子都是人精,還會關心這個問題,一般大的小孩子每天淨想著玩兒,很少會注意這些,耐心解答。
“這得看雨大不大了,下的時間多長,要是剛才那樣的雨,再多下一會兒會有影響,不過現在這樣影響不大。”
妮兒點了點頭,影響不大就是還有影響,隻希望最近下雨的次數少一些,能把房子順利蓋完就好。
跑到院子後麵去瞧了地裏種的野菜,正好不用給它們澆水,爹幹的活真是好,種的齊整,看著就賞心悅目,希望這些野菜不要辜負大家心血,快快長大,千萬別死。
不知道張師傅現在有沒有進度。
陶瓷張在山上轉了一圈,腳底下踩著的就是高嶺土,蹲下身子,隨手撿起,捏一捏感受它的質地,質量不錯,當即放下,拍了拍手上的土。
山的背麵也有這樣的土,那裏的更加潮濕一些,即便是同樣的東西,在不同的地方,使用的感覺還是會有區別,等著燒幾個小東西,摸摸它的脾氣。
看到附近有一些賣瓷器的小攤,走上前去,拿起一個碗,隨便敲了敲,聲音不太均勻,應該是坯子沒做好,這樣的也敢拿來賣,聽著小販的吆喝,有些釋然。
“殘次品,便宜賣啦~別看它醜,回家能正常用。”
陶瓷張笑著搖了搖頭,這人倒是實誠。
翻看底部,把窯的名字記在心裏,這個地方出了這麽多的次品,定是不能去那裏燒。
來到第二個攤位,質量比上一個好的多,就是釉上的有些次,這麽多的東西沒一個看上眼,白瞎了那些好土。
接連看了幾個攤位,好不容易找到一個讓自己滿意,各方麵都不錯的花瓶。
“客官好眼力,這是我們家賣的最好的,要是喜歡可以便宜點給你。”
陶瓷張把花瓶放回原處,“這是你們家的窯燒製出來的?”
那人雖然不理解,但也耐心回答,“是啊,客官,窯是我家祖傳下來的,世代以賣瓷器為生,到我這裏都傳了七代人了。”
七代人的手藝放在京城就是普普通通,談不上多好,“能不能帶我去你家窯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