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爺,已經按照您的吩咐,在城裏的西南角和統帥府旁邊個設立一個高等學堂和一個女子學堂,在城裏和周邊共修建二十處啟蒙學堂,可是,王爺,這先生欠缺啊,特別是您要要的那個格物院先生,現在是一個都沒有。”高邦佐辦事效率很快,地皮現成的,材料也有,人工也有,也不需要設計什麽,蓋數棟磚瓦牆就行了,唯一的要求就是不能偷工減料。
“除了格物院,其他院的老師都請到了?”朱由學聽到隻有格物院缺人,心裏感受還好一點。
“是的,醫學院請了一個為您瞧病的禦醫,三個老郎中,還有幾個軍中略知醫術的隨軍醫官。文博院的夫子、先生也都請齊了,音律院等院也基本籌備完整。”
朱由學點了點頭,走下台階,來到大帳外,正視前方,漆黑的雙眸深邃的在思索著事情。
他和萬曆當年鼓弄懷表時,接觸過懂數學、物理的人,現在那人都死了,去哪再找那些人來。他詢問了孫承宗,孫承宗食指向天指了指,朱由學明白了,便又央求著孫承宗幫他寫,奏疏一寫好,朱由學便讓人快馬加鞭送往京師呈給皇帝。
此時,京師暗雲漸起,矛頭直指遠在錦州的朱由學。幸好,朱由學的那封奏疏走的不是朝廷正常渠道,也不是以他的名義發出的,不然也不知道會朝中鬧騰成什麽樣。
皇帝見是自己的老師有需求,而且是為了前線,也不管那些官員願不願意,一詔令下,全部都得去。
大明官員在經過跋山涉水來到了誰都不想來的關外之城錦州,與他們同來的還有一些在京師的傳教士,他們是朱由學想起他們的價值,然後連哄帶騙,給帶到關外。
錦州城的各處學堂也招來了第一批學生,準確的說不是招的,而是被官府強行勒令適齡的人必須進入學堂,當然由於條件簡陋,加上政令的不到位,以及百姓那腐朽的思想,並沒有多少良家孩子進學堂,不是他們不想讀,而是人走了,家裏的田地就沒有人問了。
由於錦州正在重建,用錢的地方太多,朱由學本打算免費就學的計劃,沒辦法實行,隻能退而求其次,格物院的學生費用全免,想想也是,格物院也就是一個大框架,老師沒有,器材和書本還是朱由學當年在宮裏寫的那幾本。
在七月下旬,學堂就已經開始試運了,主要是檢測房屋是否安全,還有課程安排是否合理。
錦州城內的高等學堂和女子學堂進過試行後進行合並,合稱為錦州希望書院。雖說兩個學堂合而為一,但因不在一起辦學,上麵又有命令不允許隨便進入女子學堂,否則將以行為論處。
女子學堂的成立很是曲折,其他的學堂,朱由學手下和錦州百姓都表示支持,但這女子學堂,就不是了,首先以高邦佐為首的一批官員他們明確反對這女子學堂的建立,再有就是城裏城外的百姓將他們那十裏八鄉的賢才尊者給請出來給朱由學洗腦,一通的聖人雲,之乎者也,聽得朱由學頭都大了,最後抱病不出,呆在大帳裏遙控指揮著工程進展和人員的征求。
錦州希望書院,名字俗而不俗,反正不雅。這是眾人問朱由學取個名字時,朱由學不假思索的說出口的幾個字,那些飽覽群書的賢才們聽到後,有搖頭的有點頭的,各式的論足而道。
都已經開學的書院,朱由學從修建到現在都沒有去過,一天他閑來無事,便帶著自己的老師和姚全畫了個妝便易服進前往書院看看。
當馬車行駛到離學院還有兩百米遠處,被守衛叫停了下來。
“什麽人,前方是學區,不許乘坐車馬進去,一律步行。”守衛確實沒有認出朱由學他們來,但朱由學卻認出了這名守衛。
他參加過廣寧保衛戰,在一次反擊敵人攻城時被流矢射中的左眼,現在正剩下右眼可用,本身有沒有文化,若是還呆在軍中,以後的成就有限,而且還有生命危險,更是會拖拉整個隊伍的實力,進過幾次的勸說,他這才被調離軍隊,來到書院當個守衛,也算是不錯的歸宿。
同他一樣子的還有很多,而且朱由學也很是關心他們離開軍隊後的生存,總體來說,他們每個人出來後都挺好的。
朱由學他們聽到守衛的叫喊,並沒有生氣,慢慢的從車裏下來,然後姚全去放好馬車,孫承宗師徒二人走到一快銅碑前,觀看著。
“老師,您認為我這招怎麽樣?”朱由學添斂著臉,滿眼期待的眼神看著孫承宗。
孫承宗笑眯眯的看著朱由學,微微點了點頭,就是的朱由學高興的就差當場歡躍起來。
看著還是一副孩子氣的朱由學,孫承宗又想到他在工作時的那勁頭,這簡直就是兩個人。同時也想到遠在京師的朱由校。
三人在門衛處簽好名字,便悠悠哉哉的往書院裏走去,當然了,名字都是假的。
來往的學生每個人都不是空手,有手裏捧著書的,有腋下夾這卷起來拿在手上的,各式各樣。
“同學,您好,請問格物院怎麽走?”姚全上前叫住正邊走邊看書的一名身高一米六幾,身體的比較清瘦,麵容還算清秀略顯稚嫩的十六七歲的學生。
那學生被叫住,停下腳步,抬頭看去。眼神中帶有不削的神情,指了指東邊,又繼續自己的事情。
這名學生的表情雖說短暫一接觸,但孫承宗和姚全這兩個老江湖早已盡收眼底。朱由學雖沒有注意他的表情,但對他的行為甚是不滿。自己特意在這裏開出格物院,就是為了改變一下風氣,可這剛辦學就有書呆子出現,若不乘現在殺一下這風氣,那這書院以後還能有什麽出路。
三人看著那名學生走過,也都轉過頭來,去尋格物院。
不看不知道,一看心都快氣死了。
朱由學查看了那人少之又少的格物院,那些從朝廷來的官員正在教學生孔孟之道,那些傳教士也是到處宣傳他們教義那套,看了看課程安排,有些時候,連續好幾天都沒有算術,幾何,物理,化學等課程。
這還那是格物院,這簡直就是文博院的翻版,隻不過是增加了一點興趣愛好罷了。再看那些學生,十個裏麵找不出一個是喜歡愛好研究數理化的,都是一些富貴人家的紈絝子弟在取樂。
書院是一手操辦的,這裏麵承載著他的心血和希望。現在,事與願違。
朱由學那冷青著的臉色,連七月的驕陽都融化不了那都快被那寒霜遮蓋住的臉龐。
太掃興了,朱由學實在是看不下去了,扭頭就走,去找書院的院長。
又是問路找到院長房間,任是敲門也沒有人來開門。過了好長一會兒,一個看是老師的樣子,他說:“你們別敲了,你們難道不知道這院長是毅王殿下兼任的?毅王爺從一開始到現在就沒有來過這。”
姚全整日不離朱由學的身邊,不知這事;孫承宗每日都去查看下麵的進展還有軍隊的操練,也不知道。兩人一臉茫然地看著朱由學,朱由學被二人看的有點不好意思,自己是這書院院長自己都不知道,說出去真是飯後一大美談。
原本想了解了解情況,現在也算是了解情況了。
朱由學三人急匆匆回了府,又順便將高邦佐叫來回來。
經過數個小時的商議,這才製定出大略完整的關於書院的一些課程和規章製度。
首先,要繼續保持現在好的製度,如車馬在離書院兩百米處就得停下,如住宿的學生按時就寢,不許私自開小灶學習,等;
其次,全麵改造現在學校出現的那些不好的風氣,書無高低,人無貴賤。不管學什麽都是一樣的,都是在最求知識。
最後,課程必須改,不可張冠李戴,怪羊頭賣狗肉,有人虛,有人實,這樣國家的發展才可長遠穩定。
連續幾天的整改風氣,和各樣的調整修改,也幸好書院這艘船還小,容易掉頭,幾日下來,這風氣明顯變了很多。當然,人的心思隔著肚皮,有人是真心改了,也有人是暫時的蟄伏。
除了上述的改動,學院裏又入駐了一批工匠,他們在學院北部開始打樁做地基,看著規模應該很大,就是不知道準備修建什麽。
除了希望書院的治理,朱由學又將目光釘上了那些啟蒙學堂,在他看來,隻有啟蒙學堂開辦成功了,他才能從根子上慢慢改造大明這艘腐朽又不易轉向的大船。
為此,他在統帥府裏還成立了一個歸官府管轄的教育院。教育院,管理錦州所有啟蒙學堂,也擔負著編寫書材的責任,更主要的是培養啟蒙學堂的老師、先生。
學堂慢慢的走上正軌,無數人受到教育,無數人的命運被改變著。未來的世界是否有他們一席之地,就等著時間的轉動,驗證著。
“除了格物院,其他院的老師都請到了?”朱由學聽到隻有格物院缺人,心裏感受還好一點。
“是的,醫學院請了一個為您瞧病的禦醫,三個老郎中,還有幾個軍中略知醫術的隨軍醫官。文博院的夫子、先生也都請齊了,音律院等院也基本籌備完整。”
朱由學點了點頭,走下台階,來到大帳外,正視前方,漆黑的雙眸深邃的在思索著事情。
他和萬曆當年鼓弄懷表時,接觸過懂數學、物理的人,現在那人都死了,去哪再找那些人來。他詢問了孫承宗,孫承宗食指向天指了指,朱由學明白了,便又央求著孫承宗幫他寫,奏疏一寫好,朱由學便讓人快馬加鞭送往京師呈給皇帝。
此時,京師暗雲漸起,矛頭直指遠在錦州的朱由學。幸好,朱由學的那封奏疏走的不是朝廷正常渠道,也不是以他的名義發出的,不然也不知道會朝中鬧騰成什麽樣。
皇帝見是自己的老師有需求,而且是為了前線,也不管那些官員願不願意,一詔令下,全部都得去。
大明官員在經過跋山涉水來到了誰都不想來的關外之城錦州,與他們同來的還有一些在京師的傳教士,他們是朱由學想起他們的價值,然後連哄帶騙,給帶到關外。
錦州城的各處學堂也招來了第一批學生,準確的說不是招的,而是被官府強行勒令適齡的人必須進入學堂,當然由於條件簡陋,加上政令的不到位,以及百姓那腐朽的思想,並沒有多少良家孩子進學堂,不是他們不想讀,而是人走了,家裏的田地就沒有人問了。
由於錦州正在重建,用錢的地方太多,朱由學本打算免費就學的計劃,沒辦法實行,隻能退而求其次,格物院的學生費用全免,想想也是,格物院也就是一個大框架,老師沒有,器材和書本還是朱由學當年在宮裏寫的那幾本。
在七月下旬,學堂就已經開始試運了,主要是檢測房屋是否安全,還有課程安排是否合理。
錦州城內的高等學堂和女子學堂進過試行後進行合並,合稱為錦州希望書院。雖說兩個學堂合而為一,但因不在一起辦學,上麵又有命令不允許隨便進入女子學堂,否則將以行為論處。
女子學堂的成立很是曲折,其他的學堂,朱由學手下和錦州百姓都表示支持,但這女子學堂,就不是了,首先以高邦佐為首的一批官員他們明確反對這女子學堂的建立,再有就是城裏城外的百姓將他們那十裏八鄉的賢才尊者給請出來給朱由學洗腦,一通的聖人雲,之乎者也,聽得朱由學頭都大了,最後抱病不出,呆在大帳裏遙控指揮著工程進展和人員的征求。
錦州希望書院,名字俗而不俗,反正不雅。這是眾人問朱由學取個名字時,朱由學不假思索的說出口的幾個字,那些飽覽群書的賢才們聽到後,有搖頭的有點頭的,各式的論足而道。
都已經開學的書院,朱由學從修建到現在都沒有去過,一天他閑來無事,便帶著自己的老師和姚全畫了個妝便易服進前往書院看看。
當馬車行駛到離學院還有兩百米遠處,被守衛叫停了下來。
“什麽人,前方是學區,不許乘坐車馬進去,一律步行。”守衛確實沒有認出朱由學他們來,但朱由學卻認出了這名守衛。
他參加過廣寧保衛戰,在一次反擊敵人攻城時被流矢射中的左眼,現在正剩下右眼可用,本身有沒有文化,若是還呆在軍中,以後的成就有限,而且還有生命危險,更是會拖拉整個隊伍的實力,進過幾次的勸說,他這才被調離軍隊,來到書院當個守衛,也算是不錯的歸宿。
同他一樣子的還有很多,而且朱由學也很是關心他們離開軍隊後的生存,總體來說,他們每個人出來後都挺好的。
朱由學他們聽到守衛的叫喊,並沒有生氣,慢慢的從車裏下來,然後姚全去放好馬車,孫承宗師徒二人走到一快銅碑前,觀看著。
“老師,您認為我這招怎麽樣?”朱由學添斂著臉,滿眼期待的眼神看著孫承宗。
孫承宗笑眯眯的看著朱由學,微微點了點頭,就是的朱由學高興的就差當場歡躍起來。
看著還是一副孩子氣的朱由學,孫承宗又想到他在工作時的那勁頭,這簡直就是兩個人。同時也想到遠在京師的朱由校。
三人在門衛處簽好名字,便悠悠哉哉的往書院裏走去,當然了,名字都是假的。
來往的學生每個人都不是空手,有手裏捧著書的,有腋下夾這卷起來拿在手上的,各式各樣。
“同學,您好,請問格物院怎麽走?”姚全上前叫住正邊走邊看書的一名身高一米六幾,身體的比較清瘦,麵容還算清秀略顯稚嫩的十六七歲的學生。
那學生被叫住,停下腳步,抬頭看去。眼神中帶有不削的神情,指了指東邊,又繼續自己的事情。
這名學生的表情雖說短暫一接觸,但孫承宗和姚全這兩個老江湖早已盡收眼底。朱由學雖沒有注意他的表情,但對他的行為甚是不滿。自己特意在這裏開出格物院,就是為了改變一下風氣,可這剛辦學就有書呆子出現,若不乘現在殺一下這風氣,那這書院以後還能有什麽出路。
三人看著那名學生走過,也都轉過頭來,去尋格物院。
不看不知道,一看心都快氣死了。
朱由學查看了那人少之又少的格物院,那些從朝廷來的官員正在教學生孔孟之道,那些傳教士也是到處宣傳他們教義那套,看了看課程安排,有些時候,連續好幾天都沒有算術,幾何,物理,化學等課程。
這還那是格物院,這簡直就是文博院的翻版,隻不過是增加了一點興趣愛好罷了。再看那些學生,十個裏麵找不出一個是喜歡愛好研究數理化的,都是一些富貴人家的紈絝子弟在取樂。
書院是一手操辦的,這裏麵承載著他的心血和希望。現在,事與願違。
朱由學那冷青著的臉色,連七月的驕陽都融化不了那都快被那寒霜遮蓋住的臉龐。
太掃興了,朱由學實在是看不下去了,扭頭就走,去找書院的院長。
又是問路找到院長房間,任是敲門也沒有人來開門。過了好長一會兒,一個看是老師的樣子,他說:“你們別敲了,你們難道不知道這院長是毅王殿下兼任的?毅王爺從一開始到現在就沒有來過這。”
姚全整日不離朱由學的身邊,不知這事;孫承宗每日都去查看下麵的進展還有軍隊的操練,也不知道。兩人一臉茫然地看著朱由學,朱由學被二人看的有點不好意思,自己是這書院院長自己都不知道,說出去真是飯後一大美談。
原本想了解了解情況,現在也算是了解情況了。
朱由學三人急匆匆回了府,又順便將高邦佐叫來回來。
經過數個小時的商議,這才製定出大略完整的關於書院的一些課程和規章製度。
首先,要繼續保持現在好的製度,如車馬在離書院兩百米處就得停下,如住宿的學生按時就寢,不許私自開小灶學習,等;
其次,全麵改造現在學校出現的那些不好的風氣,書無高低,人無貴賤。不管學什麽都是一樣的,都是在最求知識。
最後,課程必須改,不可張冠李戴,怪羊頭賣狗肉,有人虛,有人實,這樣國家的發展才可長遠穩定。
連續幾天的整改風氣,和各樣的調整修改,也幸好書院這艘船還小,容易掉頭,幾日下來,這風氣明顯變了很多。當然,人的心思隔著肚皮,有人是真心改了,也有人是暫時的蟄伏。
除了上述的改動,學院裏又入駐了一批工匠,他們在學院北部開始打樁做地基,看著規模應該很大,就是不知道準備修建什麽。
除了希望書院的治理,朱由學又將目光釘上了那些啟蒙學堂,在他看來,隻有啟蒙學堂開辦成功了,他才能從根子上慢慢改造大明這艘腐朽又不易轉向的大船。
為此,他在統帥府裏還成立了一個歸官府管轄的教育院。教育院,管理錦州所有啟蒙學堂,也擔負著編寫書材的責任,更主要的是培養啟蒙學堂的老師、先生。
學堂慢慢的走上正軌,無數人受到教育,無數人的命運被改變著。未來的世界是否有他們一席之地,就等著時間的轉動,驗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