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意》是從兇手的視點來描寫犯罪的,與此相對應,稍後的《事實之前》則是從被害者的視點來描寫犯罪的一部令人驚嘆不已的犯罪小說。主人公麗娜跟生性樂觀而招人喜歡的約翰尼結婚以後不久,知道了自己原以為的“理想丈夫”喜歡賭博,而且輸了錢就把結婚時置辦的東西拿出去變賣。不僅如此,約翰尼性格怪異,還有愛說謊的壞毛病,善惡不分。更有甚者,約翰尼為了得到遺產,竟然殺害了麗娜的父親。盡管如此,麗娜還是不想放棄對約翰尼的愛。眾所周知,這部長篇被希區柯克改編成電影《深閨疑雲》(suspicion,1941),不過電影比原作的筆觸顯得溫柔許多。


    同為非係列長篇,此後的《概不予取》(not to be taken,1938)和《寓所命案》(death in the house,1939)又摒除了犯罪心理描寫,回到了毒殺題材的老傳統上來。兩作是為了參加《倫敦周報》評獎而撰寫的連載作品,後來才出版單行本,在接近尾聲的時候,都有“寫給讀者的挑戰書”。前者是一部鄉村推理小說,連載時很多讀者來信說出自己的解謎結果,沒有一個完全正確的。後者是以議會為舞台的連續殺人事件,為了爭取印度和平而演說的政治家們,相繼被不明身份的恐怖分子暗殺,而且都是因為喝了講壇卜準備的水以後死去的。隨後查明水裏混入了南美印第安人用以浸製毒箭的“箭毒馬鞍子”。但這種毒藥卻不足以致命,那麽連續中毒死亡事件的真相又是什麽呢?在不可能殺人事件之謎尚未解開的情況下,總理要親自登台演講了。看起來有點兒像驚險小說的《寓所命案》,一直被認為是伯克萊寫得最差的長篇小說。不過,故事一步步向總理演說這個叫人提心弔膽的高潮發展的技巧,雖然不及過去的作品,但毒殺詭計、誤導技巧、兇手的意外性等等,以及解謎過程,都還體現了作者一貫的高水準。


    綜上所述,作為早年與克裏斯蒂、塞耶斯、切斯特頓、範·達因等人並稱的推理大師,伯克萊在歷史上的重要件不言自明。他的作品思路清晰、語言風趣、人物形象豐滿,同時兼顧嚴密的邏輯性和意外迭起的解謎性;而其主張的對於犯罪心理層麵加強描畫的理念,又影響了其後許多犯罪作家;此外,他在書評領域還不遺餘力地發掘了很多日後頗有名氣的新人作家。因此,安東尼·伯克萊的深遠影響至今猶存。


    序幕 討論會


    “人生命的聖潔,實在是言過其實了,”費瑞斯引述道,“你們想想看,要把這句話拋向那些冥頑不靈的感傷主義者——特別是那些感傷主義大師們,這得需要多大的勇氣和決心啊!”


    “那你認為這個說法是正確的嗎?”傑克·丹尼牧師問道。


    “正確無疑。”


    “啊哈,好吧,我想憤世嫉俗也許就是你們這些記者的職業病吧。”牧師微笑著,啜了一口酒。


    費瑞斯謙和地回以一笑,輕捏了一下自己精緻的蝴蝶結。他才不是記者呢,倫敦最悠久最具權威性的文學周刊的文學編輯,怎麽會被稱為記者呢。透過這種修辭手法,他從中嗅到了嘲笑的味道。他跟傑克可是老對手了。


    “就像多愁善感是你們牧師的職業病吧,傑克。”他反擊道。


    “也許吧,也許吧。”牧師拒絕回擊挑戰,就這樣結束了話題。


    桌子的另一頭,一位軍人和一位退休的印度公務員,正在討論新一代的問題。


    巴瑞頓少校是個挺拔而英俊的男子,他蓄著灰色鬍鬚,戰後剛從軍隊退役,現在正從事外交協定方麵的公職,而不久之前,他跟某位“新一代”結了婚,所以他很想了解一下新一代的族群是怎樣的。退休的印度公務員叫戴爾,他的腦子中依然焊著戰前思維,因此對於新一代感到困惑不已。對他來說,這些新一代仿佛在操持著完全不同的語言相互交流。


    他聽到了桌子另一側傳來的觀點,並立即取來為其所用。“人生命的聖潔性!”他嗤之以鼻。接著他用手打亂了額前的灰發,讓自己看起來活像一隻牧羊犬,“就是這個了。時代的標誌。就像我說的一樣。現代人都太重視他們珍貴的生命了,他們認為沒有任何東西會比生命更重要。不過很顯然,他們會用一些這樣好聽的語句來包裝這個說法,例如‘人生命的聖潔性’。”


    “我還是要為他們說句話,他們也重視他人的生命,就跟重視自己的生命一樣,”少校辯護道,“我不認為這是自私的,你知道。”


    陶德杭特先生就像所有稱職的主人一樣,他看到了引導話題的機會。他身材消瘦,頭活像個從布袋子中露出來的馬鈴薯。他又向前伸了伸腦袋,瞥了一眼那個印度公務員。


    “那麽你是同意費瑞斯的觀點嘍,戴爾?你也認為人生命的聖潔是言過其實嗎?”他問道。


    “哦,嗯,我也不是那個意思,你知道的。”


    “但是你暗示了這個意思,”費瑞斯指出,“做個堂堂正正的男人,承認你就是這樣想的吧。”


    “嗯,好吧,也許我也是這樣認為的。”


    “當然啦。任何理智的人都會這樣想。隻有像傑克那樣的感傷主義者才會假裝有些笨蛋的生命是聖潔的,是不是啊,少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裁判有誤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英]安東尼·伯克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英]安東尼·伯克萊並收藏裁判有誤最新章節