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沈曉茹的死存在了什麽問題?
“沈曉茹是怎麽死的?”
“自殺!”穀清陽知道他在想什麽。
歸溷的死看起來和自殺有出入,但問題出在哪裏卻說不清。盤長生對歸溷的死也產生了疑問,而且校園深夜裏搞什麽百燭夜行,也實在是太詭異太有問題了。他心裏想著當下卻不說出來。
穀清陽見他一臉凝重,而病房就在前麵了,為了打破沉默忽然挽起了他的手,嘴角一掀,露出了尖尖的虎牙,壞壞地說:“班裏有人傳咱倆師生戀了,怎麽辦?”
“什麽?”盤長生大窘,如此一來他這個為人師表的行為也太壞了。
穀清陽見他囧樣,捂著嘴笑了起來。她恨不得幫他拍個照片,再把現在超流行的字“囧”給標上去。
第十章 魂兮歸來
夜已深了,盤長生身在女生公寓九樓的一間宿舍內,因著他要保護穀清陽、林七月這兩個看過《晚清異聞錄》的小姑娘。至於為何住女生公寓樓的原因就讓校方去想吧。
陳稀月也被接回來了,安排和穀清陽、林七月一個房間。經歷了這麽多,三個女生都有了默契,變得融洽起來。
盤長生坐在案前,仔細地看起《閱心小誌》。翻著翻著,卻發現一頁有裱過的痕跡,而且還裱得不算太好。這對於追求完美的沈家人來說太不符合道理了。沈老闆很看重祖上留下來的東西,並讓他一定要仔細翻看保管好了,還提到書裏有爛頁,昨天剛補好的,讓他看時小心,但為何這頁裱得如此不搭界。忽然,一個想法浮現眼前,沈老闆會不會想告訴他什麽?
盤長生取來酒精、打火機、棉花、裝裱專業用具掛裱刀和一張舊宣紙,平鋪在案麵上。他把裱過的書頁固定,再拿出刀具在裱過的麵上很輕地刮出補過的痕跡。而後把一張泛黃的宣紙鋪在上麵,再在裱過的地方附近圍上一圈圈厚厚的棉花。他拿著酒精滴管的手有些顫抖,畢竟這些技法要專門的人員做起來才順手,怕就怕自己時間掌控得不好。
他用力地晃了晃頭,摒去一切雜念,淡定地灑上酒精,猛地用火一點,宣紙“嘶嘶”作響,隻等了兩秒勻力一扯,把宣紙扯掉,棉花掉落地上。宣紙隻燙開了小小的一個洞,有點像蟲洞的樣子。
盡管不完美,但總算成功了。
《閱心小誌》上裱過的那一頁竟然清晰了許多,泛黃的地方變得潔白。這一裝裱方法正是沈家的絕活,有許多的舊畫模糊得都看不見畫了什麽了,用這個方法就能把原畫完美地還原出來。他做的不算什麽,他看過沈老闆把一幅完全發黴發黃的大尺幅的宋代真跡用這個方法燎燒,竟然變得和新的一樣。也就是靠著這門手藝,沈家在琉璃廠屹立不倒。
他用手輕輕一抹,舊紙紛紛掉了下來。那麽一小塊地方,用很小的字寫著——“歸家怪事不斷,而吾亦常聞嬰啼之聲。聲聲淒悽慘慘戚戚,嬰靈之厲尤勝惡鬼,人不得安生,宅不得安寧。吾欲記之,歸公聞而大變,欲將此事掩蓋,後仰天大嘆:時也,命也。遂不再阻撓。吾反覆思之,不妥,故埋於歸去之地,是為立命安身之舉,且不置真相永沉苦海,有得見天日之日。”後麵還跟了一首詞,“月下堂前不知年,不如歸去。歸去歸去,不如歸去。歸去堂前,不知善年是何年。秋月未變,故事未變,真假不變。”
盤長生第一反應,就是詞裏暗含了“歸月善堂”,正和李成教授做的劄記提到的“福有悠歸,歸月善堂”如出一轍。看來李成的失蹤絕對不是偶然,包括沈笙,他們一定是發現了什麽才會失蹤。
既然李成、沈家留下的線索一致都指向這個廟堂,自己就是翻了天也要把它找出來。離穀清陽會出事的日子還有些日子,這個殺手果然很沉得住氣,在沒到那一天絕不提前出手。
很顯然,民國時期的歸家是出了一筆大錢重建此校的,所以應該留了很多線索在校誌書卷裏麵。而且,校誌裏還有一幅舊時的地圖,盤長生從公文袋裏取來校誌,開始翻到手繪的校誌圖。
沿著泛黃的線路標註看去,幾處三角形的符號代表的就是後山那一帶的地形。山的另一頭,用一個圈圈住了一個地方,裏麵是一個月亮符號。而在圈住地方的不遠處更有一口井的符號。
怪事了,這個圓圈加月字是什麽意思?
正思考著,盤長生眼睛忽然一亮,把地圖打橫了看,卻驚奇地發現圍著有月字圓圈和井口符號的地方有三座山的符號,加上有點橢圓的一大一小兩個圈,真像一個不易被發現的歸字,而圈裏有月,合起來不就是歸月善堂所在?!
如果他的想法不錯,這個善堂應該離學校這個是非地不遠,這樣真要幹起什麽事來才能首尾相應。從一開始他就覺得這個善堂不會離得太遠,根據這裏的情況沒推錯的話,就找到地方了。
他把校誌大致翻看一遍,中間一處破爛地方再次引起了他的注意。因為這張民國的舊紙裱法和《閱心小誌》裏的隨意裝裱很像。他仔細看起裱過的地方,在頁腳那行寫有一行感謝的話。就是感謝沈家為其裝裱校書,不勝感激雲雲。
他再拿起《閱心小誌》根據沈老闆教下的口訣,翻查到了修裱校誌一處。上麵寫的大致就是校內有一座新教學樓落成,這是一件喜事,特請了堂裏大師前來主持開光大典。這也是歸家捐出的善款,為著善舉,在樓內並設一區為小孩學習的地方,免費為窮人家的孩子提供教育和每日為孩童提供一頓膳食,是為善學樓。樓對出風景奇好對著三山寶塔,書香不斷。而後,校內整修,把校誌交給了沈家,讓其把錯亂的頁碼重新編撰,也算為一件善事,故此事歸入了善學樓內一檔,以彰歸沈兩家善政功德。主持也說,從善之人,為福悠歸矣。
“沈曉茹是怎麽死的?”
“自殺!”穀清陽知道他在想什麽。
歸溷的死看起來和自殺有出入,但問題出在哪裏卻說不清。盤長生對歸溷的死也產生了疑問,而且校園深夜裏搞什麽百燭夜行,也實在是太詭異太有問題了。他心裏想著當下卻不說出來。
穀清陽見他一臉凝重,而病房就在前麵了,為了打破沉默忽然挽起了他的手,嘴角一掀,露出了尖尖的虎牙,壞壞地說:“班裏有人傳咱倆師生戀了,怎麽辦?”
“什麽?”盤長生大窘,如此一來他這個為人師表的行為也太壞了。
穀清陽見他囧樣,捂著嘴笑了起來。她恨不得幫他拍個照片,再把現在超流行的字“囧”給標上去。
第十章 魂兮歸來
夜已深了,盤長生身在女生公寓九樓的一間宿舍內,因著他要保護穀清陽、林七月這兩個看過《晚清異聞錄》的小姑娘。至於為何住女生公寓樓的原因就讓校方去想吧。
陳稀月也被接回來了,安排和穀清陽、林七月一個房間。經歷了這麽多,三個女生都有了默契,變得融洽起來。
盤長生坐在案前,仔細地看起《閱心小誌》。翻著翻著,卻發現一頁有裱過的痕跡,而且還裱得不算太好。這對於追求完美的沈家人來說太不符合道理了。沈老闆很看重祖上留下來的東西,並讓他一定要仔細翻看保管好了,還提到書裏有爛頁,昨天剛補好的,讓他看時小心,但為何這頁裱得如此不搭界。忽然,一個想法浮現眼前,沈老闆會不會想告訴他什麽?
盤長生取來酒精、打火機、棉花、裝裱專業用具掛裱刀和一張舊宣紙,平鋪在案麵上。他把裱過的書頁固定,再拿出刀具在裱過的麵上很輕地刮出補過的痕跡。而後把一張泛黃的宣紙鋪在上麵,再在裱過的地方附近圍上一圈圈厚厚的棉花。他拿著酒精滴管的手有些顫抖,畢竟這些技法要專門的人員做起來才順手,怕就怕自己時間掌控得不好。
他用力地晃了晃頭,摒去一切雜念,淡定地灑上酒精,猛地用火一點,宣紙“嘶嘶”作響,隻等了兩秒勻力一扯,把宣紙扯掉,棉花掉落地上。宣紙隻燙開了小小的一個洞,有點像蟲洞的樣子。
盡管不完美,但總算成功了。
《閱心小誌》上裱過的那一頁竟然清晰了許多,泛黃的地方變得潔白。這一裝裱方法正是沈家的絕活,有許多的舊畫模糊得都看不見畫了什麽了,用這個方法就能把原畫完美地還原出來。他做的不算什麽,他看過沈老闆把一幅完全發黴發黃的大尺幅的宋代真跡用這個方法燎燒,竟然變得和新的一樣。也就是靠著這門手藝,沈家在琉璃廠屹立不倒。
他用手輕輕一抹,舊紙紛紛掉了下來。那麽一小塊地方,用很小的字寫著——“歸家怪事不斷,而吾亦常聞嬰啼之聲。聲聲淒悽慘慘戚戚,嬰靈之厲尤勝惡鬼,人不得安生,宅不得安寧。吾欲記之,歸公聞而大變,欲將此事掩蓋,後仰天大嘆:時也,命也。遂不再阻撓。吾反覆思之,不妥,故埋於歸去之地,是為立命安身之舉,且不置真相永沉苦海,有得見天日之日。”後麵還跟了一首詞,“月下堂前不知年,不如歸去。歸去歸去,不如歸去。歸去堂前,不知善年是何年。秋月未變,故事未變,真假不變。”
盤長生第一反應,就是詞裏暗含了“歸月善堂”,正和李成教授做的劄記提到的“福有悠歸,歸月善堂”如出一轍。看來李成的失蹤絕對不是偶然,包括沈笙,他們一定是發現了什麽才會失蹤。
既然李成、沈家留下的線索一致都指向這個廟堂,自己就是翻了天也要把它找出來。離穀清陽會出事的日子還有些日子,這個殺手果然很沉得住氣,在沒到那一天絕不提前出手。
很顯然,民國時期的歸家是出了一筆大錢重建此校的,所以應該留了很多線索在校誌書卷裏麵。而且,校誌裏還有一幅舊時的地圖,盤長生從公文袋裏取來校誌,開始翻到手繪的校誌圖。
沿著泛黃的線路標註看去,幾處三角形的符號代表的就是後山那一帶的地形。山的另一頭,用一個圈圈住了一個地方,裏麵是一個月亮符號。而在圈住地方的不遠處更有一口井的符號。
怪事了,這個圓圈加月字是什麽意思?
正思考著,盤長生眼睛忽然一亮,把地圖打橫了看,卻驚奇地發現圍著有月字圓圈和井口符號的地方有三座山的符號,加上有點橢圓的一大一小兩個圈,真像一個不易被發現的歸字,而圈裏有月,合起來不就是歸月善堂所在?!
如果他的想法不錯,這個善堂應該離學校這個是非地不遠,這樣真要幹起什麽事來才能首尾相應。從一開始他就覺得這個善堂不會離得太遠,根據這裏的情況沒推錯的話,就找到地方了。
他把校誌大致翻看一遍,中間一處破爛地方再次引起了他的注意。因為這張民國的舊紙裱法和《閱心小誌》裏的隨意裝裱很像。他仔細看起裱過的地方,在頁腳那行寫有一行感謝的話。就是感謝沈家為其裝裱校書,不勝感激雲雲。
他再拿起《閱心小誌》根據沈老闆教下的口訣,翻查到了修裱校誌一處。上麵寫的大致就是校內有一座新教學樓落成,這是一件喜事,特請了堂裏大師前來主持開光大典。這也是歸家捐出的善款,為著善舉,在樓內並設一區為小孩學習的地方,免費為窮人家的孩子提供教育和每日為孩童提供一頓膳食,是為善學樓。樓對出風景奇好對著三山寶塔,書香不斷。而後,校內整修,把校誌交給了沈家,讓其把錯亂的頁碼重新編撰,也算為一件善事,故此事歸入了善學樓內一檔,以彰歸沈兩家善政功德。主持也說,從善之人,為福悠歸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