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一拍腦袋:“對,我倒把這一茬給忘了。”少頃,忽然皺了皺眉:“可是,大哥現在說的話,父皇能信嗎?”
“當然不會全信,但也不會一點都不信。你想,謝紹宗那天晚上出動了數百精銳夜襲魏王府,卻全軍覆沒,若說單憑魏王府的侍衛便能辦到這一點,聖上能信嗎?他難道不會懷疑,魏王身邊有得力幫手?”
李恪點點頭:“沒錯,父皇那麽精明,肯定會懷疑。”
“所以說,此番立儲,你入主東宮的可能性最大。”
李恪不由麵露笑容:“孔明兄,若我真的入繼大統、君臨天下,你就是最有資格當宰相的人,你難道真的不動心?”
蕭君默淡淡一笑,搖了搖頭。
李恪蹙起眉頭:“能告訴我,你拒絕的理由嗎?”
“其實理由我早就對你說過了。”蕭君默道,“我厭惡官場的爭權奪利、爾虞我詐,我喜歡輕鬆、自在、簡單的生活。”
“別把自己說得那麽與世無爭。”李恪笑道,“不是我誇你,在我認識的人裏麵,你可是最會玩弄權謀的!別的不說,就說這回太子輸得這麽慘,不就是拜你所賜嗎?要不是你運籌帷幄,現在這大唐肯定已經變天了。”
“我隻是不得已而為之,並非誌在於此。”蕭君默看著他,“說難聽一點,我可以玩弄權力,但不想被權力玩弄。”
“你是在暗示什麽嗎?”李恪臉色一沉,“莫非你認為,到時候我會玩鳥盡弓藏、兔死狗烹那一套?”
“我不是針對你。”蕭君默苦笑了一下,“我的意思是說,權力不是什麽好東西,它就像一把雙刃劍,若過於貪戀,遲早會傷人傷己。”
“照你這麽說,我也別爭什麽太子了,索性連這個吳王都不當了,咱們一同歸隱山林,去做閑雲野鶴豈不是好?”
“別說這種氣話了,你走得了嗎?”蕭君默淡淡一笑,“就算走得了,你自己放得下嗎?就憑你的性子,你甘心嗎?”
李恪嘿嘿一笑:“我自然不甘心。男兒立身處世,自當做一番揭地掀天、名留青史的豐功偉業,否則便是愧對天地,愧對列祖列宗,也愧對了這七尺之軀!”
“這不就結了?人各有誌,何必強求?你有你的天命和誌向,我有我的好惡和選擇,咱們隻能各盡其分、各安其命。”
李恪嘆了口氣:“也罷,那就不強求了。等你功成身退那一天,你要到哪個地方隱居,告訴我一聲,我把那個地方封給你……”
“你還是饒了我吧。”蕭君默笑著打斷他,“讓你這麽大張旗鼓地分封,我那還叫隱居嗎?若真到那一天,你就好好做你的大唐皇帝,我安心做我的山野草民,咱們誰也別管誰了。”
“你就這麽絕情?”李恪瞪起了眼。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蕭君默微然一笑,笑得雲淡風輕。
上元節的這場宮廷政變雖然有驚無險,並未給大唐朝廷造成什麽實質性的危害,但對李世民的內心卻是一次無比沉重的打擊。因為這場父子反目、兄弟相殘的悲劇,幾乎就是武德九年那場血腥政變的翻版,也等於把李世民內心那個早已結痂的傷口又血淋淋地撕開了。
也許,這就叫天道好還、因果不爽,這就叫冥冥中自有報應。
自從武德九年以暴力手段奪位之後,李世民的內心深處便刻下了一道巨大的傷口。盡管他一直以正義者自居,一直在用“周公誅管、蔡”的堂皇說辭來說服自己和天下人,可他的良心並未因此得到安寧,一種強烈的負罪感始終橫亙在他的心?中。
這麽多年來,李世民之所以臨深履薄、朝幹夕惕、虛懷納諫、勵精圖治,從某種程度上說,正是受到了這種負罪感的驅動。換言之,當年奪嫡繼位的手段越不光明,李世民為世人締造一個朗朗幹坤的決心就越大;玄武門之變給李世民造成的隱痛越深,他開創貞觀盛世的動力就越強;弒兄、殺弟、逼父、屠侄的負罪感越是沉重,他通過造福天下來完成自我救贖的渴望就更加強烈!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太平盛世的逐步實現,李世民一度以為自己已經完成了這樣的救贖,可當這場政變猝然爆發,他才猛然意識到:再怎麽偉大的事功,也無法抵消自己曾經的罪愆;再怎麽完美的救贖,也無法逃避上天終將降下的懲罰!
生平第一次,李世民感到了一種透徹骨髓的無奈和悲涼……
然而,身為大唐天子,職責卻不允許他過久地陷溺於這種脆弱的情感中。因此,在甘露殿閉門三日之後,李世民終於強打精神重新出現在了世人麵前。此後數日,他先後召見了長孫無忌、岑文本、劉洎、李世勣、李道宗、尉遲敬德、褚遂良等大臣,連去年被他勒歸私邸,至今仍賦閑在家的房玄齡也召進了宮。
李世民召見他們,議題隻有一個,就是由誰來繼任太子。
一番問對之後,大臣們相繼提出了三個人選:其中,岑文本和劉洎力挺魏王李泰,李道宗和尉遲敬德傾向吳王李恪,長孫無忌和褚遂良則力薦年僅十六歲的晉王李治。
而李世勣和房玄齡都沒有明確表態,隻說了一些模稜兩可的套話。李世民知道,李世勣是因為生性謹慎,不敢在如此敏感的問題上公開站隊;房玄齡則因為此前栽過跟頭,而今早已是驚弓之鳥,自然更不敢再捲入立儲之爭。
“當然不會全信,但也不會一點都不信。你想,謝紹宗那天晚上出動了數百精銳夜襲魏王府,卻全軍覆沒,若說單憑魏王府的侍衛便能辦到這一點,聖上能信嗎?他難道不會懷疑,魏王身邊有得力幫手?”
李恪點點頭:“沒錯,父皇那麽精明,肯定會懷疑。”
“所以說,此番立儲,你入主東宮的可能性最大。”
李恪不由麵露笑容:“孔明兄,若我真的入繼大統、君臨天下,你就是最有資格當宰相的人,你難道真的不動心?”
蕭君默淡淡一笑,搖了搖頭。
李恪蹙起眉頭:“能告訴我,你拒絕的理由嗎?”
“其實理由我早就對你說過了。”蕭君默道,“我厭惡官場的爭權奪利、爾虞我詐,我喜歡輕鬆、自在、簡單的生活。”
“別把自己說得那麽與世無爭。”李恪笑道,“不是我誇你,在我認識的人裏麵,你可是最會玩弄權謀的!別的不說,就說這回太子輸得這麽慘,不就是拜你所賜嗎?要不是你運籌帷幄,現在這大唐肯定已經變天了。”
“我隻是不得已而為之,並非誌在於此。”蕭君默看著他,“說難聽一點,我可以玩弄權力,但不想被權力玩弄。”
“你是在暗示什麽嗎?”李恪臉色一沉,“莫非你認為,到時候我會玩鳥盡弓藏、兔死狗烹那一套?”
“我不是針對你。”蕭君默苦笑了一下,“我的意思是說,權力不是什麽好東西,它就像一把雙刃劍,若過於貪戀,遲早會傷人傷己。”
“照你這麽說,我也別爭什麽太子了,索性連這個吳王都不當了,咱們一同歸隱山林,去做閑雲野鶴豈不是好?”
“別說這種氣話了,你走得了嗎?”蕭君默淡淡一笑,“就算走得了,你自己放得下嗎?就憑你的性子,你甘心嗎?”
李恪嘿嘿一笑:“我自然不甘心。男兒立身處世,自當做一番揭地掀天、名留青史的豐功偉業,否則便是愧對天地,愧對列祖列宗,也愧對了這七尺之軀!”
“這不就結了?人各有誌,何必強求?你有你的天命和誌向,我有我的好惡和選擇,咱們隻能各盡其分、各安其命。”
李恪嘆了口氣:“也罷,那就不強求了。等你功成身退那一天,你要到哪個地方隱居,告訴我一聲,我把那個地方封給你……”
“你還是饒了我吧。”蕭君默笑著打斷他,“讓你這麽大張旗鼓地分封,我那還叫隱居嗎?若真到那一天,你就好好做你的大唐皇帝,我安心做我的山野草民,咱們誰也別管誰了。”
“你就這麽絕情?”李恪瞪起了眼。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蕭君默微然一笑,笑得雲淡風輕。
上元節的這場宮廷政變雖然有驚無險,並未給大唐朝廷造成什麽實質性的危害,但對李世民的內心卻是一次無比沉重的打擊。因為這場父子反目、兄弟相殘的悲劇,幾乎就是武德九年那場血腥政變的翻版,也等於把李世民內心那個早已結痂的傷口又血淋淋地撕開了。
也許,這就叫天道好還、因果不爽,這就叫冥冥中自有報應。
自從武德九年以暴力手段奪位之後,李世民的內心深處便刻下了一道巨大的傷口。盡管他一直以正義者自居,一直在用“周公誅管、蔡”的堂皇說辭來說服自己和天下人,可他的良心並未因此得到安寧,一種強烈的負罪感始終橫亙在他的心?中。
這麽多年來,李世民之所以臨深履薄、朝幹夕惕、虛懷納諫、勵精圖治,從某種程度上說,正是受到了這種負罪感的驅動。換言之,當年奪嫡繼位的手段越不光明,李世民為世人締造一個朗朗幹坤的決心就越大;玄武門之變給李世民造成的隱痛越深,他開創貞觀盛世的動力就越強;弒兄、殺弟、逼父、屠侄的負罪感越是沉重,他通過造福天下來完成自我救贖的渴望就更加強烈!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太平盛世的逐步實現,李世民一度以為自己已經完成了這樣的救贖,可當這場政變猝然爆發,他才猛然意識到:再怎麽偉大的事功,也無法抵消自己曾經的罪愆;再怎麽完美的救贖,也無法逃避上天終將降下的懲罰!
生平第一次,李世民感到了一種透徹骨髓的無奈和悲涼……
然而,身為大唐天子,職責卻不允許他過久地陷溺於這種脆弱的情感中。因此,在甘露殿閉門三日之後,李世民終於強打精神重新出現在了世人麵前。此後數日,他先後召見了長孫無忌、岑文本、劉洎、李世勣、李道宗、尉遲敬德、褚遂良等大臣,連去年被他勒歸私邸,至今仍賦閑在家的房玄齡也召進了宮。
李世民召見他們,議題隻有一個,就是由誰來繼任太子。
一番問對之後,大臣們相繼提出了三個人選:其中,岑文本和劉洎力挺魏王李泰,李道宗和尉遲敬德傾向吳王李恪,長孫無忌和褚遂良則力薦年僅十六歲的晉王李治。
而李世勣和房玄齡都沒有明確表態,隻說了一些模稜兩可的套話。李世民知道,李世勣是因為生性謹慎,不敢在如此敏感的問題上公開站隊;房玄齡則因為此前栽過跟頭,而今早已是驚弓之鳥,自然更不敢再捲入立儲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